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ko范范
和大多数acca学员一样,我在白天工作以取得所需的工作经验,在晚上学习以通过考试。无论你选择利用晚上还是周末来学习,你必须设置一个计划周详的时间表,以保证通过所有课程。另外,学员之间要加强联系,互相帮助,以克服困难,增强信心。 除了时间问题,对我们中国学生来说,另外一个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你所读所写都是英文。因此,你需要耐心一点,一旦你开始之后,你就会慢慢适应英文。整个acca课程有一个设计精良的框架,它会帮助你逐步掌握技术和技能;课程也相当具兼容性,而且它的内容也极具现实性。一旦你完成整个课程之后,你会取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你会发现你的英文也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两者结合在一起,将给你非常大的竞争优势。 金向东,原菲力普莫里斯(中国)投资公司销售部财务总监(现移居加拿大) 许多人认为acca既难学又费时间,有的干脆辞职在家专攻acca。其实大可不必,尤其如果你是在跨国公司里工作的话,你会发现工作是演练所学知识的最佳场所,反之,观察外资公司的日常运作方式,又可以帮助你理解和巩固书本上所学的知识。你还会发现,课本里的许多理念,在跨国公司的实际运作中有许多贴切的运用。当我在准备最后三门acca考试的时候,恰逢参加公司的一个为期一年的管理本地化强化培训,同时还要兼日常工作......同时做好这么多事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最终,在没有耽误工作的前提下,我不但完成了管理本地化培训,还成为一百多名毕业的本地经理中唯一获得两项优秀奖的学员。两周后,我参加了acca最后三门考试并一次通过!我只是想说明,工作、培训、acca考试,它们都是相互关联的,它们背后的那个“理”是一样的,在任何一方面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都会有助于你在另外领域的长进。不要认为它们互相矛盾和排斥,或者认为多学多做哪一样是在浪费时间,恰恰相反,它们往往会有一个互相促进的作用。 别着急,别冲动,有一个恒心比什么都重要。通常我的做法是在前一次考试后休息两周,就开始进行下几门课程的学习。如果能保证每天平均两小时的学习,一直坚持到考前最后冲刺时有一星期休假,时间上就足以保证学完两到三门课程的内容。学习acca最终会使你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所以最好采用渐进的方式,摒弃那种临时抱佛脚,考完试后即弃之不用的学习方法。 赵峰,网泰通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许多朋友都是在职学习,比较关心如何把握重点,我的感受是: 1.首先要对全书有一个总括的了解,争取用树形图描绘出主干和枝叶,这样就能把握问题的核心。 2.分析历年考试的内容,找出考官出题规律,有些课程考题规律性很强,一般上次考过的内容,下次再考概率不高,而多次没有考到的重点内容,出题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大;每次都必考的内容,自然是重点;涉及最新颁布的会计审计准则,必须掌握。 3.学会利用学员杂志《学生会计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来源,它上面刊载的相关课程的文章都要认真体会,特别要分析考官本人的文章,这样能够事半功倍。如果有条件,可以收集齐最近数年的相关文章,这些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就是重点之所在。 4.充分利用acca考试方式灵活的优点,通过选择试题来回避不熟悉的领域,因此在考前准备时间有限的情况,可以放弃某些比较独立的内容,以集中精力放在重点内容,但最好是对这些内容作至少一般性了解,以备不测,当然冒风险是有代价的。 5.关注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例如1998年的金融危机、1999年的千年虫、2000年的网络概念失意等第问题,都可能成为案例题的选题内容,平时抽空对这些问题多思考一下,就在无形中学会了用核心知识分析问题。 章轲,国家审计署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 作为acca会员和acca北京培训中心的负责人,我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培训经验,概括中国学员学好acca的要点如下: 1、训练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特别是有逻辑地表达,建议学员每天就学习内容自己出题写一段英文。 2、尽可能多做练习。acca的考题比较规范,从以往的考题中可以总结出许多规律性的内容,要把各类题目反复做到熟练为止。 3、把握考试技巧。acca考试题量大,时间紧,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科学分配时间,掌握答题深度。 4、拓展思维。acca培养的是高级管理人才,许多问题不局限于会计的领域,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拓展您的思路。 5、积累实践经验,采用各种方式了解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运转,对学好acca很有帮助。 我认为,只要把握住以上五个方面,中国学员通过acca考试将没有困难。
小七的妈妈
问题一:
区别如下:
1、认证机构不同
ACA——英国特许会计师(The Associate Chartered Account)是通过英格兰与威尔士会计师工会(ICAEW)认证的考试
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Association of Charted Certified Accountant)是一个会计专业人士的全球性机构
2、侧重领域不同
ACA主要侧重于审计领域。大部分的ACA都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
ACCA在审计,财务会计,财务或管理会计等领域都有。大部分ACCA在工商业工作,小部分在会计师事务所。
3、考试门数不同
ACA一共有15门考试。
ACCA要经过14门的考试。
4、后期高阶阶段不同
ACA更注重于案例研究,而ACCA更注重于理论的研究。
问题二:
ACA比ACCA更权威一些。
ACA作为英格兰及威尔士一个特许会计师,它的国际上地位明显高于ACCA。ACCA在中国的知名度非常的广,包括英国也有很多的大学和会计师事务所,也是非常认可这个证的。但是ACCA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就是它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是很高。
由此可见,相比而言ACA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更重要一些。
扩展资料:
ACCA知名会员(中国)
说几个著名的吧,阿里巴巴CFO 武卫女士、章轲,ACCA会员
国家审计署办公厅副主任、林侃,ACCA会员
空中客车(中国)首席财务官、何秀莲,ACCA会员
壳牌(中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赵峰,ACCA会员
苹果(中国)有限公司首席财务长官、高智纬,ACCA会员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鄂立新,ACCA会员,中国网通财务部总监
当然有必要声明的是,这些拿了ACCA的人同时大多数人也是中国的注册会计师或者其他国家的CPA。
其他知名ACCA会员
花旗银行副总裁中国区财务部总经理 张钦
法拉利玛莎拉蒂汽车上海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钱方
美国银行有限公司副总裁 鲍旭涛
英国渣打银行本地企业部副总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英国会计师
百度百科——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freekalong
