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狗DOGS
2015年11月2日,换股合并实现整体上市的 温氏股份 (),股价出现暴涨,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创业板巨无霸,万千股民追捧的对象。让外界颇为困惑的是,一家主营禽肉产品的温氏股份,何以能够拥有如此大规模的市值,围绕其发展轨迹,一直为外界所关注。3月6日,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温氏股份董事长温鹏程在北京首都大酒店,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专访。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7户农民集资8000元起步,经过30余载的发展,到如今成为一家以畜禽养殖为主、跨地区的现代农牧企业集团,温氏股份一路走来,稳扎稳打。目前,温氏股份已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170多家一体化公司,现有合作家庭农场万户、员工4万余人。作为一名老代表,今年是54岁的温鹏程第19次参加全国两会。面对外界关心的温氏股份“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温氏家族化等问题,温鹏程毫不讳言,向时代周报记者娓娓道来。神话背后 依赖“温氏模式”中国是世界猪肉消费第一大国。温氏股份定位于畜禽养殖为主业,恰逢其时。温氏股份的主营业务为肉猪、肉鸡等禽类产品,近几年其规模远超同行。据温氏股份官网披露,2014年温氏集团上市肉猪1218万头、肉鸡亿只、肉鸭1699万只,实现销售收入380亿元。而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温氏股份的经营业绩再次迈上新台阶。最新的业绩快报显示,2015年温氏股份实现营收达亿元,同比增长;营业利润为亿元,同比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亿元,同比增长。在业内人士看来,温氏股份的发展得益于其独有的“温氏模式”—以紧密型“公司+农户(家庭农场)”为核心、适度规模化养殖为基础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模式。长江证券 分析师认为,温氏股份通过其“轻资产、全产业链、全员持股”的温氏模式解决了养殖业大规模化而因技术跟不上导致的高成本难题,成本优势显著。另外,温氏股份较高的生产效率及成本控制优势,能够保证合作农户利润持续增长,吸引更多农户加入温氏体系,实现规模的持续扩张。温鹏程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畜牧业巨大的成本是饲料,大概占到总成本的70%。目前国家正在提倡“去库存”的发展思路,近年来玉米和粮食的库存完全跳出了正常年份的库存。温鹏程认为,在“去库存”的过程中,会让这些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这可以让我们的畜牧产品,生产成本大幅下降。”目前,温氏股份将产业触角伸至湖北、安徽和江苏等地,在发展过程中,温氏股份“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起了环保争议。对于国家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法规,温鹏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公司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并在5年前就已提出了环保问题解决方案,即环保“三同时”制度,另外这几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资金达到10亿-20亿元,“去年我们投入了亿元的环保资金,新投产的项目,(环保)标准较高,达到了循环利用的标准。”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50多分钟的专访时间里,温鹏程多次谈到环保话题,“我们三年前就明确了环保管理,是生产环节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的环保压力不大”。迈入2016年,温氏股份发展势头迅猛。3月7日,温氏股份披露了今年2月公司商品肉猪销售情况,2月销售商品肉猪万头,收入亿元,销售均价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对此温氏股份解释称,“受春节假期影响,公司商品肉猪出栏量减少;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商品肉猪出栏量增长及销售价格上涨。”近来,温氏股份再次将产业板块向全国布局。2月3日,该公司披露了一项定增预案,“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以每年合计新增肉猪产能 182 万头为目标,拟使用募集资金投资 亿元,用于建立 4个肉猪养殖一体化建设项目。启动组织架构变革温氏股份内部家族分散,共计有13个家族,其中以温鹏程家族和严居然家族影响最甚。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温氏股份的股本结构较为分散,无持有公司股份5%以上的单一股东,各股东的持股数及持股比例均较小。截至目前,温氏家族成员中,包括温鹏程在内的11人在温氏股份持股,合计持有公司亿股股票,持股比例为,为温氏股份实际控制人。在董事会层面,温氏股份共计有8名握有“实权”的非独立董事,其中温鹏程在公司担任董事长,温氏家族成员在非独立董事中拥有4名席位,占到1/2,对于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形成决议,有重大影响。另外,严氏家族在温氏股份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温氏股份总裁、技术总监严居然,以及严居能两兄弟,均在董事会担任董事,两人合计持有亿股,持股比例达。