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年凉薄
在审计实务中,一些注册会计师往往由于理解或认识上的问题对函证和替代及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产生如下误区:1、认为替代审计程序仅是在对往来帐项的审计中运用日常审计实务中,由于仅在对往来帐项的审计中运用替代审计程序比较频繁,其他审计项目中运用替代很少,从而使一些注册会计师误认为替代审计程序仅是对往来帐项审计的替代,即将替代审计程序狭义地理解为仅是对函证程序的替代,从而不知道在其他审计程序无法实现审计目标时也可以通过替代审计程序来实现审计目标,不知道对函证的替代审计程序仅是替代中的一个方面。2、询证函由被审计单位发送和回收根据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直接控制询证函的发送和回收。但一些注册会计师往往将询证函的发送和回收交由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人员办理,这就可能使回函的可靠性受到严重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一些注册会计师为了图方便或为了图省事,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一些注册会计师还没有搞清楚询证函究竟应该如何发送和回收。3、认为对往来帐项的一般性抽证就是替代审计程序一些注册会计师对如何实施往来款项的替代审计程序不了解或不熟练,实施的替代审计程序不完整、不规范,在审计时,往往不能针对具体的往来款项实施专门的抽证测试,而是对每一类往来款项随便抽证,如审计应收账款时,仅是在各个应收账款明细账户中随便抽查几笔会计分录,或者即使是在同一账户中抽证,但仍是没有章法,没有目标,抽证量极少,属于不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一般性抽证”,从而不能证明每一具体应收账款户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正确性。另外,由于在许多情形下(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审计)至全部审计工作即将结束可能仍未收到回函,事实上,相当多的询证函根本不会收到回函,这就对函证程序的正常和有效实施形成了障碍和影响。所以,在未能发函、已发函但未收到回函或回函不满意的情况下,一些注册会计师常常采取上述“一般性抽证”的方法来实施“替代”函证程序,表面看实施了替代审计程序,实际上仅是“一般性的抽证”,有的甚至就是简单的抄录会计凭证,根本没有履行规范的抽证测试程序,这些都是违反执业规范,没有职业道德,自欺欺人的做法。4、为了节省函证时间一律采用消极式的询证函一些注册会计师(甚至相当部分的事务所)针对回函率低的特点,一律采用消极式的询证函,只要被函证单位没有回函,就确认被审计单位有关会计往来帐的数据。他们认为,这样不但节省了函证时间,而且还“回避”了收不到回函的尴尬。事实上,由于信函(发函和回函)有时不一定能够准确投寄,或被函证单位根本就没有认真核对,或即使在账面数据不相符的情况下被函证对方也可能不回函,所以,没有回函不一定表示与对方的账簿记录核对一致。因此,这种不管具体情况,一律采用消极式的函证方式实际上是一些注册会计师不负责任、不规范的做法。5、对函证的替代就是复印往来明细账户加简单抄录几笔凭证替代审计中还有一个较常见的误区,就是一些注册会计师喜欢复印有关往来账户的明细账页,凡是选定作为检查样本的往来账户,将其帐页全部复印,再根据帐页上记录的凭证号码和经济内容随便抄录几笔会计凭证,然后在固定格式工作底稿中“查见栏”或“核对栏”的空格上打勾,表示已经履行了“查见”或“核对”程序,最后在审计结论中写上“余额可以确认”,认为这就是对往来帐项实施的替代审计程序。从日常监管检查所掌握的情况得知,相当多的审计人员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真正履行“查见”或“核对”程序,仅是抄录了一些会计分录。6、对债权账面的余额认定不考虑可收回性一些注册会计师认为,债权能不能正常收回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审计只是负责确认账面数据的正确性,所以,许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被审计单位的债权帐项时,根本不考虑被审计债权的可收回性,往往仅凭回函证明或替代审计的结果就作出余额可以确认的审计结论,对一些有明确线索证明已经形成潜亏的债权不仅不调整会计报表,而且也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7、对债务不需要进行函证一些注册会计师认为,债务类账户余额不需要函证,一些被审计单位也反对对其债务进行函证,实际上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笔者认为,对债务要不要函证的问题应该区别对待,即一般情况下对债务确实不需要函证,但是,如果被审计单位控制风险较高,债务金额较大或被审计单位处于财务困难阶段,则应该对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中的重大项目进行函证。