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家具和设计
审计师降低审计风险的方法有哪些
你知道审计师应该怎样降低审计风险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审计师降低审计风险的知识。欢迎阅读。
1一如既往坚持廉洁审计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上严格按照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的要求,从严自律、管住自己、筑牢防线,警钟长鸣、干干净净履行职责。
2提高自身审计能力
面对当前审计任务的复杂性、多样性和重要性,审计人员仅仅靠以前掌握的理论知识、工作经验等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审计项目的方法、技术的更新,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做好“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指导理论”,不断提高自身审计能力,更好的适应审计形势的发展。
3增强审计内部沟通协作
由于审计任务的多样性,且审计内容常包含多种专业类别,如政府投资项目不仅包含工程管理,房屋建筑、公路工程、桥梁工程,水利工程、还包含财务会计等诸多方面,而审计人员多数是仅学一个专业,少部分人学两个专业,两个专业以上的人就特别少,即使有也难以做到既多又专。因此,加强审计团队的有效沟通、交流和探讨,审计数据之间的相互比对,增加发现审计线索的可能性,进而更好的降低审计风险。
4有效发挥计算机数据审计优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被审计单位应用数据库记录业务数据,数据量十分庞大,而审计时间、审计资源有限,审计任务艰巨,审计人员不得不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抽样审计固有的'风险可能导致未抽审的项目存在财务数据重大错报等情况未被发现。计算机数据审计则可以很大程度降低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风险。计算机数据审计是指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等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存储和处理的电子数据进行的审计。采用计算机数据审计可以大大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资源,加大审计检查覆盖的范围,进而降低审计风险。
5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模式
首先,通过审前风险预测对审计风险进行正确评估。对被审计项目所面临的经济、社会、法律环境以及潜在的风险性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并据此制定审计计划、实施方案等,将审计风险预先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其次,审计实施阶段做好过程控制。主要是根据前期的风险分析选择适当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建立审计方法的实施程序,进而降低、规避或转移审计风险。例如,审计实施过程中,选派合适的审计人员,确定合理的审计抽样范围,有限的采集审计证据,严密的进行审计质量检查,准确的对发现问题进行定性,最后做到事后监督与评价并对审计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评估和修正,从而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
6强化审计人员风险意识
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固然重要,强化风险意识亦不容忽视。正确认识审计风险不仅是审计人员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审计人员应充分重视如何采用有效的审计方法和技能,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审计任务,并合理规避审计风险。
Angelia8412
一、分析被审单位自然情况资料这是审计分析的首要环节。它能从总体上了解被审单位经济活动情况,准确定位审计目标,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确保审计工作快速顺利进行。自然情况资料包括被审单位的性质、经营范围、机构设置、人员构成、资产状况、注册资金情况及所属主管部门等。审计人员在进行实质性审计前通过了解被审单位的自然情况,对被审单位的投资规模,业务的经营范围已有一个初步印象,头脑中自然形成一些相关信息,该单位应该使用何种会计制度,其内控制度应如何设置,其相关账中应该反映哪些内容,其工资应在何范围内支付,与上下级单位因何而构成往来关系,等等。这能使审计人员初步判断被审单位在哪些环节有可能存在问题,依此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审计人员带着问题去进行审计操作,既省时,又省力。 二、分析被审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这是审计分析的重要环节。