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林小叮当
经营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在经营审计结束后,注册会计师一般要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提出经营管理的建议,在经营审计中,审计对象不限于会计,还包括组织机构、计算机系统、生产方法、市场营销以及注册会计师能够胜任的领域。(1)目标定义目标定义广义的经营审计目标通常包括评估一个特定组织、职能或一个组织的绩效的意图。但是、这个广泛的表述必须明确规定审计的范围祁报告的性质。审计师必须特别确定要加以评价的方针和程序以及它们同组织的特定目标关系如何。(2)熟悉情况熟悉情况在开始经营审计之前,审计师必须时被审单位的目标、组织结构和经营特点获得一个综合的了解。熟悉情况的过程,可从研究组织图、分配职能和责任说明、管理方针和指令以及经营方针和程序开始。在这一阶段,审计师可阅记已发布的有关问题的材料,尽可能了解它们所起的作用。审计师掌握了这种背景信息后,可以巡视组织设施,会见主管人员,确定他们的具体目标。用于衡量完成这些目标的标准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在巡视中,审计师试图使自己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正在执行的功能作用,特别要从管理责任和控制的观点去看。审计师对组织的了解要用问题调查表、流程图和书面文字记录下来。(3)初步调查初步调查审计师关于业务经营和潜在问题的关键方面的切步结论概括为审计师的初步调查,这个调查可用做确定审计方案的指导。(4)制定方案制定经营审计方案:是为各个合约特别制定的。它包括审计师认为评价组织经营所必需的所有测试和分析。根据审计工作的性质和难度分配适当的人员去从事合约业务,其工作要列入工作表。(5)现场工作现场工作阶段是执行经营审计方案,审计师选择要复核的项目,确定程序是否适当,其执行是否令人满意。正如财务相关审计一样,审计师要经常从记录中选择代表性的样本加以检查,确定是否遵循正确的程序,发现所遇问题的性质和范围。在其他情况下,他们可能采取询问或直接观察,彻底搞清楚雇员们是否理解下达的指示并且正在进行他们需要做的工作。分析是现场工作的另一个重要部分。组织的实际绩效要与多种标准比较,如预算、生产率目标或类似单位的绩效。这种分析为审计师提出改进效果性、效率性和经济性的建议提供依据。每个阶段的现场工作完成时,审计师要总结成果,并评价所搜集的资料。那些看起来是重要的缺陷,要与有关督导员讨论:虽然现场讨论的最初目标是确定已获得的有关事实,但经常可以在此时采取纠汇措施。在现场工作时,审计师要将计划、收集的证据、分析、解释和审计结果记录在工作底稿上。审计工作底稿应该单独保存,用以支持审计报告。(6)报告审计结果报告结果在现场工作最后结束时,审计师应该总结与审计基本目标有关的审计结果。报告包括建议该单位改进的经营方针和程序以及不够恰当的现行方针和程序的情况一览表。在完成报告草稿之后,他们应该安排一个总结会,同所审业务有关的所有人员一起复核审计结果。这个会议保证审计师有一个准确的完整的说法;如果有关于某些事实的问题,应该做进一步调查,直至解决所有疑问。如果遗留对事实解释的严重分歧、通常最好是将两种解释都披露在报告上。这个会议还提供一个机会,让涉及到的管理部门考虑和对揭露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对于各项审计结果、一份完整的报告应该描述:用来评价活动的标准; 存在的情况(即问题); 原因; 结果; 改进的建议。(7)追踪追踪是经营审计工作的最后阶段是追踪行为,以保证审计报告披露的任何缺点都得到满意的处理。追踪的责任可交给直线管理的组织或职能部门,但最常见的是由审计部门负责。在某些情况下,审计师认为在一定合理的时间后进行简要的重审是可取的,可保证所有重要的建议都被贯彻执行。
星不所在
根据审计执业准则的规定,审计报告分成2大类,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 标准审计报告包含的审计报告要素齐全,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属于无保留意见。 非标准审计报告就是除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报告主要是用来披露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报表。 保留意见主要针对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或部分交易事项不符合准则和制度的要求但不至于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否定意见主要针对严重违反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规定导致财务报告失真的情况。 无法表示意见主要针对审计范围严重受限,无法查清财务报告的真实情况。
这些会计报表的编制是ABC公司管理当局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这些会计报表发表意见。 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合理确信会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审计工作包括在抽查的基础上检查支援会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证据,评价管理当局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作出的重大会计估计,以及评价会计报表的整体反映。我们相信,我们的审计工作为发表意见提供了合理的基础。 我们认为,上述会计报表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 企业会计制度 》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贵公司某年某月某日的财务状况、某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这就是一个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对于公司的管理层来说,只要看到第三段就放心了:这是一个无保留意见的报告,或者说是个干净的意见。 审计意见一般分为四种: 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 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里会有这么一段话:由于上述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我们无法对上述会计报表发表意见。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证据不足, 审计师无法对审计报告后面附的会计报表做出一个整体判断。不要以为这事听起来不严重,一般来说,如果企业的管理没问题而且肯配合审计师的审计工作的话,审计师是不会说证据不足的。这个意见几乎相当于是在说我不能说这家伙干了错事,只因为我没有拿到足够的证据。 否定意见就是说审计师和企业对某些大的会计问题的处理意见不一致,而且企业坚持自己的意见。当然,审计报告后面附的会计报表是企业自己的会计报表了。这往往也是挺严重的事。社会公众一般总认为,审计师是专业人士,他们的业务能力应该比企业会计要高。企业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做法,就得冒着社会公众不信任的风险。
审计报告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当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时,该报告称为标准审计报告。标准审计报告包含的审计报告要素齐全,属于无保留意见,且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否则,不能称为标准审计报告。
保留意见:说明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的,但是在存在影响重大的错报。 审计意见,是指审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对于鉴证物件是否符合鉴证标准而发表的意见。 对于财务报表审计而言,则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已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编制,以及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的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意见。
1、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师认为被审计者编制的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师认为被审计者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存在需要说明的事项,如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及重大不确定事项等。 3、保留意见: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的,但是存在影响重大的错报。 4、否定意见: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整体是不公允的或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 5、无法表示意见:审计师的审计范围受到了限制,且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是重大而广泛的,审计师不能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
