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wenmoney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谢九
7月4日,滴滴被监管部门要求从应用商店下架,原因是“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滴滴被下架之后,暂停新用户注册,已下载滴滴App的用户可正常使用。
早在7月2日,滴滴就已经被监管部门要求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的目的是“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 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在业内早就司空见惯,但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仍然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
图 视觉中国
6月30日,滴滴低调赴美上市,上市交易刚刚才3天,就收到了监管部门的重罚。滴滴到底违规收集了什么信息,现在还没有公开。之前有网友猜测,滴滴为了去美国上市,把中国的道路信息和用户数据泄露给美国,滴滴方面的回应是“恶意造谣。”滴滴的副总裁表示,“和众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一样,滴滴国内用户的数据都存放在国内服务器,绝无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
那么,滴滴到底有没有可能泄露数据呢? 熟悉一些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了解中国赴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问题。
图丨视觉中国
今年3月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表示,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该消息引发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集体大跌。中国外交部也表示坚决反对,“我们敦促美方停止将证券管理政治化、停止针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性做法,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在美国上市提供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那么,这份为《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为什么会引发这么大的反应呢?
2001年,美国爆发了著名的安然公司造假丑闻,为了解决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美国推出了严厉的萨班斯法案,创建了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进行全面监管。
美国本土的会计师事务所基本上都能够接受PCAOB的监管,但是涉及到美国之外的公司,PCAOB的监管就遇到了一定的阻力。2019年,PCAOB曾经公布了一份名单,在过去2年内,有241家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拒绝接受检查,其中137家来自中国大陆,93家来自中国香港。
当地时间2020年3月9日,美国纽约,纽约证券交易所内景。(图 视觉中国)
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监管机构无法从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获得在美上市公司的会计底稿,因为这和中国的相关法规形成了抵触。 2009年,中国证监会、国家保密局和国家档案局曾经出台一份文件,叫做《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要求“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过程中,提供相关证券服务的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在境内形成的工作底稿等档案应当存放在境内。”这和美方的监管就形成了冲突。后来中美双方的监管机构几经沟通,但最终中方也无法完全满足美方的要求。
2020年4月份,瑞幸咖啡造假事件曝光之后,美国有了足够的理由对中国公司加强监管。 去年6月份,美国参议院提出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该法案对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提出了更多的信息披露要求,核心内容主要有两点,第一,如果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要求,禁止其证券在美国交易;第二,上市公司需要提交文件,证明没有被外国政府拥有或控制,披露董事会里共产党官员姓名、共产党党章是否写入公司章程等。
在美国参议院首次提出该方案之后,去年年底,美国众议院也通过了该法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通过。今年3月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表示,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
图 视觉中国
在《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正式生效之后,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想要保留上市资格,就必须满足信息披露要求,否则就有可能被取消上市地位。 对于滴滴而言,作为国内出行领域的龙头老大,原本早就应该实现上市梦想,但是由于过去几年的几起恶性事件,让滴滴的上市之路变得无比坎坷。这一次滴滴终于来到了美国资本市场,应该也是无比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市机会,对于美国方面的信息披露要求,自然也是会尽量满足。当然,这种信息披露的底线是否会触犯国内的相关保密规定,这也只有监管部门来做出认定。
近期迎来监管风暴的不只是滴滴,还有BOSS直聘、运满满和货车帮等几家公司,这家公司也都被要求展开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暂停新用户注册。 无独有偶,这几家公司都是在今年6月份在美国上市, BOSS直聘的上市日期是6月11日,运满满和货车帮的实际控制人满帮集团,上市日期是今年6月22日,滴滴上市日期是6月30日。
目前中国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大概有200多家,还有更多计划赴美上市的公司, 对于这些已经在美国上市,或者计划将来去美国上市的公司而言,未来将不得不在中美双方的双重监管中生存, 一方面要满足美国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否则就将失去美国的上市地位,同时更要满足国内的监管要求,否则可能连日常经营都无法进行。 但想要同时满足中美双方的监管需求,难度之大也是不难想象。
图 视觉中国
对于那些既想在海外资本市场融资,同时又不触犯国内监管要求的高 科技 公司而言,将来还有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就是去香港上市。 一方面,香港资本市场具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满足很多高 科技 公司的融资需求,同时,也没有美国资本市场的强制性信息披露要求。和去美国上市遭遇的双重压力相比,香港资本市场无疑要友好很多。
如果将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高 科技 公司放弃在美国上市,转而投奔香港资本市场,这对于维护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乃至提升香港经济无疑也是大有裨益。 在滴滴、BOSS直聘等几家赴美上市的公司被强力监管之后,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公司考虑将香港作为上市首选之地。
浅陌时光
滴滴三季度净亏306亿,收入环比下降
滴滴三季度净亏306亿,收入环比下降,滴滴在美东时间周三盘后发布财报,而在发布财报前其股价就开始下跌。滴滴三季度净亏306亿,收入环比下降。
宣布计划从美股退市后,滴滴在12月30日发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的总收入为4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同时,第二季度滴滴的净亏损达242亿元,去年同期亏损7000万元。这一数据变化来自于二季度的总成本费用(包括收入成本、运营支持、销售、营销、研发、行政等)激增,达728亿元,同比增长128%。
2021年第二季度,在非通用会计准则口径下,滴滴经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EBITA)为亏损23亿元,去年同期实现收益2亿元。
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的总收入为427亿元,同比下滑。第三季度净亏损为亿元,去年同期实现亿元的盈利。三季度滴滴总成本费用达亿元,同比增加。
