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89

苦丁茶1苦丁茶
首页 > 审计师 > 北美审计师英文简写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乖乖米飞

已采纳

USCPA证书和执照有哪些区别「高顿财经怎么样」

北美审计师英文简写

95 评论(15)

veinna2002

acca是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uscpa是美国注册会计师,两者都是全球知名的专业会计师组织,但各自又具有很多的不同点:1、acca遵循国际会计准则、uscpa遵循美国会计准则 2、acca总共要考13个科目、uscpa总共要考4个科目 3、acca具有免考政策、uscpa无免考 4、acca年满16周岁就可以报名考试、uscpa至少需要专科以上学历 5、acca在中国大陆多个城市具有考点、uscpa只能在美国属地参加考试其实acca和uscpa都是雇主非常看中的专业资质,而后者可能在美资企业更加受到关注。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261 评论(9)

孤星马哥

CIA英文缩写 1.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美国的中央情报局(也叫作company) 2. CERTIFIED INTERNAL AUDITOR,中文: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 3. 信息安全CIA模型 C=Confidentiality, I=Integrity, A=Availability[编辑本段]CIA(化学蚀变指数)判断源区化学风化程度的化学指标,其通用表达式为: CIA={x(Al2O3)/[x(Al2O3)+x(CaO*)+x(Na2O)+x(K2O)]}×100 主成分均指摩尔分数,CaO*仅为硅酸盐中的CaO(即全岩中的CaO扣除化学沉积的CaO的摩尔分数)。

99 评论(13)

