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唯言Y
区别:
一、外审:
1、外审即外部审计,包括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外审员是作为第三方认证机构对申请认证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
2、要成为外审员首先要参加ISO9000外审员培训班,然后经考试合格后(70分及格)可以拿到培训合格证。要注册审核员资格还要申报,具备一定的学历和相关工作要求。外部审计要求审计单位或审计人员与被审计的单位不存在利益关系,做到公正合理。
3、外部审计包括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
4、外审员是作为第三方认证机构对申请认证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
二、内审:
1、内审(Internal Audit)是内部审计的简称。
2、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3、内部审计准则的框架、内容及其所体现的理念的发展,即从独立性到客观性、将视野扩展到组织外部、增加组织价值以及重视风险管理
4、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审计业务,是一种范围性概念,不同于“由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的审计业务”的主体性概念。
三、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旧定义体现在其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责任的声明》(1990修订本)中:“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为检查和评价其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功能。它要提供有关检查活动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意见和信息,以协助本组织成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通过新旧定义的比较,我们可以注意到,在新的定义中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更强调了客观性。
四、任何一种外部审计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内部审计的情况进行了解并考虑是否利用其工作成果。这是由于:
(1)第一,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作为单位内部的经济监督机构,虽然不参与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但主要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遵循了单位的规章制度等进行监督,属于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外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要对内控制度进行测评,就须了解其内部审计的设置和工作情况。
(2)第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方面都和外部审计有许多一致之处。例如,在进行财务审计时,两者在方法上都要评价内控制度,检查凭证、账册,核对帐表一致性等。这就为外部审计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创造了条件。
(3)第三,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外部审计人员在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评价以后,利用其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评价以后,利用其内部或部分工作成果,可以减少现场测试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节约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费用。
扩展资料:
1、在传统观念中,“独立”是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也被认为是保证内部审计效果的一个重要要求。然而,从本质上说,客观是一个更为根本和广泛的概念。在新定义的草拟过程中,指导任务小组最初并未使用“独立”这一概念,也没打算界定它。
2、而“独立”的要求,则对内部审计人员造成了不必要的约束,它限制了由谁来提供服务以及可以提供哪些服务。而且,把“独立”凌驾于其他概念之上,会使内部审计部门在提供服务时相对于外部服务提供者处于竞争的劣势,因为后者往往处于“更独立”的位置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内审
山水平川
自从踏进审计这个圈(坑),就一直避不开外审与内审究竟有什么分别和联系这个问题,不光是新人小朋友和客户喜欢问,我和一些有丰富审计经验的前辈们也会时不时探讨这个话题。不过我水平有限,不可能像专家教授那样分析的那么严谨有理有据,只能就自己工作中摸索总结出少少心得,讲的简单易懂些。1、外审 ,更多时候它是一种服务性的中介机构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按照审计准则的看企业是否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做出职业判断,提出审计建议,出具审计报告。说白了,最终成品就是三张表和一个附注。审计的是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合理性。 内审 ,则主要是对企业经营业务、操作模式、制度流程是否在符合本企业实际的正常的商业模式下,做出职业判断,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和管理层治理层沟通,出具审计报告。 2、外审 ,会计师应当尽到勤勉尽责对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判断,出具鉴证意见,更应对财务报表数据的异常变动保持职业敏感与执业审慎。 内审 ,审计师应当立足企业经营,对具体业务、具体行为是否违反公司管理制度是否存有舞弊风险,将会给公司带来多大机会危害甚至损失,做出判断,给出定性,上纲上线。 3、外审 ,会计师事务所立足于某一年的业务约定书与客户合作,业务具有短期性,很少涉及企业的真正运营,更多的是对企业的运营结果进行审计工作; 内审 ,审计师更多的是与企业签订三年甚至更长期间的劳务合同,服务于企业,合作具有长期性,更多的要求审计师对企业运营的全过程进行审计、监控,要求动态跟踪。 当然任何东西都不是恒久不变的。有时外审与内审也是互通的。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搜集审计证据来印证审计意见或结论。同为审计,执业素养要求也是一样的,都需要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据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
冒火得很000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审计是做什么的,审计需要考什么证呢,我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审计是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资金等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企业是否存在偷税漏税行为,是否少计了收入,多计了支出,根据检查结果,做出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信息需求者可以据此评价单位的经济状况,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从而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如果想做内审,可以考助理审计师、审计师、高级审计师,还可以考国际内部审计师(CIA);
如果想做外审(到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考注册会计师;
如果想做工程审计,造价工程师或预算员中级是必须的。
1、明白一个大的分类
考试不会直接考这个分类,但是有的题目是需要我们根据这个分类来判断,所以,这个分类要明白,那就是鉴证业务分为哪三类?分为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所以,审计只是鉴证业务其中的一种。
2、审计是由谁来做的
审计通常是由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来执行的,所以注册会计师既要具有独立性,又要具有专业性。
3、审计含义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关于含义,打开教材的第一章的第一页我们都会看到,需要注意的是这句话中的几个要点:
其一,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考试中通常会悄无声息的把“不”去掉让你来判断,至于为什么是不存在呢,大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时候都希望这个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吧。
其二,合理保证;合理保证的保证程度低于绝对保证,但是高于有限保证,所以这里只能是合理保证,而不能是其他二者。
阿囧小胖只
(1)目的不同
内审从改善内部管理出发,通过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推动质量改进;外审是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能力的评价,为顾客承认或第三方认可/注册提供依据。
(2)审核组的组成不同
内审以审核组名义组成,由最高管理者或质量主管负责聘任有资格的人员和有关人员实施;外审则由顾客或第三方委派审核组。
(3)审核计划不同
内审可编制集中式或滚动式计划,一年覆盖全部要素(过程)和所有部门;外审则编制短期内(通常三天,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申请人认可范围)审核所有要素(过程)和相关部门的现场评审计划。
(4)不符合项分类不同
内审的不符合项考虑到纠正措施的不同,往往分为体系性不符合、实施性不符合、效果性不符合;外审中出现的不符合项不再分类。
(5)审核员对纠正措施的处置不同
内审对纠正措施可以提建议咨询,可以提方向性意见供参考,内审员对完成情况需跟踪和验证;外审对纠正措施不能提建议,对整改计划及其落实情况要经审核组长认可,并进行跟踪审核。
外审即外部审计,包括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外审员是作为第三方认证机构对申请认证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要成为外审员首先要参加ISO9000外审员培训班,然后经考试合格后(70分及格)可以拿到培训合格证。要注册审核员资格还要申报,具备一定的学历和相关工作要求。外部审计要求审计单位或审计人员与被审计的单位不存在利益关系,做到公正合理。在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体系管理中外审通常指第三方审核。
内审(Internal Audit)是内部审计的简称,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外审 百度百科-内审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