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7

clubsummer
首页 > 审计师 > 内部审计师的优点和缺点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甜甜小小宝Sally

已采纳

(一)服务的内向性: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促进本部门、本单位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而内部审计既是本单位的审计监督者,也是根据单位管理要求提供专门咨询服务者。服务的内向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内部审计一般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进行工作,只向本单位领导负责。

(二)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同外部审计一样,都必须具有独立性,在审计过程中必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独立地检查、评价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各部门、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及与此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维护国家利益。

(三)审计程序的相对简化性:内部审计的程序主要包括规划、实施、终结和后续审计四个阶段。由于内部审计机构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情况比较熟悉,在具体实施审计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工作都大为简化。

(四)审查范围的广泛性:内部审计主要是为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的范围必然要涉及到单位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内部审计既可进行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又可进行事后审计和事前审计;既可进行防护性审计,又可进行建设性审计。一般应做到,本部门、本单位的领导要求审查什么,内部审计人员就应审查什么。

(五)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又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经营管理情况的检查,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为本部门、本单位改进经营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服务,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体现了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特征。

(六)审计实施的及时性:内部审计机构是本部门、本单位的一个部门,内部审计人员是本部门、本单位的职工,因而可根据需要随时对本部门、本单位的问题进行审查。

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对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师的优点和缺点

258 评论(14)

yolanda甯

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有五种设置模式,利弊比较如图:

一、什么是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指在部门、单位内部从事组织和办理审计业务的专门组织。它是中国审计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审计署正式成立以后,中国就提出了实行内部审计制度问题,并根据国务院的要求,许多部门和单位相继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

二、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五种设置模式

1、财务总监领导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治理框架内层次较低,只能开展部分日常性的审计工作,不能直接为经营决策者服务,更多地是履行检查功能,并未涉及内部审计的确认与咨询活动,独立性较差。一般多见于企业规模较小、股权结构简单的企业。

2、总经理领导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的内部审计部门地位比财务总监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来得更高,更接近于经营管理层,能直接为日常经营决策服务,审计的范围主要是经营审计和总经理对董事会财务责任的审计。这种结构有利于发挥内部审计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保持了审计的独立性和较高的组织地位,但难以对总经理的受托管理责任进行独立的监督和评价。

3、监事会领导的组织结构。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大会及各利益相关方作为委托人,分别将各自的资源交董事会代理,并委托与董事会平行的监事会对其进行监督。这一结构的内部审计部门地位较高,有利于履行内部审计的检查、评价、鉴证功能,监事会也能够更好地利用内部审计工作履行其自身职能。但这种结构下,由于监事会属于公司高层制衡机制组成部分,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相应地内部审计部门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难以通过内部审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从而难以实现其对企业的增值功能。

4、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的组织结构。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其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等重大事项,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地位较高。审计委员会作为隶属于董事会下的一个专业委员会,代表董事会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同时制衡董事会的内部董事。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能够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权威性和组织地位,更强调完成董事会的责任,有利于内部审计的检查、评价、监证和咨询功能的发挥,如图4所示。但这种组织结构下无法监督董事会的受托责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的检查、评价功能。

5、双重领导的组织结构。因以上的几种组织结构都不能同时平衡内部审计职能与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因此产生了一种新的组织结构——双重领导的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即在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报告业绩,在职能上向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结构,符合公司治理对其履行报告受托责任的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的检查、评价、鉴证和咨询的功能,而且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三、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1、独立性原则。

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股东、总经理。其它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如果将内审机构隶属或合并于本单位的其它部门,就会使内部审计失去其应有的独立性。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它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中强调,内部审计师“必须独立于它们所审核的活动”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证和评价,这对于正确的审计工作实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点是“要通过组织的客观性来获得的”。

2.权威性原则。这是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就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国内外的审计实践也表明,内审的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作用的扩大为内部审计赢得较高的组织地位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组织地位的提高,独立性增强又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

205 评论(12)

Cora菱角

试论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摘要] 内部审计的发展萌芽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但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内部审计的作用才越来越受到重视。21世纪的内部审计,在经历安然、世通等公司的财务丑闻以及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A)的推动下,正日益成为公司有效治理的基石之一。我国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发展现状与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已经到了关键转型期,积极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在全球经济动荡加剧的背景下,尤显重要。本文就相关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内部审计企业存在的问题对策