嘉定美食客

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 CISA是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的简称,又称IT审计师,是由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授予的一种职业资格。未来审计行业和审计技术的发展动力将主要来自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这一观点已经逐渐成为国外会计、审计界的一个共识。会计公司以及整个社会对信息系统审计师需求量将成倍地增长,信息系统审计师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在国外一些大型会计公司中已经出现了没有CPA资格的合伙人,他们持有的专业资格就是CISA。 CISA的考试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与控制实务、信息系统的完整、保密和有效及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取得与维护等五个方面,试卷的问答全部采用英文。目前参加一次CISA的考试,报名费与培训费用在5000元左右。 目前通过CISA认证在全球有2万人,中国内地不超过10人,而且全部都在国际五大会计公司、专业咨询机构和著名跨国公司担任要职,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里还没有CISA。据专家介绍,CISA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抢手的高级人才之一,在中国也正悄悄走热。 ACCA在国内已经被约定俗成地称为“国际注册会计师”,每次考试最多只能报考4门,使ACCA的会员大多身价不菲 . 如今的会计行业早已不是拿着算盘打天下的账房先生了。电算化是必备的武器,而本土的上岗证对会计师而言就像身份证那样平常:没有,则立即驱逐出境;有了,也难保拥有一方沃土。于是,一大批新生代的会计师们不辞辛劳地涌入了考“洋”证书的行列。 说起会计行业的职业资格考试,除了国内的注册会计师CPA外,还有5种国外认证的会计师资格证书: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认证),AIA(国际会计师专业资格证书),CG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MA(美国管理会计师考试)和CTA(澳大利亚公证会计师考试)。每张证书适应的国家和教学、考试内容都有一定区别,用来适应不同国家的会计制度。其中叫得最响的非ACCA莫属。 ACCA在国内已经被约定俗成地称为“国际注册会计师”,实际上是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的缩写,它是英国具有特许头衔的四家注册会计师协会之一,也是当今最知名的国际性会计师组织之一。具备ACCA资格就拥有了打开这一职业发展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又被称为“国际财会界的通行证”。 ACCA以其全球公认、国际推崇而令人神往,但又以全英文考试难度大、综合能力要求高而令人生畏。它共分为三个阶段14门课程,每次考试最多只能报考4门,学员只要在注册后10年内完成所有考卷就可以获得ACCA的资格认证。所以,按最理想化的方式计算,通过所有的14门考试,花上将近3年时间也就够了,而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由于是全英语教材,对中国学生而言,语言关就将很多人拦腰截住,而且从第二阶段开始难度大幅提高,再加上ACCA苛刻的考试方式,很多人在这一关口竹篮打水一场空,人力物力消耗甚大,七八年无功而返的大有人在。 有资料显示,自ACCA在国内启动以来,到2001年中国内地仅有2800人注册成为ACCA的学员,到目前也不到1万人。而据有关人士估计,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注册会计师。需求缺口的巨大,加上ACCA本身“十年磨一剑”的含金量,使ACCA的会员大多身价不菲。中国内地获得ACCA资格的第一人吴卫军,就进入了国际著名的普华永道公司,并用了5年时间从高级经理提升到合伙人的位置,成为国内会计界的风云人物。 CISA信息系统审计师: CISA是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的简称,又称IT审计师,是由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授予的一种职业资格。未来审计行业和审计技术的发展动力将主要来自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这一观点已经逐渐成为国外会计、审计界的一个共识。会计公司以及整个社会对信息系统审计师需求量将成倍地增长,信息系统审计师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在国外一些大型会计公司中已经出现了没有CPA资格的合伙人,他们持有的专业资格就是CISA。 CISA的考试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与控制实务、信息系统的完整、保密和有效及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取得与维护等五个方面,试卷的问答全部采用英文。目前参加一次CISA的考试,报名费与培训费用在5000元左右。 目前通过CISA认证在全球有2万人,中国内地不超过10人,而且全部都在国际五大会计公司、专业咨询机构和著名跨国公司担任要职,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里还没有CISA。据专家介绍,CISA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抢手的高级人才之一,在中国也正悄悄走热。 国际审计师在中国一直处于严重缺乏的状态。尽管国家目前还禁止国外会计师事务所进入国内企业的年度报表审计市场,但每年国际五大会计公司从中国的会计审计包括企业海外上市的承销、推广和ERP服务中获取几十亿美元的收入,IT审计业务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比重在不断加大,而国内的会计审计行业在此项服务上的表现却几乎为零。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拥有CISA证书,将成为“鱼跃龙门”的重要资格。 FSA北美精算师资格: 精算师的职业生涯被喻为“金领中的金领”。因为在发达国家,精算师既是商业保险界的核心精英,又可在金融投资、咨询等众多领域担任要职。 所谓精算,是对未来不确定风险因素进行评估。精算师是保险公司核心部门的核心人才,有着极高的地位、权力和职责。精算师的工作包括新保险产品开发设计、产品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其地位非常重要,甚至有的公司总经理就是一位精算师。因此,精算师代表着财富、权力和专业水准。 我国现有四大保险精算师考试体系:中国保险精算师、日本保险精算师、英国保险精算师、北美保险精算师。其中,中国精算师是国家惟一承认有签署我国寿险公司精算报告资格的精算师。而北美精算师资格(FSA)则是最具权威的精算师认证体系。 由普通的精算人员成长为精算师的道路漫长而艰苦。在美国,要通过精算师资格考试,平均需要5-7年的时间。我国在1998年以前没有自己培养的精算师。1998年,友邦保险上海公司诞生了第一位中国精算师,到2002年,我国已有了10位精算师,近50位准精算师。 一般精算师资格考试分为准精算师考试和精算师考试两部分。据介绍,目前北美精算协会的资格考试科目有9门,考试时间在3、4个小时到6个小时不等。参加资格考试最低的一门考试科目也需要100美元,总计大约需要3000多美元。 一门考试6个小时,听起来是非常“残酷”的,但考试还只是资格认证的一部分,考生还必须参加协会组织的足够的培训,并撰写报告。其中,专业职业道德培训是非常严格和重要的一环。 考下精算师的资格需要经过漫长而持久的努力,而一旦取得精算师资格,他们往往被任命重要的职务。记者从保险行业内了解到,一般中国本土的精算师年薪在20万至40万元之间,海归或洋精算师的身价一般都在百万元之上甚至更高。在香港,一名精算师的年薪最少也要10万美元。 我国保险业培养的第一位FSA,是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周卫东,他经过6年的努力,于2002年获得了北美精算协会的正式会员资格,是中国的第10位FSA。 由于精算人才紧缺,现在各大人寿保险公司中,总精算师、副总精算师大多由海外归来的国际精算师担任。据专家预测,我国未来十年急需5000名精算师。 CFA特许金融分析师: 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特许金融分析师的简称,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最具权威的一种职业资格,由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学院(ICFA)发起设立。 注册金融分析师计划是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学院于1963年设立,目前由总部设在美国吉尼亚州的非赢利组织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AIMR)负责管理。注册金融分析师认证是金融分析领域全球公认的最高标准,该标准不仅用来衡量金融分析师的业务能力,也同理代表其诚信程度。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在全球拥有十万会员,上百个会员协会和分会,其宗旨是通过上的精益求精和诚信,建立并保持最标准来促进全球投资行业的利益。 