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4

45度向上傾斜
首页 > 审计师 > 内部审计师现状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小小雨桐

已采纳

比较混乱,说是审计,其实发挥不了审计的作用,大环境在那放着呢

内部审计师现状

314 评论(12)

小天使006

内部审计是会计职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仍为此争论不休。内部审计师面临和外部审计师相同的问题:他们正在被审计对象逐步边缘化。虽然支付的薪水有所增加,但审计师是否认为他们的工作强度是公平的呢?如果内部审计在将来能成为一个职业而不是一份临时性的工作,那么我们所需要了解的就不仅仅是它所提供的机会,也有它所面临的挑战。自国家审计署的消息说,2002年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简称CIA考试)全国报考总人数已突破万人大关,达12944人,较2001年增长了。其中,新增考点浙江省报名人数高达1591人。北京、山东、江苏、广东4省市的报名人数也均突破1500人。2002年的CIA考试将于11月16日、17日在各考点同时举行,考生可以选择中英文两个语种。考试内容包括4个科目:内部审计程序、内部审计技术、管理控制与信息技术、审计环境。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作为在中国组织CIA考试的惟一授权机构,已成功承办了4年的考试。2002年受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委托,还在广东、江苏、天津考点增设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专业资格证书考试(简称CCSA考试)。

255 评论(12)

年糕年糕熊

如果说在30多年前,国际内部审计组织的创始人布林克称内部审计“前程无量” ,或许有些夸张。因为在那时,内部审计在很多单位中还是一份毫不显眼的工作,内部审计师的工资相对较低,而且要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工作,甚至在有些公司,对内部审计的需要仅仅是装扮公司门面,而不是让它真正发挥作用。但是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中国,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中国,内部审计也被称为“现代企业钦差大臣”,并被视为“最有前途的金领职业”。由于内部审计部是独立于其它部门,同时又有权对各部门进行审计,内部审计师是企业各部门中极少可纵观企业全局的人,比各部门经理掌握的信息都更为全面、得到全面锻炼的机会也更多。从1983年内部审计制度开始建立至今,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巨大发展,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以及公司股份制改造,上缴国家利税等诸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审计署和各地区审计厅以及审计局成绩卓越。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机构设置上、还是在人员素质上都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各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不仅仅只限与过去的财务审计上,更需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起到高层次“参谋”、“助手”、“管理”的作用。我国的内部审计重点由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企业调查显示,80%以上的企业采用了招聘合乎岗位需求的审计师;中国内地已有正式在册的会计人员达一千四百万人,内部审计人员有三十万人左右,其中只有万人取得职业资格。 由此可见,根据我国内地需求,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而内部审计师人才却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据了解,在未来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位居榜首。审计学专业在经济发展中无疑将成为一双洞穿经济黑暗的眼睛,并在中国经济持续、有效、健康地发展过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全国著名审计专家的中山大学教授李学柔是这样评判这份职业的前景的:“现代企业中的内部审计部门绝对是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内部审计人才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发展空间不够大,只需担心自己的本领不够强。” 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张力则更直白地说:“现代大企业中,总裁、副总裁基本上都要从内部审计部门干起,换句话说,优秀的内部审计人才如果不是总裁、总经理的苗子,起码也是副总裁、副总经理的苗子。” 因此,许多优秀的内部审计师在从业一段时间之后,就可能成为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人选。

236 评论(12)

多吃多漂亮哟

内审的发展趋势未来五大趋势: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审计呈现出五大总体发展趋势:内部审计由合规导向型向管理导向型转变;注重管理审计;审计工作方法标准化;审计职能组织集中化;通过内部审计机制培养企业经理。内部审计由合规导向型向管理导向型转变。企业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内部审计为管理导向型或偏向管理导向型,以增加企业内部审计的附加值;另有约40%的企业把自己定义为介于合规导向型审计和管理导向型审计之间;而纯合规导向型或偏合规导向型的企业只占了不到调查总数的30%。由此可见,大型国有企业应努力向国际接轨,从传统的合规导向型内部审计转向管理导向型内部审计,帮助企业提升价值。内部审计重点由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企业调查显示,近70%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重视管理审计,通过审查流程和分析系统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并确保对业务流程和结构的战略性塑造。仅有6%的企业还未开展管理审计的业务。由此可见,财务报告和合规性审计在大型企业内部审计职责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而管理审计的业务会成为未来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国有企业应参考国际经验,完成其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型。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在企业范围内逐步标准化。随着企业内部审计向管理导向型转变以及内部审计管理工具部署的不断加强,企业从事内部审计的部门变得与其他专业服务行业的机构(比如咨询公司)非常类似,独立地为企业提供大规模的综合审计业务。企业调查显示,67%的企业的内审标准化处在一个平均水平,掌握高标准化内部审计体系的企业比内部审计标准化开展度低的企业多出了17%。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适当的IT工具对财务报告和合规性审计进行自动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审计问题往往通过系统化的IT风险分析进行识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有超过60%的企业未配备集成的审计管理工具,但这些企业通常只是进行小规模的内部审计;当企业涉及较大规模的内部审计工作时,它们往往会引入适用的管理软件或者内部开发相应的管理工具。只有不到40%的企业未使用任何审计软件。内部审计职能组织由分散化管理向集中化管理转变。内部审计职能的集中化管理有助于企业执行较为简单的标准化审计流程,同时确保企业更加有效地部署内部资源。对标显示了内部审计职能基本集中或完全集中管理的企业占了调查对象的75%,仅有四分之一的企业采用了分散式或较为分散的内部审计职能体系。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国际大型企业都选择了对其内部审计职能进行集中化的管理。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内部审计资源的调动,也增加了内部审计在企业内的独立性以及公司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的管控。大型国有企业应努力与国际先进实践靠拢,集中化管理内部审计职能,促进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企业倾向由内部审计机制培养自己的经理。企业完成了对内部审计人员要求上的重大转变,内审成为准经理培养的一个重要步骤,审计师成为企业各业务职能部门准经理的候选人。调查显示,大部分(80%以上)的企业采用了招聘合乎岗位需求的审计师,并通过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培养方法,最终使审计师晋升成为企业准经理的内审人力资源战略。国际大型企业的这项举措增加了内部审计职位的吸引力,为企业招揽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大型国有企业应参考它们的做法,调整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发展方向,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企业内部审计的队伍中来。

350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