•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125

亲爱的猪小呢
首页 > 税务师 > 伯华税务师

10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Rainbow蓓

已采纳

这个行业叫做actuarial science,具体精算师名称是Actuary。主要跟数学和统计有关。如果你是数学专业,本科可以挪到精算之类。但最好本科起就学精算。会有很好的工作,收入不错,尤其是在美国,但是非常费脑子,脑力劳动付出太多太大,很辛苦。在美国本科基本课程大概有:Computer Science I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 Principles of Macroeconomics Calculus I Calculus II Introduction to Linear Algebra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Spaces and Functions I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Spaces and Functions II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I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I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Actuaries Actuarial Models Mathematics of Finance Life Contingencies I Life Contingencies II 硕士:Regression, Time Series, and Forecasting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Actuaries Actuarial Models Credibility and Loss Distributions Mathematics of Finance Life Contingencies I-II One of these sequences: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II Statistical Inference I-II (for well-prepared students) 这只是一个学校的课程安排,学校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课程,但是大概所学内容是相同的,只不过名称不同罢了。

伯华税务师

302 评论(12)

萌萌小妹纸

1、三公、三孤: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另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2、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 等。 吏部(人事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正二品吏部尚书1名,正三品吏部左右侍郎2名 户部(财政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正二品户部尚书1名,正三品户部左右侍郎2名 礼部(礼仪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正二品礼部尚书1名,正三品礼部左右侍郎2名 兵部(国防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正二品兵部尚书1名,正三品兵部左右侍郎2名 刑部(司法部):管理天下刑名。 正二品刑部尚书1名,正三品刑部左右侍郎2名 工部(建设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正二品工部尚书1名,正三品工部左右侍郎2名3、督察院: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 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4、六科: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 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 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 予执行。5、五寺: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6、詹士府: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7、太医院: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 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8、翰林院: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 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 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9、内阁:设内阁大学士,正五品,管理国家政事要务。一般大学士连任其他职务抬升品级。县: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州: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 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智能ABC中叫同志)、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 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

118 评论(8)

yiliudewendu

官职对应

宰相——国务院总理

大将军——军委主席

兵部尚书——国防部长

吏部尚书——中组部部长

礼部尚书——外交部部长

户部尚书——财政部长

工部尚书——建设部长

刑部尚书——司法部长

左都御史——监察部长

大理寺卿——司法部长

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

鸿卢寺卿——钓鱼台国宾馆党委书记

内务府总管——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宗人府总管——国务院办公厅主任

顺天府尹——北京第一人民检查检查长

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军机处军机——中央军委委员

上驷院总管——交通部长

督察院总管——第一法官

总督——省委书记

巡抚——省长

总兵--军区司令员

九门提督——北京市公安局长

中央军委:

清代叫军机处

明代叫五军都督府,共十个都督。

宋代叫三衙(殿前司、侍卫马步二司),每司设有都指挥使、都虞侯

唐代叫南衙12卫大将军和北衙十军,隋唐以前往往军政不分,比如汉代的大将军

国防部:

清代至隋代都叫兵部

中央警卫团:

清代设有上三旗和内务府旗组成的御前大臣(无定员)、领侍卫内大臣(6人)、内大臣、散秩大臣、御前侍卫、一二三等侍卫、蓝翎侍卫负责皇宫禁卫,护军营护军统领(8人)负责皇城,骁骑营都统(24人)和步军营步军统领(1人)负责京城,前锋营前锋统领(2人)负责前卫探路。

明代设有包括锦衣卫在内的上直卫亲军指挥使司,共二十六个,除了锦衣卫指挥使兼有随扈和侦查、刑狱功能外,其余都只负责把守京师内外城门地界。京师的主要兵力有五军营、神机营、神枢营三大营。

宋代皇宫禁卫由从殿前都指挥使司中精选出的班直负责。

唐代起初由12卫大将军率领兵士负责皇宫禁卫,后由宦官控制的神策军取代

汉代禁军分为南北二军,北军中尉和南军的光禄勋分别控制,各宫殿设有卫尉把守。

大军区司令:

