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ixin0090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征纳主体,即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 双方当事人,一方为税务机关,另一方为纳税人。 (一)征税主体 税务机关是指参加税收法律关系,享有国家税收征管权力和履行国家税收征管职能, 依法对纳税主体进行税收征收管理的当事人。严格意义上讲,只有国家才能享有税收的所 有权。因此,国家是真正的征税主体。但是,国家总是通过法律授权的方式赋予具体的国 家职能机关来代其行使征税权力,因此,税务机关通过获得授权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征税主体。 判断一个行政机关是否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关键要看其是否经过法律授权。税务机关之所以成为征税主体,是因为有国家的法定授权。我国现行法律明确规定了履行征税职能 的行政机关,除此之外,没有法律明文授权,任何机关都不能成为征税主体。 税务机关的权利与义务体现为职权与职责。税务机关行使的征税权是国家法律授予 的,是国家行政权力的组成部分,具有强制力,并非仅仅是一种权力资格。这种权力不能由 行使机关自由放弃或转让,并且极具程序性。征税主体享有国家权力的同时意味着必须依 法行使,具有职权与职责相对等的结果,体现了职、权、责的统一性。 根据现行的《税收征管法》,可以将税务机关的职权与职责归纳如下: 1. 税务机关的职权 (1) 税务管理权。包括有权办理税务登记、审核纳税申报、管理有关发票事宜等。 (2) 税收征收权。这是税务机关最基本的权力,包括有权依法征收税款和在法定权限 范围内依法自行确定税收征管方式或时间、地点等。 (3) 税收检查权。包括有权对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核算、发票使用和其他纳税情况、纳税 人的应税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进行查验登记等。 (4) 税务违法处理权。包括有权对违反税法的纳税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以及对情节 严重、触犯刑律的,移送有权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5) 税收行政立法权。被授权的税务机关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依照一定程序制定税收行 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作出行政解释等。 (6) 代位权和撤销权。《税收征管法》为了保证税务机关及时、足额追回由于债务关系 造成的、过去难以征收的税款,赋予了税务机关可以在特定情况下依法行使代位权和撤销 权的权利。 2. 税务机关的职责 (1) 税务机关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或少征税款,或擅自决定税收优惠。 (2) 税务机关应当将征收的税款和罚款、滞纳金按时足额并依照预算级次入库,不得截留和挪用。 (3) 税务机关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征税,依法确定有关税收征收管理的事项。 | (4) 税务机关应当依法办理减税、免税等税收优惠,对纳税人的咨询、请求和申诉作出:答复处理或报请上级机关处理。 (5)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经营状况负有保密义务。 (6 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付给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的手续费,且不得强行要求:疏 非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 (7) 税务机关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实施和解除税收保全措施,如因税务机关的原因,致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税务机关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8)税务机关要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提供纳税咨询服务。 (9) 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征收税款和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税收违法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现行的《税收征管法》中,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的法律责任被大大地强化了,不仅覆盖了几乎所有税务机关行使权力的后果,而且在责任的落实上更加具体,这也符合依法治国、 依法治税的要求。 (二)纳税主体 纳税主体,就是通常所称的纳税人,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角的单位和个人。 对于纳税主体,有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按照纳税主体在民法中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单位;根据征税权行使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 纳税人等。不同种类的纳税主体,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不尽相同。
执念梦浮生
第一章是企业所得税;第二章是个人所得税;第三章是国际税收;第四章是印花税;第五章是房产税;第六章是车船税;第七章是契税;第八章是城镇土地使用税;第九章是耕地占用税;第十章是船舶吨税。
为大家整理了一份税务师学习资料,包括各行各业初、中、高各级税务师的学习资源,适合想提升自身能力的同学们,后面会不断汇聚更多优秀学习资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学习,需要的可以先收藏转存,有时间慢慢看~
税务师资料实时更新
链接:
提取码:P6r5
刘思韵2522
2022年税务师考试即将来临,很多考生在备考时都忽略掉了考试大纲的作用,其实大纲是考试试卷的命题的标准,也是各位考生复习范围和知识点的标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022年税务师考试的《税法一》的大纲是什么吧!
