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鬼玲
审计的重要性与我们通常所说的“重要性”不同。审计专业术语的重要性指的是一个特定的交易或事件,它可能影响利益相关者做出决定的程度,与某一事项的数量或性质有关的重要性,并取决于具体的环境。重要程度是对重要性的量化。如果审计风险可以确定,那么重要程度越高,检验的可接受风险越低。
例如,审计师可以接受财务报表的错误陈述是10000元,如果财务报表的重大错误陈述的风险非常高(重要程度高),审计师可以接受风险较小的检查。最初的海报关于重要性和重要性水平的混乱,因为没有理解重要性的意义,审计的重要性并不是说一个项目不重要,而是正确和错误的,用来衡量风险。
hehefatter
楼上理解说重要性是一个定性的概念,越重要(重要性越高),则重要性水平(可容忍的错报水平)越低,这是不对的。其实可以直接理解为,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的一个具体金额,二者都可以理解为可容忍的的错报程度。CPA考试中通常不作区别,重要性和重要性水平都是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的的一个金额。
福建不吃辣
我觉得各位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并不是全面的加以自己的想法在里面的。对于我这个审计专业的学生和同时备考cpa证书的同学来说,重要性和重要性水平其实意义上市相同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从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来阐述。而重要性水平就是针对被审事项中报表是否存在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种程度在一定环境下可能会影响决策者的决策或判断。同时重要性水平其实就是对重要性、查找错报漏报的审计工作提供量化的标准。在cpa官方教材中,是这样阐述重要性的: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依据做出的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该错报是重大的。第一条我们可以看出其实重要性水平通俗点就是找出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或者未超过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但汇总起来可能超过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的错报。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的影响。第二条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注册会计师或者审计人员在判断重要性水平的同时,首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极其环境。我们确认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时,是需要先选基准,在定比例的。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来做出的。第三条说明,我们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需要满足总体预期使用者的,无需考虑个别预期使用者的意愿。好了,追本溯源,重要性和 重要性水平其实是一个衍生出来的关系,辅之审计程序,助于审计工作完成的一项重要因素。重要性是一个大的概念,而我们实践使用的是重要性水平。两者没有区别。附加:在重要性水平中,我们通常分为三界限。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实际执行重要性水平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
柚子chatmonkey
审计中重要性是指审计项目或被审计单位、个人在社会中的影响的程度;审计水平的重要性是指审计“人或审计单位”的自身素质而言;上述重要性有本质的区别、(1)对项目而言(2)审计“人”而言。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