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在现在
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维和组织能力。审计人员在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中,要做到多谋善断、坚决果断,必须具有敏捷而科学的思维能力;在审计工作中,面对大量的数字,凭证,报表,要做到忙而不乱,有节奏、有规律地工作,要善于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
(2)鉴别和分析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开放搞活,能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发现问题,并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处理意见,关键是看审计人员有没有较强的鉴别和分析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审计人员才能明察秋毫,鉴别真伪,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
(3)写作能力。按审计程序规定,任何一次审计工作结束后,都必须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成果。审计报告要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用问准确,文句通顺,因此,写作能力也是审计人员的一项基本功。
(4)自学和科研能力。审计是一种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工作涉及面很广,要做好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广博的知识。知识的来源,一方面通过在校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在审计实践中自己去获取,因此,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同时,审计又是一门新学科,学科理论发展很快,审计人员只有不断去研究、去开拓,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才能更好地指导审计实践。
专业素质,从一般意义上讲,审计人员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
(1)国家经济法律知识,审计执行经济监督职能,必须以党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法律、规章为审计依据,只有掌握了经济法律知识,才能明辨是非,解除或确定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应主要掌握《经济合同法》、《会计法》、《审计法》、《税法》、《公司法》、《票据法》等。
(2)财务会计知识。财务会计是审计监督的基本对象,只有精通会计业务,审计人员才能从复杂的会计账目中发现问题,正确判断被审计单位账务处理的合规性、正确性及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才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表示正确意见,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为利益关系人进行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3)经济管理知识。审计是一种综合性经济监督活动,要胜任监督职责,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经济管理知识。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能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发现国民经济中带普遍性,倾向性问题。
(4)审计基础知识。审计作为一种独立、专门的经济监督活动,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独特的标准体系。只有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有效地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客观地分析和判断被审计事项的性质,进而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应主要具备审计基础理论、审计标准、一般审计技术、电算化审计技术等。
(5)外语知识。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规模将不断扩大,一方面中外合资、合作审计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中国审计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跨国经营活动也会日益发展。
为了加强对涉外经济活动的监督,维护我国利益,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都需要开展涉外审计业务,这就对审计人员的外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为便于进行国际审计交流,学习国际审计惯例,借鉴国外先进的审计技术,改进我国审计工作,完善我国审计制度,加强与国际间的接轨,也需要审计人员掌握外语知识。
(6)其他相关知识。在现代科学领域中,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它们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关系。因此,审计人员在其知识结构中充实相关性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主要包括:市场学、物价学、运筹学、情报学、心理学、逻辑学、交际学等方面的知识。
扩展资料:
审计与会计的区别:
1、产生的前提不同
会计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适应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核算和分析的需要而产生的;审计是因经济监督的需要,也即是为了确定经营者或其他受托管理者的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的。
2、两者性质不同
会计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生产经营或管理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审计则处于具体的经营管理之外,是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 行审查,具有外在性和独立性。
3、两者对象不同
会计的对象主要是资金运动过程,也即是经济活动价值方面;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所反映的经济活动。
4、方法程序不同
会计方法体系由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三部分组成,包括了记账、算账、报账、用账、查账等内容,其中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记账、算账和报账方法,其目的是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必须的资料和信息。
审计方法体系由规划方法、实施方法、管理方法等组成,而实施方法主要是为了确定审计事项、收集审计证据、对照标准评价,提出审计报告与决定,使用资料检查法、实物检查法、审计调查法、审计分析法、审计抽样法等,其目的是为了完成审计任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人员素质
无敌美苏苏
干好审计工作第一要具备吃苦耐劳,不怕艰辛的精神,在工作中要有着超乎常人的对事业的执着心。
