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0

crystal85k
首页 > 审计师 > 审计师的心态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于吃饭了

已采纳

你觉得,审计师是否需要带着怀疑被审计单位的态度展开审计? 我一直认为,大多数的审计都是为了找问题,所以,我通常在对待被审计单位的时候,都有一个前提假设,就是假设他们存在问题。因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基础上,通常审计做起来就会更有方向,也更容易出成果。 但是最近,我在准备CIA考试的过程中发现,审计师带着怀疑的态度做审计,是违背客观性的。 客观性要求,内部审计是在执行审计工作的时候,要始终保持一种独立的个人思考状态,不应掺杂个人的感情或偏见,不受任何利益或者他人观点所左右。  换句话就是,我们带着怀疑的态度(有时可能也会时信任的态度)去对待被审计单位时,其实就是带着某种偏见在从事审计业务活动,它不仅会影响到内部审计师公正地履行职责,而且会削弱人们对内部审计师内部审计活动以及整个人生职业的信心。 当我们带着怀疑的态度去找问题时,被审计单位的人员会感受到我们身上的某种目的性和威胁性,从而对我们产生戒备的心理,不利于审计的工作的开展。有时候,我们也会因为别人的观点而非常信任被审计单位,因此会忽视对被审计单位风险的把控。 话虽如此,我仍觉得书上关于“客观性”的要求,很难实施。 首先,我们在做审计时,是需要借助别人给予的一些信息去做参考,其实我们对被审计单位的某种偏见,无论是好的或者是坏的,它都是我们审计师的一种主观判断。 其次,内部审计师是一个人,TA的职业判断肯定多多少少都会带有自己的主观方面的判断和主观感情的,难以做到绝对的客观公正,只能相对的客观公正。 综上,我觉得审计师是需在在客观性和主观判断方面做取舍的。审计师需要充分利用,过去积累的各方面的经验,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审计师做出自己的初步判断。如果该判断,是有证据可以支撑的话,那我们可以去信任的,我们可以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去做审计(当然和被审计单位沟通时,不要那么明显)。如果该判断缺乏切实有力的证据,那我们就要采取一种审慎的态度,以空杯的心态去做审计,重新去挖掘真相。,并做判断。

审计师的心态

254 评论(9)

