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83

嘟嘟07179
首页 > 审计师 > 大三学生可以报考审计师吗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叫德卢衣

已采纳

可以的,考试的时候和老师请假,出去考试。老师大概率会批的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报考时间全国各省有差异,一般为4~5月。初级审计师参加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遵守国家法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和制度,无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3.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4.从事审计、财经工作。参加初级资格考试人员,还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学历。

大三学生可以报考审计师吗

215 评论(12)

大力非水手

在校生中只有应届生可以报考cpa,其他的在校大学生不能报考。

大学在校生怎么备考cpa

1、规划好科目学习顺序

专业阶段考试科目有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综合阶段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其中会计是这六门课的基础,与其他5门课程联系比较紧密,学好了会计,可以提高其他科目的备考效率。打算往事务所方向发展的建议优先学好会计和审计;打算往企业财务方向发展的考生建议优先学好会计和税法。

2、坚持学习

注会六门课程都比较的难,知识点很难懂,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尤其是零基础的,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就算是想仔细学习,也会有种看天书的感觉,这个时候一部分学员就会陷入倦怠期,这种态度不对的,应该想办法克服这个困难。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科目

主要有六科,分别是:《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及风险管理》。

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科目

只有通过了专业阶段全部科目的考试,才能参加综合阶段考试。综合阶段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

345 评论(15)

大熊二的小熊大

经查询在校大学期间是可以考初级审计师的。

而且报考初级审计资格考试,除满足基本条件外,对尚未获得学历证书的应届毕业生,可持能够证明其在考试年度可毕业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等)和学校出具的应届毕业证明凭此均可报名参考。

下面是一些报考初级审计师的条件:考生要具备中专以上的学历,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且要从事财经、审计方面的工作。遵守国家法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够在法律的范围之内遵守有关于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和制度,无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等,满足以上几点都是可以报考的。

190 评论(12)

kobe紫米

在校大学生是可以考初级审计师的,在我国,你只要有高中或同等学力就可以报考了。

97 评论(14)

cathyying850

大学学历是可以参加注会考试的,但是大一至大三的学生不能参加,只有应届毕业生和已取得毕业证的同学可以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报考条件是: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报考条件

202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尚未公布,以下为202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仅供参考:

(一)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二)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综合阶段考试: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已取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

符合以下情形的考生,可以申请注册会计师考试部分科目免试:

1、具有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经济师和高级统计师或具有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学相关学科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简称免试申请人),可以申请免予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1个专长科目的考试。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按照互惠原则与境外会计职业组织达成相互豁免部分考试科目的,符合豁免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免予部分科目考试。

CPA考试技巧

1、制定计划:根据考试时间表和自己的情况,制定时间表和复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2、重点突出:熟悉各科目的考点和难点,重点突出复习。

3、单元归类:将复习材料按照单元归类,有计划地确保每个单元的复习。

4、合理安排时间:将时间合理分配到每个单元,并兼顾其他科目的复习。

5、复习策略: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复习,逐步提高理解、记忆和应用能力。

6、坚持练习:在梳理知识点后进行相关习题练习,在考试中熟练运用。

7、考试经验:多了解其他考生的经验,了解科目的难点和容易犯错的点。

8、预留时间:规划好时间,预留时间进行模拟考试、答疑解惑和强化复习。

9、多渠道获取资料:多渠道获取资料,如文献查阅、考试实录和培训课程等。

10、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平衡生活和学习,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紧张应对考试。

18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