审计署主要职责一、拟定审计方针政策,参与制定审计、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审计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情况;办理地方性审计法规和规章的备案审查;组织领导、协调监督各级审计机关的业务。 二、向国务院报告和向国务院有关部门通报审计情况,提出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宏观调控措施的建议。 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直接进行下列审计: (一) 中央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 (二) 中央各部门、事业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 (三) 省级人民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 审计署(四)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和中央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状况。 (五)国务院各部门管理的和受国务院委托由社会团体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环境保护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 (六)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 (七)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由审计署进行的审计。 四、向国务院总理提交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报告。 五、组织实施对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情况的行业审计、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组织地方审计机关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依法受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审计决定的复议申请。 六、与省级人民政府共同领导省级审计机关,协同办理省级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事项;管理派驻地方的审计特派员办事处。 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配合稽察特派员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组织对其他国有企业和国家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 八、组织实施对内部审计的指导与监督;监督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业务质量;组织审计专业培训。 九、组织开展审计领域的国际交流活动。 十、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编辑本段下设机构15个职能司(厅)和6个直属事业单位15个职能司(厅):办公厅、 法制司、 财政审计司、 金融审计司、 行政事业审计司、 经贸审计司、 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 社会保障审计司、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 外资运用审计司、 外事司、 人事教育司、 直属机关党委、 监察局、 老干部局 。 6个直属事业单位:计算机技术中心、 机关服务局、 审计科研所、 干部培训中心、 中国审计出版社、 中国审计报社 。25个派出审计局25个派出审计局:外交外事审计局、 发展计划审计局、 经济审计一局、 经济审计二局、 贸易审计局、 国防工业审计局、 教育审计局、 科学技术审计局、政法审计局、 民族宗教审计局、 监察人事审计局、 资源环保审计局、 社会保障审计局、 建设建材审计局、 交通运输审计局、 信息邮政审计局、 农林水审计局、 文化体育审计局、 卫生药品审计局、 海关审计局、 经济执法审计局、 新闻通讯审计局、 旅游侨务审计局、 科学工程审计局、 地震气象审计局。18个审计特派员办事处18个审计特派员办事处: 京津冀特派员办事处、 太原特派员办事处、 沈阳特派员办事处、 哈尔滨特派员办事处、 上海特派员办事处、 南京特派员办事处、武汉特派员办事处、 广州特派员办事处、 郑州特派员办事处、 济南特派员办事处、 西安特派员办事处、 兰州特派员办事处、 昆明特派员办事处、成都特派员办事处、 长沙特派员办事处、 深圳特派员办事处、长春特派员办事处、重庆特派员办事处。 审计署办有《中国审计报》、《中国审计》、《审计研究》及《中国内部审计》等报刊杂志。编辑本段现任领导:审计长: 刘家义男,汉族,1956年8月出生,重庆开县人,197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博士学位,高级审计师。 1980年2月四川省财政厅监察处办事员; 1984年12月起先后任四川省审计局二处副处长、综合处副处长; 1988年12月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干部; 1989年2月任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审计一处处长; 1989年12月任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副特派员; 1992年8月任审计署商贸审计司副司长; 1993年8月任审计署商贸审计司司长(其间: ――在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96年9月任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成员; 2007年7月任审计署党组书记、副审计长; 2008年3月17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审计署审计长。 中共第十六届中央纪委委员、常委,第十七届中央委员。副审计长: 董大胜男,汉族,1954年4月出生,辽宁清原人,1973年12月入党,1970年12月参加工作,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财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员。现任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成员。 1970年12月辽宁省清原县插队; 1974年9月辽宁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工业财务会计专业学习; 1977年8月辽宁财经学院马列教研室教师(其间:辽宁大学经济系高校教师进修班学习); 1980年10月财政部科研所财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4年2月东北财经大学财政金融系教师; 1985年2月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财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87年11月审计署行政国防审计局三处干部; 1988年6月审计署行政国防审计局三处副处长; 1988年7月审计署财政审计司综合处副处长 1990年5月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办特派员助理(正处); 1991年10月审计署财政审计司综合处处长; 1992年6月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副司长; 1993年4月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副所长; 1995年5月审计署审计科研所所长; 1996年1月上海浦东新区党工委委员、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1998年9月审计署金融审计司司长; 1998年11月审计署党组成员、金融审计司司长 1999年12月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成员(其间: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B班学习)。副审计长: 余效明女,汉族,1954年4月出生,江苏常州人,1973年11月入党,1970年11月参加工作,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哲学硕士学位,高级审计师。现任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成员。 1970年11月江苏省常州中学校办工厂工人; 1970年12月江苏省常州市财政局财税银行企业财务组专管员、副组长; 1975年10月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工业经济专业学习; 1978年8月江苏省常州市财税局一分局预管科干部、副科长; 1983年4月江苏省常州市财税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1983年12月江苏省常州市财政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其间:江苏省委党校86级第一期培训班学习); 1987年6月江苏省常州市审计局局长、党组书记; 1991年5月江苏省审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 1995年9月江苏省审计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 1996年8月江苏省审计厅厅长、党组书记(其间: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科技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在中央党校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学习;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哲学硕士学位); 2002年6月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办特派员、党组书记; 2004年3月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办特派员、党组书记、纪检组组长; 2004年7月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成员。