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兔18
审计证据的分类标准很多,由此而确定的审计种类也是名目繁多。事实上,注册会计师常常需要根据特定的审计目标去收集不同的审计证据,包括:第一,为了证实某一认定,不仅有的需要多个审计证据,甚至需要收集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如为了证实存货的完整性,注册会计师可以收集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和口头证据。这些证据中有的可以作为基本证据,有的则可能是很好的辅助证据。第二,实施同一测试程序可以获得针对不同认定的有效审计证据,如对应收账款项目进行函证的结果可以为应收账款的存在和计价两项认定提供审计证据,这些证据从形式上来看是一种书面证据,而从其来源渠道上看则是外来证据。结合特定的审计目标或报表认定不难发现:有关某项认定的审计证据一般不得用于替代另一项认定应获取的审计证据;不同的审计证据可以证实不同的报表认定,也可以证实同一报表项目的认定;不同的审计证据可以通过实施不同的测试程序来获,但在同一测试程序中获得的审计证据可能证实不同的认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颁发的《国际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将审计证据分为:会计报表所依据的原始凭证与会计记录、其他来源的佐证信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审计准则第32号说明书》,把审计证据分为所依据的会计资料和佐证信息两大类,并且规定佐证信息又包括以下七种形式:实物证据、文书证据、声明书、函证、口头证据、数学性证据和分析性证据。以上所述审计证据种类的不同,是由于其内容不一致、形式不相同和取得的来源不尽相同所造成的。
重叠的岁月
一、定义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表示审计意见和作出审计结论所必须具备的依据。在审计活动结束时,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
其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是否真实、正确,依照一定的审计标准发表审计意见和作出审计结论。为了保证审计意见和结论的稳妥可靠,审计人员必须获取足够的证据。
二、主要特征
1、证据范围的广泛性。除了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勘验笔录等证据外,还可以是其他证据;
2、证据用途的多样性;
3、证据收集主体的特定性;
4、证据资源的特殊性;
5、审计证据是审计质量的主要保证。
扩展资料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相关。
(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意见所依据的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1、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数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数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文件、记录形式比口头形式更可靠。
(5)原件比传真件或复印机更可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证据
kanyuan820
对审计中认定概念的几点理解一、认定概念在《审计证据》准则正式确立后,将是风险导向审计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引入后会产生很多新变化,在整个审计流程中均要运用,比如: o风险评估最终要与认定层次相结合o内控了解与测试与相应认定相联系o实质性程序与认定目标相一致 二、举例说明以下结合一个例子说明运用的过程:如:对某洗车场委托的年报审计,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中了解到该洗车场为私人业主自己经营,不存在考核业绩方面的压力,且存在大量现金方式的服务收入1. 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服务收入、应交税金等完整性、准确性(计价)认定的重大错报风险(可能性)2. 内部控制的考虑ü是否存在有效性的内部控制对风险抵减效应?ü内控环节之一:职责分工-针对完整性认定-通过观察程序测试ü内控环节之二:关健凭证的存在及编号的连续性-针对完整性认定-通过检查程序测试ü是否具有可审性?如审计风险不能控制,则拒绝接受委托或解除业务约定3. 实质性测试:Ø分析程序:如服务收入与用水量的对比变化等。分析程序在针对完整性认定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审计中针对真实性审计目标(存在或发生认定)的程序很多,如监盘、检查、函证等,但在完整性认定方面,应该说手段较为缺乏。Ø细节测试:检查(从原始单位-记账凭证-明细账) 截止测试与计价测试等三、注意的方面注册会计师在运用时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 要分清三个层面:交易(即发生额,对利润表)、账户余额(对资产负债表)与列报的不同认定2. 注意各项目认定之间的关系:如ü销售收入的“发生”认定重大错报风险与应收账款的“存在”认定相对应,风险水平可能一致;3. 同一项目各认定之间的逻辑关系:如ü“权利”认定的风险评估结果与账户余额“存在”认定的评估结果相同如:固定资产不存在也就无所谓拥有“权利”ü“义务”认定的风险评估结果与账户余额“完整性”认定的评估结果相同如:应付账款的不完整也就意味着在“义务”方面存在漏报的重大风险4. 账户余额风险与交易风险密切相关ü一般来说,先评估交易类别的认定风险,再推出账户余额的风险ü如:如果赊销认定中的“发生”认定的风险评为“中”级,则对于应收账款的存在认定的风险也应评为“中”级(假设不考虑坏账准备等其他因素)是这种吗?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