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maggie
并购的风险可以分为信息不对称风险、决策风险和实施风险:1、信息不对称风险是指企业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对收购方的了解与目标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层相比可能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行为。2、决策风险是指收购方做出收购战略决策的时候所出现的方向性的错误。3、实施风险是指在并购过程中的具体操作以及最后的系统整合上面临的风险。而且企业也存在几个潜在危机,例如营运风险、融资风险、反收购风险、安置被收购企业员工风险以及资产不实风险等问题。二、并购过程及风险分析并购过程一般可分准备阶段、谈判阶段和签约、成交阶段。(一)准备阶段1、明确并购动机和目的。企业首先应明确为何要进行并购,并购的目的是什么,企业并购的动机一般来说就是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提高利润率、获取品牌和销售渠道等。企业应结合自身结构能力,包括内部收购团队组建、自身战略运营财务的能力分析,对本公司和所在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商业机会和风险等因素进行测算,确定那些活动可以给企业交易带来附加值。2、制定并购战略。在制定并购战略时,要选定目标公司的行业及其产品、目标公司所在的国家及目标公司的规模,一旦发现合适机会,企业应就并购可能性和企业内部利用市场优势避免风险的解决方法进行评估,并对目标公司产品的销售市场及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全面的分析,策划一个大致的并购方案。3、成立内部并购小组。内部并购小组应由公司领导挂帅、各有关部门领导组成,并购小组应熟悉评估过程中涉及的法律、会计、财政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保障快速应变和决策及对外联络的畅通。4、选择并购投资总顾问。并购目标一旦选定,即用不同的方法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因为如果收购价格过高,股东的投资回报就受到影响。一般选择知名的咨询公司、会计公司或律师事务所担任并购投资总顾问,如果是大型跨国并购,则需聘请投资银行担任并购总顾问。(二)谈判阶段1、寻找目标公司。2、筛选目标公司,从中挑选理想的2~3家公司。3、了解目标公司股东背景、股权分配等问题,并向目标公司发出正式洽谈的邀请。在了解过程中,要跟前期对该公司的了解进行比较,看是否存在误差,这部分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果发现与前期有很大的误差,就应该重新制定战略方案,看看是否真得适合自己公司的发展,是否可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4、聘请税务、审计顾问和律师参加与目标公司的谈判。税务、审计顾问和律师可以从侧面全面分析目标公司的经营状况及估算资产价值等问题,从而保障自己公司的利益。在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中,吉利从2007年起,开始于沃尔沃公司开始接触,并开始招纳中国车业精英人才组成团队,从审计师到并购的销售人才,不断了解并购方面的知识,这都奠定了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基础。通过十多次专家会议,以及到沃尔沃现场观察,针对福特起草2,000多页合同,进行多次修改批注,最终完全掌握情况。5、签订并购意向书。意向书内容包括并购意向、非正式报价、保密义务和排他性等条款。意向书一般不具法律效力,但保密条款具有法律效力,所有参与谈判的人员都要恪守商业机密,以保证即使并购不成功,并购方的意图不会过早地被外界知道,目标公司的利益也能得到维护。6、制定对目标企业并购后的业务整合计划。整合计划包括对目标公司并购后的股权结构、投资规模、经营方针、融资方式、人员安排等内容。整合计划是赢得政府担保和商业银行贷款的关键因素。新公司应具备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明确的远景规划。规划应尽早作出,并附有详细计划。整合计划关系着并购是否可以顺利实施,合并之后两家企业是否可以顺利运营。在整合过程中会出现实施风险,也是整个并购过程最重要的环节。在海尔并购美泰的案例中,如果海尔收购美泰,将面临在美国境内推广两大品牌的问题,为推广美泰品牌注入资金。整合美泰其实相当于重新组合,就像拼图一样,都是一些碎片,需要你一点点拼成,推广品牌的同时不光要整合美泰,更要注重自身品牌海尔,另外推广品牌的同时需要资金的不断注入,市场上还有很多很强大的对手,而且在美国这样的一个经济强国,每天的经济交易额都很大的国家,每一步都要很谨慎,每一个决定都会给两个公司产生影响,如果海尔一味的把资金投入到美泰,假如整合失败,不仅美泰,连海尔都可能宣告破产,所以在没有完全之策的前提下海尔放弃整合美泰,其实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7、开展尽职调查。从财务、法律、技术、税务、制度控制、合同、养老金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对目标公司进行资产评估与财务审查,摸清目标公司的负债结构、偿还能力、盈利来源与前景等真实情况,以降低并购风险。在开始做尽职调查前,应准备好给目标公司的问题清单,并协商好进入资料室及实地考察的时间。8、与目标公司股东谈判,讨论尽职调查报告,起草并购协议。在起草并购协议时,要以本公司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所掌握的情况,以及未来可能会涉及到的问题还有当前的经济宏观情况,综合分析,再起草并购协议。(三)签约、成交阶段。买卖双方就并购合同达成一致后,即可安排合同的签署时间和地点等细节。并购有限责任公司的合同文本需经得公证机关公证。并购合同应对资产移交手续有明确的规定。并购方一般先将合同款项汇入公证师的账下,待全部资产和文件经清点和核准无误后,方通知公证师付款,同时将资产转移到并购方名下。至此,并购才算正式结束。三、其他风险因素分析(一)政治因素。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经济制度使得我们国家有很多企业是国有企业,在并购过程,如果涉及到跟国外企业并购问题时就会出现阻碍,在海尔并购美泰的案例中,海尔目前虽由私人管理,但仍然由国家控股。在各种媒体的渲染下,海尔被描述成危险的外国掠夺者,渴望从美国买家手里抢走有价值的资产。而与海尔并购案同时间的中石油并购案也被认为政治到因素,这成为收购失败的另一原因。政治问题一直是每个国家的敏感话题,不论是什么,一旦牵扯政治,都会变得很谨慎,如今的海尔依然有国家掌握,所以现在贸然要收购兼并美泰势必会引起美国方面的反响,会使得美国经济市场不稳定,美国一直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中国从21世纪以来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不论是从之政治方面来说,还是中美关系来说,海尔收购美泰确实不是一个好的事情。(二)文化因素。在跨国并购案中,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并购过程中,往往面对的是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双重差异与冲突,在两国之间,我国所面临的问题似乎更大一些,在过去的经营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在高层管理人员心理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很容易将过去经营成功所采取的管理模式运用到被并购企业中去。