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4

爬爬的蜜糖
首页 > 审计师 > 模拟审计师制定审计计划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ohollsland

已采纳

步骤/方法一、制定审计计划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规划审计计划时就要关注企业风险因素,融合企业风险与审计战略,使审计所选择的对象更加针对企业高风险的领域。因此,首先应考虑审计范围是否符合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为企业提供更相关和更有价值的服务。 1、了解企业及其所处的环境。了解企业及其所处的环境是做好新审计的首要工作。为了识别和评估出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而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通过与管理当局讨论、查看重要场所、查阅企业董事会记录和备忘录、公司手册等内部文件、相关行业的信息以及事务所自身的工作底稿记录等途径了解企业及其环境。 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运用第一步获取的有效信息,结合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分析,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从而明确审计应重点关注的领域。具体来说,在识别和评估企业重大错报风险时,审计人员应当实施下列审计程序: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过程中识别风险,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足以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3、制定审计计划。审计人员应针对企业重大错报风险的估计水平,充分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得出重大错报风险概率,再依据“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审计风险模型,得出检查风险的概率,并据此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合理地分配审计资源恰当地安排审计时间,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二、审计实施环节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实施环节必须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采取:目标-风险-控制的路线,关注各项风险因素是否得到适当管理,同时在实施审计时,通过舞弊评估、有针对性的调查、运用适当的检测和证实风险的技术与方法来降低企业风险。 1、控制测试。旨在确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便在之后的审计中适时地信任它,提高审计效率,它不是必经程序。当审计人员风险评估时期望内部控制有效,或者仅靠实质性测试不能为某项认定提供充分的证据时,就实施控制测试。 2、执行实质性测试。对各类重大交易、账户余额,审计人员都必须进行实质性测试,以确保管理当局在财务报表上的各项认定是公允的。即对财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事项的存在性和完整性做实际审核。 3、风险再评估及修改审计计划。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能会发现计划中存在不符合现实的地方,如果达到了重要性水平,就需要调整计划,再次评估企业的风险,以确保审计的质量。 三、编制审计报告——终结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仅意味着在企业计划中体现对未来的预先考虑,还体现在终结审计中。审计人员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提出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完成现场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简洁明了,并关注各项风险因素的披露和审计建议执行力度。出具了审计报告,并不意味着审计过程的终结,还要进行后续审计。风险是决定后续审计本质和范围的重要因素,风险越大,后续审计的范围就可能越广。后续审计的重点应是由于控制目标未能实现而产生的风险和影响,而不是如何改进报告中所提到的具体建议。因此,控制目标的实现和风险的再评估是后续审计的重要内容。

模拟审计师制定审计计划

203 评论(9)

陈709479558

1.为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明确方向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审计面临和从事的工作越来越复杂。要切实解决审计面临的问题和所从事的工作,就必须协调各个方面,调动各种资源,使所有审计人员齐心协力完成工作。一份良好的审计计划为审计人员制定了统一目标,使所有审计人员凝聚所有资源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来完成同一个任务,从而减少内耗,缩短时间,降低审计成本,促进审计任务的顺利实现。2.减少重复审计工作审计力量不足一直是当前政府审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审计的任务越来越重,审计队伍的数量和结构与所承担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审计方法和手段与完成审计任务的要求不匹配,无法适应被审计单位的运行状况和审计实践的发展。因此,审计计划能够在审计项目实施前统一协调各种力量和资源,减少重复审计工作,从而节省审计资源,促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3.减少未来不确定因素的负面影响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审计也在不停地发展。无论是审计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还是审计组织内部因素,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审计计划是面向未来的,能够通过周密细致的研究,系统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手段来预测审计未来的发展变化,尽可能将审计未来的变化和不确定因素转化为确定因素。通过审计计划,将各种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减少未来不确定因素的负面影响,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4.为审计考核工作提供前提条件任何一项工作之后都要进行考核,为激励、组织和领导等工作提供前提条件。科学系统的考核工作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基础。审计计划能够为审计考核工作提供一个合理前提,也只有审计计划才能作为审计考核的基础,才能促使审计激励工作取得最大的效果。5.为审计控制工作提供标准任何一项工作在进行过程中都有可能因种种客观或主观原因而出现偏差,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因此,要随时对审计过程进行检查,加强审计项目过程的控制,促使审计目标的顺利实现。要进行审计控制就需要一个控制标准,否则管理人员就无法实施控制。审计计划是审计控制的基础,为审计项目控制提供了控制标准。6.提高审计效率和社会效益审计计划能够通过各种科学技术方法来制定和选择科学详细的项目方案,能够用科学决策代替经验判断,能够统筹安排审计资源,能够有针对性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来科学安排审计项目等等。这些都能够有力促进审计效率的提高,充分发挥“经济卫士”和“经济谋士”的功能,从而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167 评论(13)

政哥哥哥哥哥哥

审计计划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制定的详细的计划,用于指导审计工作的进行。制定审计计划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确定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计划应该明确审计的目的和范围,例如是否是一般性审计、特别检查还是内部审计。确定审计方法和技术:审计计划应该确定使用的审计方法和技术,例如是否使用审计软件、是否进行实地观察等。确定审计程序和时间表:审计计划应该确定审计程序和时间表。确定审计人员和资源:审计计划应该确定审计人员和资源,例如审计人员的数量、组成、职责分配、所需的工具和设备等。确定报告格式和内容:审计计划应该确定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例如报告的组成部分、报告的目标读者、报告的发布时间等。确定后续工作:审计计划应该确定审计后的后续工作,例如是否需要进行改进建议的跟踪落实、是否需要进行再审计等。制定审计计划时,应该根据审计的目的和范围,结合审计对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计划。审计计划是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指导审计工作的进行和保证审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09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