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02

kobe紫米
首页 > 税务师 > 税务师个税怎么计算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iankongch

已采纳

税务师考试会不会给出个税税率?个税税率计算方式是什么?税务师考试会给个税税率吗?在税务师的考试中,税率并不是需要全部都记的,在考试中会提供一部分税率,有一部分是需要大家记忆的。那么,个税税率是需要记忆呢还是会提供呢?更多关于税务师考试的内容请点击:

税务师考试会不会给出个税税率?

税务师考试会给出个税税率,主要提供提供累进税率表,其他的个税税率还是需要大家记忆的。

个税税率计算方式是什么?

个人所得税率师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个人所得税率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根据个人的收入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免征额)-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工资税=应纳税所得额×工资税税率

专项附加扣除的项目有: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

更多关于税务师考试的内容,可以进入高顿教育官方网站

税务师个税怎么计算

85 评论(13)

福嘟嘟的脸

一般不会

为大家整理了一份税务师学习资料,包括各行各业初、中、高各级税务师的学习资源,适合想提升自身能力的同学们,后面会不断汇聚更多优秀学习资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学习,需要的可以先收藏转存,有时间慢慢看~

税务师资料实时更新

链接:

提取码:P6r5

120 评论(8)

么么哒哒啦

自从2019年新税实施后,据了解,在缴税的流程上,劳务报酬所得与工资薪金所得大体相同,第一步:单位代扣代缴,第二步:年度末汇算清缴,个人建议不如用工具直接计算更高效些,我们公司用的朗新天霁系统,在上面可以直接启用2019年最新个税计算标准,选择累计预扣周期,还能直接同步工资报表,很方便了!

80 评论(10)

薇枫1988

《个人所得税法》根据不同的收入类型,确定了不同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目前新法律规定的收入类型有:(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针对以上收入类型,分为三大类计算方式。第一大类,对于收入类型为(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情形,按照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基本计算方式为:应纳税所得额=居民年度收入额-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其中,工资、薪金所得时:居民年度收入额=工资、薪金所得其中,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居民年度收入额=所得额×(1-20%)其中,稿酬所得时:居民年度收入额=所得额×(1-20%)×70%

206 评论(11)

最爱尛草莓

大世界里的小工匠 3月13日 22:17 来自 微博 本文是对2019年新的个税计算方法的讲解,提供了希望对从事个税计算、申报业务的朋友能有所帮助。笔者所属单位已按此算法正常报税。发布时间:2019年3月13日 19:16首先要明确一点:新的计税方法是依照年度内应纳税收入逐月累加的累计数计算当前月的应缴税额。这一点与老算法有很大的不同,增加了计算难度。要完全讲清楚,需颇费口舌,请各位朋友耐心阅读。如果您现在还未掌握新税的算法,只要您能耐心、认真地看完本章,相信您一定会有所收获。新算法近似于按照个人的年收入纳税,对个人来讲是总体有利,但个别情况吃亏,容后细讲。另外,新方法把一直困扰企业的年终奖的计税问题给解决了,一年之内,无论职工有几次偶发性的大额收入,都能合理纳税,这是国家税务的进步之处。报税工作分两步走:一是在每个月都要确定年内属于应纳税的收入总额(以下简称:应税收入累计);二是据此计算当月应交的税额。应税收入累计的计算方法:(此方法仅适用于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不含自由职业者)设:某个月的应税收入为N,则:(别嫌烦,这也是新算法中的基础算法)应税收入:N = 月收入总额–五险一金–五项负担–免税基数式中:月收入总额:工资条中的全部发款项;五险一金: 或三险一金,视各单位情况自定;五项负担: 即税务局规定的:赡养老人、子女负担、继续教育。。。等等;免税基数: 国家规定的5000元起征点。如果某人的五险一金是1000;五项负担是2000;其月收入总额 <= 8000时,上述公式中的 N <= 0,不纳税。以下各例均按此公式计算。注意:计算每个人当月的纳税金额是有意义的:因为如:N <= 0,则该月不纳税,也就不必再做后续的累计计算了。以下是是否发生纳税的各种情况:假设一:当前月是二月,则年内应税收入累计:N = N1 + N2,某人两个月的情况如下:一月的应税收入: N1 = 6000–1000–2000–5000 = -2000二月的应税收入: N2 = 9000–1000–2000–5000 = 1000如果按老算法,此人一月的N1 < 0,不交税;二月应纳税:T = 应税收入 * 所属税率 = 1000*3% = 30;如果按新算法,则有:N = N1 + N2 = -1000,恭喜您,二月也不用纳税。或者是: N = 15000–2000–4000–10000 = -1000 (结果一样)假设二:当前月是四月,则年内应税收入累计:N = N1 + N2 + N3 + N4各月具体情况如下:(为说明问题,给出了比较极端的样本,其中三月份的50000是含上年年终奖总收入)一月的应税收入: N1 = 6000–1000–2000–5000 = -2000二月的应税收入: N2 = 11000–1000–2000–5000 = 3000三月的应税收入: N3 = 50000–1000–2000–5000 = 42000四月的应税收入: N4 = 9000–1000–2000–5000 = 1000注意:以下的N是各阶段的年内应税收入累计,T1、T2、T3、T4是各月的纳税额。一月的N = N1, 由于N1 < 0,因此T1 = 0,一月不纳税;二月的N = N1 + N2 = -2000 + 3000 = 1000,所以二月份的纳税金额:T2 = N * = 1000 * = 30。 截止到三月份的应税收入累计: N = -2000 + 1000 + 42000 = 43000 式中43000超过全年的一档应税收入累计的最大额度36000 = 3000 * 12;因此三月的纳税要按二档额度计算:三月份的应纳税金额:T3 = 43000 * –210 * 3–(T1 + T2)= 4300 - 210 * 3–( 0 + 30)= 3670式中:210是二档的速算扣除数,* 3是因为当前月是三月(当前月是几月就乘以几)。减( 0 + 30)是减去本年内已纳税额的累计,下面的减(T1 + T2 + T3)同理。到了四月份,应税收入累计:N = -2000 + 1000 + 42000 + 1000 = 42000截至到四月份的纳税金额累计:T4 = 42000 * –210 * 4–(T1 + T2 + T3)= 4200 - 840 – (0 + 30 + 3670)= 3360 - 3700 = -340T4= - 340,小于0,表示四月份就不用再交税了。如果按老算法计算,还要交30元的税。再假设四月的应税收入改为: N4 = 15000–1000–2000–5000 = 7000则: N = -2000 + 1000 + 42000 + 7000 = 48000四月份的应纳税金额:T4 = 48000 * –210 * 4–(T1 + T2 + T3)= 4800 - 840 – (0 + 30 + 3670)= 3960 – 3700 = 260 本年的纳税累计 = 30 + 3670 + 260 = 3960老算法就不说了,肯定是多交税。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新税法统一解决了年终奖或偶发性大额收入的计税问题。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您年内各月收入普遍较低,如果大额收入发生在12月,您纳税最少。以上就是对新税法计算的全部讲解,我说明白了吗?谢谢阅读。