副审计长: 石爱中男,汉族,1955年8月出生,北京人,1972年12月参加工作,天津财经学院审计系会计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现任审计署副审计长。 1972年12月天津市化学纤维试验厂工人; 1978年3月天津财经学院工业管理系工业会计专业学习; 1982年3月天津财经学院教师; 1984年9月天津财经学院财务会计系审计学专业研究生; 1987年9月天津财经学院审计系教师(其间:天津财经学院审计系会计理论专业在职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3年5月天津财经学院审计系副主任; 1994年9月天津财经学院审计系主任; 1996年10月天津市审计局副局长(挂职锻炼、正处级); 1998年6月天津市审计局副局长; 2000年2月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干部; 2000年7月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副司长; 2000年9月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司长; 2001年5月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挂职); 2003年12月审计署社会保障审计局局长; 2004年8月审计署副审计长。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5年3月增补),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总审计师: 孙宝厚男,汉族,1959年7月出生,山西盂县人,1985年1月入党,1987年12月参加工作,厦门大学会计系会计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员。现任审计署总审计师、党组成员。 1978年3月山西财经学院会计系会计学专业学习; 1982年3月四川财经学院会计系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5年3月厦门大学会计系会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87年12月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局干部; 1988年7月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综合处副处长; 1991年4月审计署驻郑州特派办特派员助理; 1992年8月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综合处处长; 1993年3月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副司长; 1995年12月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副所长(主持工作); 1998年4月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副司长(主持工作); 1999年11月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司长; 2000年9月审计署法制司司长(在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1年4月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司长; 2001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挂职); 2003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兼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主席助理(挂职); 2004年12月审计署总审计师、党组成员(— 清华大学、哈佛大学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学习)。纪检组长: 安国男,汉族,1948年4月出生,陕西绥德人,1982年7月入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东北工学院自动控制系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大普,工程师。现任审计署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审计署纪检组组长。 1968年9月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左中旗舍伯吐公社插队; 1973年9月东北工学院工矿自动化系工矿自动化专业学习; 1976年12月吉林省通辽玻璃厂技术员; 1979年1月国家计量局教育处干部; 1983年4月国家计量局行政处副处长; 1985年4月国家计量局教育处副处长; 1988年7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教育处处长; 1990年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人事劳动司副司长; 1993年8月中国纤维检验局党委副书记兼副局长; 1995年4月国家技术监督局人事劳动司司长; 1998年3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人事劳动司司长; 2000年6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成员、党组纪检组组长、人事劳动司司长; 2000年8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成员、党组纪检组组长; 2001年3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成员; 2001年9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成员兼人事司司长; 2005年3月审计署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审计署纪检组组长。副审计长: 侯凯男,汉族,1962年4月出生,辽宁沈阳人,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财政专业大学毕业,经济学学士学位,高级审计师。现任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成员。 1980年9月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财政专业学习; 1984年8月任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干部; 1987年2月任审计署财政审计司科员; 1988年8月任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副主任科员; 1990年9月任审计署财政审计司综合处主任科员; 1992年5月任审计署财政审计司综合处副处长; 1994年4月任审计署财政审计司综合处处长(其间:挂职任河北省香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98年9月任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司长助理; 1999年11月任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副司长; 2003年3月任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司长; 2006年9月任审计署驻哈尔滨特派员办事处特派员、党组书记(其间:2008年在中央党校一年制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9年2月任审计署办公厅主任; 2010年2月任审计署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 2010年9月任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成员。 审计署历任审计长是:于明涛、吕培俭、郭振乾、李金华。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