然而,西方被并购企业通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企业环境,它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度高,具有较强的种族优越感,同时对中国企业文化的认同度普遍偏低。在海尔并购美泰中,海尔美国公司发言人在被问到如何联系海尔管理层时,只撂下一句“我也不知道”就没了下文。而正是海尔拒绝了《DesMoinesRegister》(美泰所在州的地方媒体)的采访,从而给当地民众传递了一个负面的信号。此举引起美泰当地工人的不满。工会在跨国收购中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失去了工会的支持,海尔的竞购自举步维艰。没有做到及时与美泰员工沟通,这也是一个文化差异上的因素,他们不了解你的处理方式,自然会有所顾忌,导致并购失败。
亲亲E宝贝
吉利四君子:安聪慧与李书福、杨健、刘金良。
1、安聪慧
安聪慧,新疆和静县巴仑台人,1996年毕业于湖北经济管理大学(今武汉长江职业学院),同年2月进入吉利集团审计处任审计员,同年7月调任吉利集团基建工程部总指挥助理后任总指挥及董事长助理。
2000年5月调任宁波美日汽车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2003年12月担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及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2011年12月30日担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裁, [1-2] 浙江吉利汽车集团总裁兼CEO。
2、李书福
李书福白手起家,创办吉利集团。1999年底,吉利集团员工发展到近万人,总资产20多亿元,年销收入30多亿元。吉利集团是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创建全国最大的民办大学——北京吉利学院。
3、杨健
杨健,男,曾任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2011年年底起担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局专职副主席。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局对杨健总裁任职期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杨健总裁主持工作8年,是企业发展速度和变化最快、最稳健的时期。
吉利汽车的产销量增长了倍,销售收入增长了倍,资产总值增长了倍,利润增长了8倍,企业连续8年进入中国500强企业,跻身中国汽车行业十强,并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国际并购,使吉利成为我国汽车行业首家跨国集团公司,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4、刘金良
刘金良自1995年加入吉利控股集团,从吉利摩托车销售到吉利汽车销售,有20多年的汽车制造业、产品市场营销管理运营经验。极其擅长新型商业战略定位与运营, 现担任曹操出行董事长。
最牛产品经理安慧聪
因为一手打造了博瑞和博越这样的王牌产品,以及累计畅销超140万辆的帝豪“神车”,安聪慧在业界被誉为“最牛产品经理”。
大学时学会计专业、加盟吉利已经22年的安聪慧,自认为是汽车人里的“幸运儿”。因为改革开发的时代洪流引爆汽车行业大发展,因为吉利成长赶上中国汽车崛起的大时代,这让从小就怀揣汽车梦的安聪慧兴奋不已。在“大水养大鱼”的市场化浪潮中,安聪慧带领着吉利冲锋陷阵,从追随者渐成为领跑者。
2017年,吉利汽车畅销破百万辆盈利破百亿,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本土车企当中销量和利润的“双料冠军”。但很显然,安聪慧并不满足于此,他表示:今天的强不代表明天的强,吉利的目标是要进入全球前十强,打造全球有竞争力的汽车企业,受人尊敬的企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刘金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杨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李书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安慧聪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吉利安聪慧:存量竞争新时代,中国品牌“不怯场”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汽车人的本命年】吉利台前的男人和长城背后的女人
Rachelkeikei
吉利大学金融专业师资介绍:张明 金融证券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山大学经济法学硕士。主攻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能够把经济、管理、金融和法律融会贯通。拥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经济法学基础,熟知国际金融、国际风险投资规律,熟悉现代金融知识与技能,具有在证券律师所、香港二板市场、投资基金、证券报社等部门从事现代金融理论研究和实战诉讼的经历。主讲课程:《金融英语》王晓光 金融证券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毕业,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硕士。曾在商业银行系统工作八年,擅长商业银行业务的教学,在金融电子化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中国计算机报》和《中国计算机用户》上发表过《电子现金现状与发展》和《认识电子商务》等文章。现负责讲授“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高志存 教授,研究员,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毕业,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员,曾任经济学院院长助理。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兼职教授。澳大利亚宏观经济学会理事,北美经济学家联合会,中国经济学学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成员。曾参加国家计委,对外经济和贸易部、农、牧、渔业部的体制改革,机构职能转换的调研及政策研究。参与由联合国开发署和昆士兰大学及中国环保总局的研究项目。曾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工业化及贸易战略》(荷兰社会学院出版社)、《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融合》(新德里国际经济版社)等多篇学术论文和主要专著。现任金融证券学院专职教师。