清代固定设有八总督。

明代总督不常设,宋代以前军队集中于中央禁军地方军队不多故不划分军区,地方官多兼管军事,唐代藩镇更烈

省军区司令:

清代每省设有绿营的提督。

明代每省设有都司,但到了中期之后,基本沦为总兵官的下属

师以下:

清代于一省之内设有数镇总兵,八旗每一旗相当于一个师,但该旗都统高于总兵,与提督平级。总兵以下设有副将,其部队叫做协,参将、都司、守备的部队都叫做营,千总、把总的部队叫做汛。

明代在都司下设有卫指挥使,辖5600人,之下有千户所千户、百户所百户、总旗、小旗。编制为10人一小旗,56人一总旗,112人为百户所(相当于连)、1120人为千户所(相当于小型团),5600人为一卫(相当于旅)。

宋代的编制一般以50人为队,2队为都(100人,军官叫都头),5都为营(500人,军官叫指挥使),5营为军(2500人,军官叫都指挥使),10军为厢(25000人,军官还叫都指挥使,但厢不常设,有时在军下设厢,如上四军)。

唐代每个折冲府设折冲都尉1人,左、右果毅都尉2人统领。府以下200人为团(军官叫校尉),100人设一旅帅。50人为队(军官叫队正、副队正),10人为火。上府1200人,中府1000人,下府800人。

汉代设有部曲,部由校尉统领,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曲下有屯,屯长一人,但编制不成熟不统一。

344 评论(14)

catmouse1972

含金量最高的工作-北美精算师

240 评论(14)