每个单位的经济活动都是通过会计资料反映出来的。审计人员对会计资料进行基本的审计之后从中已发现一些问题,但还应对所审会计资料进行分析。通常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经常发生的大约80%的经济业务容易顺着被审单位的思路思考,认定被审单位的账务处理是正确的,发生的经济活动是没有问题的,而有时问题恰恰出现在这部分经济活动之中。如审查某单位的会计凭证,该单位每月有一本凭证完全是记载销售业务活动的。审计时发现其会计分录和计算销售收人及增值税均无误,但仔细审视其增值税发票,发现增值税发票中同一种产品其单价不同,且产品的销售单价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数。尽管企业有权确定产品单价,但同一种产品销往同一个单位,仅由于购货方每次汇款金额不同,开出增值税发票的产品单价就不同,这其中必有缘由的。经过进一步审计,查出该单位虚增销售收入的问题。 对于偶尔发生的大约20%的经济业务,审计人员应结合平时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其账面记载经济业务发生的可能性。 如查某单位会计凭证时发现有一笔经济业务是报销培训费5000元,收据的收款印章是某某锅炉制造厂。审计人员马上想起曾与被审单位的有关人员谈沦过人员培训的话题,当时谈话者还抱怨单位领导只想干活不想培训。据此审计人员断定这5000元培训费必有问题,事实也如审计人员所分析断定的一样。所以,透过现象分析其本质,审计的深度就形成了。 三、分析被审单位会计资料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性这是审计分析的关键环节。许多进行违法活动的单位,其账面一般做得都比较规范,业务处理基本符合会计准则规定,且账面数字计算得比较正确。如销售业务附有合法的增值税发票,计算进项和销项税的抵扣数据出人不大,账面看不出什么问题。审计人员若因此而提出审计结论,那么,此时提出的审计结论不一定就准确,潜在的审计风险因素有可能存在。这时,需要审计人员还要对计算正确的账面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寻找不合理的现象,查出存在的问题。如对某资产重组的小型高科技企业进行连续三年的经济效益审计,该单位生产两种产品,其科技含量不算太高。 企业会计报表表明,资产重组当年企业盈利万元,第二年实现利润万元,第三年实现利润万元;应收账款累计余额660多万元,产成品账面余额为零。对此,被审单位的解释是其生产的产品属于卖方市场,以销定产,产品零库存。在审计年度销售市场不存在与其竞争的生产厂家,所以价格定位很高,单位产品盈利很大。审计人员通过审计确认该单位没有少计税金,除各年存在少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提取的政策性费用计算不准确应冲减各年利润外,未发现其它的违纪事实。但面对账面记载的660多万元应收账款,审计人员认为有必要对该企业利润的形成进行分析。审计人员重点审查保管账和库存实物,发现保管账与成本账两者数据竟笔笔一致,而保管账的库存材料无论是品种数量还是金额均少于实物。 审计人员因此推断保管账上的内容是虚构的是书势据成本账后记的。于是审计人员对该单位产品产量的真实性进行了重点审计。为避免审计工作顺着被审单位的思路进行,审计人员找出该产品不可缺少的部件为统计对象,根据购货发票统计材料的购人量,再盘点库存确定实物的库存量,据此确定材料的发出数量。通过核定该单位材料的数量,最终确认该单位原材料少进成本并多计销售收人的违纪事实。所以,深层次的审计分析更能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性。 四、分析被审单位人员回答问题的真实性这是审计分析的辅助环节。审计人员应善于察言观色,从被审单位人员回答的问题中分析需要的审计信息。有些会计人员往往在审计人员面前表白自己工作很认真且遵纪守法,其实事并非如此;有些会计人员对审计人员的提问闪烁其词,答非所问,或推说不知详情,其中必有隐情,不愿多说。有时审计人员无意间碰着的物品,被审单位人员都会有不自然的表情。这些细节审计人员都不应放过,都是审计的切人点,也是发现重大线索的关键点。如:对某单位进行审计时,有一天审计人员提前几分钟来到被审单位,正好赶上该单位报销,出纳员正在报账,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笔记本。审计员在将目光落到笔记本的同时,出纳员迅速放下手中的报销单,冲着审计员很不自然地一笑,将笔记本放人办公桌中。审计人员察觉到这一点,但没有马上提出查看笔记本,而是在日后的审计工作中将该单位的资金流向进行了重点审计,结果查出该单位存在账外小金库的事实。另外,审计人员还应善于逆向思维,不要顺着被审单位人员所提供的思路进行审计工作。被审单位人员往往避实就虚,主动介绍一些该单位的功绩、荣誉,对能涉及到违纪问题的情况常常避而不谈,审计人员应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去观察、去分析,不要轻信被审单位的任何表白和承诺。或许承诺得越恳切,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 总之,有效地运用审计分析方法能够发现重要问题,是降低审计风险的保证。审计人员应养成善观察、勤思考的习惯,灵活运用审计分析方法开展审计工作,学会从似乎平淡简单的经济活动中捕捉违纪者的蛛丝马迹,确保审计工作行之有效。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