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鑫小鑫
[编辑]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 [编辑] 1937年 佟麟阁 (1891年-1937年7月28日)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第二十九军中将副军长 赵登禹 (1898年-1937年7月28日)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第二十九军第一三三师中将师长 郝梦龄 (1898年-1937年10月16日)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卫立煌部中央兵团中将前线总指挥 杨有(1898年-1937年10月16日)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卫立煌部中央兵团中将前线总指挥 李万福(1898年-1937年10月16日)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卫立煌部中央兵团中将前线副总指挥 [编辑] 1940年 张自忠 (1891年-1940年5月16日)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上将衔中将总司令 [编辑] 1944年 吕旃蒙(1905年-1944年11月10日)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六集团军第三十一军任参谋长 [编辑] 中国国共内战时期 [编辑] 朝鲜战争时期 黄继光
jessica8918
杨杰 杨杰(1889-1949) 杨杰,字耿光。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在第二次北伐和中原大战中,历任蒋介石的总参谋长,多次出谋划策,扭转危局。他曾任陆军大学校长、驻苏大使。先后撰写了《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等军事论著。曾被斯大林称为"战略专家"。后来,他走上了民主革命道路,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策动和平起义,在香港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解放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赵一曼的故事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杨暗公 “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这是著名的共产主义先驱、四川早期党组织的创建者和卓越领导人杨暗公的座右铭。 杨暗公1898年出生于重庆潼南双江镇。1913年,15岁的杨暗公远出夔门赴上海参加反袁斗争。1917年东渡日本求学。回国后,1924年1月,同吴玉章一起在成都成立了共产主义组织———中国青年共产党(即中国YC团),出版《赤心评论》,组织“社会主义研究会”,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和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四川地区的共产主义先驱之一。 1924年6月,杨暗公赴上海,寻求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回到重庆后,他积极发展党、团组织。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正式成立,杨暗公任书记,统一领导全川党组织。为了推进四川地区的国共合作,杨暗公协助吴玉章整顿和改组了国民党四川各级党部,建立了以杨暗公为首的国民党左派省党部,即莲花池省党部。在杨暗公等的领导下,国民党左派同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完全夺取了对四川革命的领导权。 中共重庆地委建立后,推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不断高涨,同时为配合北伐战争积极开展军事运动,领导了泸顺起义。 1927年3月31日,重庆市民在打枪坝召开抗议英舰炮击南京罪行,支持北伐大会,军阀刘湘与蒋介石勾结,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三一”惨案。4月4日,他在动身去武汉向中央汇报工作时,不幸被捕,被囚禁在佛图关蓝文彬七师的司令部,面对敌人的利诱和严刑,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军阀震惧,割其舌,断其手,剜其目,最后他身中三弹,于1927年4月6日壮烈牺牲于佛图关。他以生命和热血实践了自己的人生格言:“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冉钧血溅蜈蚣岭 冉钧,原名高镒,化名浩然。江津市津福乡人。1920年由重庆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经李立三、聂荣臻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来转为中共党员。1924年夏,入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回国在重庆开展革命斗争。 1926年初,重庆党支部成立,冉钧任书记。