南南南南者

1、三公、三孤: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2、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等。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刑部:管理天下刑名。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3、督察院: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4、六科: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予执行。5、五寺: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太常寺:主管祭祀光禄寺:主管宴享太仆寺:管马鸿胪寺:管招待外宾6、詹士府: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7、太医院: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8、翰林院: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编辑本段]明朝(地方官员品级)县: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州: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知州属官有同知(智能ABC中叫同志)、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编辑本段]明朝官员品级和俸禄(以万历年间为准)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太师 太傅 太保 宗人令 左右宗正 左右都督 左右宗人从一品(月俸七十二石)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都督同知正二品(月俸六十一石)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尚书 左右都御使都督俭事 正留守 都指挥使 袭封衍行公从二品(月俸四十八石)布政使 都指挥同知正三品(月俸三十五石)太子宾客 侍郎 副都御使 通政使 大理寺卿太常寺卿 詹事 府尹 按察使 副留守都指挥佥事使 指挥事从三品(月俸二十六石)光禄寺卿 太仆寺卿 行太仆寺卿 苑马寺卿 参政都转运盐使 留守司指挥同知 宣慰使正四品(月俸二十四石)佥都御史 通政 大理寺少卿 太常寺少卿 太仆少卿少詹事 鸿胪寺卿 京府丞 按察司副使 行太仆寺少卿苑马寺少卿 知府 卫指挥佥事 宣慰司同知 提督四夷馆少卿从四品(月俸二十石)国子监祭酒 布政司参议 盐运司同知 宣慰司副使 宣抚司宣抚正五品(月俸十六石)华盖殿大学士 谨身殿大学士 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春坊大学士 翰林院学士 庶子 通政司参议 大理寺丞尚宝寺卿 光禄寺少卿 六部郎中 钦天监正 太医院使京府治中 宗人府经历 上林院监正 按察使佥事 府同知王府长史 仪卫 正千户 宣抚使同知从五品(月俸十四石)侍读侍讲学士 谕德 洗马 尚宝少卿 鸿胪少卿部员外郎 五府经历 知州盐运司副使 盐课提举 卫镇抚副千户 仪卫 副招讨 宣抚司副使 安抚使安抚 团练指挥使正六品(月俸十石)大理寺正 詹事 丞 中允 侍读侍讲 司业 太常寺丞 尚宝司丞 太仆寺丞行太仆寺丞 主事 太医院判 都督院经历 京县知县府通判 上林苑监副 钦天监副 五官正 兵马指挥留守司经历 都司经历 断事 百户 典仗正神乐观提点 长官司副诏讨 宣抚俭事 安抚同知 善世正从六品(月俸八石)赞善 司直郎 修撰 光禄寺丞 光禄寺署正鸿胪寺丞 大理寺副 京府推官 布政司经历 布政司理问盐运同判官 州同知 盐课司提举 市舶司提举 河梁副提举安抚司副使正七品(月俸七石五斗)都给事中 监察御使编修 大理寺评事 行人司正 五府都事都察院都事 通政司经历 太常寺傅士 大常寺典簿 兵马副指挥营膳司所正 京县丞 府推官 知县 按察司经历留守司,都司都事,副断事 审理 安抚司俭事 蛮夷长官从七品(月俸七石)翰林院检讨 左右给事中 中书舍人 行人司副 光禄寺典簿光禄寺署丞 詹事府主薄 詹事府主簿 京府经历 灵台郎祠祭署奉祀 州判官 盐课司副提举 布政司都事 副理问盐运司经历 卫经历 宣慰经历 招讨司经历 蛮夷副长官正八品(月俸六石六斗)国子监丞 五经博士 行人 部照磨 通政司佑事京主簿 保章正 御医 协律郎 典牧所提领营缮司所副 卫知事 府经历 县丞 煎盐司提举按察司知事 宣慰都事 王府典簿正 王府典宝正 王府奉祀正王府良医正 王府典膳正 讲经 大通关宝钞,龙江司提举至灵元府崇真宫灵官从八品(月俸六石)清纪郎翰林院典藉 国子监助教 国子监典簿 国子监博士光禄彔事 光禄监事 鸿胪寺主簿 京府知事 运司知事挈壸正 祠祭署祀丞 布政司照磨 王府典膳副 王府奉祀副王府典宝副 王府良医副 宣慰司经历 神乐观知观 崇真宫副灵官左右觉义 左右玄义正九品(月俸五石五斗)校书 侍书 国子监学正 部检校 鸿胪寺署丞五官监候 五官司历 营缮所丞 府知事 龙江宝钞副提举县主簿 长史司主簿 长史司典仪正 长史司典乐 牧监正茶马大使 赞礼郎 奉銮知事 宣抚知事 安抚知事颜料局大使 皮作局大使 鞍辔局大使 宝源局大使 织染所大使承运库大使 宝钞广惠大使 广积库大使 赃罚库大使 京府织染局大使十字库大使 典牧所大使 会同馆大使 文思院大使 杂造局大使从九品(月俸五石)待诏 司谏 通事舍人 正字 詹事府彔事司务 学彔 典籍 鸣赞 序班司晨 漏刻博士 司牧局大使 牧监副 圉长大医院吏目 提举司吏目 盐课司吏目 州所吏目 副教授染造大使 织染局大使 府仓大使 司库司大使 司狱副使巡检副使 茶马副使 教坊司韶舞 司乐 按察司检校府照磨 宣抚司照磨 典仪 副教授 草场大使军储大使 御马大使 都督府大使 门仓大使 军器局大使典牧所副使 会同馆副使 文思院副使 伴读 颜料局副使承运库副使 宝钞广惠副使 广积库副使 赃罚库副使 十字库副使广盈库大使 太仓银库大使 大仆寺大使 京府库大使 都税大使宣课大使 柴炭司大使 京府织染局副使 皮作局副使 鞍辔局副使宝源局副使 织染所副使 正术 正科 都纲都纪 太常寺同乐 都司、运司、府学、京卫、宣抚、宣慰司学教授司牲司大使 杂造局副使 节慎库大使 营膳所丞

150 评论(13)

Meow儿儿

古代官员品级对应现代,相当于什么级别的干部,古今官职对比

337 评论(11)

