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7

后来后来510
首页 > 审计师 > 审计师规避法律风险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甜心小葡萄499

已采纳

一完善审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从源头防范审计风险。在切实贯彻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将与之相关的财经法规融会贯通,以审计法为基础,针对不同领域制定操作性强的审计工作具体实施办法,把风险控制作为审计准则的重要内容,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二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部门一方面要吸收复合型人才,扩充审计队伍,同时更要注重对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从政治上防范审计风险;对国家、地区新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进行认真研读,组织讨论,提升宏观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多媒体网络、远程教育、案例教学和模拟审计实验等方式经常性的组织业务培训,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三规范审计程序,防范审计风险。审计监督活动是一套完整的程序,从确定项目计划,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取证,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正式审计报告等环节,都要严格履行审计程序,不得忽略和违反程序。同时也要做好审前调查,通过审前调查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预测审计潜在风险,防范审计风险。四选择恰当审计方法,减小审计误差。由于审计方法采用不当给审计造成的风险,在全部审计风险中占绝对比例。因此对于审计方法的选用,是克服风险的关键性步骤。审计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而言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各自的特点,能够解决相应的问题,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削弱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应根据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及被审问题选择相适应的方法。五客观公正进行审计评价,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客观评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客观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既不高估内部控制也不低估内部控制;客观评价审计证据,实事求是,对审计取证做到真实、可靠,特别是对重点问题和重要程序进行认真复核,确保准确无误;客观公正地评价审计结果,审计工作由于受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审计资料、审计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将账内账外的问题都查得一清二楚,因此对审计结果的评价要注意保持客观谨慎,不凭工作经验和领导意图来做出结论,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审计师规避法律风险

256 评论(13)

麦生啤酒

劳累猝死 就这个

126 评论(11)

无锡捞王

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1)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法律风险和不正当竞争风险。例如,跨地区执业经常受到地方保护主义干扰;被审计单位舞弊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个别审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得不到及时有力的处罚等。(2)客户经营风险客户经营风险是指由于客户经营失败而导致审计人员被迫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当客户由于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时,失意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为了挽回损失,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求有赔偿能力的连带者进行索赔,因此注册会计师常常成为诉讼的主要目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审计职业界虽然改进了审计技术和方法,也颁布和制定了一系列的的审计准则以应付外部诉讼风险,但控告审计人员的诉讼案仍急剧增加。目前,我国审计人员由于客户经营失败受起诉的案件并不多见,但是,随着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认识加深,对审计人员期望提高,这种风险会越来越大。因此,在接受委托时,仔细判断分析委托人的持续经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应该理性地拒绝财务状况不良客户的委托。对于审计组织来说,审计职业风险属于不可控制的风险,只能采取规避的方法来减少。

168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