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ki198611
成为内部审计师的条件
在承认内部审计环境差、工作难做的同时,其实与内部审计师是否称职有很大关系,合格的内部审计师不仅应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胜任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合格的内部审计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成为内部审计师的条件,欢迎阅读。
需要掌握的知识
1、具备一定的内部审计的知识。作为内部审计人员,掌握一定的审计知识是关键,就像医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医术一样是最起码的要求。
2、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财务作为企业核心,除专门的信息中心外,归集的信息最为全面,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能使审计人员通过财务系统了解到很多的业务轨迹,为审计工作提供线索。
3、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在面临各种风险的条件下,内部审计师必须理解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和控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风险而无控制就可能出问题,只将控制而无风险是在浪费资源。
4、公司治理。因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参与者之间存在着报告关系,掌握公司治理知识成为内部审计师的必需,将公司治理作为审计对象,能够促进公司治理与企业管理及其内部控制的整合。
5、信息技术。内部审计师必须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要了解本单位的信息系统和各种审计软件,通过审计软件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6、单位的经营业务。熟悉本企业的经营业务对内部审计来说至关重要,若不懂本单位经营业务,就不能深入企业内部,去发现单位须改善的问题。
以上知识通过多看相关方面书籍就可以掌握,但是,学习知识不是目的,具备一定的能力才是关键,内部审计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
要具备的能力
1、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末,从制定审计计划、分析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等都需要内部审计师具备很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一个陌生的组织中如何发现问题,是内部审计着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发现问题是审计人员的天职,也是内部审计师的立身之本,如何发现问题需要内部审计师的敏感性和判断力。
3、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发现问题显然不够,还要与被审计单位一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能把问题解决掉才有可能是被审计单位和管理当局接受审计意见,合格的内部审计师必须具备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表达能力 不管有多么重大的审计发现,也不论有多么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如果不能把问题和方案表达清楚,会使你的审计成果大打折扣,合格的内部审计师需要具有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人际交往技巧 由于内审人员经常发现被审者工作中错误或低效率的地方,所以内审人员经常会存在潜在的人际冲突,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积极的态度运用人际交往技巧可以有效解决人际冲突。
知识掌握相对比较容易,而对于能力的提高不是只靠看书学习就能见效的,怎么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呢?
平时做到“三练”
1、练思考 作为内部审计师,一定要锻炼自己的思考性,敏捷的思维非常关键,我们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有意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要勤于思考,遇到一些事情和案例就主动去思考,思考时注意思维的逻辑性与严谨性。通过思考,把实践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做到“学为我所用”,通过思考,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处理好人际交往。
2、练观点 凡事不仅要多思考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还要通过理性的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形成观点后要与他人的观点相比较,找出自己观点与他人观点的不同,必要时就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找出自己观点与他人观点的不同的根本原因。参与相关专题讨论也是锻炼观点的有效途径,我们应把握好讨论问题的机会,主动发表发言,来锻炼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3、练表达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认真把一件事情表述清楚,表达后要问听者是否听明白,有些人平时能把要说的事情表达清楚,可是一遇到一些事情可能由于紧张,总表达不清,这类人应多利用机会锻炼在公众场合发言,以摆脱怯场的心理,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平时多练笔,写出自己做过的事情和想法,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多参与网上专业论坛讨论、多向报刊杂志投稿都可以提高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写作时应注意尽量将专业语言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语言,以使自己以后撰写的审计报告能让报告接受者看明白。 相信,通过学习以上的审计相关知识,平时注意“三练”,培养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合格的内部审计师将触手可及。
毓毓baby
答:在设计样本时,要考虑以下基本因素:(1)审计目的(2)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3)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4)可容忍误差。(5)可信赖程度(6)预期总体误差(7)分层。
zhuyutong215
【审计师考讯】属性抽样(1)定义:在属性抽样中,抽样结果只有两种对与错,或是与否。因为它能估计总体的控制偏差发生率,所以它能测试控制的有效性。属性抽样需要能表明被测控制的执行情况的证据的存在。(2)控制测试的步骤:b.定义总体。总体是内部审计的焦点。内部审计师希望得出关于总体所有项目的结论。抽样单位是样本中的个别项目。因此,总体可能包括一个财政年度里的所有交易。抽样单位是每个文件,该文件代表了一笔交易并包含能够证明控制得到执行的所需信息。c.定义偏差条件。控制执行情况的特征指示是内部审计师关注的属性。例如,监督者对每一笔记录的批准签字。d.定义样本规模要用到图表或公式。e.随机抽样计划。这里应采用随机抽样。每项样本都应有相等的、非零的被选中的机率。如果随机数目与抽样单位之间有关联,则可以通过查随机数表来确定被选项目。f.评价并记录样本结果。这一步骤包括计算偏差率和确定已实现的样本偏差上限。(3)其它属性抽样的概念a.发现抽样是属性抽样的一种形式。b.停或走抽样的目标是为了减少样本量。内部审计师只需要检查足够的样本项目,使其能够说明在特定的置信水平上偏差率低于规定的比率。样本量是不固定的,因此即使发现了偏差,内部审计师也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实现预定目标。相比之下,发现抽样和可接受抽样都是固定的样本量。c.可接受属性抽样在质量控制中非常有用,当产品是有效划分、容易检查,并且可以分为可接受和不可接受时可以采用这种抽样方法。项目是采用不可放回的抽样方法随机选择的,其结果划分为接受或拒绝。要采用这种方法,内部审计师必须确定可接受质量水平标准,抽样计划(样本数),以及所需的审查水平或程度。d.可接受变量抽样。当要测试的属性在连续规模上是可测量的,并且可能服从某种概率分布时,采用这种方法。因此,所采用的抽样计划可根据样本均值和标准等标准来制定。例如,球的抓阄是被拒绝还是被接受,取决于样本项目规模的均值是否在其容忍范围内。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