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大碴粥
有影响。目前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月23日,宜华健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宜华健康,000150)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宜华企业 (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刘绍喜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调查通知书》,因其涉嫌操纵证券市场,未按规定披露持股变动信息,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宜华健康称,此次调查系不会对公司正常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公司将持续关注上述事项的进展情况,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但如果调查结果正事却有操作行为的话,对公司股票是有重大影响的。或许会面临巨额罚款或者影响公司诚信问题和进一步的融资,或触及退市。
刘绍喜有“潮汕资本教父”之称,旗下的宜华系已面临危机。
2019年年报资料显示,宜华健康200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其控股股东多次发生变动,从2007年9月变更为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根据官网以及年报资料,宜华健康主营业务分为医疗和养老两大板块,具体来说包括医院投资和管理、医疗后勤服务、医疗专业工程、医疗器械研发和制造、互联网医疗、中高端养老服务和护理等。
宜华健康自身发展并不乐观,2月3日,宜华健康还曾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多家银行、融资再担保公司等存在诉讼,而宜华健康2020年业绩预告为亏损,净利润亏损预计在亿元至亿元。
截至2月23日收盘,宜华健康报元/股,跌幅,市值亿元。
关于刘绍喜,宜华健康各年年报并未有详细介绍,而其故事则可以从宜华集团下属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宜华生活(600978)说起,宜华生活也在2月23日晚发布公告宣布了实控人刘绍喜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宜华生活原名“宜华木业”,2004年上市,有“汕头第一家上市民营公司”之称,主要业务在家居行业。
对于刘绍喜,宜华生活2019年年报资料称,其1963年12月出生,是杰出的潮商代表、中国优秀的民营企业家,还是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同时担任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丝绸之路商务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B20中国工商理事会副主席、中国-加蓬商务理事会主席、香港中国商会创会会长等社会职务。刘绍喜还曾先后获“中华慈善奖”、“广东省十大慈善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2014年,刘绍喜失联。当时《华夏时报》在一个报道中详细介绍了其发家之路:利用借来的800元买木料,干起了制作家具的活。1991年,因为与德国朋友的餐叙,认准走上了木业道路,最终从小作坊发展为一家上市公司。《华夏时报》在报道中还称,潮汕地区的商界人士称刘绍喜为“资本教父”。另外,因为在家居木业的成绩,还有人称刘绍喜为“木业大王”。
2017年“两会”期间,刘绍喜以全国两会代表身份接受了媒体采访。
宜华生活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同样不乐观。在宣布刘绍喜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同时,宜华生活宣布,公司董事刘伟宏也被立案调查,原因也是涉嫌操纵证券市场。
就在2月22日,宜华生活还收到上海交易所通知,表示截至2021年2月22日,公司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
cn是一颗溏心蛋
1、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某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企业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2、产权关系不明。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岩戚是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有不少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模糊。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3、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瞎哪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