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09

linkaixinlang
首页 > 审计师 > 央企离职后审计师的生活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九种特质

已采纳

10个里有9个不会离职。

像国企央企这种单位,工作流程都是精细化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走了,三天就有人培训完顶上。除业务员等个别人员能力是特别有限的。

给你离职底气的永远是手里有了可观的资金,过硬的人脉,客户资源,高强的技能证书能力还有兼职已经做大做强了且至少可稳定5-10年。

而不是你觉得你应该得到什么,闲出一身病,一怒离职。也不是看到别人做啥发了财,你忍不住离职。

我在民企中层工作挺多年,虽然到手工资是小国企普通职工两倍,跟头国企持平,但综合下福利待遇,休班,人性化关怀后,远不及国企强。民企赚钱多的只是高层那个班子而已,那种压力也是不言而喻的。单说休班,民企中层一年休班10-20天。国企员工100天吧。这几年已经没有几个跳槽民企的二货了(除了全国知名度高的那几个大厂)。

辞职创业,投资的。两个字,呵呵。

我就是从国企离职的人,来说说我的亲身感受吧。

我是2019年从一家国企离职的,这家公司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某产品制造业工厂,市属国资委管理的控股子公司,在职员工有三百多人。我离职前担任财务经理职务,是该公司投资股东之一的股东代表委派人员,可以说身居要职。同我一起委派过来的还有财务总监,但是他是股东公司高管,事务繁多,在我们这个公司基本属于挂职,一周半个月的来一次签签字,听我汇报一下工作。所以财务部门的所有工作都是我在主持。在职期间的工作业绩自不必说了,由于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企业,而且又是制造业,财务工作复杂度和深度可想而知,手底下的财务人员又大多是新手,没有制造业的工作经验,都需要我手把手的教。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还被评为“优秀员工”。公司领导也对我的工作业绩给予了表扬和肯定。可是,到了2019年上半年,财务总监突然告知我,由于跟另外一个股东公司经营理念等原因不合,公司决定撤资,让我提前打算。这个消息对我来说真的太突然了,也备受打击,本来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要好好在公司干一番的,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适合自己施展的平台,没想到好景不长。接下来的日子里,在股权转让一事上,两个股东也闹的很不愉快。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方撤资的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行政办公楼,各个部门的有工作接触的同事,以前见我都热情的很,现在见面客气冷淡。大概过了三个月左右,股权转让协议达成,工商变更手续也办的差不多了,我也知道自己呆不久了。期间,财务总监也问过我的意见,想不想继续留在公司?如果想留,他可以帮我去跟公司总经理说情。我婉言谢绝了。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我怎好继续呆呢?

辞职后,也陆陆续续通过各大招聘网站投递简历,刚开始的目标是还想进国企,毕竟国企的管理体制和工作强度比私企还是有优势的,期间也投递了好几家国企,后来经历了一些潜规则,就放弃了。

从国企离职后的这两年的就业之路可以说万分艰辛,特别是疫情以来。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如果当时我脸皮厚点,继续呆在原公司,慢慢混日子,骑驴找驴,是不是比我现在的处境要好呢。所以,奉劝在国企工作的朋友们,轻易不要辞职。

本人亲身体会。2013年中石油某下属四级单位会计岗位辞职。当时工作七年了,感觉工作压力大,工作重复,管理严格,对口审计税务真是累死人。外加erp 成本管理平台等等,经营分析成本预测报表无边,加班没日没夜,且一眼可以望到头。其实这个岗位在本地是真香,很多油田子女都要挤破头都不见得有这个机会。当时觉得自己没有干不了的工作,没有挣不到的钱。后返乡到私企,后悔不迭。工资倒是可以,看起来比国企多,无奈福利保险大打折扣。升迁很快,但到副总即进入瓶颈,需要靠不可言说的潜规则。管理混乱,时间不自由,每日坐班早走一会儿都要扣钱。学的东西不多,每天就是与人斗其乐无穷。同事关系神秘莫测,怕被理解成拉帮结派,吃饭都要分路行动。工作又七年,回到国企,扔心有余悸,觉得大难重生,妈的,老娘再也不出体制内了。国企适合女人,混不上去也可以混成中下游,时间自由带带孩子享受人生,且, 社会 地位肯定比私企强。私企老板出了门都得点头哈腰,更别提中层了,费劲巴拉顶个毛用。综上所述,国企真香。除非你是人中龙凤,财运盖顶,否则老实呆着吧。

我是国企人资部门的负责人,有个工作就是离职人员分析,定期回访离职人员的工作状态。这几年的离职回访有两个有意思的现象:

为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在国企工作过的人,是不愿意到民企的,可能刚毕业的学生会有选择障碍症,一旦工作几年,尤其是人到中年有了家庭和小孩以后,国企是最适合的。

有同学去的民企,工资是高,但是到了35岁,如果你还没到管理层,那么就很尴尬。即便你有了家庭和小孩,晚上正常到10点的还是要到10点,不会因为你有小孩就会有特殊待遇。

在民企,不管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加班是常态!周六周日有时也要加班!对于一个有家庭和小孩的人来说,会很焦虑。

我在国企,普通员工也是朝九晚五,晚上从不加班,周末双休,根本不担心会有工作电话,因为周末大家都不加班,根本不会来电话。

作为国企中层,我的工作时间更自由,除了开会时间必须准时,其他时间不需要打卡。我有时候10点多才到公司,下午有事也可以提前走。家里的事一点都不耽误。

很多离职去民企的同事,过了半年或几个月,很多打电话咨询能不能再回来。对不起,岗位编制是固定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离职容易,再入职比登天还难!

一定会,如果有再次选择的机会,我一定会早点离职。

我在某银行当项目经理4年,离职前每天很焦虑,都想裸辞。

选择十倍于努力

基于收入已经比同龄人高不少,各种福利待遇还可以,例如跨城搬个家,单位给了我将近三万的搬家费和异地补贴。常规的月度奖金、年终奖、餐饮补贴、交通补贴、逢年过节各种礼物,不定期团建出游,应有尽有。在这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条件中我渡过了煎熬和犹豫的四年。

在外人看来,单位离家近,每天走路上下班,通勤时间也就十分钟,每天中午还能回家吃午饭、休息两个小时。公司认可我,给我奖状和奖品,给我加工资,年终评估给我A。领导信任我、看重我和保护我,各种觥筹交错的场合,我是唯一一个可以不碰酒杯的人。

可我过得非常非常地焦虑和憋屈,焦虑的根源在于这个岗位的定位与我当初的预期完全不一样。原本我进这家银行之前所定位的职责是项目负责人,下面还配置项目主任、项目专员、项目助理岗位。结果,项目团队也就项目经理一个光杆司令,所有事情全部都干了。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所以事情都可以处理地很出色。可长期面对各种繁琐,自己又不喜欢的工作内容,我时常感到烦躁。或许是我一直以来对自己的期待值太高了吧。这四年过得很焦虑、烦躁,公司再好的福利,领导、同事再多的肯定和人文关怀也无法让我觉得舒心。

我的亲身经历让我明白了,只有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持久,所有的外在条件能让自己在犹豫中停留,但是无法让自己工作地开心和舒心。

我去年8月裸辞的,之后就 旅游 、看书、写作、游泳、搞投资、搞电商、搞自媒体,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真后悔没早点裸辞!要不我早快乐几年,同时还能多赚点钱。一份看似不错的工作浪费了我青春和赚钱的机会。

我看很多回答这个问题的都是局外人,事实上,只有局中人才能感同身受,局外人娓娓道来的都是猜测。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吧,选择比努力重要十倍,希望大家早点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又适合的工作吧。这个『必知真相』学会从投资角度选工作,5年后超过大多数人。与选工作相关的视频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喜欢。

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就不会后悔。如果不是,90%的人再次选择,不会选择离职。因为90%的人都只是普通人而已。

这个题设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离职/跳槽是非常个人化的问题,一个人职业生涯中或许会终其一身在一家单位服务,或许会先后在多家单位供职,离职后会否怀念原单位的好,特别是原国企的好,从题设中可以窥见题主从国企离职后有“吃回头草”的想法,某种程度上说明现在过得并不如前。

国企改革后,国企从市场竞争性领域退出,只保留了国计民生、公益、保障类非竞争性领域的国企(国防、能源、交通、电信、水务、医疗等),这类企业体量大、投资大、回报低(甚至亏损没有回报),这就是大家看到的不同层级的央企、地方国企,以即是零零总总的城投公司、平台类公司,“混”在国企有以下特点:

一是国企国资管理属性决定了国企领导人只须按规定做动作,达成各级政府的战略目标与部署就行了。资源、网络让你垄断经营,没钱可发地方债、企业债,没资产可政府注入土地等资产,所以当国企领导人是没有压力的,他/她只需向上负责,对职位任命者负责,对出资人代表一一政府官员负责,所以倒掉一个国企领导人,往往也会同时倒掉一批公职人员,权力寻租、利益输送不一而足。所以你怀念的或许是那个含金量实足的国企官职。