世界金融市场的成长产生了对合格投资专业人员前所未有的需求。投资人和雇住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金融分析人员的知识、诚信和专业化程度,从而信赖他们管理资产。 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就是这样一个标准。 CFA®资格授予广泛的各个投资领域内的专业人员,包括基金经理、证券分析师、财务总监、投资顾问、投资银行家、交易员等等。CFA®求它的持有人建立严格而广泛的金融知识体系,掌握金融投资行业各个核心领域理论与实践知识,包括从基础概念的掌握,到分析工具的运用,以及资产的分配和投资组合管理。 需要通过三个级别的考试以展示候选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于CFA®资格考试采用英文,候选人首先应掌握金融知识外,对于英语非母语的专业人士来说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英文专业阅读能力。CFA®的知识体系动态好反映全球投资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理论和实践。 CFA®项目的另一个特色就是诚信。雇住与投资人对资产经理和金融分析师的信任来自于CFA®持证人持续不断地遵守伦理准则,建立和维护他们在全球投资界诚信的形象。 赢得CFA®称号标志着赢得全球、全行业的尊重与青睐! CFA®知识体系涵盖了投资分析行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如伦理与职业标准 / 定量分析方法 / 宏微观经济学 会计学 / 公司理财 / 世界金融市场与投资工具 估值与投资理论 / 固定收益证券及其管理 / 权益投资分析 其它种类投资工具的分析 / 投资组合管理 CFA®的三级认证制度:CFA®的考试认证包括三级,每年6月份举行一次考试,一年只能参加一级考试(从2003年起,世界的某些地区和国家可以进行两次一级考试),因此最少要三年才能完成全部三级考试。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三年的金融机构从业经验或三年CFA®协会会员经历才可获得CFA®特许状。 主办CFA®考试和授予CFA®特许状的权威机构是CFA®协会,CFA®的注册报考CFA®协会直接负责。 ®;; (从2004年开始,经过全体会员的投票,主管CFA®的美国投资管理与分析协会(AIMR®)改名为CFA®协会(CFA® institute) 如何取得CFA®资格认证 要获得CFA®认证并非一件易事, 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顺序通过三级考试。 第一级考试是单纯客观题的考试,主要在于考察考生对投资评估及管理的工具和概念的理解;水平二主要考察资产评估的能力;水平三则考察组合管理及资产分配的能力。水平二和水平三考试的形式是50%的论文和50%的应用题(其中主要是案例分析),从2005年开始二级考试全部改为选择题。 在参加CFA®认证考试之前,考生必须已经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四年级),但可以不具备投资管理决策的工作经验。由于CFA®协会将三种水平的考试放在同一天进行考试,且要求必须在通过前一层次的考试后才能进入下一层次的考试,所以一名考生要通过这三门考试,最短的时间是整整三年。CFA®协会对CFA®认证考试如此设计的目的在于在一个不短的时期内,将考生的学习教育与工作经验相结合以达到互补效果,开扩考生的视野,加深知识的理解。参加CFA®认证考试主要是一个自学的过程,每一水平的考试一般要求有多达250小时的准备时间,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当注册并报名参加CFA®认证考试后,CFA®协会会给考生寄发学习指南,根据学习指南,考生可以订购CFA®协会推荐的推荐材料进行复习迎考。但必须指出的是,CFA®认证考试不是一种入门级基础性知识的考试,它的难度至少达到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层次,而且是全英文考试。 (2)三年的被CFA®协会所认可的工作经验。 包括:在投资决策过程(如金融分析、投资管理、和证券分析等等)中收集、评估及应用金融、经济和统计数据;直接或间接主管他人进行上述活动;从事上述投资决策活动的教学培训工作等等。CFA®协会要求CFA®认证的申请者必须花超过40%的时间用于以上工作,其中假期、兼职和实习期间的工作经验不予承认。工作经验的积累可以在参加CFA®考试之前,期间或以后, 但只有达到三年的相关工作经验积累后,才能获得CFA®认证。 (3)满足CFA®协会的会员资格要求(其中很大部分是职业行为和道德准则要求)并申请成为一名CFA®协会的成员。 参加CFA®认证是耗时耗力但极具回报价值的投资。在经历上述艰苦的学习过程和达到CFA®协会近乎苛刻的要求后,候选人可以获准使用CFA®称号。在CFA®项目开设以来的38年里(截止于2001年)全球只有约41400名专业人士获得了CFA®认证资格。拥有CFA®资格是一个投资决策管理从业人员高执业水平和道德水准的有力证明。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的相关行业都将其作为一个行业高水平人员的衡量标准,对获得CFA®资格者委以重任,报以高薪。 CFP金融理财师: 为适应中国公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满足金融机构对金融人才的迫切需求,为提高金融理财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准,为促进中国金融理财业迅速融入国际社会,分享国际CFP组织各成员国或地区建立金融理财师认证制度的经验,2004年9月1日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Financial Planning Standards Council of China(以下简称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FPSCC)正式成立。首届主任为在中国金融界享有崇高威望的刘鸿儒教授,副主任为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福荣,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秘书长为蔡重直博士。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由金融界和学术界有影响力、有威望、有丰富从业经验和学术地位、有社会责任感和热心金融理财事业的人士组成,是旨在中国建立金融理财师制度,确立资格标准,组织资格考试,认证专业人才,规范职业道德,维护行业秩序的非政府、非营利的组织。 当前,面对个人和家庭对理财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国内的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已经着手推广形式多样、品种丰富的个人金融理财服务。但由于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各金融机构对专业人员的培训、考核、选拔和资格认证十分有限。因此,中国金融服务业迫切需要金融理财方面的专业资格认证和执业操作规范,以满足客户对金融理财专业化服务的要求。 针对中国金融理财服务市场失范的现状,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经过长达三年的调查研究,决定在中国引进国际CFP专业资格认证制度。选择CFP资格认证制度的原因,是由于国际CFP组织对获得认证的从业者规定了十分严格的职业道德准则,完善的培训、考核体系和标准的执业操作流程。这套制度在过去三十年间,在全球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 1969年,美国金融咨询业的一些专业人员创立了首家金融理财的专业协会——国际金融理财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Financial Planning, IAFP)。经过10余年的努力,1985年,美国金融理财学院(College for Financial Planning)和CFP学会(Institute of 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s, ICFP)共同设立了国际CFP标准和实践委员会(International Board of Standards and Practices for 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s,IBCFP)。1994年,IBCFP更名为著名的美国CFP标准委员会(CFP Board of Standards)。 发端于美国的CFP资格认证制度,于1990年前后开始了其国际化的历程。先后有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与美国CFP标准委员会签署了CFP商标国际许可协议。这些协议允许当地唯一获得授权的组织参照美国CFP标准委员会的模式,向达到教育(Education)、考试(Examination)、从业经验(Experience)和职业道德(Ethics)等严格要求(即“4E”标准)的当地金融理财师颁发CFP资格证书。至2005年4月,国际CFP组织已有18个正式成员组织。随着正式成员组织的增加,世界各地的CFP持照人数也相应地增加。现在全世界的CFP持照人员总数已超过89,943人。这种采用统一的、国际公认的金融理财师(CFP)称号的做法,势将进一步促使国际CFP组织所提倡的,金融理财规范流程六大步骤和全心全意为客户利益服务的理念,在全世界金融理财领域和公众中受到更大的关注和认可。 