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94

melodyhanhan
首页 > 审计师 > 引起审计师的怀疑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包子baozi2015

已采纳

审计师通过非标意见的方式来提醒股东和广大投资者,其在审计中所关注到的重大风险。如果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且希望在投资组合中搭配一定“富贵险中求”型投资对象,那么仔细阅读审计师的提示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让我们看看几种常见审计意见中的风险提示事项:(一)持续经营能力存疑持续经营是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公司的一切经营运作都与持续经营能力息息相关,投资者在评估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时也是基于公司能够持续经营的假设。可能引起审计师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公司持续亏损且未分配利润为负,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且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公司所处行业不景气,主营业务停滞,经营困难且重组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银行贷款逾期未偿还,职工薪酬不能按时支付,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应收款项被质押等。当审计师在审计时发现上述一项或多项情况时,可能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从而通过出具非标意见提醒广大投资者进行关注。(二)涉及重大判断的事项市场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诉讼、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重组、资产减值等不确定事项。这些不确定事项的结果取决于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且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此时关于企业是否需要根据或有事项确认或有负债以及确认多少金额等问题,审计师与管理层可能会有不同的判断。当他们互相无法说服对方时,管理层坚持己见,按照自己的判断编制财务报表;审计师如果在审计报告签署日仍无法获得结论性证据且无法被管理层说服,此时可能出具非标意见。(三)缺乏商业合理性的重大交易在公司经营业绩不理想,甚至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下,为了美化报表,管理层可能通过构造缺乏交易背景和商业实质的交易,特别是关联方交易,来实现账面利润的扭亏为盈或大幅增长。关联方交易审计一直是财务审计中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很多企业为了增强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公允性,可能故意隐瞒关联关系,涉及的交易方可能披着层层马甲,导致审计师无法获得足够证据以判断公司与交易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以及这些交易的商业合理性,这也可能导致其出具非标意见。综上所述,通过观察上市公司历年审计意见类型的变化、读懂审计师在审计意见提供的风险提示,并结合考虑公司聘请的审计师信誉及换任情况,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判断公司财务数据的可信赖度,辅助其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引起审计师的怀疑

135 评论(11)

曼妙樱花

你觉得,审计师是否需要带着怀疑被审计单位的态度展开审计? 我一直认为,大多数的审计都是为了找问题,所以,我通常在对待被审计单位的时候,都有一个前提假设,就是假设他们存在问题。因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基础上,通常审计做起来就会更有方向,也更容易出成果。 但是最近,我在准备CIA考试的过程中发现,审计师带着怀疑的态度做审计,是违背客观性的。 客观性要求,内部审计是在执行审计工作的时候,要始终保持一种独立的个人思考状态,不应掺杂个人的感情或偏见,不受任何利益或者他人观点所左右。  换句话就是,我们带着怀疑的态度(有时可能也会时信任的态度)去对待被审计单位时,其实就是带着某种偏见在从事审计业务活动,它不仅会影响到内部审计师公正地履行职责,而且会削弱人们对内部审计师内部审计活动以及整个人生职业的信心。 当我们带着怀疑的态度去找问题时,被审计单位的人员会感受到我们身上的某种目的性和威胁性,从而对我们产生戒备的心理,不利于审计的工作的开展。有时候,我们也会因为别人的观点而非常信任被审计单位,因此会忽视对被审计单位风险的把控。 话虽如此,我仍觉得书上关于“客观性”的要求,很难实施。 首先,我们在做审计时,是需要借助别人给予的一些信息去做参考,其实我们对被审计单位的某种偏见,无论是好的或者是坏的,它都是我们审计师的一种主观判断。 其次,内部审计师是一个人,TA的职业判断肯定多多少少都会带有自己的主观方面的判断和主观感情的,难以做到绝对的客观公正,只能相对的客观公正。 综上,我觉得审计师是需在在客观性和主观判断方面做取舍的。审计师需要充分利用,过去积累的各方面的经验,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审计师做出自己的初步判断。如果该判断,是有证据可以支撑的话,那我们可以去信任的,我们可以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去做审计(当然和被审计单位沟通时,不要那么明显)。如果该判断缺乏切实有力的证据,那我们就要采取一种审慎的态度,以空杯的心态去做审计,重新去挖掘真相。,并做判断。

31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