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9

静静仰望静
首页 > 审计师 > 绩效审计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刺xin的刺刺儿

已采纳

经济责任审计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效益性和效果性,就是绩效审计理念的一个体现。     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区别:从审计的客体角度看,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一个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所承担的任期经济责任目标的审查、鉴证与评价,审计的客体是“人”,而绩效审计针对的是“事”。从审计的内容来看经济责任审计体现的是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的结合,包括的内容有预决算,专项资金,固定资产保值增值、重大决策、工作目标、遵守财经法规和勤政廉政等,应该说经济责任审计涵盖的内容可以大于绩效审计的范围。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都含有评价、鉴证履行经济责任绩效的本质特征。

绩效审计师

165 评论(8)

猫猫的习惯

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两者之间有3点不同,相关介绍具体如下:

一、两者的目的不同:

1、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则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

2、绩效审计的目的:绩效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出发点是被审计单位和国家的经济秩序。

二、两者的作用不同:

1、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一经产生就显示了其他审计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还是在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绩效审计的作用:反映社会环境的需求,影响和制约审计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对审计目标提出调整要求,进而引起审计实践的变革。同时,审计目标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也有直接影响,有什么样的审计目标就有什么样的审计责任。

三、两者的实质不同:

1、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质: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法令、法规、制度以及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审查、评价和证明的一种审计

2、绩效审计的实质: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两者的均是为了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等而惊醒的审计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责任审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绩效审计

163 评论(11)

西安乾蓬装饰

就我国而言,经济效益审计是80年代末的提法,到90年代绩效审计的概念较多运用起来。实际上既是我国审计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我国由以企业效益审计为主扩大到行政事业单位领域。 绩效型审计的术语使用问题,1986年4月在悉尼召开了最高审计机关第十二届国际会议,“绩效审计”列入了正式议题。会议建议以“绩效审计”这一术语统一各种有关绩效型审计的名称,并在最后会议文件《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中正式使用了“绩效审计”这个叫法。因此就国家审计机关而言,开展的主要是对政府部门和公营企业的审计,因此采用绩效审计术语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叫法。如果研究中西方绩效审计区别,有以下五点:(一)审计范围比较。西方国家审计机构开展绩效审计是迫于外界压力和自身生存发展需要,而我国是法律直接赋予审机机构这种权力。所以,我国更侧重于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研究也一样,对行政单位的绩效审计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上都只是刚刚起步。西方国家强调一事一审,满足议会需要,我国则侧重宏观绩效审计,强调要满足政府对宏观调控的需要。(二)审计标准比较。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发展亦较为完善,大都制定有详细绩效审计准则或指南。美国会计总署的出版物《政府组织、项目和职能部门审计准则》1981年修订本中,制定了七条公共部门绩效审计测试与评估准则,对难以量化的标准,建立了“优先实践”概念作为衡量标准,并实行“金额化”法。澳大利亚制定有详细的绩效标准,包括工作绩效、生产率、使用率、设备和职工允许空闲的时间等标准。而我国除《审计法》中提到效益审计概念外,审计署关于绩效审计的系统规定还在研制中。(三)审计方法与手段比较。西方国家在绩效审计中十分重视质量分析方法及决策模型研究,广泛利用各方面专家的工作。审计手段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十分普遍,不仅对电子计算机系统本身进行审计,也将计算机运用于审计计划、管理、计算、审计数据库等方面。而我国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金审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之中。实践应用中仍大量采用传统方法如统计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图表法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进行绩效审计,电子计算机主要用来归集数据,审计软件包很少。中外的绩效审计仍是一个手工化的劳动密集型过程,审计自动化都是当务之急。(四)审计人员结构比较。西方国家在绩效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大都形成了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国。美国审计总署有工作人员5 200人左右,其中除约2500人的会计师外还有约1 500人的经济师、律师、工程师、数学家、电子计算机专家等。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是绩效审计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前提之一。而我国审计人员主要是“财会型”人员。现在大部分的审计机构人拥有一定数量的审计、财务和会计人才,而其他的工程、经济类专业人才很少,甚至没有这类人才。(五)我国绩效审计是先由政府审计推动,并且与政府要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内部审计与民间审计中的绩效审计几乎是一片空白。而西方,绩效审计则首先由内部审计中产生,其后被民间审计、政府审计借鉴,并在政府审计中得到广泛的发展。所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更加任重而道远。可以阅读《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研究》一文

242 评论(10)

猜我猜不猜

绩效型审计,从它产生以来,经过各国的实践,至今已形成了一系列概念。绩效审计在各国的做法不同,因此有多种定义。本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试对绩效审计的基本概念做如下表述:“绩效审计就是审计人员采用现代技术方法,客观、系统地对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项目、活动和功能就其实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程度进行独立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改善公共责任,为有关方面决策提供信息。”从这一表述可以看出,绩效审计是基本概念。同时引出了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次级概念。因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绩效审计的三个要素。下面将对这三个概念加以解释,以把握绩效审计的基本轮廓。来源:会计师事务所 (一)经济性(Ecnomy)是指以最低的资源耗费 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出,也就是节省的程度。(二)效率性(Efficiency)是指产出(如产品、服务)与投入的关系。具体说就是从对一个部门或一个项目的资源投入,力争取得最大的产出,或确保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取得一定数量的产出。如果以较少的投入取得一定数量的产出,或以一定数量的投入能获得更多的产出,就可以说一项经济活动效率是高的。(三)效果性(Effectiveness)是指既定的目标实现的程度或一项活动预期的影响与实际影响之间的关系。如完成预算目标、政策或计划目标的情况(实际产出与目标的关系)。审计的任务是检查预期目标是否达到。它不考虑为达到预期目标所投入的资源情况。当然,既经济而又有效率地取得预期效果是可能的。绩效审计引自英国国家审计署的解释,绩效审计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对主要收支项目和资源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向议会提出独立的资料、保证和建议;二、确定提高效益的途径,帮助被审计机构采取必要的措施改进控制系统。据此,笔者理解绩效审计其定义就是:要达到绩效审计目标的审计工作就是绩效审计。因此,绩效审计必须围绕三要素进行。这三个要素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称绩效审计 (经济性、效率和效益)是现金价值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的同义词。根据该组织的审计标准,它包括:(l)审计被审单位管理活动的经济性;(2)审计被审单位的人力、财务及其它资源的利用效率;(3)审计其业绩效益,并根据预期影响,审计其活动的真实影响。绩效审计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1978年制订《内部审计标准》之后,正式向世界各国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专业人士推行的。但在此之前,许多国家都早巳实行了。由于绩效审计有着与传统财务审计明显不同的效果,纷纷引起许多国家竟相效尤,所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才总结各国的做法和经验,制订统一的标准予以推广。

298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