二是国企工资福利旱涝保收,无下岗风险。工作量少无压力,收入有保障,比一些周边民企收入也还算高,或许这是你怀念国企的另一原因。

最后,从国企跳槽要慎重,一是年龄,35/40/50岁代表着基层、中层、高层人员的跳槽年龄上限,否则市场难以接受,二是专业与技能,民企看硬技术与业绩,滥竽充数则自取其辱三是人脉与渠道资源,40/50了你还跳槽,除非民企挖角(看上你的人脉与渠道),否则切不可“明珠暗投”入下家,你以应聘者身份入职,那你就任人摆布了罢。

的确有很多人从国企、央企离职,这里有很多原因,有出国的,有继承家族企业的,有身体不好的,还有很多自主创业的,单说自主创业的人,只要能闯出来的还行,那些后来因为失败生活过得不好的人,再就业又不稳定,通过了解他们如果再有选择的机会,他们绝对不会辞职,国企,央企是多么稳定的工作,一天八小时,福利待遇好,双休,奉劝一声如果你没有足够强大的能力,不要轻易辞职。

其实你的意思是那些放弃了国企或者央企的这些铁饭碗的人都后悔了吗?估计您也是这个体制内的人吧。

可能每个人的职业选择都有自己特定的环境,只是在决定调出去之前,要做好自己以后的职业规划,了解清楚其他行业的发展确保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如果说没有其他的好的选择,那么待在国企单位做好一颗革命事业的螺丝钉,兢兢业业,这样也会是完美丰富的人生。

如果再次选择我跟本不去!

央企离职后审计师的生活

235 评论(15)

堕落紅尘

可以选择自己开一个会计所。去考公务员,事业编,或者是考一些事业单位。如果年纪不大的话,可以选择当老师。

152 评论(11)

木头人的老婆

学历很好啦,也有一定工作经验,不知道你有相关含金量高的证书没有,比如国内CPA,美国AICPA等,因为自己之前从事的是审计岗位,而CPA,AICPA都是具有审计签字权的证书,本身基础不错的情况下,持有一个含金量高的证书,会让自己的职业面更广,可选择性更多,因为在一些招聘网站中你会看下一些工作岗位的要求,有CPA或者AICPA者优先的任职要求。比如国内的CPA在本土就具有本土优势,可以从事审计工作,也可以从事财务管理,教育,咨询等工作,工作单位事务所,政府,国企等都是很受欢迎的,另外AICPA虽是美国注册会计师证书,但是在国内是受到政府认可和支持的,比如:2016年《上海市注册会计师协会行业人才培养管理办法》,对在2016年期间取得 AICPA的执业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工作人员给1000元扶持奖励

219 评论(8)

shenli83浪漫满屋

国内的CPA在本土就具有本土优势,可以从事审计工作,也可以从事财务管理,教育,咨询等工作,工作单位事务所,政府,国企等都是很受欢迎的,另外AICPA虽是美国注册会计师证书,但是在国内是受到政府认可和支持的。

351 评论(9)

只会品菜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作为审计专家的中大教授李学柔是这样评判这份职业的前景的:“现代企业中的内部审计部门绝对是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张力则更直白地说:“现代大企业中,总裁、副总裁基本上都要从内审部门干起,换句话说物流师,优秀的内部审计人才如果不是总裁、总经理的苗子,起码也是副总裁、副总经理的苗子。”

审计部在现代企业内的管理地位越来越重,广东省内审师协会副秘书长王胜利说,在上市公司中,审计部是一个独立于其他任何部门的机构,对企业的财务审计师、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等各个部门进行审计评估,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现代的企业内审已超出了传统对财务收支、资金的来龙去脉、经济效益的审计,它涉入企业管理领域各方面,包括合同审计、内部制度评估、投资风险评估等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内部审计,可窥见现代企业中总审计师的地位:某国际集团总审计师由董事会直接聘任,由董事长亲自签署聘书并直接对董事会负责,总审计师享有充分知情权,即可列席各个层次的经营管理会议和随时调阅各类经营管理文件和资料,并有权向公司所有的部门相关人员调查取证,被调查者不得拒绝。内审师扮演的是董事会的“钦差大臣”的角色,总审计师与企业的总经理等经营管理层是平行的关系。总审计师的成果体现在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中,前者是董事会会议的重要内容,总经理要对审计报告所提出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答复,而管理建议则是日常进行经营管理审计中发现有问题随时向总经理提出审计方面的意见。这样,总审计师不仅是监督企业内部运作、发现各种管理漏洞的“警察”,还是企业高层的“高参”,通过审计工作降低运营成本、评估经营风险,给企业高层提供决策的依据。

