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茎泽蓝2011
根据lSA 500:“审计师必须获取足够和适当的审计证据,为其审计观点提供合理的结论。”1、审计证据是审计意见的支柱;2、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的基础;3、审计证据是解除或追究被审计人经济责任的依据;4、审计证据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
李大胆yao一起吧
审计查账经典技巧汇总
因为在审计去某家企业查账之前,这家企业是会事前收到通知的,所以,他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去掩盖自己的违法证据,这可能会给审计人的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那么审计师查账有什么技巧呢?下面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就一般情况而言,企业的虚假账目或违法行为大都藏匿在如下这九种行为之中,这也是我们审计查账的九种经典技巧:
1、虚设账户从中侵吞公款的查账技巧
虚设账户从中侵吞公款的情况,一般发生在应收、应付货款等往来结算账户上。如事先将一笔赊销的货款业务记入一个虚设的应收销货款账户上,而不以客户真实名称开立账户,该货款收到后,即将该笔货款侵吞入私囊,然后再采用坏账方法注销该账户。其查账技巧是:一方面清查应收销货款账户上处理坏账损失的手续是否完备真实;另一方面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追查,弄清情况。
2、利用账目混乱浑水摸鱼的查账技巧
利用账目混乱浑水摸鱼的情况,通常发生在会计制度不健全和机构不健全,财务工作无人负责的单位。其查账技巧首先要清理账目,通过账证、账账和账表的相互核对,清理所有账目,然后采取内查外调来搞清是属于会计业务处理上的问题,还是属于违法违纪舞弊的问题。
3、利用漏账、错账,截留中饱私囊的查账技巧
在往来结算中发生漏账、错账或者原始凭证的计算上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因长期无人过问,一直挂在账上,财会人员便可能乘机截留中饱私囊。一般采用的手法是:将收到的其他现金款项不如实入账,而直接冲销该账户;或者将该账户转入其他应收款账目上所虚拟的暂付款账目后,再开具现金支票,落入私囊,并用以冲平该项虚拟的暂付款账户。其查账技巧是:前者可通过现金收入凭证与该账户进行核对验证;后者可通过仔细审查其他应收款账目上的暂付账户,即能查清。
4、收入不入账、多收少记或少付多记的查账技巧
通常发生于财会制度不健全的单位,特别是开票与收款同属于一人最易出现此种现象。作案人大都是那些直接经手管理财物的人员。例如采购员、出纳员、仓库保管人员以及收款员等。这些作案成员有的是开票时,提高单价从中吃回扣或报销后占有,有的是内外勾结一票两开进行贪腐,有的是收款后只给交款人开收据不记账,情况比较复杂。针对这种作案手段,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调查:一是应将所有已使用过的发票和收据的存根联都收集起来,检查号码是否连续,有无缺号、缺页以及作废的发票和收据的正联以及入账联是否粘在存根联上,然后对发票和收据存根联的合计数同入账数进行核对,看是否符合。二是对收款人员和交款人保存的单据相互核对,挤出差额,追去向。三是笔数、金额相核对,挤差额追去向。四是从人与人之间,收集人证与其他资料相核对。五是账实核对,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实事求是地加以判断。
5、虚报冒领费用开支的查账技巧
这类案件大都发生在直接经手管理财物的人员中,作案手段多种多样。对这种违纪,主要舞弊手段是伪造、盗用、涂改或重报购货发票和费用单据。伪造单据常见于利用白条发票或收据,主要有:虚报冒领职工旅差费、临时工工资以及长期支取已死亡职工的退休金等。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调查:一是要组织审查可疑凭证的来源,看所报销的票据是单位还是个人出具的,有没有收款人的手印或印章。二是要注意审查支出的流向和支出形式是不是人为的从中作弊。三是带着从账目中审查的疑点,找领款人或领款单位进行核对,去获取有无虚报冒领的依据。四是对已获取的证据进行技术鉴定,如笔迹、手印、印章等。
6、对开假单据报销的查账技巧
这种作案手段大都是直接经管财物的产、供、销人员或金融管理人员,他们在作案时开假单据的形式很多,而且比较复杂,但分析起来不外两种,即合法与非法。一种是经税务机关登记的有税契的合法形式的发票;另一种是未经有关部门允许而印制的非法发票和白条。对使用这种作案手段进行贪腐的案件查法:一是组织查账人员认真细致地审查发票的来源,重点应审查票据的出处、样式、规格和发票本身记载的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要注意查对发票的出处与购货渠道和内容是否一致,发票本身反映的'内容与购货的渠道是否一致,发票上反映出的内容与购货单位所需要的产品、原材料是否相符,发票的首尾内容是否相一致,是何人书写等等。通过审查,从中发现疑点,进行追查。二是发票与入库的实物相对照,从中发现有无实物入库。三是对发票进行科学的笔迹鉴定,以证实是否伪造。
7、隐瞒收入,搞“小金库”的查账技巧
这种手段是近年来才有的,而且较为普遍。这种情况往往是公私交融,以公家名义达到营私之目的。有些“小金库”名义上是为集体,而实际上是为隐形私利服务。“小金库”的存在,给贪腐违纪活动大开了方便之门。对这类案件,往往是难查,不好认定,时常以不正之风为借口,以退代罚。对这种案件的查法:一是审查支出单位的账目与收入单位的账目相对照、挤差额,看是否入账。二是审查单位设立的账薄与科目是否合法。三是支出账与库存账对照,看是否存在差额,有差额的是否入账。四是收货单位的支出账与发货单位的收入账相对照,看有无差额,以便从中发现账外资金。五是查销售物品或门类繁多的各种扣款、罚没款、集体存款利息以及合理的回扣是否入账。六是查“小金库”是否建账和有记载,账薄与库存相对照,看使用渠道是否合理。七是查“小金库”与账外资金的实际支配权,看是否个人支配,以及是否存入银行个人从中贪腐利息。
8、“对大头小尾”查账的技巧
这种手段的作案成员多是各类开票人员和业务员,他们相互勾结进行作案。所谓的“大头小尾”,也就是存根联、记账联上边的数字小,而收款联上的数字大。在做法上将正联撕下另写或隔开套写。对这种作案手段,在查法上:一是派人持开票方的底联与业务单位的报销联相核对;二是票据与实物相核对;三是发动知情人揭发。
9、重复报销的查账技巧
