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沫儿6652
内审与外审应该如何协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业务越来越复杂,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也随之增加。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部分领域加强协作,不仅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降低审计风险和成本,更能提升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能力和管理水平。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这种协作却存在着一些无形的壁垒。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内审与外审应该如何协作的知识,欢迎阅读。
为什么内外部审计协作不太理想呢?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但是在公司内外部审计协作过程中却存在着多种实施障碍。主要有以下三点:
彼此信任度较低
外部审计通常认为内部审计地位不高且独立性较差,内审人员往往对外审人员具有防范心理,真诚配合的可能性较低,提供的资料难以保证绝对真实和完整。此外,部分外审人员认为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胜任能力不强或者不具备应有的审计经验,合作时难以保质保量的完成所交付的任务。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大多认为外部审计师对内审人员不信任,利用其工作成果的可能性很小。双方的不信任不协作导致审计工作不断进行重复劳动,审计效率较低。
主观能动性较低
由于通常只关心自身的目标和需求,内外部审计尤其是管理层可能只顾及眼前的目标或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合作计划,使得彼此的协作难以继续下去,尤其是出现有争议性的问题需要定性分析的时候,最终结论应该由谁承担之类的顾虑往往导致双方的协作被迫中断或终止,甚至是从此无再次协作的可能,长此以往导致内外部审计双方积极协作的积极性大幅度降低。
支持机制不健全
内外部审计协作需要有领导的重视、专门的协调机构或人员以及审计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水平和沟通能力等条件。但公司少数领导意识不到内外部审计相互协作的潜在优势,内审人员大多出身财务部,审计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有限,内外部审计协作的.保障机制不够。
如何化解这种协作问题呢?
如果想要使审计工作高效顺利开展,协调好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必要的。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化解这种协作问题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三点来缓和:
转变观念
内外部审计相互协作首先需要双方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内审机构通过招聘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内审人员工作和沟通能力,转变工作态度;外审机构增强对内审人员的信任度,积极沟通信息共享;监管机构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为内外部审计协作从观念、环境、人员、制度等方面提供保障。
加强过程管控
首先要强化对外部审计机构的资格审查和完善合同条款,保证审计质量提高违约成本;其次建立送审和沟通制度,审计资料由内审机构转交,沟通过程要有内审人员参与;最后要建立争议解决机制、定期听取汇报和进行审计复核。通过参与制定审计计划、实施项目审计过程和进行后续跟进,加强对财务报表审计等鉴证性业务和业绩改进、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咨询性业务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明确双方责任
内外部审计在工作内容、范围、标准、依据、程序、方法等方面有很多相同相近之处。内外部审计需规范其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双方主体责任,在实践中不断克服阻碍双方协作的各种障碍。通过建立长期协作机制,力求实现审计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达到整体审计效率和效果最佳状态。
emilylovejay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对企业的所有业务重新树立,优化内部环境,搞好风险评估,加强控制活动,确保信息畅通,强化内部监督,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1、完善制度建设、实施内部控制。以《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文件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原有管理制度,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着眼于管理创新、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指责和权限,推行全面管理,提倡全员参与,建立彼此牵制、彼此连接、彼此制约的内控制度。2、明确控制目标,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重点是围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环节来设置的。一般说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能有效预防错误和舞弊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也容易及时发觉和纠正。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明确控制目标,充分考虑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原则,认真检查关键控制点是否进行了控制,所有的控制目标是否已达到。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消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强调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只有当企业凝聚起来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才能为内部控制程序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也只有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相同,内部控制才能更有效。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在聘用会计人员上,要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不仅要选择业务能力强的人,更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的人才。在会计人员安排上,要实行工作岗位轮换制,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抑制部分人员的不良动机。要建立考核、奖励、晋升、淘汰机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绩、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综合考核,奖优罚劣,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培养人才上,不仅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要注意其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的培养。4、加强内部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制度及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效果良好,其必须被监督。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5、实施预算控制,提高内控水平。实行全面预算,搞好各业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将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生产厂、各部门、各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预算控制内容应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强化预算控制,通过预算的编制和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动态分析执行结果,及时纠正偏差,确保预算执行到位。并与管理者的绩效工资挂钩,节将超罚,充分发挥预算的灵魂作用。6、加强内外部信息交流与沟通,加强反舞弊机制。企业应建立建立上传下达的有效机制。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岗位责任制来实现。还应注意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重视和加强反舞弊机制建,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员工及企业利益方举报和投诉企业内部的违法违纪行为。企业还应注意于外部关系人以适当的形式进行及时沟通与反馈。比如于注册会计师、客户、供应商等。7、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因此我们要加快会计电算化建设,有效地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与防范计算机风险。部分企业已实施ERP工程,在工作中要运用既定程序对各项会计业务进行检查,建立一套先进的会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用现代化手段对会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在应用软件开发中,设计会计业务处理程序时要将制约、监督等风险控制防范功能融人其中,使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职责权限和有制约的操作程序才能进人系统处理会计业务,以达到防范技术风险和计算机犯罪。总之,加强实施内部控制能够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有活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制度,只有企业全体职工齐心协力,相互支持,相互激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金凤吉祥如意
外部审计的管理办法:1、公司总部及各分子公司应当设置专人负责协调外部审计业务。2、审计协调人应在外部审计进场前,与外部审计项目经理沟通,获得外部审计的审计计划,合理安排公司资源积极配合。3、审计协调人负有监督外部审计人员保管资料的义务,避免外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随意或无意放置我方重要资料,以免丢失或泄露资料内容。4、审计协调人应提醒外部审计项目经理,告诫下属审计人员对审计获得的信息保密,不得在工作场合外大声讨论我方审计业务。5、向外部审计提供的资料均要做到签章并注明时间、用途才能发放,重要资料需要按公司规定的权限范围经适当负责人审批才能提供。6、财务软件可以向审计人员开放适当的客户端,开放站点数量不得影响财务部正常工作,并仅分配查询权限。7、涉及系统测试的,需要外部审计派出专业的IT审计师(需取得CISA资格或软件工程师),经我方信息管理部审批并派出系统管理员在场才允许测试。8、不允许外部审计人员用审计软件访问我方数据;不允许查询人员从软件中导出数据;不允许外部存储设备连接公司内部电脑。9、向外部审计提供经打印装订的账簿、记账凭证等财务资料,公司应审慎向外部审计人员提供内部的电子资料。10、外部审计人员如需找公司相关人员访谈或询问,应经审计协调人同意并采用预约方式,以保证我方人员正常工作少受干扰。11、外部审计人员如需复印资料,应经审计协调人同意,重要资料应经适当负责人审批才能允许,并且复印件需签章并注明时间、用途才能提供给外部审计人员。12、外部审计项目组进场前需要的资料清单和在离场前提供外部审计最终收集的资料清单均需要外部审计经理签字确认,我方留一份存档。13、公司人员不得私自与外部审计人员接触,以免沟通不畅,造成误会。14、公司接受外部审计,需要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对外部审计的委托提供意见,并对外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价。15、不经公司同意批准不得吃请外部审计人员或外出举行娱乐活动。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