吃出新味来

一、时刻保持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审计这份工作,担负着神圣的使命,不仅是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的重要力量,还对促进廉政建设、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审计,说白了就是监督公共财政、检查公共账目是否审的出来、说的明白、写的清楚是考量审计人员内功的重要指标。审计是个良心活儿,用心去做和敷衍了事,审计结果会大相径庭。要做到“审的出来”,就首先要做到业务素质提高。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审计工作面临着很多新问题,不能仅仅靠以前的“老经验”,更不能照搬以前的“老皇历”,而要树立刻苦钻研的作风,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掌握。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审计线索,要做到发现问题立即充分审计,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做到“横到边、纵到底”。“说得明白”,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对审计内容要清楚明白,对审计目标要一目了然。在向被审计单位沟通、向领导汇报时,能够把审计内容说得清清楚楚,把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当然,要做到“说得明白”,就要求审计人员对每个审计问题都搞清来龙去脉,既不能含糊其词,更不能“合理推测”。“写的清楚”,也是审计人员基本功。随着审计公告力度加大,审计报告已不只是给审计专业人员看,更重要的是不同层次的公众看得清楚。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审计报告上下功夫,要使审计报告既简单直接,又能体现出逻辑、层次,要保证文章既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又严谨规范、流畅自然,具备宏观思维的特征,努力使审计监督发挥更大的价值。要做到这点,还要求审计人员在加强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注重文化功底的提高,要坚持业务、文化“两条腿走路”,更好地促进审计成果转化。二、塑造正直公正的道德形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第十五条明确:审计人员应当恪守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基本审计职业道德。这几外字虽然简单,但要做到却相当困难,本人认为必须要求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严格依法”是审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当前,不少人说“审计越来越难干”,这确实反映了真实的情况。其实,这个“难”字,主要是难在“人情”,因为审计过程中,肯定要涉及到一些违规违纪现象,遇到一些“求情”、甚至是阻力,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严格执法,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对待审计案件,不能照顾“人情”、害怕“阻力”,敢于大担在坚持社会正义,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正直坦诚”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优秀的审计干部,必须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既不能因为害怕得罪被审计单位而故意隐瞒事实,也不能因为受到利益诱惑而放弃正确的审计原则,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在具体办案过程中,应该正直、坦荡,只有这样,才能使领导信任、被审计单位认可,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价值。“客观公正”,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我们在审计案件中不搀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不因自己的好恶而影响审计结果。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审计态度和立场,充分掌握审计事实,充分利用审计理论做出正确的决定。只要能够坚持到这些审计人员的“本分”,就一定能够做到客观公正,实现工作创新。“勤勉尽责”就是要求审计人员认真严谨,细致高效,认真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保证审计质量和效果。优秀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敏感,在发现问题时,能够迅速从蛛丝马迹中找到问题所在,要有洞察力。找到解决问题的着眼点,要有高度的综合判断能力要从微观层面进行甄别,更需要从问题的宏观层面进行剖析,分析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脉络,统筹分析基础上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做到对问题准确的处理,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保守秘密就是审计人员应当保守其在执行审计业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对于执行审计业务取得的资料、形成的审计记录和掌握的相关情况,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提供和披露,不得用于与审计工作无关的目的。审计人员只有做到廉洁奉公,才能树立良好形象;只有做到保守秘密,才能赢得被审计单位信任。审计质量就是技术和职业道德的函数。所谓心正不怕影儿斜,只有职业道德与技术准则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审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打造团结向上的工作团队审计工作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依靠审计人员的集体智慧、分工协作、积极主动、无私奉献去完成。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力争在团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团队工作中,要模糊界限。只要能给我们的审计认定有帮助,不管这是分配给谁的审计范围,都是我们需要关注需要主动去获取相关资料并进行深入分析的内容。多做发散性思考并提醒团队人员,有了积极性,才有责任心。审计是一份需要用心去做的事业,计较名利和得失的人是不适合在这里驻足的。要打造团结向上的工作团队,还要注重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审计人员要有良好的心态,要有耿直的性格,实事求是。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我们也肯定会以自己这颗‘向上’的心对待他人。同样,自己内心的纯正对待所团队的工作人员,大家一定会合作愉快、沟通顺畅。

95 评论(9)

