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宝利姜广丛
关于审计方法概念的表达,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狭义的审计方法,即认为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为取得充分有效 审计证据而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另一种是广义的审计方法,即认为审计方法不应只是用来收集审计证据的技术,而应将整个审计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方式、方法、手段、技术都包括在审计方法的范畴之内。随着审计实践的丰富与审计理论的发展,审计方法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个别到群体的漫长的历史演变,逐渐形成有系统的方法体系。从 系统论的观点看,审计方法体系,是指为了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审计方法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这个整体,有人认为它只包括能搜集审计证据的各种技术,也有人认为它包括整个审计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方法。一般认为后一种看法是正确的,因为要想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仅仅依靠搜集审计证据是不够的,还要运用规划的方法以科学地确定目标,组织证实目标;还要运用记录、评价、报告的方法来反映、衡量反馈目标被证实的过程与结果;同时还要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控制审计过程、审计效率和质量,否则就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的推行,社会对审计的需求增加,人们对审计的要求提高,广大审计工作者不得不认真总结经验、寻求科学的方法,努力提高 审计质量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借鉴、吸收与创新,审计方法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发展道路。
小鱼qt1988
在理论与实务变化微小,企业财务审计细微变了点,在企业财务模块变化也不大,在法律板块变化是最大的。财管教材是注会六门中最稳定的,战略教材则是注会六门中最不稳定的,会计和审计基本保持稳定,税法和经济法每年都会有很多细微的变化。注册会计师,是指通过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并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战略与风险管理》。
longjuping
(一)社会需求是影响审计目标的根本因素这可以从社会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演变中得到验证。1.审计萌芽时期。这一时期所有者最关心的是财产经营管理者的诚实和可靠性。企业的经济业务简单、控制手段原始、生产技术落后,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听账、对账和详查的方法来完成查找舞弊的审计目标。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企业生产的发展和规模的日益扩大,详细审计方法已经跟不上经济形势的要求,加之公司资金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债权人需要审计人员证明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企业偿债能力。于是,审计方法变为详查和抽查相结合,审计目标变为确定资产负债表的公允性。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投资者也开始关心企业的经营成果,需要了解全部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审计发展到以验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为目标的抽样审计阶段。世纪中叶以后。此时,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日益加强,现代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相分离,审计的内容扩展到内部控制、经营决策、职能分工、企业素质、工作效率和经营收益等方面,于是经营审计就从财务审计中分离出来,审计目标转为采用特定方法评价企业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二)审计能力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决定性制约因素社会环境对审计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对审计作用的过高期望,常常使人们卷入责任诉讼纠纷。当审计的能力不能达到社会的全部期望时,或者说,当社会与审计职业界对审计的内容和要求认识不一致时,就出现了“期望差”,这是双方在目标上所存在的差距。实际上,审计自产生以来,审计人员始终为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努力,但始终无法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审计能力满足社会需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影响审计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审计技术方面的、审计人员素质方面的、审计的时间限制以及审计委托人所能承担的费用等原因,其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审计能力的有限性限制了审计满足社会要求的程度,它在审计目标的确立中起着平衡作用,只有当审计具备了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时,这种社会需求才能成为审计目标。(三)社会环境的作用使审计目标成为现实的审计目标1.国家法律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国家法律对民间审计的影响可以英国的《公司法》、美国的《证券交易法》为主要代表。这些法律的颁布,产生了法定审计,从法律高度确立了社会审计的社会地位,也明确了审计的目标。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