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25

Dark大先生
首页 > 税务师 > 税务师证书个税怎么计算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豆豆豆逗

已采纳

税务师考试税率要记住吗?税务师考试哪些税率需要自己记忆?在税务师的考试中,会提供一部分税率,但是提供的税率是有限的,并不是全部都会提供,那么,在考试中会提供哪些税率呢?哪些税率是需要自己记忆的呢?更多关于税务师考试的内容请点击:

税务师考试税率要记住吗?

税务师考试中涉及到考点的税率是需要大家自己记忆的:

1.《税法一》中的增值税、城建税、烟叶税、车购税。

2。《税法二》中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比例税率部分、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个税的三档比例、房产税;以及消费税零售环节纳税的超豪华小汽车、减按每平方米2元计征耕地占用税的适用范围、减按1%或2%契税优惠税率的情形。

税务师考试也会给出一些税率,主要是不含优惠、不涉及应用辨析等考点的税率。

比如:印花税具体比例税率;土地增值税的具体税率、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等记忆难度大的税率都会在考试中提供。

更多关于税务师考试的内容,可以进入高顿教育官方网站

税务师证书个税怎么计算

153 评论(10)

天秤座朱丽

离退休人员取得养老金以外的奖金及补贴,可以按员工工资收入交税。扣除60000元,60000元以上的部分计算缴纳个税。

178 评论(14)

Amber已存在

对于一个人一个年度同时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的,只需填报其中一个即可。一个纳税人一个年度可以享受的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扣除定额是3600元即使当年取得多个符合条件的证书,也只能按3600元扣除。

根据《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进行公示的公告》得知:税务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水平评价类考试,这意味着税务师满足条件,可以使用专项扣除,且代表着你取得职业资格后,自身的能力和知识是被行业甚至是国家所认可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结合近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职责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改革等情况,拟对2017年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部分进行调整。调整后,拟列入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58项,其中,准入类31项,水平评价类27项。

准入类:

(1)注册会计师。

(2)会计从业资格(目前已取消)。

水平评价类:

(1)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含初级、中级、高级会计职称)。

(2)资产评估师。

(3)审计专业技术资格。

(4)税务师。

(5)统计专业技术资格、银行业专业人员技术资格。

(6)证券期货业从业人员资格。

335 评论(13)

baibaicause

国家税务总局2018年第56号公告《关於全面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若干徵管衔接问题的公告》居民个人预扣预缴方法:

1、劳务报酬所得收入减除费用後的馀额为收入额;

2、减除费用每次收入不超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

3、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百分之二十计算;

4、劳务报酬所得适应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的超额累进预扣率。

扩展资料: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第六条的规定,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扣缴申报。

累计预扣法,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预扣预缴税款时,以纳税人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减除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再减除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余额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余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纳税年度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时,由纳税人通过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

参考资料来源:南通市人民政府-2019年1月1日以后取得的工资薪金每月如何计算预扣预缴税额?

137 评论(14)