飞天小杨杨

自从有了君主,便有了后妃。君主的后妃有不同的等级序位。然夏、商后妃之制史料不详,故不得而知。据《礼记》所言,周朝后妃的序位是: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天子内廷后圯的等级建置与天子外廷的官僚机构是相对应的。天子立六百、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子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达到外和而国治的目的。天子后也立六官、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使天下内和而家理。以此而言,在家国一统的传统社会,天子后作为天子的配偶,“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在君主政治中有一席之地。她们的职务是听天下之内治,以与天子的外治相配合。 清世祖顺治十五年,采用礼官的建议: 乾清宫设夫人一名,淑仪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 慈宁宫设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人数不定; 女官设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 建议通过而未能执行。 清圣祖康熙以后,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嫔等级。 皇后,居中宫。 皇贵妃,一名。 贵妃,二名。 明朝为 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以时修其玉牒,书宗室子女适庶、名封、嗣袭、生卒、婚嫁、谥葬之事。凡宗室陈请,为闻于上,达材能,录罪过。初,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其属,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五品典出纳文移 东宫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并正二品掌奉太子以观三公之道德而教谕焉。太子宾客,正三品掌侍太子赞相礼仪,规诲过失。皆东宫大臣,无定员,无专授。 大殿左、右丞相,正一品 平章政事,从一品 左、右丞, 正二品 参知政事,从二品 郎中, 正五品 员外郎 正六品 都事、检校,正七品 照磨管勾,从七品 参议府参议,正三品 参军断事,从三品 断事、经历,正七品 知事, 正八品 都镇抚司都镇抚,正五品 功所功郎,正七品。 吏部: 尚书一人, 正二品 左、右侍郎正三品 司务厅司务 从九品 文选、验封、稽勋、考功 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 主事一人,正六品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 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 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 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 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 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 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 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 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 从六品,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干出身授宣德郎。 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材干授宣议郎。 从七品,初授从仕郎,升授征仕郎。 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 从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 正九品,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 从九品,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外命妇之号九。 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 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上述为很小一部分,另有2部,48司,与外派官职,不计其数,难以累述。 另外您说的知县七品只是一部分知县,县分三等。 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知县从六品; 六万石以下为中县, 知县正七品; 三万石以下为下县, 知县从七品。 明朝官吏职务 知县--县长,县法院院长,检察院院长 知州--地级市市长法院院长,检察院院长 知府--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市长法院院长,检察院院长 承宣布政使司--省长 税课司--税务局局长 织染杂造--纺织局局长 巡检司---公安局局长 递运所使--邮政局局长 礼部尚书--文化部,教育部长 兵部尚书--国防部部长 吏部尚书--人事部部长 太仆寺卿--交通部部长(管马的) 鸿胪寺卿--外交礼仪 尚宝司卿--盖章的,保管御玺 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 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妃,四名。 嫔,六名。 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定。 诸嫔妃各分居东、西十二宫。 清后宫制度规定,皇帝大婚之前,选八位比皇帝大的宫女,供皇帝进御,即献身皇帝。八位宫女都有名分,授以宫中四个女官的职衔:司账、司寝、司仪、司门。 唐朝后宫: 皇太后, 皇后, 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玄宗时增四妃:贤妃,惠妃,丽妃,华妃。 九嫔(昭仪,昭容,昭嫒,修仪,修容,修嫒,充仪,充容,充嫒), 二十七世妇(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 八十一御女(宝林,御女,才女各二十七人)。明朝除皇后外,还有皇贵妃、贵妃、嫔、贵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级别明朝朱元璋开创了由东南统一天下的先例。朱元璋据有金陵,西平陈友...齐高帝建元元年,设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妃嫔中最高的等级——皇贵妃。

137 评论(8)

