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56

仿佛那一天
首页 > 审计师 > 海康威视2020审计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贝贝花儿

已采纳

4月25日,安防龙头海康威视()披露2019年年报及2020年一季度报告。

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总营收为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净利润增速较前三年明显放缓。

同时,一季度疫情爆发后,海康威视迅速推出了多款红外测温产品,但依然难阻业绩下滑。报告期内,共计录得营业收入亿元,归母净利润亿元,分别同比下滑、。这也是继2019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后,海康威视连续两次一季度下滑。

相比业绩表现,海康威视抛出的分拆子公司境内上市的公告更引人关注。公告显示,公司拟分拆杭州萤石网络有限公司(下称“萤石网络”)至深交所上市。

海康威视于2012年开始布局萤石网络的新业务,后者在2017年实现盈利。此番分拆萤石网络上市,会否让安防产业略显疲态的母公司迎来新的业绩亮点,引起了业内广泛讨论。

净利增速见顶?谋求分拆子公司上市

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公司称,“海康威视已不仅仅是一个做安防的企业。”显然,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下,海康威视正在积极地向物联网等方向转型。

据年报显示,萤石网络是以智能视频与视觉技术为核心,通过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及控制等技术,为家庭、个人及小微企业提供智能化产品和优质服务。

2019年萤石提出构建“1+4+N”智能家居 IoT 生态。即以萤石云为中心,搭载包括智能安防、智能入户、 智能控制、智能机器人在内的四大自研硬件,开放接入并对接环境控制、智能影音等子系统生态,实现住 宅、办公室、商铺、学校、酒店等场所的全屋智能化。

从股权结构来看,海康威视持有萤石网络60%股权,杭州海康威视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跟投合伙企业“)持有萤石网络40%股权。跟投合伙企业是海康威视实施核心员工跟投创新业务的平台,代表公司员工出资跟投创新业务子公司。

2017年为萤石网络的首个盈利年度。年报显示,经过5年的发展,萤石网络2017年实现营收超过10亿元,实现盈利。

此外,近年来,海康威视在人工智能、 汽车 电子、半导体等新兴 科技 领域的布局投入频繁。除了以以视频技术为基础的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海康 汽车 电子、海康智慧存储、海康微影、海康消防等新业务。

报告显示,海康威视创新业务板块的营收增速较快。2017年,公司的智能家居、其他创新业务累计实现营收亿元;2019年则分别为亿元、亿元,前者同比增长逾五成。随着创新业务规模营收不断壮大,海康威视启动分拆子公司萤石网络至深交所上市。

在2019年的业绩说明会上,海康威视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外部因素的风险,我们也更愿意把自己打散掉,让他们不再装回来,让他们自己去发展,也减少外部的风险。虽然抱团更有力量,但是抱团也有问题,管理的效率会下降。现在的考虑还是应对外部风险。有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个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提供平台。第二是考虑股东的回报。如果说分开对股东的回报会更好,也是我们的一个选择。”

从研发投入的增速来看,海康威视仍不断斥巨资。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亿元,占公司销售额的比例为。2017年、2018年分别为、。

实际上,转型既是时代发展趋势,也是海康威视的安防业务逐渐见顶、增长乏力所致。第一 财经 记者注意到,剔除2019年的业绩表现,公司上市以来归母净利润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10年~2014年,其年均净利润增速超40%;2015年~2018年,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连续近10年的两位数增长后,2019年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仅增长,增速势头放缓明显。

业内人士指出,“2019年海康威视利润下滑,与年初受到美国市场的不利影响有关。虽然全年呈现先低后高的态势,但增速已经明显见顶。以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技术结合推进安防业务是匹配时代的发展步伐。但业内华为、大华股份()等企业竞争力均不小。考虑到海康威视的安防业务增速放缓,且创新业务的业绩落地仍需要时间,公司的年均净利润增速不会像之前快了。不过,2019年的研发投入近55亿元全部费用化,没有资本化,这是使产品保持竞争力的好现象。”

