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9

yq1109胖丫头
首页 > 审计师 > 北京审计师李峰简介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arryalong

已采纳

1976年8月至1978年10月辽宁省建昌县碱厂公社知青;1978年10月至1982年8月在辽宁大学经济系工业经济专业学习;1982年8月至1990年5月任辽宁大学法律系教师;(其间:1982年9月至1983年9月参加北京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进修)1990年5月至1996年1月任辽宁大学法律系经济法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96年1月至1997年11月任沈阳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1997年11月至2001年9月任民建中央委员,沈阳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2001年9月至2002年5月任民建中央委员、沈阳市主委,沈阳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2002年5月至2003年1月任民建中央常委、辽宁省副主委、沈阳市主委,沈阳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2003年1月任民建中央常委、辽宁省副主委、沈阳市主委,沈阳市政协副主席,沈阳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2008年1月当选为政协沈阳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席。2012年12月任沈阳大学校长

北京审计师李峰简介

104 评论(10)

夏萱萱大人

李峰 男,1973年9月生,汉族,河南省社旗县人,先后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96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2 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校聘副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国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史学史与政治史研究。

184 评论(8)

荔枝爱苹果

■中国汽车报记者 刘 婧 文/图 在我国汽车营销界,李峰是一位十分受人关注的人物。他技术出身,却被称为营销奇才。在两个三年的时间里,他分别在北汽福田、奇瑞,创造了优异的营销业绩。有人评价说,李峰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营销带到了新高度。在汽车媒体圈,提起李峰,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说那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言语间充满钦佩。但也有人说他个性很强,不好打交道。8月19日,在北京东三环的现代汽车大厦里,记者见到了担任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的李峰。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似乎收起了尖锐犀利的一面,有问必答,答案平实谦和,不掺杂任何豪言壮语,表现得非常配合和诚恳。■ 营销奇才是怎样“炼”成的1984年,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的李峰,来到安徽拖拉机厂工作。他从最底层的车间工人做起,一干就是十多年。1995年离开时,李峰已经是分厂副厂长。1996年8月,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李峰加盟了这家刚起步的商用车企业。初到北汽福田,他从事的仍然是研发老本行。“后来转做营销,纯粹是因为领导安排的职务调动。当时我并不懂营销。”李峰回忆说。就这样,2002年李峰正式转入营销领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李峰认为,能够从技术人才顺利转型成为一名营销人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汽福田的育人模式。这家企业非常重视在研发和营销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乍看之下,研发和营销是完全不同的作业方式。研发是带着工程师去画图,营销是带着销售员去跑客户,二者管理、行为方式极为不同。然而,它们之间有一座桥梁,也是共同为之奋斗的基础———消费者和市场。”李峰说。“一位优秀的汽车企业研发主管,不仅要对技术有深刻认识,更重要的是了解产品的目标市场和客户群体。如果只懂技术,研发很容易失去方向。你必须为市场、为消费者开发产品”。李峰告诉记者,正是这样一种定位,使得福田的技术人员,在从事研发工作的同时,对市场早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正是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从技术改做销售,李峰跨越的难度也比外界想象得容易。担任北汽福田汽车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兼营销公司总经理之前,李峰做过营销公司市场部经理、营销公司副总经理,也做过技术中心主任、技术研究院院长、车辆商品改进委员会副主任,在多个岗位上得到了锻炼。这种用人方式,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打通技术与销售之间的通道,以解决研发为什么、为谁的问题。“研发和市场需求走得近,产品和营销并行工程做得好,企业竞争力自然领先对手”。在李峰的带领下,北汽福田销量节节攀升。2002年,北汽福田凭借17万辆的销售业绩跻身行业“五强”。2003年,北汽福田销量为24万辆,2004年34万辆。“这种管理模式也是北汽福田独具竞争力之处。它不仅奠定了北汽福田在商用车市场上的领军地位,也提供了人才培养的沃土。我能够较快完成转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谈起这段经历,李峰仍对自己的老东家心怀感激。■ 力挽狂澜 重振奇瑞2005年1月,李峰来到奇瑞汽车,担任奇瑞销售公司总经理。当时,刚与上汽分手不久的奇瑞,2004年全年销量为8万多辆,只完成了销售目标的一半。更糟糕的是,在市场低迷的环境中,奇瑞销售体系有些乱。经销商之间的价格战异常激烈,价格体系陷入混乱,商家普遍赚不到钱。一度被称为中国车市黑马的奇瑞,遭遇了自诞生以来严重的危机。为了遏制经销商自相残杀,且考虑到奇瑞后续产品数量众多,李峰到任之初,果断提出分网销售计划。根据该计划,QQ、风云、旗云、东方之子和瑞虎几大品牌由不同的经销商代理,同一地区的奇瑞经销商互为二级代理,从而避免区域内经销商之间的过度竞争,达到控制终端价格、提高经销商赢利水平的目的。奇瑞困局一举得到扭转。2005年,奇瑞全年销量增长118%,达到万辆,一跃成为国内第七大乘用车制造商。当年,奇瑞经销商赢利能力也得到大幅改善。“李峰到来后,奇瑞销售体系气象焕然一新,大家对他都很敬佩”。