由于内审部独立于其他部门同时又有权对各部门进行审计,审计师是企业各部门中极少数可纵观企业全局的人,比各部门经理掌握的信息都更为全面,得到全面锻炼的机会也更多。因此,许多优秀的内部审计师在从业一段时间之后,就可能成为总裁、副总裁等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人选。

内审师地位正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师

但在我国的大多国有企业中,内部审计人员却处在相当尴尬的可有可无的地位。据王胜利介绍,内审制度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推行,《审计法》规定,国有企业中要设立内部审计部开展内部审计,但许多国企中审计部只有几个人,还只设在财务部之下,审计师不仅起不了独立监督的作用,审计报告甚至把内部审计部作为一个专门搞关系的“公关部”,以应付国家审计部门的审计检查。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近期许多上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却对内部审计愈来愈重视,许多企业把内审部一再扩充。据了解,深圳华为共有内部审计人员80余人,其总部就有30余人;合生创展的内审部原来有7个人,近期扩充到22人;雅倩化妆品公司也在近期把内审部扩充到10多人。

对此现象,李学柔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内审师是现代企业中极重要的职位,国企和民企对待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的这种差别,通俗地说,就是民营企业怕别人把自己的钱偷走,而一些国企的经营者则是怕自己偷了国家的钱而被别人知道。

但近年来企业内审师的地位无疑在日渐提高。在加入WTO后,要生存发展的企业必须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与内部审计与国际接轨,真正重视内部审计师在企业的作用。

2200名国际内审师国内制造

据王胜利介绍,目前举行的国际内审师(CIA)是美国内审师协会(IIA)推出的一种全球性的资格考试,CIA不仅是国际内部审计领域专家身份的标志,而且还是国际审计界唯一共同认可的执业资格。1998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开始与IIA合作,在中国推行CIA资格考试。

据统计表明,自1998年我国推行国际内审师(CIA)考试以来,4年来全部通过其4门考试的考生仅有2200多人。专家指出,我国目前从事审计报告的人员队伍虽达30多万人,但许多人员并不符合现代企业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高素质审计师的缺口极大,而且这审计师缺口还在呈增大之势,因为跨国企业不断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和改制后要上市的国企、民营企业要设立内部审计部。

可以预见审计报告,随着国际审计师的供求矛盾将进一步突出,拥有一张CIA资格的人才将越来越炙手可热。对于内审人才的职业前景,李学柔教授说:“内审人才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发展空间不够大,只需担心自己的本领不够强。”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235 评论(14)

mon也是部长

可以去一些企业单位当会计或者是可以当审计,还可以考公务员,如果条件比较优秀的话,还可以去国企或者是外企工作,或者是可以转行,还可以自己创业。

329 评论(12)

bluecode12345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本身名气确实很大,但是这些地方的薪资水平普遍来说不算特别高,因为在大家看来,注册会计师是一个非常有含金量的资格证。但是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不出差的情况下,一个普通职工收入税前也就是八九千块钱。

虽然他名气大,但是既然从这个地方出来了,那就是不想再继续干审计了,干审计这个工作就离不开事务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就已经算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审计师集合地了。如果从这个地方都离职了,那肯定是不想再继续干了,去一个小的审计事务所更没必要了,那就换一个工作吧,是干审计的,然后又有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的情况下,去一些国企央企里面当个普通的主管,或者总会计师还是很容易的事情的,收入上也不会有什么改变,还会上升一些。

因为在大部分国企央企里面,总会计师的这个岗位都是很关键的,主管是比较容易做的,但总会计师不是那么容易上去的。基本上大一点的都要求有注册会计师资格证,高级会计师资格证,这个不是那么好考的,一般来说走审计这个方向的,他不考中级高级会计师,有的是年限不够,比如说重疾要求4年有的,是因为聘任的问题。高级会计师考下来之后都有单位聘任,才算是真正的高级会计师,普通私企显然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做个普通的财务主管也挺好的,如果对收入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在自己家附近找个公司,不需要规模太大的能有个几百号职工,一两千号职工就可以了。因为规模太小了的财务核算体系根本就不健全,天天让你做假账,烦不烦啊,成体系一点的相对规范一点,然后收入水平也不会特别低。毕竟在外人看来注册会计师是一个很厉害的资格证,只不过在四大里面这个资格证就很稀松平常了,因为能进去的80%的都有这个东西。

268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