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03

绝代双椒
首页 > 审计师 > 内部审计师胜任原则包括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谁来终结广场舞

已采纳

内部审计----强制性指南 1、内部审计定义 2、《职业道德规范》 3、《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 4、《标准》在内部审计管理中的应用 1、内部审计定义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与所有知识定义一样,内审的定义难逃空泛二字,工作三年,自己觉得就把握三个关键:确认和咨询活动;评价并改善;过程导向) 展开来讲: ①确认服务----对机构、业务、流程、系统或其他对象提供独立意见或结论的客观评价,Eg:第三方审计、合同审计、绩效审计、舞弊检查、风险和控制自我评估、尽职调查、质量审计、安全审计、信息技术审计、隐私审计等; ②咨询服务----顾问服务,形式Eg:顾问、建议、协调、程序设计和培训等;具体业务Eg:内部控制培训、业务流程检查、标杆比较、信息技术和系统开发以及绩效测评系统的设计等。 插播:企业前端活动(生产、制造、营销等);企业后端活动(预测、决策、计划、管理等) 审计技术方法:查账技术、检查、分析、调查、内控、风险管理审计、统计抽样审计、计算机审计、现代化管理(此处依然很虚,这些方法穿插在一起) ③评价并改善:全局观,更全面理解组织的整体目标和进程(这个需要很漫长的时间,也是从局部到全局) ④过程导向:关注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果断说明了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除了智慧,更多是点滴的积累)。 2、《职业道德规范》 任何岗位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不多啰嗦,记住底线是有必要的,一、与内部审计职业和实务相关的原则(诚信、客观、保密、胜任);二、描述内部审计师预期行为规范的行为规则(根据4条原则拓展12条规则,全靠记忆和经验,记忆是基石,作者是比较愚钝,只能死记,却依然记不住) 3、《国际内部审计师专业实务标准》 《标准》是以原则为导向的强制性要求(实际业务中审计的工作习惯性地是发现别人的问题,回归到原点,看自己的问题时这些标准可以让你发现你的问题) 《标准》包括:属性标准、工作标准、实施标准 属性标准(1000序列) ①1000----宗旨、权力和职责; ②1100----独立性与客观性; ③1200----专业能力与应有的职业审慎性; ④1300----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现阶段认为这个是重点呦) 工作标准(2000序列) ①2000----内部审计活动的管理;(现阶段判断工作重点1) ②2100----工作性质; ③2200----业务计划; ④2300----业务的实施; ⑤2400----结果的报告; ⑥2500----监督进展; ⑦2600----沟通对风险的接受。(现阶段判断工作重点2) 实施标准(实施公告) ①确认活动(A):如 ②咨询活动(C):如 4、《标准》在内部审计管理中的应用①内部审计计划与审批 ②资源管理 ③协调 ④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 今天大概介绍一下内部审计的强制性指南,帮自己和想了解内部审计的你建一个基础认知,接下来会有更多内容,每天更新呦,请关注。

内部审计师胜任原则包括

311 评论(14)

紫衣Helen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第三条 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及其从事的全部审计活动。第二章 一般准则第四条 一般准则是指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及其职权、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资格条件和职业的要求。第五条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应考虑组织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相关法令的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内部审计人员。第六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其内部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第七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专门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这种专业胜任能力。第八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第九条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参与被审计单位的任何实际经营管理活动。第十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能以恰当的方式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第三章 作业准则第十一条 作业准则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和审计实施阶段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第十二条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第十三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考虑组织的风险及管理的需要,制定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并报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第十四条 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前,应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并做好必要的审计准备工作。第十五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深入调查了解被审单位的情况,对其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第十六条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座谈、检查、抽样和分析性程序等审计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第十七条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积极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进行审计,不应改变审计计划确定的目标和范围。第十八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把收集和评价的审计证据及形成的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第四章 报告准则第十九条 报告准则是内部审计人员反映审计结果,出具审计报告,以及内部审计负责人批准和报送审计报告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第二十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于审计实施结束后,出具审计报告。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必须以审计结果为依据,做到客观、准确、清晰、完整且富有建设性。第二十一条 内部审计报告应说明审计目的、范围、结论和建议,并可以包括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审计结论和建议的意见。第二十二条 内部审计报告应声明系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办理,若有未遵循该准则的情形,审计报告应对其做出解释和说明。第二十三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内部审计报告的审核制度。内部审计负责人应审查审计证据是否充分、相关、可靠,审计报告表述是否清晰,审计结论是否合理,审计建议是否可行。第二十四条 内部审计机构在内部审计报告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应向被审单位下达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书。第二十五条 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是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相对保证。第二十六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进行后续审计,以确保审计报告所提出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得到有效实施。第五章 内部管理准则第二十七条 内部管理准则是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实现审计工作目标的规范。第二十八条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确定年度审计工作目标,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编制人力资源计划和财务预算。第二十九条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结合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审计工作手册,以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并作为监督、检查的依据。第三十条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建立内部激励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评价其工作业绩。第三十一条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保持与国家审计机关的联系,依法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和指导;应保持与民间审计组织的协调,并评价其工作效率。第六章 附则第三十二条 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负责解释,审计署颁布。第三十三条 本准则自****年*月*日起施行。

16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