前任审计长李金华同志曾经说过一句话,审计人员要有勇气、有韧劲。我是这样理解的,在对某个项目进行审计时,面对遇到的困难,既要有迎难而上解决问题的信心,也要有耐心细致掌控全局的大局观。一个审计项目工作从下达审计通知、进行审前调查、制定审计方案、实施现场审计、审计结果汇总、最后确定审计报告,在实施每个程序的过程中都要有充分的耐心以及遇事不慌沉着应对解决问题的信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发现更多审计线索,这就要求我们要多走访,并且及时和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和各种身份的人员进行沟通;向他们介绍审计的目的和意义,以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而在这其中不乏有些单位或者是个人为了本单位利益、个人交情等种种原因对审计人员要求提供的资料予以推诿,对审计人员获得线索设置重重障碍。如果审计人员没有一种坚持到底、不畏艰辛、不言放弃的执着的事业心,是很难把线索变成真正详实的证据并最终取得项目的成功。
第二要具备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在工作中要严谨细致、敢于接受监督和评判的精神。
世界上最纯洁最神圣的品质是诚实和公正,审计人员坚持职守就是真正的果敢。蝴蝶蜕变、人之修为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无论何时,审计人员心灵中都要留存对事业的忠诚、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不灭的追求。审计工作的原则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也是强调了审计信息的诚信可靠。审计项目很多都涉及到老百姓关心的民生及对社会有重大影响力的问题,因此,更加体现了审计工作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并且大胆的把审计结果告之于民众、媒体。然而要做到这些,首先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坚持原则,诚实守信,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心态管理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心态管理。按规章制度办事,按规定的程序审计。不能用感情代替政策,不能用人情代替原则;要实事求是,既不无中生有,也不能隐情不报。并且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人格尊严负责。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必须注重其客观性、有效性、充分性。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衡量是非、判断对错,客观评价。
第三要具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灵活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
孔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能够在内心中经常自省而不愧疚,不忧不惧是一个人的内心修为,这种修为达到了“仰观于天,俯察于地,皆无愧于心”的境界,是一种极致的君子坦荡,是一种与众不同的风度和内在的深度修养。审计人员就要具备这种修为和风度。这种修为潜藏着向上的力量、敏锐的智慧和正确的判断,让宁静的内心世界,蕴藏着风格的高尚,引导我们身居陋室而独存乐趣,在成功后淡然地看待成绩,在求索中冷静地处理得失,在矛盾中寻找平衡的支点,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修养兼顾的人。
审计人员每接手一个审计调查项目,其涉及的行业背景往往是审计人员原先不熟悉、不了解甚至是完全陌生的。因此,从接到项目的那一刻开始,每个审计人员就要熟悉相关行业知识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心态管理同时结合审前调查,既要摸清调查事项的来龙去脉及日常操作管理程序,又要对其涉及的政策制度及执行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甚至要对其中行业性、专业性较强的知识进行突击学习。同时在审前调查中既要摸清现状,发现不足,更要透视问题背后的政策缺陷,分析原因并对其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要想高质量地完成这些工作,没有一种勤于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没有将每个调查项目当成一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的精神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审计人员要虚怀若谷,在人际关系上常存宽容心,对身边的人和事,要心胸大度与人为善,大腹能容酸甜苦辣事。审计人员要善解人意,处理好人际关系,搞好工作上的配合,力求健康发展。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勇于修正自己的偏差和失误,以利于矛盾或问题的圆满解决。遇到不顺心的事,要稍安勿躁,冷静思考,少抵触、多协调,力求排除干扰,找到走出逆境的方法。切不可心焦气躁,一意孤行,简单粗暴。审计人员工作中接触到的人,什么层次的都有,有意无意的话,不听也得听。好言要谦虚有度,笑以纳之;恶语要不愠不怒,坦然处之。对别人无意的言行,要顺其自然。不能别人的言语无意,我听者有心,劳心费神地去揣摩,言辞激烈地去回击,使简单事情复杂化,把谈笑的言语理解为有意中伤,使一般的矛盾更为紧张。
审计人员同时还要具备:勇敢、精细、稳健、谦虚的品德。
勇敢,就是指审计人员要有勇气,敢想敢干,敢于揭露被审计单位存在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和战胜邪恶的英雄气慨。
精细,即指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必须认真、仔细,查问题做到真实、准确、充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责任明确。
稳健,即审计人员办事必须稳重,不能鲁莽行事,体现在对审计问题的定性方面要准确,处理问题宽严适度;审计处理处罚的依据有效、充分,审计意见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语言表达要准确无误。
谦虚,就是指与被审计单位交往的过程中,要以平等的态度对人,不要摆架子、不要盛气凌人、仗势欺人、以权压人,说话要和气,态度要诚恳、虚心,要做到以礼待人、以诚待人。
审计人员保持良好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就能够自觉摒弃内心的“暗箱”,正视审计揭露的问题,以平常心看不公平,以热忱的力量对待审计工作,以对职业的敬仰而笑对工作压力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心态管理职业心态。这就需要很好的修养,其内容包括忠诚、意志、忍耐、善良。忠诚就是尽职守责,意志就是克己奉公从严自律,忍耐就是耐得住寒暑、苦乐和褒贬,善良就是坚持公平与正义敢于为老百姓鼓与呼。因此,审计人员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弃谋私之念,去非分之想,培养良好的审计职业品格,牢固树立审计为民的观念。
如果审计人员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就难以选择或者根本不想采取有效的审计技术方法,违背审计程序,导致专业判断上的差异,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审计查证事项无法反映真实意愿,造成审计风险
还会出现审计不认真、不细致、走过场,甚至徇私情,人为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瞒报重要违纪事实,谎报成绩等情况。审计质量将受到侵蚀,应有的职能作用难以发挥,审计事业将受到严重威胁。
审计是经济环境的净化器,是人民利益的守护神。选择了审计,就要做一个真正的审计人,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良好、健康、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心态。我们是站在国家经济领域最前沿的战士,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共和国的经济大厦,让我们一起携手惩贪堵漏固长堤,析疑拆障疏国脉。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