陈宏立夏

大世界里的小工匠 3月13日 22:17 来自 微博 本文是对2019年新的个税计算方法的讲解,提供了希望对从事个税计算、申报业务的朋友能有所帮助。笔者所属单位已按此算法正常报税。发布时间:2019年3月13日 19:16首先要明确一点:新的计税方法是依照年度内应纳税收入逐月累加的累计数计算当前月的应缴税额。这一点与老算法有很大的不同,增加了计算难度。要完全讲清楚,需颇费口舌,请各位朋友耐心阅读。如果您现在还未掌握新税的算法,只要您能耐心、认真地看完本章,相信您一定会有所收获。新算法近似于按照个人的年收入纳税,对个人来讲是总体有利,但个别情况吃亏,容后细讲。另外,新方法把一直困扰企业的年终奖的计税问题给解决了,一年之内,无论职工有几次偶发性的大额收入,都能合理纳税,这是国家税务的进步之处。报税工作分两步走:一是在每个月都要确定年内属于应纳税的收入总额(以下简称:应税收入累计);二是据此计算当月应交的税额。应税收入累计的计算方法:(此方法仅适用于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不含自由职业者)设:某个月的应税收入为N,则:(别嫌烦,这也是新算法中的基础算法)应税收入:N = 月收入总额–五险一金–五项负担–免税基数式中:月收入总额:工资条中的全部发款项;五险一金: 或三险一金,视各单位情况自定;五项负担: 即税务局规定的:赡养老人、子女负担、继续教育。。。等等;免税基数: 国家规定的5000元起征点。如果某人的五险一金是1000;五项负担是2000;其月收入总额 <= 8000时,上述公式中的 N <= 0,不纳税。以下各例均按此公式计算。注意:计算每个人当月的纳税金额是有意义的:因为如:N <= 0,则该月不纳税,也就不必再做后续的累计计算了。以下是是否发生纳税的各种情况:假设一:当前月是二月,则年内应税收入累计:N = N1 + N2,某人两个月的情况如下:一月的应税收入: N1 = 6000–1000–2000–5000 = -2000二月的应税收入: N2 = 9000–1000–2000–5000 = 1000如果按老算法,此人一月的N1 < 0,不交税;二月应纳税:T = 应税收入 * 所属税率 = 1000*3% = 30;如果按新算法,则有:N = N1 + N2 = -1000,恭喜您,二月也不用纳税。或者是: N = 15000–2000–4000–10000 = -1000 (结果一样)假设二:当前月是四月,则年内应税收入累计:N = N1 + N2 + N3 + N4各月具体情况如下:(为说明问题,给出了比较极端的样本,其中三月份的50000是含上年年终奖总收入)一月的应税收入: N1 = 6000–1000–2000–5000 = -2000二月的应税收入: N2 = 11000–1000–2000–5000 = 3000三月的应税收入: N3 = 50000–1000–2000–5000 = 42000四月的应税收入: N4 = 9000–1000–2000–5000 = 1000注意:以下的N是各阶段的年内应税收入累计,T1、T2、T3、T4是各月的纳税额。一月的N = N1, 由于N1 < 0,因此T1 = 0,一月不纳税;二月的N = N1 + N2 = -2000 + 3000 = 1000,所以二月份的纳税金额:T2 = N * = 1000 * = 30。 截止到三月份的应税收入累计: N = -2000 + 1000 + 42000 = 43000 式中43000超过全年的一档应税收入累计的最大额度36000 = 3000 * 12;因此三月的纳税要按二档额度计算:三月份的应纳税金额:T3 = 43000 * –210 * 3–(T1 + T2)= 4300 - 210 * 3–( 0 + 30)= 3670式中:210是二档的速算扣除数,* 3是因为当前月是三月(当前月是几月就乘以几)。减( 0 + 30)是减去本年内已纳税额的累计,下面的减(T1 + T2 + T3)同理。到了四月份,应税收入累计:N = -2000 + 1000 + 42000 + 1000 = 42000截至到四月份的纳税金额累计:T4 = 42000 * –210 * 4–(T1 + T2 + T3)= 4200 - 840 – (0 + 30 + 3670)= 3360 - 3700 = -340T4= - 340,小于0,表示四月份就不用再交税了。如果按老算法计算,还要交30元的税。再假设四月的应税收入改为: N4 = 15000–1000–2000–5000 = 7000则: N = -2000 + 1000 + 42000 + 7000 = 48000四月份的应纳税金额:T4 = 48000 * –210 * 4–(T1 + T2 + T3)= 4800 - 840 – (0 + 30 + 3670)= 3960 – 3700 = 260 本年的纳税累计 = 30 + 3670 + 260 = 3960老算法就不说了,肯定是多交税。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新税法统一解决了年终奖或偶发性大额收入的计税问题。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您年内各月收入普遍较低,如果大额收入发生在12月,您纳税最少。以上就是对新税法计算的全部讲解,我说明白了吗?谢谢阅读。

233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