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birdtang
审计师的建议是正确的。 因为在2月份,此欠款已经归还。只要帐平,就好了。您提出的调账分录也是正确的。“如果以上分录是对的,那什么时候可以把预付账款100元冲平?”,实际应在2011年2月份时候扣回来此款时(审计3月份,要2月改,说不通?),做以下分录: 借:现金 100 贷:预付账款 100 “进行凭证调整后”,不修改2011年资产负债表年初数,资产负债表年末数仍然根据科目余额填 列。(请参考)
辉love玉
你有两种选择:1)调账:把审计师建议的调整调到企业的账目中,使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审计报告相同;2)调表:在每期,比如每个月,报资产负债表的时候,做一次调整,讲审计师得调整直接调在报表上。这样做可以不调账,不过每期要作调整,还要关注调整是否已经消化掉,虽然省略了调账程序,不过每期要过一遍调整,也挺麻烦的。
喵喵小猫咪
举例说明: 公司银行未达账项中有一笔巨额预付款项长期未入账,在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后,审计师调整如下: 借:预付账款——XX公司 5000万元 贷:银行存款——XX银行 5000万元 该笔调整分录涉及货币资金且归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应当编制如下调整分录: 注: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借方代表“调增”,贷方代表“调减”,如果你愿意,完全可以用“调增”、“调减”来代替“借”“贷”。 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5000万元 贷:现金的期末余额 5000万元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 5000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调整分录与常规会计分录不同,即不符合“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但这是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不同,它的钩稽关系在于主表和附表,而“现金的期末余额”和“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同属于附表,需要同时调整相同的金额,而且只有在调整事项同时涉及经营货币资金和经营活动现金量时才需要如此调整。 2.经复核,X公司该年度少结转主营业务成本500万元,审计师调整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0万元 贷:存货 500万元 该笔调整分录不涉及货币资金,故不需要调整主表数据,只需要调整“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可,编制调整分录如下: 借:存货的减少 500万元 贷:净利润 500万元 3.审计师在银行未达账项中发现X公司审计年度少计银行借款500万元,调整如下: 借:银行存款 500万元 贷:短期借款 500万元 由于该调整事项涉及贷币资金,所以现金流量表的调整分录应当同时调整主表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因其不属于经营活动,所以无需调整“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调整分录如下: 借: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500万元 贷:现金的期末余额 500万元 4.审计师对X公司年末应收账款贷方明细余额进行重分类调整: 借:应收账款 2000万元 贷:预收账款 2000万元 由于该笔调整分录既不涉及贷币资金,又不影响净利润,故无需调整现金流量表。 5.审计师发现X公司原记入预付账款的一笔款项300万元实际为购实设备款,且设备已经到货并投入使用,审计师认为应当调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300万元 贷:预付账款 300万元 由于该调整事项不影响货币资金且不影响净利润,一般情况下不会涉及现金流量表的调整,但由于X公司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将该笔款项计入了“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又因其归属于经营活动,所以还应同时调整“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调整分录如下: 借: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300万元 贷: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300万元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 300万元
妹喜儿lady
审计师给的调整分录,调整年度报告,调整后的年度报告是所得税汇算清缴的依据,就是说,这些调整分录同时也是汇算清缴应该调增或调减的项目。
至于是否调整本年度的帐簿纪录,调整也行,记入“以前年度损益”,不调整也可以,只调表不调账,下个年度的年报,期初数按照此分录再次调整即可。
审计完后给出的调整分录需要怎么处理是审计报告要说明的问题,因为审计已经认为原来账务处理不当,就应该明确地告诉被审计单位进行账务处理,如果涉及上年的利润或税金问题也要详细说明,使之审计监督达到审计初衷的目的。
例如:审计过程中发现自己企业生产的水泥用于厂房维修100万元,财务做帐时把维修用的水泥款直接减少库存,增加维修费用,审计发现此问题后让被审计单位重新调整账务。
扩展资料:
1、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其实践活动历史悠久,但人们对审计的定义却众说纷纭。
公认具有代表性且被广泛引用的是美国会计学会1972年在其颁布的《基本审计概念公告》中给出的审计定义,即“审计是指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所制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并将结果传递给有利害关系的使用者的系统过程”。
2、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
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是审计的对象,也就是审计的内容。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代表着被审单位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或有效性及经济现象(如会计资料)的真实公允性的一种看法。本书第四章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3、收集和评估证据
证据是审计人员用来确定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性或有效性及经济现象真实公允性的各种形式的凭据。收集充分、有力的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从一定意义上说,审计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鉴定、综合和利用审计证据的过程。
4、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不偏不倚,实事求是,这是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审计人员只有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作出审计结论、报告审计结果,才能达到审计目标,也才能使审计工作令审计意见的利害关系人信服。
5、所制定的标准
所制定的标准是审计的依据,即判断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与否、经济效益如何、经济现象真实公允与否的尺度,如国家颁布的法律、规章和标准,职业团体制定的会计准则(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企业制定的各种消耗定额、计划、预算等。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