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猫
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广义的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项目开始,到审计工作结束的全部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各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内容。狭义的审计流程指审计人员在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得步骤和方法。流程介绍1、确定审计的目标2、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3、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4、符合性测试5、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6、实质性测试7、实质性测试结果的评价8、撰写审计报告优点:一方面当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力时间、降低成本;另外能较好的避免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缺点:过分依赖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准备阶段(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哪些情况 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2、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3、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情况;4、关联方及交易情况;5、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6、其他常用方法 1、查阅去年的审计工作底稿;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3、查阅公司章程协议、董事会会议记录、重要合同等。4、参观被审单位现场。5、询问内审人员和管理当局。(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审计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具有法定约束力。⑴签约双方的名称;⑵委托目的;⑶审计范围;应明确所审会计报表的名称及其反映的日期或期间⑷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⑸签约双方的义务;委托人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①及时提供审计人员所要求的全部资料;②为审计人员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③按照约定条件及时足额支付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①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②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⑹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报告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后果,与审计人员无关。⑺审计收费;⑻违约责任;⑼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三)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的在于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作为在实质性测试的时候进行抽样的基础,并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决定其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四)确定重要性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序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计划阶段)。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二在实施阶段,根据重要性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查;三是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lilyspirit00
我本人是2004年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然后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工作至今已有16年,对如何做好审计工作,颇有感触。刚开始进入会计师事务所要从审计助理做起,但是一晃3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还只是一个小项目经理。感觉自己还是没有真正入门,时不时还会受到领导批评。我在不停的思考,我为什么进步这么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后来,我对做过的有意义和有代表性的项目,如这个项目有一定规模,项目现场时间较长等,开始写工作总结。总结在这个项目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怎么造成的,是相关理论知识不扎实,还是没有相关工作经验造成的。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确实有些理论知识存在欠缺,实务经验要一点一点的积累。发现自己的短板后,我在想怎么来弥补呢?把原先学过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从头再看几遍,后来发现不太现实。通过跟领导和其他同事交流,找到了解决理论知识欠缺的方法。在做项目时遇到不熟悉或不知道的会计问题,就去会计制度和相关财经法律法规中找答案,并且对这些知识反复多看几遍,做到理解并会运用。对于那些在书里找不到的问题,就去百度搜索,查找相关财经杂志或者一些会计网络大咖对类似问题的回答,并反复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之后,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正是采用这些方法,我发现自己更加喜欢审计工作了。要做好审计工作,需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对一些常用的知识要反复看,不厌其烦,并经常思考。慢慢的就会做到应付自如。虽然现在我们国家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整个世界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离不开审计。目前,我们国家对高层次的会计审计工作者还是非常缺少,所以审计工作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不知道上述我的审计工作经验对你是否有用,欢迎探讨!
魔神坛老佛爷
1.当接到项目通知的时候,先在网上查一下要去审计的企业,包括资质,注册资本,股东,变更信息,甚至可以查到是否有诉讼,这对审计过程很重要。进场前,就要对企业的经营业务等状况有个大致了解。2.进场后,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要进一步熟悉。必须清楚自己是在审计业务的哪个环节,所对应的业务到底是什么。可以通过查询企业的业务流程图,询问企业人员得出。3.对审计程序的理解和运用。审计程序包括检查、观察、函证、询问、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性复核。要认真执行这些程序。考虑企业哪些环节容易出错,并运用相应的审计程序予以审计。一般来说,关联方交易、收入、成本都是相对容易出错或舞弊的环节,对这些方面应当特别注意。4.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职业怀疑,站在审计的立场上,而不是企业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一旦站错立场,即使出现蛛丝马迹,也会自己说服自己,会产生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