261 评论(10)

尘封1205

2018年8月31日《个人所得税法》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最新修改颁布,由于近年来税务法治以及税收征管政策体系的完善化,社会各界普遍感受到征管形势严峻,纳税人税收成本压力增大。为帮助更多收入多元化的自然人纳税人理解个税计算方式,我们从针对顾问客户的新法解读课程中简摘出本文内容,以最新个税法和国家政策趋势为依据,分享给大家。通常情况下,单一工作和收入来源的纳税人,个人所得税会由所在单位即支付工资的法律主体进行代扣代缴,纳税人在获取收入时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已经由单位代理完成(这也是长期以来大家并不真正熟悉个税的一个原因),这种情况下,纳税人个人通常只需重视税基和税率问题,这两个税收要素关乎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数额,直接决定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通常情况之外,如果纳税人有多项工作或收入来源多于一项的,纳税人同时需要重视所有收入是否已经被纳入征税范围并被扣缴,如果存在部分收入未被纳入的,则需要进行主动申报。如果涉及自我申报,或者纳税人需要理清自己个税情况时,就需要知晓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个人所得税法》根据不同的收入类型,确定了不同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目前新法律规定的收入类型有:(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针对以上收入类型,分为三大类计算方式。第一大类,对于收入类型为(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情形,按照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基本计算方式为:应纳税所得额=居民年度收入额-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其中,工资、薪金所得时:居民年度收入额=工资、薪金所得其中,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居民年度收入额=所得额×(1-20%)其中,稿酬所得时:居民年度收入额=所得额×(1-20%)×70%居民年度收入额,年度是指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该四类收入类型收入合计,需要注意的是非居民个人的计算方式与以上有区别,本文未列举。费用,现行新标准为六万元/年(5000元/月),即通常我们理解的扣除额数,也是这次法律修订修改的内容。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该类计算方式下总公式为: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按超额累进税率结果适用的税率表: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1 不超过36000元的 32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103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204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255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306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357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45举例案例:假设:某编剧取得一笔稿酬所得,合同金额为700000元,且为一个公历年度的全部收入则:其居民年度收入额=700000×(1-20%)×70%=392000元另:按照法律规定,扣除费用为60000元/年假设专项扣除为30000元/年假设专项附加扣除为60000元/年假设其他扣除为0元/年则:其应纳税所得额=392000-60000-30000-60000-0=242000元根据税率表,适用第3级该编剧年度个人所得税额=36000×3%+(144000-36000)×10%+(242000-144000)×20%=31480元第二大类,对于收入类型为(五)经营所得的情形,按照分别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基本计算方式为:应纳税所得额=经营年度收入额-成本-费用-损失该类计算方式下总公式为: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按超额累进税率结果适用的税率表: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1 不超过30000元的 52 超过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 103 超过90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204 超过300000元至500000元的部分 305 超过500000元的部分 35第三大类:对于收入类型为(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的情形,按照分别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基本计算方式为:收入为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应纳税所得额=财产租赁收入额-800元收入为财产租赁所得,四千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财产租赁收入额×(1-20%)收入为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财产转让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收入为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收入额该类计算方式下总公式为: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0%以上是最新法律规定下,对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的一个简要概括,由于计税涉及要素界定复杂,加上本次修改的新法律尚未进入生效实施阶段,计税要素可能的潜在异议以及执行标准尚无法在税务征管中得到统一解释,因此,最终税务成本轻重尚无法确定。由于税务法律及征管体系愈加完善,建议遇到税务问题难度比较大的,咨询税务机关或税务师、律师等专业人士解决,以避免产生进一步的责任追究。

169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