1322183606ww

樊一蘅樊一蘅(1573~1651)字君带。四川宜宾县人。明万历进士,崇祯王年(1630年),迁榆林兵备参议,抗拒李自成义军,有斩获,进按察使。崇恢十二年招右金都御史,代郑崇俭巡抚宁夏。十六年冬,“用荐起兵部右侍郎,总督川陕军务,道阻,命不达。”不久,南明王朝建立于南京,樊在川节制兵力约20余万,与张献忠部进行抗争,战线上起嘉定(今乐山),下至偷、涪,延及成都。简阳、贵州、遵义,凡大小数十余战,为历史上川南最大战事之一。清军占领川南,樊亦病死。江子能江子能(1881~1976)名永龄,字钟杰。四川宜宾县人。毕业于四川高等学堂。早年参加同盟会。积极投身四川保路运动。倾向革命。1925年在上海经恽代英介绍入共产党,同年回宜以国民党四川省党部特派员身份参加宜宾县党部成立大会。1926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秘书长。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去上海,与党失去联系。后以同盟会员身份,在何南确山、新蔡县任县长,曾因放走共产党员被革职。抗战中,对革命多有贡献,曾资助20余名青年去延安。1945年参加民盟,任光华大学教授。50年代初,任成华大学副校长,后任四川财经学院创院长、民盟四川省委员会委员及民盟成都市委主任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等职。刘华刘华(1899~1925)革命烈土。五卅运动的著名领导人。原名炽荣。字剑华。四川宜宾县人。出生佃农家庭。少对在家乡读小学,后以家贫辍学。15岁在成都、乐山等地当税务员、茶馆堂倌等,不久又在四川暂编陆军第五师当兵。1920年经人介绍到上海中华书局印刷所当给图制版学徒。1923年到上海大学附中部学习,常去听蔡和森、恽代英、邓中夏等讲课,同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附中团支部书记,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4月任上海大学平民义务学校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秋,被党派往沪西开展工人运动。继任沪西工友俱乐部秘书。为便于工作。刘进入日商内外棉株式会社坊第七厂当勤杂工,与工人打成一片,数月内发展了包括工人骨干分子顾正红在内的俱乐部会员近千人。1925年1月刘当选为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委员。2月,内外棉第八厂日本领班,无理殴打女工,群情激愤,刘趁机组织近万名纺织工人罢工集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同时决定扩大罢工规模.成立内外棉纱厂联合工会,刘任委员长,直接组织领导4万多工人的罢工斗争,终于取得了初步胜利。5月,日本资本家反扑,解雇工人,顾正红带头抗议遭枪杀。刘与李立三决定继续组织罢工并举行隆重大会。刘任大会总指挥。30日对率领工人、学生等上街演讲、宣传,横遭镇压。敌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罢工、罢市、罢课进入高潮。31日晚成立上海总工会,刘被选为副委员长。他一直站在斗争前列,与工人群众生死与共.终于积劳成疾。9月,淞沪戒严司公部查封了总工会和工友俱乐部.通辑李立三、刘华二人,刘则暂寄刘少奇家中。11月29日,刘被巡捕房密谋逮捕,12月17日,英勇就义于上海南市。唐君毅唐君毅(1909~1978)哲学家,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原名伯毅。四川宜宾县人。幼年就读于重庆联中,1925年赴北京,先入中俄大学,继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7年再转南京中央大学哲学系,1932年毕业,回成都任中学教员。1934年受聘于中央大学,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44年升任教授和哲学系主任。1947年去无锡任江南大学教授兼教务长。次年秋,重返中央大学执教。1949年应广州华侨大学之聘,与钱穆同往教学。同年6月移居香港。后与钱穆、张丕介等在港联合创办新亚书院,任教务长及哲学系主任。1974年后以讲座教授由香港中文大学退休,并继任新亚研究所负责人。唐居港29年,出访多次,足迹遍于亚、欧、美主要国家,多被邀请讲学。专著有20余部,学术论文数百篇。