8、认为余额大的往来帐项才是重要的许多注册会计师在选择和判断往来帐项的重大项目时往往有这样的误解,即认为余额大的才是重要的,余额小或为零的就不是重大项目,这实际上是错误的认识。因为往往一些账户的年末余额虽然很小甚至为零,但平时的发生额可能非常大,这些账户同样也是被审计单位的主要往来账户,肯定就是重要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今后的审计中要注意正确选择和判断往来账户的重大项目,对年末余额虽为零或很小,但发生额非常大的重要往来帐户必须进行函证。该问题实际上暴露了一些注册会计师在对往来帐项的审计中存在的重债权轻债务的问题。在日常审计实务中,一些注册会计师不对债务账户进行函证,也不实施替代审计程序,或表面上虽有替代审计程序,实际上仅是抄录一些会计分录,根本没有认真履行抽证测试的审计程序,这是严重“偷工减料”的行为。
水瓶座A型
误区1——考什么?
综合阶段更多的考查的是一种思路,而非像专业阶段考核细枝末节的东西,因此大可不必拘泥于细枝末节。
卷一更侧重于站在审计师的角度,主要考核鉴证业务,通俗的来讲,在进场审计后,审计师首先应结合行业景气度、企业背景、管理层考核及财务数据变动情况等因素,识别企业潜在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设计风险应对措施,在审计的过程中,需要指出客户财税处理中存在的不妥之处及作出判断所依据的会计准则。在客户就其疑虑的问题咨询你时,你应能及时作出职业判断,告诉他如何处理?其实这些都是在实务中很常见的,在与客户的沟通中,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怕是客户也不会正眼瞧你,主线大概为:报表/认定层次风险识别-风险应对措施-制定审计计划及审计程序的合理性-审计过程中涉及的财税处理及特殊事项。
卷二则更侧重于站在财务总监的角度,主要考核管理咨询、战略分析,从宏观至微观的分析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应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及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制度来应对内外部环境中面临的机遇挑战?在实现企业战略中如何进行投融资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及价值增值?在实现了价值增值后应采取何种利润分配政策以平衡企业的资金需求及股东利益?
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分析-企业面临的风险识别-企业战略制定及实现途径及组织结构、内控设计-企业投融资政策-利润分配政策。
误区2——何处下手?
不建议大家一上来就去听课或者看教材,区别于专业阶段的考核思路,建议学员在备考前先试做一套真题以了解综合阶段的考核思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了解了综合阶段的考核思路,你才能知道如何有针对性地学习?当然第一次做真题一定会有深深滴挫败感,请不要气馁
误区3——教材要不要再喽一遍?
从报名到考试大概有6个月的准备时间,对于在职的学员来说,每天2-3小时的学习时间都极为奢侈,姑且按照每天2小时,大概有300多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如果把6门教材再喽一遍的话,不知道诸位要用掉多少时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议大家还是选用网校的辅导教材及历年真题即可,考点凝练可以让我们节约很多时间,当然对于这些凝练的考点如果真心不知所云,我们还是需要回到课本再看一下的。
误区4——考试与工资
如果寄期望于通过考试能够进入啥大公司,或者工资大幅增加,那请打消这个念头。证书与能力无关,很多人拿着一堆证书却依然处处碰壁,有时候在看论坛里面的帖子,很多人离职备考,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赶脚,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多问问自己,考试是为了什么?工作抑或是仅仅为了证明自己?如果是前者,请仔细思量离职备考的必要性,如果仅仅是鸭梨太大,那请你坚持这几个月,相信届时你能得到最好的馈赠。至于工资,如果从事财务审计工作,我相信多少还是会有些涨幅滴~
以上就是青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注会备考误区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想要了解更多注册会计师考试相关资讯,欢迎及时关注本平台!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