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之光
审计监督的目的就是要维护财经法纪,加强廉政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在具体审计工作中,要达到这个目的,就是要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笔者认为,审计工作的目标就是要正确鉴定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换而言之,就是要如实反映被审计单位所取得的成绩,揭露其在财政财务收支中存在的问题,使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审计人员必须采用科学的审计方法。 什么是科学的审计方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根据笔者的一管之见,在审计检查中,审计人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做好对账工作 所谓的对账工作,就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的数字与账簿上的相应数字,以及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上相应数字核对,看是否相符。通过这一程序,以查清被审计单位披露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有经验的审计人员都是以此作为查账的第一步。问题是,一些审计人员往往只凭经验,仅对被审计单位期末(年末、季末或月末)的数字核对,对期中的数字不对账。这样往往遗漏重大问题,也给一些了解审计人员习惯做法的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如某市财政部门的一工作人员通过各种非法手段,侵吞财政资金数以亿计。他所做的账,期中是不平的,因为他将有关凭证销毁了,涉及的相关科目不能人账;但期末是平的,他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有关凭证,并登记人账。他犯罪的手段并不高明,但审计人员审查了三次都没有发现。原因是审计人员只核对期末数字,没有核对期中数字,没有发现期中账目不平问题,因而没有查出其中存在的重大犯罪事实。 从银行账户入手进行审计 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各单位必须在银行开设账户,以集中办理资金的存取、结算和划转,同时严格控制了现金的支取范围,规定不能用现金进行大额结算。因此,银行账户是单位资金运动的主要载体和出入口,集中反映了单位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因此,在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中,审计人员应从被审计单位的银行账户人手。只有抓住了银行账户这个中心和出人口,才能了解被审计单位资金活动的来龙去脉,再在此基础上顺藤摸瓜,层层审计到其他账户,就可以掌握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收支的整体情况,取得良好的审计效果。因而这种方法是审计监督的基础方法。这和哲学上的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原理是一致的。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信息越不对称的情况下,这种方法的使用效果就越好。同时,审计人员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方法强调的是从银行帐户入手进行审计,而不是专项审计银行帐户,否则又会犯削足适履的错误。 克服就账审账的局限性 对有些项目的审计,仅审查账目资料,是很难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的。同时,由于多年接受审计,加之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被审计单位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的水平也不断进步。这要求审计人员克服就账审账的局限性,要以查账为基础,但又不拘泥于账目资料,要转换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往往能收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效果。如审计人员在对某市财政收入征收部门审计时,从账目资料上没有发现该部门有违规减免税的问题。后来通过查看该市地图,发现该部门将市特区之外的企业也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造成了数额不少的国家税收流失。 编制完整的项目审计工作底稿 编制完整的项目审计工作底稿,既是审计规模的要求,也是审计实际工作的需要。一般说来,审计规范确定的审计工作底稿都是经过严格审定的。按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操作,就可以防范审计风险。但是,在审计监督过程中,有些审计人员对此认识不足,仅对重要项目或有问题的项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对不重要的项目或没有问题的项目不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或者不按要求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这样做往往会遗漏重大事项,造成很大的审计风险,有时一些非重要的项目(科目)或审计人员忽略了的地方也存在重大问题。事实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过程,也是重新核实、查证的过程。完整地实施了这一过程,就能弥补前阶段审计取证的不足,从而比较彻底地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基本情况,做到成竹在胸,这正是审计所要达到的目标。始终不移坚持这点,审计工作质量就有了较好的保证。
chihuoshiwo888
要从独立性方面考虑。独立性是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切实有效地履行职责,自主地、客观地开展工作,以取得内部审计工作的预期效果,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发挥应有作用的基础。对此,必须加以保证。措施:1.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逐步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已成为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领导者经营管理理念成熟的表现。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直接隶属于企业法人的监督管理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可以保证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才能得到真正体现。2.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地位。抓紧制定内部审计的法规条例,将内部审计制度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用法律规定内审机构的地位、结构、层次,使内部审计纳入法制化轨道,用法律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利。只有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完善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3.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首先,必须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国家财经法纪和企业规章制度,才能对企业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审计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其次,要使其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外贸、金融、基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4.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增强,重在自身的有所作为。常言说:“有为”才能“有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必须依靠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自身良好的工作成效来争取、来确立。要“以为争位”,就应当做到:一是审计的务实性要强。内部审计要抓住单位或企业经济活动、经营发展中的关键环节,突出审计重点,使内部审计能够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起到保驾护航、铺路搭桥的作用。二是审计过程要规范。要建立规范的内部审计程序,切实做到依法审计,按照国家的法规、企业的制度要求,按照企业经营管理及领导者的要求开展审计业务。三是审计结果实效性要突出。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效益审计,能否通过审计规避经营风险、促进经营发展,是衡量内部审计有效性的关键,只有做到这一点,内部审计才能在监督和服务中做到“眼睛明”、“监控灵”。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