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原论》、《道德自我之建立》、《人生之体验》、《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论文集》、《爱情之福音》、《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孔子与人格世界》、《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等书。其中《道德自我之建立》曾在40年代获当时教育部学术奖,《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更受到西方学者的高度评价。赵景深赵景深(1902~1985)民间文学家、戏曲学家。字旭初,曾用卜朦胧、冷眼、邹啸等笔名。四川宜宾县赵场(今宜宾市)人。幼时住天津姑母家,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后考入天津棉业专门学校。曾为《益世报》编过《新知识》副刊,后经郑振锋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5年就教于上海大学,1927年任开明书店编辑,继又主编《文学周报》,译出《契河夫短篇杰作选》,并自编出版《中国文学小史》。1930年起,赵先后担任北新书局总编辑、安徽学院中文系主任,并长期担任复旦大学教授。一生出版著作约百卷,近千万字。主要著作有:《中国小说丛考》、《民间文学丛谈》、《宋元戏文本事》、《元人杂剧辑选》、《元人杂剧钩沉》、《元明南戏考略》、拥清曲谈》、《读曲小记》、《中国戏曲初考》、《小说戏曲新考》、《曲论新探》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戏曲评介人联谊会主席、中国通俗文学会会长、中国戏曲研究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委员等职。陈林陈林(1902~1990)首任中共宜宾地委书记、专员公署专员、宜宾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和宜宾军分区政委。原名陈思隆、陈前农,化名张树生、陈伯明。四川宜宾县人。1919年考入成都华阳中学,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1925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旋加入共青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闸北部委组织部长。1926年返宜宾,任国民党左派县党部常务委员。宣传部长和中共宜宾特别支部书记,组织发动了“反仇油”和“抗烟苗捐”运动。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后到涪陵,在郭汝栋部做党的工作。继又接组织指示,赴南昌参加起义,因中途受阻,乃转赴广东找到起义部队,后经吴玉章安排在连队当文书。同年10月,被派到莫斯科高等射击学校后转步兵学校学习,曾任校党支部书记。1930年回国,又调芜湖,任中共皖南特委恃派员及广德、郎溪、宣城县委书记。1931年,转赴上海公共汽车公司工作,担任党支部书记,发展党员,建立“赤色工会”,成绩出色。1932年被捕。1937年获释后赴延安。1938年后,先后担任延安保安教导营政委、保安政治部副主任、延安联防军区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医务大学政委等职。1945年调东北,任东北军区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后又调东北财经委员会任党务处长。1949年进军西南,首任中共宜宾地委书记、兼宜宾专员公署专员,同时兼任宜宾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和首任宜宾军分区政委。1950年,调任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委员、党组成员。川南人民法院院长、川南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等职。1952年,调中央统战部任处长、副秘书长,后任中央民族学院党委书记。在新时期中,还担任过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顾问等职。