2004年3月,国际CFP理事会更名为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Financial Planning Standards Board,FPSB)。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是全球金融理财领域内,唯一一家真正致力于将专业资格认证标准国际化,而专业资格认证内容本地化的专业资格授权机构。现今金融咨询领域内的很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如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英联邦国家注册会计师(ACCA)等专业资格的认证制度,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国际认可,但并不致力于在引进地实现全面本土化。而金融理财服务的一大特点是,服务内容与所在国家或地区有关税收、遗产、养老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状况紧密相关。因此,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获得CFP资格证书的人员应达到的“4E”标准。而从业者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则应全面考虑当地法律及习惯,由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所授权的当地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自行制定。 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获得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授权颁发CFP资格证书的当地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都必须根据统一的国际标准根据《CFP执业操作准则》的规定,获得认证的CFP从业者在提供金融理财服务时,必须严格遵循一个包括六大步骤的规范流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他们为客户服务时仅以推销金融产品为导向。2004年起,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开始就这六大步骤向国际ISO9000组织正式提交申请。一旦注册成功,就意味着CFP执业者在向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受到ISO9000质量控制体系的严格监管。这势必又会使CFP客户的利益得到更多保障。《CFP职业道德准则》的确立和实施,标志着当地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可以根据该准则严格而准确地界定,CFP执业者的服务是否符合守法遵规(Compliance)、正直诚信(Integrity)、客观公正(Objectivity & Fairness)、专业胜任(Competence)、保守秘密(Confidentiality)、专业精神(Professionalism)和克尽职守(Diligence)七大原则。而《CFP纪律处分原则和程序》则意味着,一旦获得认证的CFP执业者没有遵循职业道德准则或执业操作准则中的某项规定,该资格认证组织将依据相关原则和程序对其进行纪律处分。这三个文件本身就是“CFP永远以客户利益为行为导向”的这一重要理念的直接体现。 基于以上的考察和研究,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坚信,通过引进国际CFP资格认证制度,使中国的金融理财从业人员得到国际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专业水平资格认证,必能达到规范金融理财市场、提高金融理财师职业道德水平、保证金融理财师执业质量和维护金融理财师职业形象的目的。特别是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所要求的七大职业道德准则,尽管不可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但却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并且在很多具体方面延伸了法律的某些规定。 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是国际CFP组织成员之一。早在2002年中美金融策划论坛上,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刘鸿儒会长就与国际CFP组织进行了第一次正式接触。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以及国际CFP组织的多次实地考察,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筹委会于2004年4月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国际CFP组织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年会。2004年9月1日,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正式成立。2005年4月,在国际CFP组织南非开普敦会议上,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代表详细介绍了中国金融理财市场的现状,以及中国加入国际CFP组织所作的各项准备工作,受到国际CFP组织及其成员组织的高度赞赏。国际CFP组织的董事局和理事会通过决议,一致同意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正式加入。按照开普敦会议确定的框架协议,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加入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FPSB)的签字仪式于2005年8月2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主办了“金融理财在中国”系列活动,同时宣布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 Advisory Panel)的成立,并向国内首批通过金融理财师(AFP)资格认证的金融从业人员颁发资格证书。这就意味着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是中国大陆唯一一家获得国际授权,可进行CFP资格认证的机构。 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员: PMP认证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在全球范围内推出的针对项目经理的资格认证体系,通过该认证的项目经理叫"PMP",即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项目管理专业人员)。 自从1984年以来,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就一直致力于全面发展,并保持一种严格的、以考试为依据的专家资质认证项目,以便推进项目管理行业和确认个人在项目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国内自1999年开始推行PMP认证,由PMI授权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负责在国内进行PMP认证的报名和考试组织。 该认证的通过两种方式对报名申请者进行考核,以决定是否颁发给PMP申请者PMP证书。 1.资历审查 申请者的基本资历要求为: ·申请者需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的大学学历,并且须至少具有4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历。PMI要求申请者需至少3年以上,具有4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历。仅在申请日之前6年之内的经历有效。需要提交的文件一份详细描述工作经历和教育背景的最新简历(请提供所有雇主和学校的名称及详细地址);一份学士学位或同等大学学历证书或副本的拷贝件;能说明至少3年以上,4500小时的经历审查表。 ·申请者虽不具备学士学位或同等大学学历,但持有中学文凭或同等中学学历证书,并且至少具有7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历。PMI要求申请者需至少5年以上,具有7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历。仅在申请日之前8年之内的经历有效。 考试 PMP申请需参加PMI组织和出题的PMP考试,并且合格,合格的标准是你必须答对全部题目中的140个题目。PMP考试目前在国内一年开展四次,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相对而言,PMP考试的审查更为严格,而且是硬性的,没有变通的余地。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项目管理专家(PMP)认证是目前世界上对项目管理从业人员最流行的认证之一。