重复报销,是指一张单据报销两次或者正副联各入账报销一次,把已经挂失和作废的单据又私自报销,把前个年度已入账的单据抽出在下个年度报销。这类作案成员一般是直接从事财务工作的财会人员或管财物的人员。他们钻管理混乱或制度不健全的漏洞,寻机作案。对采取这种手段进行贪腐的,在组织查账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审查入账的票据凭证是正联还是副联,一般副联是不能作为记账凭据的。二是要审查票据的发生时间,看是否是当年当月发生,发现跨年度票据,尤其是原因不明的要当做重点进行追查。三是账据核对,查验是否重复报销。
felicity03
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一、检查记录。检查记录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形式存在的财务记录进行审查,包括审查单位财务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和原始发票等内部会计记录,审查单位以外的账、表等外部财务信息。在审查内部会计记录时,要注意审查顺序,从报表、账簿追查至原始发票,可以发现被审计单位虚增资产、负债的行为;从原始发票追查至报表、账簿,可以发现被审计单位少记收入、私设账外账的行为。审计人员单纯地检查单位内部会计记录不能提供十分可靠的审计证据,时常需要与检查外部财务信息结合起来,通过外部财务信息来印证单位内部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如果某项从单位外部获取的证据与从单位内部获取的证据能够相互印证,则审计人员所获取的该项证据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得出的审计结论就更恰当。二、盘点现金和实物资产。现金和实物资产是被审计单位财务中最敏感的部位,很多侵占、贪污、挪用等现象都发生于此。盘点不仅作为审计人员获取证据的一种方式,更是被审计单位预防腐败的有效方法。所谓盘点现金和实物资产就是指对现金和实物资产进行检查,看资产是否存在,是否账实相符,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审计人员对现金盘点要突击进行,一般选择在上午上班前或下午下班时进行,盘点前要将保险柜贴好封条,防止财务人员“事先准备”;对实物资产的盘点,要停止资产的流动,并按顺序进行编号,同时还要检查资产的所有权,以防被审计单位“拆东补西”,盘点过程中要做好盘点记录,盘点出的资产溢余或短缺情况,要及时追查原因和去向,对白条抵库现象要具体分析,重点追查大额白条抵库的资金流向,关注其合理性和合法性。三、询问法。这与纪检监察谈话询问是有本质区别的,财务审计中的询问通常是审计人员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有关信息的方法,相对于正规的谈话询问,无论是在时间、地点还是形式上都要灵活很多,这种询问便于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为财务审计工作提供方向和线索。审计人员应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事先制订询问计划,编制询问计划表,以便“胸中有数”,询问中不必事事记录,但当获取的有关信息极为重要且事后又难以补证时,审计人员应将有关询问做成书面记录,并要求被询问人签名确认,作为形成审计结论的参考依据。四、查看文件。在财务审计中,审计人员通常需要收集各种文件资料,包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件以及财政、物价、审计等有关部门文件。这些文件资料是审计人员作出审计结论的重要参考依据,有些甚至是直接依据。在收集文件时一般要取得原件,如果是传真或复印件,要注意识别文件的可靠度,必要时要与发文单位的原件相互核对,要特别注意文件记录中某些条款的可变动性。在查看文件时要与检查记录相结合,比如:物价文件上表明某单位有某项收费权,审计人员可以审查单位的会计账簿,证实确有此项收费记录后,再抽查原始凭证,看收费项目、标准是否与文件一致,有无多收少收,有无擅自改变收费项目等,从而得出审计结论。五、分析法。分析法指审计人员对不同的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有用信息的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和趋势分析三种。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一个单位不同时期的财务数据进行纵向对比,发现其是否存在异常和波动,并分析这些异常和波动是否合理,进一步揭示其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计算某项费用支出比率,并将其与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的比率进行比较,看其是否合理,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问题,比如:通过计算招待费占公用经费支出的比率,并与政府部门规定的比率或区域内平均水平进行对比,看招待费是否超标,以及超标程度,从而进一步分析单位对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的控制是否严格;还可以通过计算分析某些财务指标的发展变化趋势,看支出增长是否合理,特别是对行政事业性收入大幅度变动的情况要格外关注,这极有可能是转移收入,私设“小金库”。六、合理利用其他部门的工作结论。根据职责分工,县以上财政部门每年都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检查,审计部门每年都要按计划对有关单位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和其他专项审计,物价部门要对有关执收执罚单位进行物价检查等等。审计机关实行财务检查时,有些单位已经被财政、物价部门检查过了,并出具了相关的检查结论,为了既减轻被审计单位的负担,又确保审计的效果,审计人员要合理利用其他检查部门的工作,首先,要与有关检查部门的人员进行沟通,取得检查工作底稿,从已有的检查记录中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对需要追查的情况要进一步审计;其次,对已有的检查结论,审计人员要全面分析,综合利用,对未处理到位的违纪违法问题,审计人员应通过下达审计建议书或审计决定书处理到位,决不能搞“全部认可”。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