在2007年奇瑞百万辆汽车下线时,记者不止一次从奇瑞内部员工、领导那里听到对李峰的赞赏。接下来的几年里,奇瑞步入快速发展通道。2006年奇瑞销量为30万辆,跃居全国第四位。2007年更是实现销量38万辆。分网销售是奇瑞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李峰从优秀蜕变为“大腕”级人物的转折点。直至今天,奇瑞整体营销模式仍在这一框架下运行。尹同跃曾毫不避讳地说,李峰到来之前,奇瑞没有营销。而在来奇瑞之前,李峰虽然已经小有名气,却还不很为业内所熟知。他的这次“转会”,既成就了奇瑞,也成就了他自己。■ 做营销就像看病 当领导就像当教练身为中国最成功的汽车营销老总之一,李峰把营销过程比作医生看病。“做营销其实和医生看病很像。病情不同,医生开出的药方也不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企业面临的问题不同,病情也各不相似。就像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方一样,汽车营销也没有放之四海皆灵的普世良方。营销主管要把一个公司或品牌现阶段的问题、生存环境分析清楚,学会诊断和治疗。”李峰形象地描述他心目中的汽车营销。客户满意度调查报告、消费者报告、品牌报告等各种报告就像企业的体检单,拿着这些报告来分析病情,对症下药,然后观察疗效和后续反应。“对已经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我觉得这与看病特别像。”李峰说。不过,李峰不盲目推崇营销的功效。他认为,过于依赖销售、营销,汽车企业在发展中会遇到瓶颈。“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要转向体系建设和销售并重的方式。要走更远的路,企业必须要有两条腿”。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李峰,对管理有着独到见解。“当领导本身就是一个当教练的指导过程。管理者的权威不是来自职位本身,它需要你用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对市场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来树立”。李峰认为,一个部门管理者,最关键的不是有多少行政权力,而是与部下产生互动。对于做得好的,当然要予以表扬和肯定;对于尚有欠缺的,要予以指导和调整。最重要的是帮助下属认清问题,通过分析、推导,最终使大家形成共识,形成团队凝聚力。这一过程中可能有批评,可能有痛苦,但要部下最终能够认可你的决定,管理者必须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只强调权力,是不长久、不专业的。领导必须借由自己的专业素养,能够让部下在相关问题上与你有讨论的空间,不是强调绝对命令与服从。”他说。对于这一点,北京现代销售本部品牌战略部部长郑明采深有体会。在谈及李峰这位共事不到一年的新上司时,郑明采说,他是个非常善于听取他人看法的人,拥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对中国轿车市场理解十分深刻,能够给下属以指导性意见。“我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直接打电话询问他的意见。他会很和善地帮助下属”。■ 从自主品牌到合资企业 两点体会很深刻如今,李峰已在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的位置上工作半年多了。作为北京现代公司内的中方一把手,面对全然不同的企业体制和文化挑战,李峰也在不断调整自己适应新的变化。“无论个人管控范围,还是对韩国现代管理体制的认知和对接,都是我这么多年来遇到的相对比较大的挑战。要应对这些,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李峰说。加入北京现代,是李峰第一次在合资企业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李峰有两点体会非常深。“一个是相对于自主品牌企业来说,合资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工作非常扎实,这值得自主品牌企业下工夫好好学习。如果解决不了产品质量问题,品牌生命力、发展空间将受到极大制约”。李峰认为,自主品牌企业提升质量没有捷径可走,不是开展几次运动、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它要求企业扎扎实实地学习做质量的方法、理念和文化,培养不急不躁的心态。另一个让李峰感触颇深的是,自主品牌企业领导容易通过行政命令做一些决策,而这在合资企业是行不通的,也是相对不专业的。“在合资企业,要做一项决策,前期专业分析和交流至关重要。你要拿出充分的理由,进行充分讨论和研究,才可能最后达成共识”。李峰认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决策模式,后者更加专业化,也规避了许多风险。■ 做事要问心无愧 做人是无欲则刚二十多年来,李峰更换过几次工作,经历过几家企业,不过他不喜欢以企业的不同划分他的职业生涯,而更愿意这样划分自己的职业生涯:第一阶段是做技术、做产品;第二阶段是做销售和营销,理解市场和消费者。在李峰看来,人的一生有很多经历和过程,怎么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向周围更高水平的人学习,积累经验是最重要的。“命运总是给我很多最好的机会。我不是一个人在成长,感谢我工作过的企业,他们给了我很多智慧;感谢和我一起工作过的很多同事,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讲到这里,记者注意到,李峰第一次露出了一丝轻松的笑容。李峰是做技术出身,对技术功底十分看重。他认为,汽车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产品,在这个行业工作,对技术的理解是最基本的。“技术是最基本的功底,没有技术功底,做其他事情可能会非常吃力。”他说。谈及营销老总这个岗位,李峰语重心长地说:“做销售老总,压力通常很大。这是一份非常锻炼人的工作,你必须先把心态调整好,不能太患得患失。哪个岗位都有压力。该努力的都做到,问心无愧就好”。记者问李峰,每次离开自己熟悉的企业和已经有所成就的岗位时,会不会对未知的将来感到忐忑?没想到,他下意识地脱口而出:“不会。我没有什么追求,真的,能有份工资养家糊口就不错。因为没有什么追求,所以不觉得忐忑。我自信找份工作的机会还是有的。工作的基本前提是自己要努力,然后是不怨天尤人。”这让人看到李峰谦逊的一面。他甚至不觉得自己是位职业经理人,只承认是个“打工的”。在汽车行业内,李峰以思路清晰、做事果断、雷厉风行、会打硬仗著称。然而在媒体面前,他总是表现得相当低调。有人说他不善言辞;有人说他理论素质很高,不多说则是因为城府很深。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李峰?他笑了笑说,都是,只是不同的侧面而已。“我比较怕记者,不知道说什么。对方没有问题,我基本不会说话。”李峰自己这样解释,声音一如既往低低的。采访最后,记者提出希望他用三个词对自己做一下概括,李峰想了想很为难地说:“老实、听话、创新工作。转换成正式的说法,老实是讲诚信,听话是执行能力强。总结为一句话,是先做人再做事。”如此朴实的答案,令人着实有些跌破眼镜。不过,这可能就是李峰最真实的一面吧。

109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