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9

露丝奢望
首页 > 审计师 > 连带赔偿审计师注意什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oannekaka

已采纳

1、分析性复核(1)计算固定资产原值与本期产品产量的比率,并与以前期间比较,可能发现闲置固定资产或已减少固定资产未在帐户上注销等问题。(2)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将此比率同上期比较,旨在发现本期折旧额核算上的错误。(3)计算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将此比率同上期比较,旨在发现累计折旧核算上的错误。……2、检查固定资产增加→针对来源不同的固定资产(1)对于购入的固定资产,检查其计价是否正确,其入帐价值是否包括买价和税费(2)自建的固定资产,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的一系列支出均应计入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其中借款费用资本化部分以会计上规定为准 。(3)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应以双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其入帐价值。……3、检查固定资产减少固定资产减少主要包括出售、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向债权人抵债转出、报废、毁损、盘亏其审计要点如下:(1)检查减少固定资产的授权批准文件(2)检查因不同原因减少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验证数额计算的准确性。(3)结合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科目,抽查固定资产账面转销额是否正确。(4)检查是否存在未作会计记录的固定资产减少业务。4、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1)对外购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通常审核采购发票、购货合同等予以确定;(2)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验证有关融资租赁合同,证实其并非经营租赁;(3)对房地产类固定资产,需查阅有关的合同、产权证明、财产税单、抵押借款的还款凭据、保险单等书面文件。5、对购入的固定资产进行实地观察实地观察的重点是本期新增加的重要固定资产;如为初次审计,则应适当扩大观察范围。6、确定被审计单位估计的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和残值是否合理7、检查固定资产的租赁→此处应结合会计知识进行判断8、检查固定资产的保险9、调查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10、检查因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调整的固定资产11、检查固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情况12、检查固定资产的购置情况13、检查有无与关联方之间的固定资产购售活动14、检查固定资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连带赔偿审计师注意什么

303 评论(13)

Cindy森小蝶

根据《审计》得知,只要注册会计师出具了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都应认定与客户构成共同侵权,对第三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如,注册会计师在与被审计单位恶意串通的情况下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注册会计师在明知被审计单位对重要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而不予指明的情况下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注册会计师在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处理会直接损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予以隐瞒或者作不 实报告的情况下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注册会计师在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处理会导致利害关系人产生重大误解,而不予指明的情况下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注册会计师在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重要事项有不实的内容,而不予指明的情况下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注册会计师在被审计单位示意其作不实报告,而不予拒绝的情况下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57 评论(14)

牙牙的美食美刻

任何报表审计CPA都不会减轻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责任,报表出现问题,也是被审计单位的问题,CPA只能说是按照审计准则审计但是没有发现错报或者舞弊。

166 评论(8)

辉煌人生

劳累猝死 就这个

151 评论(13)

北京吃贷123

如何规避审计风险:一、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1、培养风险责任感。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是提高审计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要使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损失及其管理与控制,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对象,也是实际工作中重要的关系着审计工作质量的具体问题。2、提高自我素质,注重知识更新。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审计人员要强化基本功,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依据法规准则,扣紧审计环节,合理取证,有效检查,全面分析,审慎结论,不因为审计工作和审计步骤不适当而影响审计质量,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存在的可能性。3、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注重依法审计。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防范与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首先要保持独立性;要正直、客观,遵循审计职业道德,坚持谨慎性原则,实事求是,不受他人意志左右和干扰,不受私利的诱惑,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同时,要严格依法审计,当前最重要的是依法审计和执法中客观公正。4、实施过错追究责任制。即按照过错责任追究原则,追究有关审计人民的责任和领导的连带责任,谁违法谁负责,主管领导负连带责任。这样,就会使审计人员和有关领导不仅增强了责任心,同时也强化了风险意识。从而,在执业中采取防范的避险措施,做到客观、谨慎,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二、抓住关键环节,控制审计风险,建立审计工作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体系:1、合理制定审计工作计划。一方面在总的审计计划安排上,突出重点,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搞好对比分析,确定合理的审计覆盖面,并在这一覆盖比率中求精品、求质量、上档次。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审计项目计划中,要合理制定审计方案,选择审计方法,安排审计,力量,确定审计时间和工作目标、明确审计人员责任。2、严格审计执法程序,把好审计程序关和审计证据关。3、把好审计评价、定性处理关。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判断被审事项的合法性、效率性的准绳和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处理的客观标准。

189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