194 评论(12)

小宇巴波比

特许公认会计师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 金融服务管理注册金融分析师金融策划师 项目管理师

306 评论(14)

瘦小的土拨鼠

CISA is an audit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ponsored by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 (ISACA). Candidates for the certification must meet requirements set by ISACA。The CISA certification was established in 1978[1] for several reasons:Develop and maintain a tool that c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an individuals' competency in conducting information system audits. Provide a motivational tool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ors to maintain their skills, and monitor the success of the maintenance programs. Provide criteria to help aid management in the selection of personnel and development. The first CISA examination was administered in 1981, and registration numbers have grown each year. Over 60,000[1] candidates have earned the CISA CISA certification has been recognised with ANSI accreditation, along with the CISM certification- both of these certifications are managed by ISACA. It is one of the few certifications formally approved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in their Information Assurance Technical category (DoD ).RequirementsCandidates for a CISA certification must pass the examination, agree to adhere to ISACA's Code of Professional Ethics, submit evidence of a minimum of five years of professional IS auditing, control, or security work, and abide by a program of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and waivers of such experience may be obtained as follows:[2]A maximum of one year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xperience OR one year of financial or operational auditing experience can be substituted for one year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ing, control, or security experience. 60 to 120 completed college semester credit hours (the equivalent of an Associate or Bachelor degree) can be substituted for one or two years, respectively,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ing, control or security experience. Two years as a full-time university instructor in a related field (., computer scienc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ing) can be substituted for one year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ing, control or security experience. [edit] ExaminationThe exam consists of 200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that must be answered within 4 hours. The exam is split between 6 Content Areas as of 2006:IS Audit Process - 10% of Exam IT Governance - 15% of Exam Systems and Infrastructure Lifecycle Management - 16% of Exam IT Service Delivery and Support - 14% of Exam Protection of Information Assets - 31% of Exam Business Continuity and Disaster Recovery - 14% of Exam The exam is now offered in 11 languages at more than 200 locations worldwide in June and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ACCA) is a British chartered accountancy body with a global presence that offers the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 (Designatory letters ACCA or FCCA) qualification worldwide. It i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and fastest-growing accountancy bodies with 122,426 members and 325,606 affiliates and students in 170 countries. The Institute's headquarters are in London with the principal administrative office being based in Glasgow. In addition the ACCA has a network of nearly 80 staffed offices and other centres around the ACCA is a founding member body of the Consultative Committee of Accountancy Bodies (CCAB) and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 (IFAC).The term 'Chartered' in ACCA qualification refers to the Royal Charter granted in 1974 by Her Majesty the Queen in the United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 is a legally protected term, individuals who describe themselves as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must be members of ACCA and, if they carry out public practice engagements, must comply with additional regulations such as holding a practising certificate, being insured against any possible liability claims and submitting to Association of Authorised Public Accountants (AAPA), one of the British professional bodies for public accountants, has been a subsidiary of ACCA since is an independent non-governmental body, quasi-judicial body and a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that regulates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in the United 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Act imposed four statutory objectives upon the FSA:market confidence: maintaining confidence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public awareness: promoting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consumer protection: securing the appropriate degree of protection for consumers; and reduction of financial crime: reducing the extent to which it is possible for a business carried on by a regulated person to be used for a purpose connected with financial crime [edit] Regulatory principlesThe statutory objectives are supported by a set of principles of good regulation which the FSA must have regard to when discharging its functions. These are:efficiency and economy: the need to use its resources in the most efficient and economic way. role of management: a firm’s senior management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ctivities and for ensuring that its business complies with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This principle is designed to guard against unnecessary intrusion by the FSA into firms’ business and requires it to hold senior management responsible for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s within firms. Accordingly, firms must take reasonable care to make it clear who has what responsibility and to ensure that the affairs of the firm can be adequately monitored and controlled. proportionality: The restrictions the FSA imposes on the industry must be proportionate to the benefits that are expected to result from those restrictions. In making judgements in this area, the FSA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osts to firms and consumers. One of the main techniques they use is cost benefit analysis of proposed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This approach is shown, in particular, in the different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applied to wholesale and retail markets. innovation: The desirability of facilitating innovation in connection with regulated activities. For example, allowing scope for different means of compliance so as not to unduly restrict market participants from launching new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ternational character: Including the desirability of maintaining the competitive position of the UK. The FSA takes into account the international aspects of much financial business and the competitive position of the UK. This involves co-operating with overseas regulators, both to agre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to monitor global firms and markets effectively. competition: The need to minimise the adverse effects on competition that may arise from the FSA's activities and the desirability of facilitating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firms it regulates. This covers avoiding unnecessary regulatory barriers to entry or business expansion.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consideration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FSA's cost-benefit analysis work. Under th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Act, the Treasury, the Office of Fair Trading and the Competition Commission all have a role to play in reviewing the impact of the FSA's rules and practices on competition. [edit] Accountability and managementThe FSA is accountable to Treasury Ministers, and through them to Parliament. It is operationally independent of Government and is funded entirely by the firms it regulates through fines, fees and compulsory levies. Its Board consists of a Chairman, a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a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two Managing Directors, and 11 non-executive directors (including a lead non-executive member, the Deputy Chairman) selected by, and subject to removal by, HM Treasury. Among these, the Deputy Governor for Financial Stability of the Bank of England is an ex officio Board member. This Board decides on overall policy with day-to-day decisions and management of the staff be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Executive. Th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each headed by a Managing director and having responsibility for one of the following sectors: retail markets, wholesale and institutional markets, and regulatory regulatory decisions can be appealed to th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Treasury decides upon the scope of activities that should be regulated, but it is for the FSA to decide what shape the regulatory regime should take in relation to any particular FSA is also provided with advice on the interests and concerns of consumers by the Financial Services Consumer Panel [2]. This panel describes itself as "An Independent Voice for Consumers of Financial Services". Members of the panel are appointed and can be dismissed by the FSA and emails to them are directed to FSA staff. The Financial Services Consumer Panel will not address individual consumer Financial Analyst (CFA) is an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designation offered by the CFA Institute of USA (formerly known as AIMR) to financial analysts who complete a series of three examinations. Candidates must have a bachelor's degree (or equivalent), be in the final year of their bachelor's degree program, or have at least four years of qualified, professional work experience in order to take the exams. In order to become a "CFA Charterholder" candidates must pass all three exams, agree to comply with the code of ethics, pay member dues, and have four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deemed acceptable by the CFA Institute. CFA charterholders are also obligated to adhere to a strict Code of Ethics and Standards governing their professional conductThe 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CFP) designation is a certification mark for financial planners conferred by the 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Board of Standards in the United States, Financial Planners Standards Council in Canada and 18 other organizations affiliated with Financial Planning Standards Board (FPSB), the international owner of the CFP mark outside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receive authorization to use the designation, the candidate must meet education, examination, experience and ethics requirements, and pay an ongoing certification fee.[1].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herein relates specifically to CFP certifi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information on CFP certification outside of the United States, please see the FPSB website at for a list of affiliate member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respective CFP Certification Examination is a 10-hour multiple choice exam, divided into one four-hour session (Friday afternoon) and two three-hour sessions (Saturday). The exam includes three major case problems and i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pply his or her knowledge of the aforementioned areas to financial planning situations. The exam was set as a requirement in 1993 and at that time CFPs were grandfathered without having to pass this exam. [5]Individuals holding professional designations pre-approved by the CFP Board (like PhDs in business and economics, attorneys,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CPA),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ACCA), Chartered Accountants (CA), Chartered Wealth Managers (AAFM) ), and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s (CFA) are entitled to register for and take the exam without having to complete the education requirements by using the CFP-board's challeng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s properly expressed as the credential PMP. The credentialing agency i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1] PMI). This credential is obtained by gaining a certification in project management through the completion of PMI certified training and examination. PMP training and examination material comes from the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BOK published most recently in 2007. Most exam questions reference PMI's project quality standards documented in the PMBOK. The PMP credential undergoes rigorous validation by ISO, and the PMBOK methodology is widely regarded as the industry standard for Project Management and has been adopted as the single standard for project management by agencies such as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s one of four concentrations offered by PMI in the study of Project Management:1. CAPM Certified Associate in Project Management: This certification is obtained after passing the CAPM Exam2. PMP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his certification is obtained after passing the PMP Exam3. PgMP Progra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his certification is obtained after passing the PgMP Exam4. PMI RMP PMI Risk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his certification is obtained after passing the PMI-RMP Exam

