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nychan108
不一定要找专业对口的工作,但一定要找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我们当初的专业大多都是一拍脑门就决定的,或者脑门都没拍,听父母或者同学随意一说,你就选了,18岁的孩子对未来一片迷茫是很正常的,但是22岁要步入职场,大三大四的时候还是找不准职业定位,是很麻烦的事情,很多人通过考研来躲避求职,结果只是凭白又浪费3年。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优势、兴趣、性格去选择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不然就是瞎折腾。对财会不感兴趣,那就不要学习了,浪费时间和精力,看看能不能换专业,千万不能得过且过。你现在对互联网感兴趣,可以先去找个互联网的实习做一下,求职的大方向要定,定好之后再定小方向,毕竟互联网行业的岗位也是多如牛毛。
阳光白龙
当然不一定非要专业对口啦,当然微思敦学院也知道,找工作究竟需不需要专业对口,是如今的大学生们普遍都很纠结的问题。其实啊,这种情况是需要分类讨论的,不一定非要对口,也不一定要跨度很大,主要还是看你的专业方向和个人兴趣。如果的专业能力大于你的个人兴趣,也就是说你并没有其他特别感兴趣的事情,但是并不排斥未来从事大学所学专业上的工作,那么你自然可以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因为毕竟专业对口,工作压力会小一些,工作会更容易找也更容易尽快上手。所以,如果你是此类情况,那么找专业对口的工作,是比较合适的。第二种情况,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有其他可以为生并且非常感兴趣的某项专业技能,例如绘画、摄影、剪辑等,那么我们就完全没有必要毕业了找工作还要和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相关,大可以去尝试一些你喜欢的领域,将你的兴趣爱好继续发展下去,成为你谋生的工具。第三种情况,就是你的专业技术性非常强,类似于医护、软件工程等等,这种专业在大学期间往往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才能学的比较好,那么咱们毕业之后就尽量不要跨专业,因为你已经用了大学四年学精了这个领域和行业的知识和技能,跨专业找工作有点得不偿失,也比较费劲。因此,如果你是此类情况,那么微思敦学院建议你可以在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找和专业对口的,先就业再择业,等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可以选择自己更加喜欢的工作行业。以上三种情况,微思敦学院都给大家分析出来了,同学们可以对号入座,尽可能做出当下最好的选择,这样才能不辜负自己,才能在未来不会后悔呀。微思敦学院,专注于移动互联网营销学习领域,在线为你解答互联网营销知识和职场成长的疑惑。
ABCDG,43668
先说结论:不需要!但是要分情况。
根据LinkedIn针对15万份领英用户的公开档案展开统计分析后,发布了“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根据报告显示,职场人第一份工作在行业选择方面呈现显著的集中化趋势。有超过1/3的95后毕业生进入了互联网和金融行业;而第一份工作往往都不是职场人的理想工作,日后转行比例逐年增高。数据还显示,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随代际呈现出显著递减的趋势。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另外第一份工作的专业对口比例也呈现出随代际递减的趋势,70后当年的专业对口比例超过40%,而95后则锐减到,超过7成的95后毕业生第一份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
那么,95后毕业生最青睐的新兴职业排行榜中,的人渴望当主播/网红。排在其后的是Coser占比为,声优占比为,其次为网络写手、新媒体运营、网游陪练、化妆师、游戏测评师。
作为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网络更加依赖,而由互联网催生的职业,自然受到了年轻一代的青睐。
从以下角度来看:
1、以上职业相对于技术岗专业性岗位更容易上手和学习,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加之这类职业的趣味性,更多人会选择。
2、加上机遇生活成本的压力,例如房租/房贷/车贷/结婚/孩子教育等诸多因素,能赚到钱且能支撑开销的工作会更值得人选择。
3、对于本身专业不感兴趣的这类人(建议早早转专业,如果是在转不了就实习你喜欢领域的岗位为日后转行做准备),与其从事不喜欢的职业,不如多条路多个选择。
4、对于学历较高(比如研究生/博士生)的这类人,选择深造意味着你对这个领域感兴趣值得你学习下去,日后从事科研或者教学工作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也存在为了逃避就业压力一直上学的人,这类人就不多说了。
以上,专业对不对口在如今这个社会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对自身的剖析和职业的规划,一定要早做打算。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