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9

失踪的第九个梦
首页 > 审计师 > 中级审计师老师邓宁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沸腾的苦丁茶

已采纳

汪老师会给你解答

中级审计师老师邓宁

203 评论(12)

Vickey小姐

这一节作者给的题目是:你无法从不擅长的事情里学到知识,我个人认为这的确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但是作者的用意不是简单地摆事实,而是在事实的基础上给出解决方案,所以我总结下来可以把后面的一个章节放在一起这样定义更好理解:如何降低“邓宁—克鲁格”效应的影响力。    “邓宁—克鲁格”效应,是心理学家大卫·邓宁和贾斯汀·克鲁格提出的关于人类元认知方面的一个奇特现象,简称“D—K”达克效应,这是一种自我认知上的偏差,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自己本人却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简单一点理解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无知者无畏”或者是“当局者迷”。这个理论应用到学习上来,就是很多学生使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取决于他自己所认为的对于他来说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的判断,但是对于判断本身是否准确就存在着很大的疑问。       近年来很多人鼓吹“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理论,让家长和老师完全放手,鼓励学生自己去规划自己学习的方方面面。不得不说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且不论学生的自控力问题,单在元认知的水平上多数学生并未达到可以自由发展的水平,其结果只会和初衷背道而驰。       那么我们如何在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有效地避开或者是减少由“达克效应”产生的错觉和误判呢?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用一组自身之外的客观标准来替代决策的主观经验。即然“当局者迷”那就要用到“旁观者清”,给自己找好参照物,把这些客观标准用于学习实践和测验当中,从而让我们的不足轻易地暴露出来。       实际上“达克效应”无处不在,也很难从根本上消除,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通过知识的测验与检索,提高我们的元认知水平,让自己更为清楚哪些是自己真正知道的,哪些是自以为是的,从而降低“达克效应”的影响力。这里作者再次提到了前面一直在强调的几种学习方法:低权重小测验、抽认卡学习、同伴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等。那我们还等什么,这么好的方法当然要用起来了。

279 评论(14)

tobyzhao520

邓宁是重庆市梁平县人!家住梁平县梁山大道,嘿嘿,高中母校是梁平中学噢!班主任是个非常可爱的好老师,叫魏宗屏,哈哈!清楚吧?绝对正确啊

346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