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银酱
内部审计的定义: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对称。
内部审计的起源: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于1947年第一次提出了内部审计定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2001年IIA最新的第七次定义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审计呈现出五大总体发展趋势:内部审计由合规导向型向管理导向型转变;注重管理审计;审计工作方法标准化;审计职能组织集中化;通过内部审计机制培养企业经理。
内部审计的主要特点:
wwj快乐柠檬头
试论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摘要] 内部审计的发展萌芽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但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内部审计的作用才越来越受到重视。21世纪的内部审计,在经历安然、世通等公司的财务丑闻以及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A)的推动下,正日益成为公司有效治理的基石之一。我国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发展现状与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已经到了关键转型期,积极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在全球经济动荡加剧的背景下,尤显重要。本文就相关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内部审计企业存在的问题对策
一、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一)内部审计定义的变迁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IIA)是由内部审计人员组成的国际性审计职业团体。该协会成立于1941年,至今共发表了7个内部审计定义,这些定义的修改和发展,记录了国际内部审计前进的足迹。
2001年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中国内审协会郑力会长认为:新定义增加了层次更高的咨询活动,强调了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把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列为审计的重要内容,强调方法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充分体现了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二)现阶段内部审计的特点
21世纪的全球内部审计行业,在SOA、《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COBIT框架、BASEL II以及PCAOB有关准则的推动下,正在迅速发展,行业地位明显改善,内部审计已成为有效公司治理的基石之一。
全球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内部审计人员的角色从仅仅关注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审计员向关注企业风险管理的咨询顾问转变。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概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概况
1.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在国家审计制度恢复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1984年初,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国家审计机关的推动下,开始内部审计试点工作,之后得到迅速发展。
萨班斯法案的颁发,促使我国在美国上市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得到较大提升。
2.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已经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呈快速发展态势,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体系、业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逐步强化。
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对1236家国有企业的`调查,有947家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占调查总数的,其中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占,地位明显提高。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尽合理,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
任何业务的核心都是开展业务的人员的个性特征,包括诚信、道德价值观和胜任能力,以及他们工作的环境。有效的内部审计环境需要企业具有有效的治理机构,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分工制衡及其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权限,审计委员会职能的发挥等。
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德勤《2009年中国企业中的上市公司的调查报告》指出:“内部控制建设中体现一定的盲目性,仅关注控制活动层面的内容,而对于治理结构为代表的控制环境重视不足。”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有企业内部内审发展报告(2009)指出:据对951家企业的调查,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等部门合署办公的有135家,占 。由于对于内部审计的定位不准,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造成内部审计权威性不强,工作受到其他工作的牵制,不能客观、真实、深入地开展,做出的审计报告也因管理体制上的制约而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
2.对内部审计新理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内审职能过于狭窄
部分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内部审计职责和功能仍然停留在查错纠弊的层次上,或者将内部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等同起来或相混淆,将其定位在查处违法违纪违规上。
3.企业内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对723家国有企业的调查,有310家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占。企业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职能的日益拓展和审计地位的不断提高,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目前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状况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及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背景构成与内部审计的发展不相适应,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还不够合理。
4.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技术比较落后
据中国内审协会2009年对1280家国有企业的调查,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仅占全部审计项目的,这说明没能充分运用和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审计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上。
5.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无法保证
目前我国企业保障内部审计质量的措施还不到位,同时缺乏一套机制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估,严重影响和制约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
三、关于对策的探讨
(一)转变内部审计观念,发挥其在公司治理、控制中的作用
1.强调内部审计是组织治理的基石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控制机制,能够为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提供信息,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一个有效措施,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并促进其有效运行的有效手段,是公司治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公司有效治理的关键因素,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发挥关键作用。
MIA喜欢喵
1、企业内部管理层增多,控制范围扩大,需要加强内部管理、监督、控制。是公司保护资产、推广思想之手段。2、源于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需要。效益是否真实、资产是否安全、信息是否可靠、企业各种流程是否最优、制度是否健全、有效?都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进行评价和认定。3、所有者集中决策时间和精力的需要。 4、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的分离。5、管理的多层次化。6、企业多元经营。全国或全球化集团经营。7、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并达成共识决定“亲兄弟明算帐”按贡献分配利益时需要有这么个部门。8、市场竞争的需要(成本、终端、品牌)。9、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做大做不强)10、股东的需要、老板的需要。11、发展的需要 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至今已经历了古代内部审计、近代内部审计和现代内部审计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内部审计始于美国。1941年被认为是现代内部审计的开始。1940年之前在美国,内部审计只是外部会计公司的一个助手。1941年,完成了他在纽约大学的博士学位的论文,该论文阐述了包括内部审计性质和范围在内的内部审计突破性的研究成果。Brink指出内部审计应该作为公司管理层的服务者,而不是作为外部审计(外部会计公司审计)的助手。Brink凭借这篇论文成为美国“内部审计”这个学科的“开山祖鼻”。同年,北美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主任JohnBThurston写了一本名为《内部审计的原理和技术》的内部审计专著。Brink还于1942年出版了美国第一本全面的、系统的论述“内部审计”方面的书《内部审计原理和实务》。此书一直不断更新,并于2001年发行第五版。以上事件标志着内部审计的系统理论已开始形成,是内部审计的第一个转折点。1978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正式颁布了《内部审计实务准则》。这是“内部审计准则”的雏形。所以1978年是美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内部审计历史发展过程中第二个转折点。《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首页就是全面综合地对“内部审计”的概念进行了严谨的定义,在当时的经济和审计领域这个定义已经是相当完美。此准则颁布后十年来被世界各国的审计领域普遍认可,并被翻译成9种语言。1999年6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及其属下的研究基金在反复进行讨论、研究、向各方征求意见后,正式颁布了《内部审计实务框架》。正如财务会计准则框架一样,《内部审计实务框架》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核心,所以1999年6月是美国内部审计历史发展过程中第三个“历史性转折点”。相关文件陆续颁布。
小倩TINA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审计呈现出五大总体发展趋势:内部审计由合规导向型向管理导向型转变;注重管理审计;审计工作方法标准化;审计职能组织集中化;通过内部审计机制培养企业经理。内部审计由合规导向型向管理导向型转变。企业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内部审计为管理导向型或偏向管理导向型,以增加企业内部审计的附加值;另有约40%的企业把自己定义为介于合规导向型审计和管理导向型审计之间;而纯合规导向型或偏合规导向型的企业只占了不到调查总数的30%。由此可见,大型国有企业应努力向国际接轨,从传统的合规导向型内部审计转向管理导向型内部审计,帮助企业提升价值。内部审计重点由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企业调查显示,近70%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重视管理审计,通过审查流程和分析系统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并确保对业务流程和结构的战略性塑造。仅有6%的企业还未开展管理审计的业务。由此可见,财务报告和合规性审计在大型企业内部审计职责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