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9

阿满思密达
首页 > 审计师 > 审计师接受检查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美美美女

已采纳

试论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审计理论中,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等概念密切相关;在审计实务中,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时时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在此对审计风险概念作以下论述,以供参考。 一、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 关于审计风险的涵义,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以上三个定义,虽然对误报的界定范围有所不同,如国际审计准则界定为“实质上”,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界定为“重大”,而美国审计准则界定为“无意”行为,而非有意为之;但是对审计风险基本涵义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因而审计风险具有下面三种具体表现形式。 二、审计风险的三种形式 1.评估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接受某审计项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所评估的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主要与被审计单位本身的各方面情况有关。被审计单位的规模越大、经营性质越复杂、内部控制越弱、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越低,则评估审计风险也就越高。评估审计风险是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和漏报的可能性,是客观的存在,它不受审计人员的影响和控制。 2.可接受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准备承担或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控制:①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强,可接受审计风险也就可以越高。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则主要取决于事务所的规模、经济实力以及法律责任的承担能力等。②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使用者的情况: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使用者素质越高、范围越广,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利用程度越高,可接受审计风险就越低。③行业之间的竞争情况: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可接受审计风险也就越低。可接受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主观确定的,其与评估审计风险的差异,即为需要主观努力的程度,是决定审计项目取舍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3.终极审计风险。终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所实际形成或审计人员实际承担的审计风险。终极审计风险主要与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情况有关。审计程序设计和执行得越好,终极审计风险就越低。终极审计风险在数量关系上、理论上应与可接受审计风险一致,但实际上,它既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可接受审计风险,因为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受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应尽量按计划规范操作,以使终极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审计风险范围内。 简而言之,评估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可接受审计风险是主观确定的,而终极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主观努力的结果。因此,审计人员在决定是否承接某一审计项目时,可以将评估审计风险与可接受审计风险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决定取舍。如果接受该项目,在审计过程中应尽量严格执行所设计的审计程序,使终极审计风险等于或小于预先设定的可接受审计风险。虽然终极审计风险取决于可接受审计风险,但并不完全等同于后者,它是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的关系 1.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的关系。《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二条指出:“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简单地说,审计重要性就是错报的可容忍程度,其量化标准即重要性水平。也就是说,在重要性水平之内的错报,是可以容忍,可以接受的。因此,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评估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反向关系,即评估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越低,这样才能保证终极审计风险在一定水平内。反之,评估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高,这样可以节约审计成本。《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八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这里的审计风险指的就是评估审计风险。这一反向关系也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即计划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对审计工作质和量的要求就越低,在此条件下作出正确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就越大,审计风险因而也就越低。 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正向关系,即可接受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这样可以保证审计成本的节约。反之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也应越低,这样才能保证审计质量的控制。因为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说明审计人员要求的财务报表错报的可容忍程度越低,则其重要性水平也应越低,才能满足较低的审计风险的要求。 终极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也是正向关系。因为终极审计风险基本上取决于可接受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对实质上错报的财务资料提供不适当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小,审计风险也就越低。因而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评估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是正向关系,即评估审计风险越高,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就应越多,这样才可降低终极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则为反向关系,即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就越多。因为搜集的证据越多,越容易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因而越容易形成正确的审计意见,审计风险也就越小。终极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也为反向关系,即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终极审计风险就越小。

审计师接受检查

99 评论(12)

藤原惠津子

首先我们来看审计师是做什么的?从字面上来分析,就是审会计,那么审计师的工作主要有:审报表、再审报表、查帐、再查帐、盘货等等。

审计又分为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那么考完审计师之后,我们都是可以从事相关工作的,一方面我们可以去政府部门去做审计,主要是依法对政府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检查监督。

除此之外也可以去事务所做社会审计,主要是依法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定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是否公允反映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以上就是对于审计师到底是干什么的做了一个简单介绍,那么我想很多人有一个疑惑,考完试只能从事审计工作吗?当然不是啦,大家也知道,我们审计师学的内容是非常广的,涉及了会计,财管,经济学,法律,审计理论与实务,

从它学习的科目中应该也能看出来,我们涉及的面是很广的,也就意味着我们能从事的工作也很多,我们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考完审计师之后我们可以从事哪些工作,主要分为四大块。

一、去政府部门,对于国有企业单位,政府部门进行审计,也可以从事一些会计制度的制定者,成为一个管会计的人。

二、上面我们也谈到了,可以去事务所做审计,成为一名专业的审计人员,主要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等进行审计工作,出具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或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等,为预期使用者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或者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合理保证,积极方式提出建议,提高预期使用者的信赖程度。

那么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内部控制和预期使用者可能好多人还不知道是啥,内部控制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规章制度,预期使用者呢也就是使用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人。

三、也可以去企业做会计,我们审计是建立在会计的基础上的,如果你具备了审计的能力那我们从事会计工作的话,必然是会有很大帮助的,很多都是往着财务总监发展的,所以说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好的。

四、去高校或者教育机构做老师,如果大家不想去干具体的实务工作,也可以去做一个研究会计的人,把自己的理论以及学习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

所以,审计师考完之后可以从事很多的工做,不仅仅局限于审计工作,最后预祝各位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342 评论(11)

cissy521121

审计师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审计师是专门从事检查并进一步证实公司会计账目和报告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的专业人员。你知道审计师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审计师的工作内容的知识。欢迎阅读。

审计师是做什么的?

从字面上来分析,就是审核和计算。审计师的工作主要有:审报表、再审报表、查帐、再查帐、盘货等等。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审计的主要对象是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会计资料是审计的前提和基础审计师的工作是做什么?审计师的工作是做什么?。会计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活动本身就是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我国古代的“听其会计”和西方国家的“听审”,都含有审查会计之意,检查会计资料只是审计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审计是因经济监督的需要,也即是为了确定经营者或其他受托管理者的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的。

审计是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 行审查,具有外在性和独立性

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所反映的经济活动。

审计方法体系由规划方法、实施方法、管理方法等组成,而实施方法主要是为了确定审计事项、收集审计证据、对照标准评价,提出审计报告与决定,使用资料检查法、实物检查法、审计调查法、审计分析法、审计抽样法等,其目的是为了完成审计任务审计师的工作是做什么?中级审计师

审计是独立于财会部分之外的专职监督检查;审计的目的在于证实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审计检查会计资料只是实现审计目的的手段之一,但不是惟一手段。

审计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授权或委托人。审计主体,是指审计行为的执行者,即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为审计第一关系人;审计客体,指审计行为的接受者,即指被审计的资产代管或经营者,为审计第二关系人;审计授权或委托人,指依法授权或委托审计主体行使审计职责的单位或人员,为审计第三关系人。

223 评论(13)

catcat654321

审计师是专门从事检查并进一步证实公司会计账目和报告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的专业人员。审计师主要工作有:对审计资料作出证据搜集及分析,以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然后就资料及一般公认准则之间的相关程度作出结论及报告;检讨组织的运作程序及方法以评估其效率及效益;履行审计(遵行审计);评估组织是否遵守由更高权力机构所订的程序、守则或规条;对财务报表审计。

262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