100 评论(13)

midnightdq

汉代高士任永(?——?) ,字君业,西汉末、东汉初人,生卒年待考。他是进入宜宾史书的第一个名人。史籍记载,他家居“犍为郡僰道县”,即现在的宜宾境内。他自幼聪慧,博古通今,长于历数,名扬益州。他“算日月行道所历,计气朔早晚之数”。能推断天时气节,计算日月运行,通晓年代历法。宋代进士廖致平(?——?),名琮,家居现宜宾县普安乡,在牛口庄另有别墅。于嘉祐二年与东坡兄弟同科高中进士,官至朝议大夫。未五十而致仕归。其父廖翰是位传奇人物——即旧州塔的实际捐建者、黄庭坚文《南园遁翁廖君墓志铭》中的遁翁。其人仁爱有道,有放赈饥民、不忍杀牛、资助学子的行动。廖致平就这样蒙祖上余荫,上承家学,多所成就。宋代龙图阁学士程公许(?——?)字季与,一字希颖,别号沧州先生,叙州宣化登龙里人。南宋嘉定四年进士,历官温江县尉、崇宁知县、施州通判、湖州知州、秘书少监、中书舍人,进龙图学士,官至刑部尚书。程不避权贵,好进谏,曾斥当朝大臣有货赂、兴缮、遂谏臣、开边衅行为。由于刚正廉明,因此激怒当权者,屡遭排挤。其为文,才气磅礴,惜多散失。明代鸿儒周洪谟(1420—1491)字尧弼,号箐斋,又号南皋子。叙州府长宁县(今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人,是宜宾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科举拔尖人才。祖居资阳,南宋绍兴年间迁居长宁,曾祖为长宁县学训导,祖父为河间县训导,父亲周永隆为长阳县训导,人称“世儒周氏”。周洪谟中进士高科后,仕宦显达,著述丰富,名动朝野。周洪谟不仅是进士高科,朝廷显官,也曾竭力尽智稳定蜀中。尤其对川南蛮夷,建议设宣抚使“以夷制夷”,非常奏效。其一生著述甚丰,可惜只有《疑辨录》和《箐斋读书录》两种流传至今。弘治元年(1488年),周洪谟上疏告老远乡。弘治四年(1491)年二月病逝,终年72岁。消息传到朝廷,明孝宗遣四川布政使何监渝致祭,赐谥号曰“文安”。 明代忠义之士尹伸(?——1632)字子求,四川宜宾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授承天府推官。屡迁南京兵部郎中、西安知府、陕西提学副使、苏松兵备参政、河南右布政使,并起太常卿。他为人清廉强直,不事权贵,凡三任,皆投劾去。崇祯五年(1632年),因有才能,负名望,遂任河南右布政使。到任不到三个月,因农民起义军风行河南,尹伸以失御流贼,罢归。后,张献忠攻陷叙州,尹伸逃匿山中,搜得之,准备押往成都给以官职,伸骂不肯行。贼重其名,不杀。至井研,骂益厉,遂攒杀之。福王时,起太常卿,伸已先死。清代字妖包弼臣(1831-1919)包汝谐,字弼臣,晚号谷叟,南溪县人。出身于书香之家,幼承家学,聪慧用功。20岁时,被四川学政何绍基誉为“叙州三杰”之一。21岁入廪生(即秀才),35岁中举。25岁时随叔父包欣芳到北京谋求深造,得识李文田、孙毓文等,深受影响。五次公车上书,均报罢归。官历盐源训导、邛州学政、资州学政。他是清代一个孜孜以求的学子、有口皆碑的学政、独树一帜的书家,也是一位亦诗亦画的文人、四川碑学的开山鼻祖。 教育总长傅增湘(1872——1949)字润沅,复字沅叔,别号双鉴楼主人,晚年又号藏园老人、藏园居士。清末民初著名的教育家、藏书家、书法家。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年)诞生于江安县城。幼即随父出川求学,后得功名。1898年,傅增湘被选为翰林院庶士,其时年方27岁。官历翰林院编修、直隶提学使,以及三届教育总长。新儒学大家唐君毅(1909-1978年)宜宾县普安乡周坝人,哲学家、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1934年起在南京中央大学、无锡江南大学、广州华侨大学任教。1949年6月移居香港,后与钱穆在港联合创办新亚书院,任教务长及哲学系主任。1974年以讲座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退休,并继任新亚研究所负责人。一生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在亚洲及国际上均有较大影响。 新文化先驱阳翰笙(1902-1993年)高县罗场镇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文艺界的卓越领导人,当代剧作家。1946年在上海负责筹建上海联华影视、昆仑影业公司,冲破重重困难,拍摄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等优秀影片,还创作了电影剧本《三毛流浪记》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谢奉琦(1884~1908年)同盟会会员,民族革命烈士。邓子均(1876~1959年)被称为“五粮液传人”。刘华(1899~1925年)革命烈士,五卅运动著名领导人,宜宾县泥溪镇人。郑佑之(1891~1931年)革命烈士李硕勋(1903~1931年)革命烈士。余泽鸿(1903~1935年)革命烈士。赵一曼(1905~1936年)革命烈士。抗日民族女英雄,宜宾县白花镇人。唐君毅(1909~1978年)哲学家,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候光炯(1905~1996年)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文湘(1900~1996年)柑橘专家。“中国夏橙之父”。王彦家(1900~1930)革命烈士。

340 评论(10)

Lucky小钰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督察院: 4、六科: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6、詹士府: 7、太医院: 8、翰林院:9、内阁: 设内阁大学士,正五品,管理国家政事要务。一般大学士连任其他职务抬升品级。县: 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州: 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 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智能ABC中叫同志)、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 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

34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