gaga1001mary

一、设身处地,实事求是 在审计中,我们常会发现,很多人常常拿着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去和被审计对象的内控流程、制度、运营情况进行强行对比,完全不考虑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结果找出来的问题不是真正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也缺乏可操作性。 因此,我们在审计的时候,应该从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被审计对象的业务特点,这样你才有可能找到存在的真正问题,而不是纸上谈兵。切忌用一套通用的程序应对所有公司 当然,这里不是要求审计人员为了刻意迎合被审计对象的态度、观点,而放弃应有的判断原则。在审计中,有时你提出某些问题,对方会给出一堆的理由,这时,你首先需要考虑,这些理由是否是真正的理由,这些理由是否合理,同时需要对问题本身进行评估,这个问题如果不改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目前是否已经出现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他们是否可以解决等等。 二、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牛顿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作为一名内审人员,我们也应当尽量爬的高点,看得远点,除了低头走路,还要抬头看天。 经常有些内审人员在分配好自己应当负责的业务模块后,拿着制度、流程,奔着资料去了。整个审计过程,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不可否认,这样也是可以发现问题的,但这样真的好吗?常常会有内审人员在审计结束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所负责的模块中有这么多的业务类型,而自己在审计结束会议召开之前竟然是一无所知。 还有的内审人员在审计时,只是一味关注业务本身,例如审计采购就只看采购的资料,其他的一概不管。你让他注意公司的业务形态,经营情况,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时,他会告诉你,这些与他的审计业务循环无关,你说的这些信息太大了,这些信息只有在写报告对公司的概况时进行介绍才会用上,他又不负责写报告,这是项目经理的事情,与他无关,他只要负责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 三、细节决定成败,好奇不一定会害死猫 我们在审计时,可能会只关注与样本自身的合规性,而忽略了很多细节。比如,我们在审核付款凭证时,可能看了审批、合同、发票、签收等,觉得都符合规定,但是在检查凭证的过程中,在某些付款单上出现了一些相同的符号,并具有一定的规律,你会注意这些符号么。 四、审计除了发现问题,还有诗和远方 因为发现问题而激动不已,因为没有找到问题而灰头土脸、萎靡不振,在心中深深的认为审计就是发现问题,这样的思路不能说错,毕竟很多时候,部门领导对你工作的认可,管理层对内审工作的评价,常常也是以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多少来考量的。我们应该也要理解,部门的负责人、分管的领导、公司的管理层不可能全方位地参与到你的工作中,而问题的有无、多少是最直观的反映。 对于内审人员来说,发现问题确实很重要,但我们也应该开阔眼界,承认被审计对象做得好的地方,审计报告不应该只是问题,还应该有优秀样本的展示,尤其是在一家集团公司中,总会有一些公司在某一方面做的特别好,是可以让别的公司借鉴的,审计也应当考虑进行这些正能量的传播。而且,在审计中,也常常听到被审计对象埋怨,你们总是说我们做的不好,但我们的努力,我们做得好的地方,你们绝口不提。因此,有时,我们被对方认作是找茬也不为过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管理有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适当的激励,也会让被审计对象更容易接纳审计人员,更愿意积极改进。我们应当明白,审计的目的不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只是手段,重要的是促进管理的提升,进行有效的良性循环,目的是改进单位的工作质量并提高效益。我们常常说增值很难,其实有时候做起来也很简单。当然,作为内审人员,也需要向管理层输送这样的理念。 五、不要陷入合规的死循环 在审计过程中,有些审计人员一味的关注合规,尤其是一些初入审计的小伙伴们,结果,同样的资料,同样的信息自己看一点问题没有,换一个人来看,就会发现很多问题 六、先小人,后君子 作为一名审计人员,笔者觉得在审计前,应当先将对方假定为嫌疑犯,然后去证明你的怀疑不成立,帮对方洗脱罪名,而不是先假定对方为好人。我们需要证明他不是坏人。 审计人员需要持有怀疑一切的态度,凡事先疑后信。我们应当清楚的意识到,再我们遇到的被审计对象中,有对你坦诚相见的,也有对你心存欺瞒的,因此,对于听到的,看到的,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眼见未必为实,耳听也未必为虚。应当用事实说话,用证据说话,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方验证。不要用别人说,据说,应该等不确定性词语,作为你对问题检查的答案。牢牢记住,在你获得充分证据之前,都不应该轻易认为对方给你的信息是正确的,用专业术语说,这叫审慎性。 七、学会假设,事半功倍 审计的工作时间相对于被审计期间终归是短暂的,你用一周、两周或者一个月的时间,对一家陌生的企业至少一年的经营情况进行审计,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一般审计都会事先发审计通知书,给对方一个准备的时间,通常对方都会好好利用这段时间,精心准备一番。你到了现场之后,在时间过去一半的时候还没有发现问题,肯定会着急,因为你要交答卷给老板。因此,在审计前,我们应该先对公司的情况有个摸底,例如制度、流程、基本情况、业务数据等等,摸完底之后,你要做一项工作,就是假设。假设什么?假设哪里容易出现问题,哪里可能会有问题。带着问题,去访谈,去抽样,去验证,然后再审计过程中,根据掌握的情况,再提出新的假设。这样,就有助于你在较短的时间里发现问题,找到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 八、逻辑思维很重要 审计工作中,会遇到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对于这些数据和信息,审计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你需要从这些信息中找到漏洞,找到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同时,对于发现的问题,你需要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本质。例如,你去访谈采购人员A,你问他平时你们采购时,有没有人去复核仓库里是否有库存,A告诉你,相应的采购人员会去复核,但是你在检查仓库库存的时候,发现好多材料都超过了安全库存,这是你就要想到之前的采购可能说的不是真的,可能有问题 九、游戏化心态 每做一次审计就当打一个boss,每遇到一个困难就当是一次练级,每获得一次成功就能帮我们get一个新的技能,总有一天,我们自己也可以成为boss。 一个好的审计人员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良好的职业操守,勤勉的态度,质疑的精神,好奇的眼神,强大的心态,强健的体魄缺一不可。智商可以一般,但情商一定不能低,这是一项需要不断与人互动的工作。 让我们一起打怪升级吧

31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