一、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一)内部审计定义的变迁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IIA)是由内部审计人员组成的国际性审计职业团体。该协会成立于1941年,至今共发表了7个内部审计定义,这些定义的修改和发展,记录了国际内部审计前进的足迹。

2001年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中国内审协会郑力会长认为:新定义增加了层次更高的咨询活动,强调了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把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列为审计的重要内容,强调方法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充分体现了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二)现阶段内部审计的特点

21世纪的全球内部审计行业,在SOA、《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COBIT框架、BASEL II以及PCAOB有关准则的推动下,正在迅速发展,行业地位明显改善,内部审计已成为有效公司治理的基石之一。

全球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内部审计人员的角色从仅仅关注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审计员向关注企业风险管理的咨询顾问转变。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概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概况

1.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在国家审计制度恢复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1984年初,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国家审计机关的推动下,开始内部审计试点工作,之后得到迅速发展。

萨班斯法案的颁发,促使我国在美国上市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得到较大提升。

2.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已经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呈快速发展态势,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体系、业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逐步强化。

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对1236家国有企业的`调查,有947家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占调查总数的,其中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占,地位明显提高。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尽合理,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

任何业务的核心都是开展业务的人员的个性特征,包括诚信、道德价值观和胜任能力,以及他们工作的环境。有效的内部审计环境需要企业具有有效的治理机构,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分工制衡及其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权限,审计委员会职能的发挥等。

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德勤《2009年中国企业中的上市公司的调查报告》指出:“内部控制建设中体现一定的盲目性,仅关注控制活动层面的内容,而对于治理结构为代表的控制环境重视不足。”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有企业内部内审发展报告(2009)指出:据对951家企业的调查,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等部门合署办公的有135家,占 。由于对于内部审计的定位不准,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造成内部审计权威性不强,工作受到其他工作的牵制,不能客观、真实、深入地开展,做出的审计报告也因管理体制上的制约而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

2.对内部审计新理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内审职能过于狭窄

部分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内部审计职责和功能仍然停留在查错纠弊的层次上,或者将内部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等同起来或相混淆,将其定位在查处违法违纪违规上。

3.企业内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对723家国有企业的调查,有310家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占。企业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职能的日益拓展和审计地位的不断提高,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目前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状况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及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背景构成与内部审计的发展不相适应,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还不够合理。

4.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技术比较落后

据中国内审协会2009年对1280家国有企业的调查,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仅占全部审计项目的,这说明没能充分运用和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审计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上。

5.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无法保证

目前我国企业保障内部审计质量的措施还不到位,同时缺乏一套机制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估,严重影响和制约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

三、关于对策的探讨

(一)转变内部审计观念,发挥其在公司治理、控制中的作用

1.强调内部审计是组织治理的基石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控制机制,能够为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提供信息,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一个有效措施,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并促进其有效运行的有效手段,是公司治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公司有效治理的关键因素,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发挥关键作用。

195 评论(14)

伊泽瑞言

1、独立性不同:根据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2011年发布的IPPF内部审计实务框架第1100、1110章节,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内审人员履职时免受威胁,另外一方面指审计组织机构的独立,即与董事会的汇报关系的独立。相比外部审计常用的《独立审计准则》,因两者的目标不同和服务对象不同,导致两者独立性不相同。2、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外部审计的目标常常受到法律和服务合同的限制,如常见业务——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财报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评价,而内部审计的目的是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3、两者关注的重点领域不同:外部审计的关注重点领域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例如财务报表审计中,外部审计主要侧重点是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合规性,也就是对财报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评价。而内部审计主要侧重点是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目标达成、经营效率等方面。4、业务范围不同:外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如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鉴证审计、尽职调查等业务。而内部审计是以企业经济活动为基础,拓展到以管理领域为主的一种审计活动。5、审计标准不同:内部审计的标准是非法定的公认方针和程序,如IPPF;外部审计的标准是法定的独立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6、专业胜任能力要求不同:内部审计要求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水平,由于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目的,改善机构运作并增加价值,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与水平。

220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