蒋工颖 副教授,英国布莱德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Bradford)管理学院毕业,博士学位,国际商务管理专业。曾任联泰泉州创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曾获得部级和副部级科技进步奖。现任金融证券学院专职教师。宋清稳 副教授,基础教研室主任。兰州理工大学毕业,曾任兰州理工大学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论文及专著有《从知识与决策权匹配理论看企业组织结构重塑》、《谈中小企业虚拟技术创新的适用性》、《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分析》、《西部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与战略选择》、《模仿创新战略与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技术创新——持续增长的战略理念》等十余篇。陈静 副教授,投资理财教研室主任。中央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硕士。先后曾在企业从事十余年管理工作,取得(金融)经济师资格证书。近年来在《商业时代》、《科协论坛》等经济刊物发表多篇文章,其中《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国时装品牌如何更长寿》受到读者好评。参与北京吉利大学校级科研项目《金融市场营销学》教材的编写。陈喜霖 副教授,金融教研室主任,山西财经大学金融系经济学硕士,北京吉利大学副教授。主攻国际金融方向。近年来发表了《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网上银行——现代银行模式》、《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等论文,参加编写了高职高专教材《证券投资学》(2005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主讲国际金融、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货币银行学、国际结算、外汇交易实务等。战丽娜 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毕业。高级审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有多年的会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工作经验。曾发表《财务总监制》等论文。目前负责教授《基础会计学》、《审计学》课程。潘劲,博士,讲师。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金融与财税。曾参加2004年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二十世纪西北农村民间高利贷与乡村社会变迁”、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重点课题“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与金融资源分布之间的关系”等课题研究。曾在国内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人民币为什么不能升值》、《人民币汇率应保持稳定》、《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宁夏农村民间借贷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证研究——以盐池县、同心县与中宁县为例》、《宁夏特色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金融生态环境构成要素与影响研究——以宁夏三地区为例》、《金融资源在企业之间配置失衡的原因与对策研究——以宁夏为例》等文章。郑丹,讲师,财会教研室主任。武汉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学历; 北京化工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讲课程:《管理会计》、《企业组织与环境》等课程。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的金融专业师资介绍金融系任课教师90%聘请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副教及讲师任教,教学质量得到充分保证秦艳梅 博士,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理事、北京金融学会理事。长期从事金融、财务的教学和科研,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6项,出版著作、教材和发表论文30余部(篇)。综合以上分析考虑,还是吉利大学教学师资更好。另外,校园硬件设施吉利大学也好于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数倍。专升本的通过率两校都很高,就业率吉利大学高于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
wumeiyan01
有长安与沃尔沃合同在先,国产项目并没有受到吉利收购影响。所以,长安沃尔沃还继续按照合同履约。
吉利集团表示,吉利与福特将会在春节前就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一事完成正式签约,并尽量不影响现有的沃尔沃国产项目。
吉利集团一位参与收购谈判的人士介绍,关于外界关注的原长安福特马自达代工生产沃尔沃轿车的项目,如果这个项目此前一直进行得很愉快,就没有必要改变,吉利收购沃尔沃完全可以不影响原有的合作。
长安汽车总裁张宝林表示,长安所承担的沃尔沃的项目没有任何变化,这是过去长安跟沃尔沃方面有一个比较详细的合同,现在长安还在继续执行,没有受到影响。
扩展资料:
吉利收购沃尔沃,打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
这次成功海外收购让李书福的汽车梦想有了更高的支点。“我的梦想是打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中国车走遍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车走遍中国。”李书福说。但像以往的任何一宗并购一样,李书福承认,吉利对沃尔沃的并购也没有十足的成功把握。
李书福说,身在中国市场是一大幸运。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沃尔沃的豪华车身份在中国市场的认同度并不高。从民族感情上看,中国消费者很希望看到本土品牌对国际品牌的收购,这有助于消费者对沃尔沃的认可,也可以扩大沃尔沃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的份额。
按照李书福的计划,除了保留沃尔沃的海外工厂之外,将在中国建立年产能达30万辆的沃尔沃工厂,但他还需要处理好与沃尔沃在中国已有的另一家生产工厂长安福特马自达的关系。
参考资料:中国政协新闻网-解读吉利收购沃尔沃:让中国车走遍世界
参考资料:人民网-长安汽车:沃尔沃国产未受吉利收购影响
参考资料:人民网-吉利收购沃尔沃春节前签约 不影响长安沃尔沃项目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