167 评论(13)

最爱串串香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特点及应试技巧2017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ERTIFIED INTERNAL AUDITOR)的英文简称是CIA,它不仅是国际内部审计领域专家的标志,也是目前国际审计界唯一公认的职业资格。CIA需经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 简称 IIA)组织的考试取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特点及应试技巧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简介

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统一命题的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内容丰富、观念新颖,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务,既考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又考综合理解能力。通过组织CIA考试可以为广大内部审计人员和有志于从事内部审计事业的人员,提供一个学习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先进经验和技术的渠道,有利于内审人员和其他报考人员在展现自身能力的同时,提高业务素质;有利于内审人员了解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开阔视野,自觉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培养适应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所需的内部审计骨干力量;有利于提高内审地位,树立审计权威,扩大审计影响;有利于培养内部审计后备力量和建立内审人才库;有利于提高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的引入和推进必将促进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内部审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内部审计工作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ertified internal auditor),英文缩写为CIA,它既是国际内部审计领域专家的标志,又是目前世界各国唯一共同认证的专业职业资格。CIA资格需经考试取得,从1974年开始至今,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这项考试。考试语种有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意大利语和汉语等。CIA 考试每年组织两次,分别在5月和11月举行(我国大陆每年仅在11月份组织一次考试)。此项考试的权威性源于“三个统一”,即全世界统一时间、统一命题、统一阅卷。考试内容的前三部分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统一出题,第四部分因各国经济法律环境不同而由各国自行命题(大部分考生依据有关规定免试该部分)。报名条件要求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或非执业注册会计师证书;本科院校审计、会计及相关(工商管理)专业三、四年级学生;现从事审计、会计教学工作的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达成的协议,我国考生按照发展中国家标准交纳考试费用,报名费50元人民币/次,考务费230元人民币/部分。

2003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CIA考试大纲进行了调整,自2004年起实行新的考试大纲。新CIA考试大纲将内容分为对应的四部分:

第1部分: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

第2部分:实施内部审计业务

第3部分:经营分析和信息技术

第4部分:经营管理技术

CIA考试内容之所以分为四个部分,是因为内容相互交叉而无法截然分开。每部分考试时间为165分钟(2小时45分钟),自2004年开始每部分的试题量确定为100道题(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原来试题量曾为每部分80道、125道单项选择题)。当前CIA考试全部采用单项选择题形式,一般按试题总分的75%(相当于600分)确定及格线,及格成绩不公布具体分数,只显示“Passed(通过)”。

CIA考试从两个层次检验报考者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

1. 了解程度。检验报考者对概念和专业术语的了解情况,以及对测试内容的主要特性和基本原理的判断能力。

2. 熟练程度。检验报考者对原理、实务和相关程序是否有透彻的理解,以及运用专业知识和各种技能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西方,CIA所从事的内部审计是一种积极的管理审计,具有独立性、广泛性、综合性的特点。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相当于人体的白细胞,辅助企业建立健康的免疫体系和自我完善机制。现代内部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从系统的角度进行管理审计,关注风险,加强预防,重视内控,发现问题并协助管理者解决问题。CIA在西方被看作老板的管家和参谋,是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重要管理助手,为管理者提供独立客观的认证和咨询顾问服务,想老板之所想,急老板之所急,干老板想干而不能干或干不了的事。

CIA考试是一种典型的“能力型考试”,检验应试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完全不同于我国目前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型考试”。传统的知识型考试侧重于考察考生对知识的掌握,而CIA考试更侧重于实际方法和技能的应用,引导考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知识型考试,一般都有指定教材,人们习惯于通过熟记教材内容的办法来应对考试,而针对CIA考试,仅仅将有关的知识内容记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这些知识转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方能有效应对案例型的CIA考试试题,这正是我国许多考生不适应CIA考试的主要原因所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引入CIA考试,目的就是以学习促应用,以考试促提高,通过学习、培训和考试提高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内部审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内部审计工作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二、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在我国的开展情况

1998年我国首次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在广州开考,至今已有8年时间,考点由1个目前已经扩大到20个省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与世界经济逐步接轨,具有国际资质认证的CIA考试逐步为人们所熟知,报考人数逐年上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国家审计机关工作人员、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在校学生成为考生主体。纵观几年来CIA考试情况,我国CIA考试通过率相对较高,就所有考点综合来看,2002年前三部分的综合通过率达到,2003年为,修改考试大纲后的2004年前三部分的综合通过率为(具体分析情况见下表)。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大力推动下,经过广大考生的努力拼搏,我国的CIA考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从1998年CIA开考以来,截止到2005年10月份,我国大陆已有6700余人通过了CIA考试。

三、备考学习难点

CIA考试采用题库方式根据大纲知识点进行随机配题考试,而题库中的试题绝大部分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环境为背景的,就我国考生而言存在较多的不熟知的内容,如何做到“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充分了解CIA考试的特点,是提高备考效率,提高考试通过能力的前提。

1、内容广泛,包罗万象。CIA考试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考试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有企业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审计、统计、计算机、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等诸多内容,而这些内容正是从事管理审计工作所必需的,因此,要求考生应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融会贯通的应用能力,西方崇尚实用科学,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大多采用量化分析方法,应用各个相关学科的成果,建立各种模型进行客观准确的专业判断,以形成科学的审计判断和审计结论。

针对这一特点,考生应多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将其相互联系,综合运用。如果没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仅仅依靠考前一两个月的突击复习难以奏效,值得庆幸的是该考试大纲要求内容广而不深,都是各个学科中较为基础的内容,一般没有超过本科学习的层次,所以对于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来说并不是太大的困难。

2、审计实务和执业环境的差异。由于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上的差异,我国的内部审计在地位、作用、方法、程序以及观念上与西方存在较大的差距,CIA考试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在内部审计发展进程中,由传统的财务复核型审计发展到绩效审计和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由事后检查变为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重视风险管理,强调风险控制。在西方民主和法制背景下,注重诚实、信用,严格遵守法律,关注公共利益,重视环境保护,倡导人文管理理念,崇尚民主、平等和团队精神等等,考生应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出发,依据西方社会价值评判标准和法制环境及思维方式进行试题分析,方能准确把握答案,并真正领会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

3、考试方式影响。该考试完全采用单项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核,四个备选答案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不能简单地根据一个备选答案确定其正误,必须将四个答案综合比较,最终选择最优答案,“没有最佳,只有最优”,四个答案都正确,选择其中最好的;答案中没有最准确的,选择最接近的答案。CIA试题具有很高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应用性,并且题目中往往设陷阱,因此考生应仔细审题,避免解题“近视”,通过科学的分析、判断、推理、综合、归纳、演绎、排除,最终确定合理答案。

4、语言差异的影响。CIA考试题库中的试题原文是英文版本,非英语国家将其翻译成各自国家语言后进行考试,众所周知,两种语言不可能完全对等一致,有些概念和含义没有确切的词语来表达,加之很多场合采用直译方式,英语中的语序和从句的运用与汉语有较大的区别(有些考生戏言是“翻译成中国字,但不是中国话”),语言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扰乱了考生的理解与分析过程,近年来试题中对于容易产生歧义的内容采用中英文对照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有些辅导资料翻译不准确,甚至是晦涩难懂,同时还存在一些印刷校对错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考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降低了备考学习效率。

