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94

三万英尺001
首页 > 审计师 > 内部审计师的职责和权限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小桐桐

已采纳

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任免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应当事前征求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的意见。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和聘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内部审计人员中除熟悉会计、财务、审计的专业人员以外,也可视工作需要配备其他专业人员,如经济师、工程师、律师等。

内部审计人员是指在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审计事务的人员,以及在部门、单位内设置的专职从事审计事务的人员。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在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基础上,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72年开始实行注册内部审计师制度。取得国家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需通过以下科目的考试:内部审计程序、内部审计技术、管理控制和信息技术、审计环境等。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学会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协议,我国已在广州、济南、北京、天津等地举行了该考试。我国已有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取得了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的资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内部审计人员

内部审计师的职责和权限

324 评论(8)

李出于蓝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的区别如下:

一、职责

1、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有国有资产的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

2、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由本单位内部专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本单位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实施的独立审查和评价,审计结果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

3、民间审计(独立审计)

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

二、权限

1、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各国政府审计都具有法律所赋予的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强制性。

2、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顾问服务。

3、民间审计(独立审计)

独立审计的风险高,责任重,因此审计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审计方法的变革都基本上是围绕独立审计展开的。

扩展资料:

一、事前审计

事前审计是指审计机构的专职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及其他经济活动发生之前所进行的审计。

实质上是对计划、预算、预测和决策进行审计,如国家审计机关对财政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等进行的审查。

二、事中审计

事中审计是指在被审单位经济业务执行过程中进行的审计。例如,对费用预算、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通过这种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尽早纠正偏差,从而保证经济活动按预期目标合法合理和有效地进行。

三、事后审计

事后审计是指在被审单位经济业务完成之后进行的审计。大多数审计活动都属于事后审计。事后审计的目标是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鉴证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评价经济活动的效果和效益状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审计

26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