本科目考试适用的已颁布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截止 日期为 2022 年 3 月 31 日。
本次修订:章节没有变化,更加规范了内容层次和文字表述。
第一章 税法基本原理
一、税法概述
(一)熟悉税法的特点
(二)掌握税法的原则
(三)熟悉税法的效力与解释
(四)了解税法的作用
(五)了解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
二、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
(二)熟悉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三)了解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
三、税收实体法与税收程序法
(一)掌握税收实体法要素的主要规定
(二)了解税收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四、税法的运行
(一)掌握税收立法的有关规定
(二)熟悉税收执法的主要内容
(三)了解税收司法的相关规定
五、税收制度沿革
(一)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税收制度
(二)了解新中国税法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章 增值税
一、增值税概述
(一)熟悉增值税的类型
(二)熟悉增值税的性质及计税原理
(三)了解增值税的计税方法
(四)熟悉增值税的特点
(五)了解我国增值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纳税义务人与扣缴义务人
(一)熟悉增值税纳税义务人与扣缴义务人的基本规定
(二)熟悉增值税纳税人的分类及依据
(三)掌握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及管理
(四)掌握一般纳税人的登记范围、程序及管理
三、征税范围
(一)熟悉增值税征税范围的规定
(二)熟悉境内销售范围的界定
(三)掌握视同销售的征税规定
(四)熟悉混合销售和兼营行为的征税规定
(五)掌握特殊销售的征税规定
(六)掌握不征增值税的规定
四、税率和征收率
(一)了解增值税税率概述
(二)熟悉我国增值税税率及征收率
(三)掌握增值税低税率适用范围
(四)熟悉零税率的适用范围
五、税收优惠
(一)掌握法定优惠规定
(二)熟悉特定优惠规定
(三)了解临时优惠规定
(四)熟悉即征即退优惠规定
(五)熟悉先征后退优惠规定
(六)熟悉扣减增值税优惠规定
(七)掌握起征点规定和免税规定
六、计税方法
(一)掌握一般计税方法
(二)掌握简易计税方法
(三)熟悉扣缴计税方法
七、一般计税方法应纳税额计算
(一)掌握销项税额的一般规定
(二)掌握特殊方式的销售额
(三)掌握视同销售行为的销售额
(四)掌握销售额的特殊规定
(五)掌握进项税额的具体规定
(六)掌握进项税额的特殊规定
(七)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
(八)掌握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
(九)熟悉增值税汇总纳税
八、简易计税方法应纳税额计算
(一)掌握小规模纳税人简易计税方法
(二)掌握一般纳税人按简易方法计税的规定
九、进口环节增值税
(一)了解进口货物的纳税人
(二)了解进口货物征税范围
(三)掌握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四)熟悉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征税
十、出口环节增值税
(一)熟悉出口货物、劳务退(免)税政策
(二)掌握出口退(免)税的计算
(三)熟悉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四)了解海南自贸区有关退税政策
(五)了解综合保税区增值税试点政策
十一、特定企业(或交易行为)的增值税
(一)掌握转让不动产增值税征收管理
(二)掌握提供不动产经营租赁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
(三)掌握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
(四)掌握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增值税征收 管理
(五)熟悉资管产品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十二、征收管理
(一)掌握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二)熟悉纳税期限
(三)熟悉纳税地点
十三、增值税发票的使用和管理
(一)熟悉增值税发票的种类
(二)掌握增值税发票开具基本规定
(三)熟悉增值税发票开具特殊规定
(四)了解增值税异常扣税凭证管理
(五)了解发票违章处理
第三章 消费税
一、消费税概述
(一)熟悉消费税的概念
(二)掌握消费税的特点
(三)了解消费税的演变
(四)了解消费税的征税原则
二、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
(一)掌握消费税纳税义务人的规定
(二)掌握消费税扣缴义务人的规定
三、税目与税率
(一)掌握消费税税目
(二)熟悉消费税税率
(三)掌握进口卷烟适用税率的特殊规定
四、计税依据
(一)掌握从价定率计征的计税依据
(二)了解从量定额计征的计税依据
(三)掌握复合计征的计税依据
(四)掌握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
五、应纳税额计算的一般规定
(一)掌握从价定率计算方法
(二)掌握从量定额计算方法
(三)掌握复合计税计算方法
六、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掌握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规定
(二)掌握用于其他方面的规定
(三)掌握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计算
七、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熟悉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确定
(二)掌握代收代缴税款的规定
(三)掌握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八、已纳消费税扣除的计算
(一)掌握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扣除
(二)掌握委托加工收回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扣除
九、消费税征(免、退)税的特殊规定
(一)掌握金银首饰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的规定
(二)掌握卷烟批发环节征收消费税的规定
(三)掌握超豪华小汽车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的规定
(四)了解石脑油、燃料油消费税征(免、退)政策
(五)掌握其他视同应税消费品生产行为的规定
十、进口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一)掌握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基本规定
(二)了解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
十一、出口应税消费品的税收政策
(一)掌握出口免税并退税
(二)了解出口免税但不退税
(三)了解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
十二、征收管理
(一)掌握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二)了解纳税地点
(三)熟悉纳税环节
(四)了解纳税期限
第四章 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
一、城市维护建设税
(一)了解城市维护建设税概述
(二)熟悉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