在非通用会计准则口径下,滴滴2021年第三季度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为亏损75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亿元。
财报显示,主要受对橙心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滴滴在第三季度确认了208亿元净投资亏损。第三季度同时滴滴收入成本包括公司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共享业务部分资产的资产减值准备22亿元,主要是由于该业务在2021年第三季度的不利变化。
此前公布的招股书显示,滴滴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150亿元、97亿元和106亿元。而在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的净利润为55亿元。实现55亿的净利润是由于滴滴在第一季度收获了亿元的投资收益。
细分业务看,滴滴当前收入由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三部分构成。
滴滴2021年第二季度482亿元的总收入中,中国出行业务的总收入为448亿元,国际业务的总收入为8亿元,其他业务总收入为26亿元。其中,中国出行业务实现收益17亿元,国际业务亏损12亿元,其他业务亏损28亿元。
滴滴2021年第三季度427亿元的总收入中,中国出行业务的总收入为390亿元,国际业务的总收入为10亿元,其他业务的收入为27亿元。其中,中国出行业务亏损亿元,国际业务亏损18亿元,其他业务亏损57亿元。
从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为733亿元,中国出行业务的总交易额为646亿元,国际业务的总交易额为87亿元。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为687亿元,中国出行业务的总交易额为584亿元,国际业务的总交易额达到103亿元。
就单量规模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核心平台总单量规模为亿单,中国出行的总单量规模为亿单,国际业务的总单量规模为亿单。2021年第三季度,核心平台总单量规模为亿单,中国出行的总单量规模为亿单,国际业务的总单量规模为亿单。
此外,滴滴还宣布阿里巴巴高级法务总监、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法律顾问张毅被任命为滴滴董事会董事,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辞任滴滴董事会董事。
12月3日,滴滴宣布董事会支持公司从纽交所退市,已批准公司进行相关工作,董事会也授权公司启动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准备工作。6月30日,滴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DIDI"。截至发稿,滴滴股价为美元,较发行价跌去。
2021年12月30日,滴滴在纽交所发布未经审计的季度财务业绩,第三季度营收为66亿美元,第三季度净亏损亿美元,调整后EBITA亏损12亿美元。公司第三季度核心平台交易量为亿笔,总交易额达107亿美元。
滴滴在财报中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CEO张勇已从滴滴董事会辞职。同时,任命阿里高级法务总监、阿里本地生活公司法律总顾问Yi Zhang为新任董事。
滴滴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21年12月3日,滴滴宣布其董事会已授权并支持公司进行必要的程序,并提交相关申请,以将公司的美国存托凭证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同时确保美国存托凭证将在美国存托凭证持有人的选举中,在另一家国际公认的证券交易所转换为公司的自由流通股。公司将在未来适当的时候,按照必要的程序,组织召开股东大会对上述事项进行表决。
董事会还授权该公司寻求其A类普通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该公司正在执行上述计划,并将在适当时候向投资者提供最新情况。
从收入构成来看,在滴滴2021年二季度的'482亿元总收入中,中国出行业务总收入448亿元,国际业务总收入8亿元,其他业务总收入26亿元。在滴滴2021年三季度 427亿元的总收入中,中国出行业务总收入390亿元,国际业务总收入10亿元,其他业务收入27亿元。
从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来看,2021年二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733亿元,中国出行业务总交易额646亿元,国际业务总交易额87亿元。2021年三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687亿元,中国出行业务总交易额584亿元,国际业务总交易额103亿元。
滴滴周三下跌8%
滴滴在美东时间周三盘后发布财报,而在发布财报前其股价就开始下跌。
美东时间周三,滴滴跌超%,股价创上市以来新低。自上市以来,该公司股价下跌%。
消息面上,滴滴原基础平台部高级技术总监于晓声受贿案宣判。昨日,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布刑事判决书,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级技术总监于晓声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
12月30日,滴滴公布了截至2021年6月30日未经审计的第二季度业绩以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未经审计的第三季度业绩。此外,滴滴再次披露启动纽交所退市及港股上市相关准备的信息。12月3日,滴滴宣布董事会支持公司从纽交所退市,已批准公司进行相关工作,董事会也授权公司启动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准备工作。
上述季度业绩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的总收入为482亿元人民币。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的总收入为427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
滴滴当前收入由三部分构成,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从不同收入构成来看,滴滴2021年第二季度 482亿元人民币的总收入中,中国出行业务的总收入为448亿元人民币,国际业务的总收入为8亿元人民币,其他业务总收入为26亿元人民币。
滴滴2021年第三季度 427亿元人民币的总收入中,中国出行业务的总收入为390亿元人民币,国际业务的总收入为10亿元人民币,其他业务的收入为27亿元人民币。
2021年第二季度,在非通用会计准则口径下,滴滴经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EBITA)为亏损2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实现收益2亿元人民币。其中,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出行业务实现收益17亿元人民币,国际业务亏损12亿元人民币,其他业务亏损28亿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在非通用会计准则口径下,滴滴2021年第三季度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为亏损7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亿元人民币。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出行业务亏损亿元人民币,国际业务亏损18亿元人民币,其他业务亏损57亿元人民币。
其中,主要受对橙心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滴滴在第三季度确认了208亿元净投资亏损。受此影响,滴滴2021年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06亿元。
从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为733亿元人民币,中国出行业务的总交易额为646亿元人民币,国际业务的总交易额为87亿元人民币。
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为687亿元人民币,中国出行业务的总交易额为584亿元人民币,国际业务的总交易额达到103亿元人民币。
就单量规模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核心平台总单量规模为亿单,中国出行的总单量规模为亿单,国际业务的总单量规模为亿单。
2021年第三季度,核心平台总单量规模为亿单,中国出行的总单量规模为亿单,国际业务的总单量规模为亿单。
此外,滴滴还宣布阿里巴巴高级法务总监、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法律顾问张毅被任命为滴滴董事会董事,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辞任滴滴董事会董事。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