分拆上市潮

2019年12月13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

制度落地还不到一周,央企中国铁建()率先披露了首单分拆上市的计划,拟将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铁建重工”)赴科创板上市的预案。

天眼查显示,铁建重工是中国铁建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为亿元。主要从事掘进机装备、轨道交通设备和特种专业装备等,是集隧道施工智能装备、高端轨道设备装备的研究、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大型企业,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

进入4月以来,兆驰股份()、华邦 健康 ()、辽宁成大()、杰瑞股份()、华兰生物()、冠城大通()等公司陆续发布分拆上市的预案或预案修订稿。最近披露分拆子公司上市的便是海康威视。

如首航高科表示,推动子公司首航光热在科创板上市;航锦 科技 则称,对全资子公司长沙韶光和威科电子分拆上市的可行性正在做初步的分析。

从上述个股披露分拆子公司上市预案后的股价走势来看,个股涨跌互现,难言分拆上市对公司估值的影响。

不仅如此,《若干规定》明确了分拆上市的7大具体条件,包括:上市期限、盈利门槛、分拆公司规模占比、上市公司规范性、募资使用限制、高管持股、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等方面。上市公司并非想拆就能拆。

此前,忌惮于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利益输送、关联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分拆上市一直是监管禁区。而此次分拆新规做了针对性安排,对上市公司分拆实施全面监管。

海康威视2020审计师

227 评论(13)

憨丶小包

(观察者网讯)为遵守特朗普打压中国公司、禁止美国人投资美国防部“黑名单”企业的行政令,纽约证券交易所12月31日宣布,将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香港)这三家中国公司启动退市程序。

根据纽交所的公告,它将于当地时间2021年1月7日凌晨4时起暂停这三家中国运营商的全部交易,并于7日至11日期间完成摘牌。

这三家中国运营商分别于2020年6月及8月被美国国防部列入“黑名单”,美国防部污蔑其是“中国军方控制的企业”。2020年11月,特朗普又签发了一项行政令,要求禁止美国人投资国防部“黑名单”上的中国企业。

纽交所声称,由于特朗普的行政令将于美东时间2021年1月11日生效,届时这些中国公司的交易将被叫停,因此认定这些企业“不再适合挂牌”。

纽交所公告截图

“受美政府行政令影响,纽交所将摘牌中国通信巨头”,彭博社报道截图

彭博社指出,在过去十年里,包括纽交所在内的全球交易所都在向中国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示好,吸引他们在海外上市。如今随着美国政府采取打压措施,中国公司可能会把目光转向国内的港交所,重回香港上市。

新闻网站Axios分析师菲利克斯·萨蒙(Felix Salmon)则提到,中国移动是三家公司中市值最高的,当前美股市值大约在1170亿美元左右,自上市以来一直都是纽交所的中流砥柱。他认为,此次摘牌或将意味着一轮“去全球化”浪潮的到来。

2020年6月至12月间,美国国防部先后将共计35家中国企业列入这项“黑名单”,其中就包括华为、海康威视、中芯国际等企业。美国防部还声称,将在“适当情况”下继续更新这份“黑名单”。

受特朗普行政令的影响,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标普道琼斯、富时罗素等美国多家指数公司已经发布公告,将部分美国防部“黑名单”上中国公司的证券移除。

路透社此前曾指出,美国国会和政府如今愈发频繁地找理由限制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美国政府是在冒着与华尔街产生冲突的风险打压中企。由于美国国会两党的反华情绪日益高涨,拜登政府于1月上台后可能会延续特朗普时代的打压中国政策。

对于美国推动对部分在美上市中国公司摘牌的行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1月18日就曾表示,中国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始终认为,在资本市场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提升审计师专业操守和执业质量,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全球证券监管机构的共同责任,必须通过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加以落实。

着眼于为全球资本市场 健康 有序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中美双方应该从共同利益出发,开诚布公地开展对话与合作。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20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