(三)熟悉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税范围
(四)熟悉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
(五)熟悉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收优惠
(六)熟悉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
(七)熟悉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应纳税额计算
(八)了解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管理
二、教育费附加
(一)了解教育费附加的概述
(二)熟悉教育费附加的缴费人
(三)了解教育费附加的计征比率
(四)熟悉教育费附加的减免规定
(五)熟悉教育费附加的计费依据
(六)熟悉教育费附加的计算
(七)了解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管理
三、地方教育附加
(一)了解地方教育附加的概述
(二)熟悉地方教育附加的缴费人
(三)了解地方教育附加的计征比率
(四)熟悉地方教育附加的减免规定
(五)熟悉地方教育附加的计费依据及计算
(六)了解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管理
第五章 土地增值税
一、土地增值税概述
(一)了解土地增值税的概念
(二)了解土地增值税特点
二、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和税率
(一)熟悉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
(二)掌握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三)熟悉土地增值税的税率
三、计税依据
(一)掌握收入额的确定
(二)掌握扣除项目及金额的确定
四、税收优惠
(一)掌握转让普通标准住宅、公租房的税收优惠
(二)熟悉国家征收、收回的房地产的税收优惠
(三)掌握企业改制重组的税收优惠
(四)了解其他税收优惠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掌握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的一般规定
(二)掌握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
六、征收管理
(一)熟悉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二)熟悉纳税期限
(三)熟悉纳税地点
第六章 资源税
一、资源税概述
(一)了解资源税的概念
(二)了解资源税改革历程
二、纳税义务人 掌握纳税义务人的一般规定和特殊规定
三、税目与税率
(一)掌握资源税税目
(二)了解资源税税率
四、税收优惠
(一)掌握资源税免征规定
(二)掌握资源税减税规定
(三)了解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决定免征或者减征规定
(四)了解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资源税优惠
(五)其他减免税规定
五、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掌握从价定率征收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计算
(二)掌握从量定额征收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计算
(三)掌握准予扣减外购应税产品的规定
六、征收管理
(一)了解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二)了解纳税期限
(三)了解纳税地点
第七章 车辆购置税
一、车辆购置税概述
(一)了解车辆购置税的概念
(二)熟悉车辆购置税的特点
(三)了解车辆购置税的作用
二、纳税人 熟悉车辆购置税的纳税人
三、征税范围及税率
(一)熟悉车辆购置税的征税范围
(二)熟悉车辆购置税的税率
四、税收优惠
(一)熟悉车辆购置税法定减免税规定
(二)熟悉车辆购置税其他减免税规定
(三)熟悉车辆购置税退税的具体规定
五、计税依据
(一)熟悉购买自用应税车辆计税依据的确定
(二)熟悉进口自用应税车辆计税依据的确定
(三)熟悉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应税车辆计税依据的确定
六、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掌握购买自用应税车辆应纳税额的计算
(二)熟悉进口自用应税车辆应纳税额的计算
(三)熟悉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应税车辆应纳税额的计算
(四)熟悉减免税条件消失车辆应纳税额的计算
七、征收管理
(一)了解车辆购置税的纳税申报
(二)了解车辆购置税的纳税环节
(三)了解车辆购置税的纳税地点
(四)了解车辆购置税的纳税期限
第八章 环境保护税
一、环境保护税概述
(一)了解环境保护税的概念
(二)熟悉环境保护税的特点
二、纳税人和征税对象
(一)掌握环境保护税纳税义务人规定
(二)掌握环境保护税征税对象
(三)掌握环境保护税不征税项目
三、税目及税率
(一)熟悉环境保护税的税目
(二)了解环境保护税税率
四、税收优惠
(一)掌握环境保护税免税规定
(二)掌握环境保护税减征规定
五、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
(一)掌握环境保护税计税依据
(二)了解应税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三)熟悉环境保护税应纳税额计算
六、征收管理
(一)掌握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二)掌握纳税地点
(三)掌握纳税期限
(四)了解税务机关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职责分工
第九章 烟叶税
一、烟叶税概述
(一)了解烟叶税的概念
(二)了解烟叶税的发展历程
二、纳税人 熟悉烟叶税的纳税人
三、征税对象及税率
(一)熟悉烟叶税的征税对象
(二)熟悉烟叶税的税率
四、计税依据 熟悉烟叶税的计税依据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 熟悉烟叶税的应纳税额计算
六、征收管理
(一)熟悉烟叶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二)熟悉烟叶税的纳税地点
(三)熟悉烟叶税的纳税期限
第十章 关税
一、关税概述
(一)了解关税的概念及特点
(二)了解关税的分类
(三)了解现行关税制度基本法律依据
二、纳税人及征税对象
(一)熟悉关税纳税义务人规定
(二)熟悉关税征税对象
三、税率及税率的适用
(一)了解进口关税税率规定
(二)了解出口关税税率规定
(三)熟悉关税税率适用
四、减免税及管理
(一)掌握法定减免税
(二)熟悉特定减免税
(三)了解临时减免税
(四)了解减免税管理基本规定
五、完税价格
(一)掌握一般进口货物完税价格
(二)掌握特殊进口货物完税价格
(三)掌握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四)熟悉进境物品的完税价格
六、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熟悉从价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二)了解从量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三)了解复合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四)了解滑准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七、征收管理
(一)掌握关税缴纳
(二)了解关税滞纳金、保全及强制措施
(三)了解关税退还
(四)熟悉关税补征和追征
(五)了解关税纳税争议
(六)了解进境物品进口税征收管理
如有错误,请以官方发布的大纲文件为准。
《税法一》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综合分析题。
优质税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