温鹏程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对于公司家族化倾向这一话题毫不讳言,“温氏从成立那一天起,我们就是一个带有家族烙印的公众公司。” 温鹏程表示,正是因为如此,早期的温氏集团才被拒于资本市场之外,“但我们完全是以公众公司的方式管理,所以管理团队的成长和民主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温鹏程进一步指出,虽然温氏带有家族烙印,但是管理团队的作用、决策的程序是非常科学、合理,而且高效的。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从去年11月份整体上市成为创业板“第一股”后,温氏股份经过资本市场震荡,依旧稳坐“一哥”宝座。截至3月10日收盘,温氏股份报收元/股,总市值达到亿元,超过绿地控股(,总市值亿元)和光大银行(,总市值亿元),在沪深股市2823家上市公司中, 平安银行 的总市值目前不到1500亿元,温氏股份总市值排名第25位,可谓深市的新“巨无霸”在整体上市后,上述13个家族和个人身家已过亿,温氏创始人提出的共同分享财富观念变成现实。今年以来,温氏股份继续加大对股东的财富共享。根据2015年度的经营情况,温氏股份发布了《2015年度利润分配预案预披露》公告,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不少于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不少于亿元,同时以资本公积向股东每10股转增不少于2股,合计转增股本不少于亿股。不仅如此,温氏股份还启动了员工持股计划。2月3日,温氏股份披露称,该计划的资金总额不超过亿元,参与对象包括本公司董监高管理人员,以及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子公司员工,总人数达19097人。温鹏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为了上市后更好地发展,温氏股份直接启动了关于组织架构变革的工作,已聘请了有关的第三方咨询公司,指导此次变革。“我们很快会以原来的母公司来带动分公司发展,到下个阶段,组织变革(实施)以后,可能会让企业的管理更专业化,具体从业务队伍专业化、年轻化这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佑玲天涯
1、新希望: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薪酬排行榜,第一名的人员是新希望的董事长刘畅,年薪高达700万元。公司的管理层人员年薪大概在150万元左右,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年薪超过了200万元,新希望总裁邓成年薪只有257万元。众所周知,新希望的业务收入不仅仅是生猪养殖,还有近一半的业务收入来自于饲料。
2、牧原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秦英林年薪500万元左右。公司管理层所有人员年度薪酬总计4700万元左右,其中兽医总监年薪507万元。公司大部分高层年薪均在200万元以上。一小部分人员年薪大概在300-400万元。要说牧原养猪成本低,真的是有原因的,从薪酬方面我们也能看出,秦英林在公司人才方面特别的重视,据说牧原股份的生物安全方面就做得特别好,在兽药方面的成本投入要低于其他同行企业,这可能就得益于对兽医部门的高度重视,高薪留人才。
3、温氏股份:公司董事长温志芬年薪大概在500万元左右。公司管理层所有人员年度薪酬总计6300万元左右,温氏的高层人员是最多的,而且每个人的持股数额惊人,公司28名董监高成员,22名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最少的也持股市值3000万元以上。温氏采用的是轻资产运营模式,很好的兼顾了生猪养殖的精细化和大规模化。
4、正邦科技:该公司管理层人员的年薪最少,其年薪与新希望、牧原、温氏一比,感觉就不够看了,公司总经理年薪大概在50万左右,持股市值也不是很高,在2500万左右。公司副总王飞年薪在30万左右。正邦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其生猪年出栏量接近一千万头。
空山青雨
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温鹏程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3年,是一家以养鸡业、养猪业为主导、兼营生物制药和食品加工的多元化、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现代大型畜牧企业集团,目前已在广东省等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建成160多家一体化公司。2012年,集团全年上市肉鸡亿只,肉猪万头,肉鸭1437万只,生产饲料万吨。集团销售收入335亿元。
在温氏有个传说“你在清华随便遇到个老头很可能就是大师;你在温氏随便遇到个保洁可能就是个千万富翁”。从广东中西部一个偏僻的山村成为中国创业板第一市值股、中国农牧业企业的扛把子,温氏的很多成功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能够准确抓住时代“风口”,是温氏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战略上,温氏坚守的是聚焦于养殖业,坚持以畜牧业为主业的发展方向,坚持做中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管理技术最先进的现代农牧企业。而在品种改良、环保、企业+农户标准复制模式上又完全是独创模式。
农牧行业的产业链自上而下可以分为育种、养殖、屠宰、加工、流通多个环节。与双汇、金锣、得利斯等肉食加工环节知名企业有所不同,温氏专注于育种、养殖等产业前端。前端环节实际上是一种准制造文化,注重规模、成本控制等;后端环节的文化更多的是营销文化。温氏的结构优势,在于在生猪、鸡鸭屠宰之前的半个产业链条上占了主导地位。未来温氏必然会将产业链从养殖环节向后移,最终走向产业链一体化。这就是它的基本的商业模式。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