5、考试内容的交叉。如前所言,西方的内部审计作为管理审计几乎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因此CIA考试大纲涵盖了企业管理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些知识和技能是一名内审人员履行工作职责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的综合性体系,我们习惯于将考核内容称为四门课程,实际上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称谓应是四个部分(Four parts),正如大家所了解的那样,各个部分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交叉,相互联系比较密切,因为考核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无法分成独立的几门课程,所以建议大家对于前三部分应同时报考,在备考过程中也应相互联系起来学习,从总体上进行理解和把握。

6、考核内容的补充调整。CIA考试题库每年都会补充新的试题,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新兴的技术和方法都体现在试题之中。对于较为专业性的概念,如防火墙、蠕虫、电子商务、EDI/EFT、数字证书、网关、逻辑炸弹、生物统计技术、MRP/MRPⅡ/ERP、整体测试法、平行模拟法、磁盘阵列等这些信息技术的专业词汇和计算机审计方法可能是一般审计人员不熟悉的,建议大家不要从纯专业角度来掌握,应从应用层面结合实例进行形象化地理解,最好请专业人员进行通俗化的解释,这样做会远远超过自己查阅有关资料所达到的学习效果。

四、备考学习方法

针对CIA考试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应对CIA考试的关键。

1、根据大纲要求掌握相关知识点内容。CIA考试题库内容是按照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进行组织的,题库中针对每个知识点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设计试题,而每份试题则是根据大纲规定的知识点从题库中配题,可见掌握知识点内容是考试成败的关键,也是备考工作的核心所在。千变万化的模拟题、练习题总是针对相关知识点的,万变不离其中,应试准备的第一要务是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内容,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掌握相应的方法才能把握解题思路和方向,只有知道什么是对的,才能进行有效的判断、分析、对比、排除。这也说明了参加这种能力型考试的准备过程决不能急功近利,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仅仅依靠突击做题的备考方法往往适得其反。

2、联系实务,重在应用。西方崇尚“实用主义”,可以说每一个概念、每一种方法、每一个模型都有其实用价值,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从解决实际问题角度把握有关内容,联系实际不仅可以减少学习过程的枯燥无味,而且结合实例能够更进一步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既提高了应对考试的应试水平,又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和锻炼了工作能力。

3、贵在理解,适量训练。对于CIA考试内容,切忌死记硬背,其关键在于在了解基本原理、理解精髓的基础上将有关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以解决问题。必要的训练是任何考试的金钥匙,没有一定数量全面涵盖大纲知识点的习题训练为基础,很难深入掌握相关内容。本人不赞同搞“题海战术”,虽然近两年CIA考试相关参考资料逐渐丰富,以单纯做题代替系统学习往往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真正掌握了知识点内容,通过适量相关练习题就能起到印证和巩固的作用,更多的题目无非是重复训练,只要掌握知识点真正内涵,完全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参加高水平的培训。有条件的同志可以参加CIA考试的考前辅导,考前培训可以促进广大考生尽快进入应试角色,缩短适应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辅导培训,许多疑难问题则迎刃而解。

五、备考建议

任何事情只有付出,方能得到回报,参加考试更是如此,不要期望存在不劳而获的捷径,但是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吸收借鉴以往考生的经验体会,对症下药,能够少走弯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考前学习一般分为掌握知识点、训练提高和拾遗补漏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有所侧重,循序渐进,最后通过系统训练达到大纲规定要求。

2、有针对性地复习巩固。CIA考试大纲规定内容广泛而系统,通过习题训练环节可以全面检验自己对于考试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已经熟悉的内容不必再花更多气力,重点放在尚未把握的地方,通过请教他人或查阅资料扫除学习障碍。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公布的模拟试题进行分析,考试各部分组成结构如下表,依据及格线划定标准,考生应确保每部分答对题数在94个以上才有把握通过考试。

3、考前的讨论与交流。一般情况下,越临近考试,学习效率越高。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根据几年来的经验,考试之前考生之间讨论交流非常重要,通过讨论不仅可以沟通学习体会,互通有无,而且能够共同探讨,解决许多难题,用一些考生的话来说“这样做会有突飞猛进的提高”。

4、充分分析,全面审题。如果说CIA考试有些诀窍的话,全面审题就是其中之一。试题中的四个备选答案比较接近,做题的关键在于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在试题中一定会有一个核心的词语作为筛选判断答案的依据,一般来说考试过程中时间比较充裕,要通过认真系统的审题过程,找出关键词,据此确定试题答案。例如1997年试题中有这样一题:

准备对某质量控制部门进行审计时,下面四种情况在初步调查问卷中最不宜采用的是哪一种?

A、分析质量控制文件

B、查阅永久性审计档案

C、查阅前期审计报告

D、查阅质量控制部门的管理认证

如果将该题的关键词确定为“质量控制”,那么答案很难筛选确定,而实际其关键词是“初步调查”,在初步调查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了解被审对象,获取与审计目标有关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很容易确定A是正确答案。

另外,因为英语句法原因,有些试题不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如:

下列各项可能损害内审的客观性,除了

A、利益冲突

B、被审单位熟悉审计师,缺少轮换

C、审计师以临时的基础假定经营责任

D、必要时依靠外部专家

这时应将试题按照其逻辑关系转换为汉语习惯方式进行思考答题,即不影响内审客观性的是什么,通过对比可以确定D为最佳答案。

9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