2月底,经中共中央批准,四川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建立,冉钧负责组织工作,并负责群众罢工和国民外交后援会工作。1926年9月,“万县惨案”发生后,他具体负责成立了重庆“九五惨案国民雪耻纪念会”,抗议英帝的暴行。党组织还派他筹组了重庆总工会,在1926年11月,国民党(左派)四川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组织审查委员会委员。 “三三一”惨案中,冉钧在工人纠察队和革命群众的掩护下,跳城墙脱险,藏匿江北。4月1日上午,他与任白戈一道去团地委书记刘成辉家,准备约刘去找地委书记杨暗公研究惨案的善后工作,途经七星岗蜈蚣蛉,被刘湘的便衣认出,当即遭到枪杀。 “百年的老公鸡只死一回!”———漆南薰 漆南薰,名树棻,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颇有影响的著名经济学家、四川国民党左派活动家、新闻战线上英勇顽强的反帝反封建战士。 漆南薰出生在江津李市镇的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尤其对政治经济的研究情有独钟。早在日本留学时,即着手搜集有关中国近代经济资料。回国后,他在上海继续从事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和著述。1925年春,完成了《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这部30万字的巨著。用大量无可辩驳的史实揭露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真相,是一部努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写成的具有战斗性的经济学著作。 1926年初,漆南薰应友人之邀,回到重庆出任了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新蜀报》主笔。为该报写“时评”或政论文章,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祸国殃民的罪行,系统地阐述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7年3月30日晚,军阀放出谣言,要在第二天的会场上暗杀他。面对如此险恶的处境,亲朋好友劝他不要参加大会。漆南薰却坚定地说:“怕什么!百年的老公鸡只死一回!”惨案之初,他即被暴徒殴伤,拖至两路口荒郊,暴徒敲掉了他的牙齿,割掉了他的舌头,用大刀把他剁成数段,弃于荆棘杂草之中,壮烈牺牲。 为国一身轻———陈达三 陈达三是大革命时期四川国民党左派重要人物、川军宿将。 1903年陈达三考取四川武备学堂,开始了戎马生涯。1906年在保定军官学堂读书时参加同盟会,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历任川军少将参谋长,中将参谋长,与刘伯承友谊甚深。 大革命时期,陈达三与四川共产党人杨暗公、吴玉章等真诚合作,成为坚定的国民党左派。由于陈达三是川军的老资格,中共重庆地委决定他做上层统战工作。1926年下半年,刘湘在重庆开办军官训练班,他派陈达三负责,并与杨暗公、李筱亭、冉钧、漆南薰等担任教官,陈达三等人利用身份之便,做川军将领的工作,使刘湘部队校官以上军官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有所改变。他不负重托,促成了川军七军阀首领“易帜”。 1926年底,泸顺起义爆发后,陈达三担任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刘伯承的驻渝代表,往来于重庆、泸州、合川、顺庆之间,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并负责筹集起义军需、军械后勤供应工作。 “三三一”惨案当天,当陈达三正要动身赴会时,屠杀的枪声和喧闹声已经开始,他急忙赶到会场制止。他一心想着救群众,不顾个人安危,边跑边连声高呼:“不准乱开枪!”“不准乱打群众!”在五福宫外指挥暴行的兰文彬部属发现了他,开枪射击,陈达三饮弹倒下。 农民自卫军领袖 李蔚如 李蔚如,字郁生,号鸿钧,涪陵大顺乡人。早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08年奉孙中山指派回川,在涪陵建立同盟会据点。1911年至1923年先后担任涪陵军政府副司令、司令,蜀军参谋长、督军参谋长兼四川讲武堂堂长等要职。 李蔚如同吴玉章、杨暗公、刘伯承等人交往密切,受他们影响,思想逐渐产生飞跃。1926年底,李蔚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结合实际研究中国革命理论,他说:“中国革命必须由工人阶级来领导,重点在于联合农民,同时还应该搞自己的武装。”从1926年下半年开始,李蔚如设立专门机构“君同龙新联团团练传习所”,训练涪陵农军骨干,先后举办了三期骨干训练班,涪陵农军人数最多时逾8000人。 “三三一”惨案后,全川各地党组织遭到破坏,涪陵由于尚有李蔚如的农民自卫军数千人,因而成为重庆附近革命力量集中的最后一个阵地,与四川军阀团阀对峙。 在革命的危急关头,驻扎涪陵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师师长郭汝栋,为讨好刘湘,于1927年7月3日将李蔚如诱捕,并连夜送往重庆,在到达南岸黄桷桠时刘湘派人将李蔚如就地杀害。临刑前李蔚如书写《永决书》:“我今死矣,以身殉党国,理得心安。”表现出敢于牺牲的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来源: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