审计重要性,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你可以容忍被审计单位发生的差错,审计重要性在审计的各个阶段都要用到,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重要性与执行的审计程式是相反的关系。如果审计重要性越低,你越需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执行审计工作,以使审计后的结果既错报总额降低在重要性水平以下。 在出具报告既先定审计意见型别阶段,审计重要性又是选择审计意见型别的依据,如果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错报,被审计单位不同意调整或披露,超过重要性水平的话,就要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报告。 审计重要性的确定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往往需要注师的专业判断,如果注师是个风险追求者,相同的单位他确定的生要性水平往往比较高。
验资报告是指经过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验单位的实收资本(股本)及其相关的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验后出具的书面证明。 验资报告具有法定证明效力,供被审验单位申请设立登记或变更登记及据以向出资者签发出资证明时使用.验资报告不应被视为对被审验单位验资报告日后资本保全、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等的保证。
审计意见的作用: 1.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种保证服务,这种保证服务是通过提高财务资讯的可信度,降低财务资讯风险来体现的。 2.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可以提高财务资讯的可靠性或提高财务资讯的可信度。 3.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可以通过减少不准确资讯的流传时间或阻止其传播,以保证市场的效率。 审计的重要性从以下几方理解: 1、判断考虑的角度是报表使用人。审计重要性虽然是注册会计师作出的专业判断,但是其判断考虑的角度却是报表使用人。注册会计师在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为依据的,而不是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作出审计重要性的判断之前,必须在充分了解报表使用人的基础上评估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容忍程度。 2、对审计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同。这个特定的环境包构企业的规模、所处的行业、企业所处的会计期间、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等。一般而言,企业的规模与其重要性水平的相对比率成反方向,即,规模越大的企业,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越低;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与重要性水平成反方向,即和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范围越广,其重要性水平越低。
四种审计意见的英语: 无保留意见: unqualified opinion 保留意见: qualified opinion 否定意见: adverse opinion 拒绝表示意见: disclaimer of opinion
持续经营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持续经营审计披露的资讯过于简化。由于持续经营审计资讯披露会对企业造成无法预测的重大影响,所以被审计单位为了获取有利于自身的审计意见和资讯披露,往往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施加巨大的解聘压力。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一般都选择性地披露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部分重大疑虑事项,而且对重大疑虑事项的金额和后果尽可能不进行量化。由于持续经营审计披露的资讯过于简化,导致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资讯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二)不同审计意见型别的资讯差异不明显。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适当,但存在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性事项,并且被审计单位已经按会计准则进行充分披露时,应出具增加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但如果企业同时存在多项重大不确定性事项,即使被审计单位按会计准则进行了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也应该出具无法表示审计意见,而不是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尽管准则明确要求,对已充分披露持续经营能力资讯的企业一定要考虑重大不确定性事项的广泛性来确定审计意见的型别,但根据最近几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上市公司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分析结论,持续经营能力遭质疑但已充分披露相关资讯的公司所获得的审计意见型别,八成以上是无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无法表示审计意见寥寥无几。从审计结果看,加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可以说是天壤之别。无保留意见意味着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及财务报表披露最终获得了注册会计师的认可,而无法表示意见则正好相反。对获得加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两类公司的有关资讯进行比较后发现,这两类公司在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疑虑事项以及持续经营能力资讯披露方面,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显而易见,不同型别审计意见披露出的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资讯并不存在明显差异,这无疑会给会计资讯使用者根据审计意见型别进行决策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持续经营审计的强调事项段“老调重弹”。一方面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如果注册会计师对其持续经营能力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很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过度反应,采取收缩信用、不予贷款或改变交易条件等措施,从而加速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恶化,使本来还有希望渡过难关的企业很快就面临破产清算的境地;另一方面如果注册会计师对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企业出具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或强调事项段中没有充分披露企业持续经营存在的重大不确定性而后企业倒闭,财务报表使用者也会起诉会计师事务所。所以,为了避免企业加速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同时为了规避被财务报表使用者起诉带来的诉讼风险,注册会计师一般会连续多年使用加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既提供了令企业满意的审计意见,又含蓄地提示了会计资讯使用者所应关注的企业持续经营风险。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