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85

杰爱小吃
首页 > 审计师 > 滴滴的审计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矮油没游

已采纳

8月12日,五家央企对外发布公告,已向纽交所递交通知,启动从纽交所退市程序。这五家企业分别为:中石油、中石化、中国铝业、中国人寿、上海石化。刚刚两个月前的6月12日,滴滴也从美国退市……之前大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现在却批量退市,为什么? 2020年12月2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外国公司连续三年不能满足财务检查要求,禁止其证券在美国交易。怎么才能满足财务检查要求呢?必须把财务审计的底稿交给美国人看,这恰恰是咱们法律禁止的……两国法律顶牛了 那为什么不能给审计底稿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 滴滴、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如果完全按美国的财务审计要求,审计师审计财务报告时,可以看到后台所有相关核心数据,且将数据移交给了美国,看看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通过分析你打车数据,骑车数据,你的行为轨迹,你的消费数据,你的个人喜好,等等,用这些数据对你进行画像,他们比你还了解你,而且还可以非常清晰的分析出你的职业,比如周一到周五,你天天去公安局,那很容易分析出你是公安人员;另外一个例子,很多来自全国各地军人经常集中到某地开会,就会暴露出军队位置秘密信息,这些都是是国家绝对不允许的; 这也是美国公司在中国产生的数据必须存放在中国境内的原因,数据安全关系国家安全;更有甚者,有些服务必须由中国公司提供; 在国外,绝大部分国家,拿着苹果手机,从亚马逊网站购物,用着谷歌地图,使着uber打车,非常方便吧,但从国家层面,你这个国家所有数据都被美国拿走了,美国看待这个国家,就是在裸奔运行……所以我们作为独立自主的大国,很多时候必须使用自己的服务…… 在这个方面,印度开始觉醒了,2021年6月29日就开始禁用59款中国手机APP,应该是意识到数据安全的情况重要性了。 五大要央企退市对咱们影响大吗?很多自媒体都分析说没啥影响,这种分析,也对,也不对。 第一,对这几个退市的央企,基本上没啥影响,又不是私有化,仅仅是存托凭证不在美国流通了,还可以在港股交易; 第二,对中国的创新型企业,影响就非常大了,如果创新型公司的核心数据,不能提供给美国人看,这个公司就不能去美国上市,比如滴滴的退市,就是因为违反了咱们的数据安全法……原本很多创新企业本想在美国高估值上市,如果存在数据安全问题,现在的环境,美国上市肯定上不去了,美国股市套现的环境没有了,也就是风险投资的退出通道被堵住了,风险投资就不敢投资创新企业,企业创新的投资资金来源就会出现问题,也就影响了咱们中国的企业创新环境。不过,咱们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创业板和科创板实施注册制改革,就是为了逐渐解决这些问题…… 关于五大央企退市的问题,不知道我说清楚了吗?

滴滴的审计师

202 评论(14)

暖暖冬日小兔子

文章首发-公众号: 钻石研报 。

一、“滴滴”事件的背后是大国数据的博弈

1、滴滴赴美低调上市,旋即被网信办启动网络安全调查。 6月30日,滴滴低调完成赴纽交所IPO动作,募资不低于44亿美元。7月2日,网信办发布消息,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对滴滴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停止新用户注册。7月4日,网信办再次发布消息,要求滴滴App下架。这样的监管对象、监管措施和推动力度在行业内并不多见。

2、“滴滴事件”敲响了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警钟,未来相关监管力度也将持续提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愈发严重。2021年6月,工信部就通报过291款侵害用户权益App,并进一步加大对App弹窗信息关不掉或者未显著提供关闭功能标识,开屏信息、弹窗信息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欺骗误导用户跳转至其他页面等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滴滴事件”敲响了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警钟,我们认为未来相关监管力度也将持续提升。

3、从立法层面来看,国家对个人信息保护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法典》总则编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在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后面向 社会 公布并征求意见。二审稿第57条规定,“提供基础性互联网平台服务、用户数量巨大、业务类型复杂的个人信息处理者”需要履行个人信息保护特别义务:成立主要由外部成员组成的独立机构,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进行监督;对严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处理个人信息的平台内的产品或者服务提供者,停止提供服务;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 社会 责任报告,接受 社会 监督。该规定重点强化超大型互联网平台信息保护义务。

4、归根结底,滴滴事件还是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重要性超过传统认知范畴。 尽管滴滴中国活跃用户亿(据招股说明书),但此次受到监管审查,原因是网络安全,和较早对多个企业展开的反垄断审查不尽相同。一方面,位置信息是更为敏感的数据,不仅涉及财产安全,往往还涉及人身安全、国家安全。和保护其实会渗透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场景,远不止日常的线上办公、生活领域。未来,网络安全还会紧密关联到工业生产、虚拟现实、区块链、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新领域。

二、数据战略意义上升,警惕“以经济之名行政治之实”。

1、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其战略意义上升,保护/获取数据资源尤为关键。 由于数据正在逐步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对生产生活活动,甚至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从大国博弈的层面来看,首先如何保护本国的数据不轻易为他国所用,其次如何获得他国数据为自身所用,就尤为关键。可以说,数据不只是一个商业问题,更具有战略意义。从全球来看,不同经济体目前采用的方式表面来看五花八门,但核心都是在互联网数字 社会 “自上而下”构建法制体系来保护/获取数据这一核心要素,看似市场行为,实则隐含国家安全和大国博弈的考量。

2、对内来看,美国可能正在借“反垄断”之名,开始加强对数据的监管。 大多数人看美国反垄断,只是从商业的角度去看,参考的是90年代的微软反垄断案,而忽略了互联网平台实际上形成的双重垄断——表面是某一个商业领域的垄断,背后实际上是对数据的垄断。互联网平台是大数据收集的载体,利用这些数据不仅危害行业本身的市场平等竞争,更重要的是可能造成隐私泄露、影响国家安全等非市场化的问题。因此,尽管拜登和特朗普在诸多观点上大相径庭,但是对于 科技 巨头反垄断的看法则较为一致。在特朗普执政的后期,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开始针对Google、Facebook、Amazon、Apple四家互联网 科技 巨头进行反垄断调查,并于2020年7月29日举行了反垄断听证会。而拜登执政之后延续,甚至试图进一步加强了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

3、对外来看,美国或也正借“收紧对赴美上市企业监管”来获取更多信息。 除了通过反垄断调查,美国自2020年以来也加紧了对赴美寻求融资企业的审核和管控,需要警惕其将此作为获取财务、营业数据等信息的渠道。2021年,《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对在美上市公司基本披露义务作了规定,要求向美国证监会(SEC)披露该公司审计报告、发行者本国(即该公司设立国)政府机构持有的该公司股份比例、公司所聘会计师事务所境外分支机构所在国政府机构是否对公司拥有控制权等信息。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外国发行人,将被迫从美国退市。而根据PCAOB的报告,截至2020年5月,全球225家因监管障碍而无法进行审计监察的美国上市公司,有213家来自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其余11家来自比利时。换言之,美国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给中国企业(尤其是科创企业)境外融资增加了极大的摩擦成本,并且提升了中概股退市的风险。需要持续关注美国以自己的金融市场优势,来获取数据等关键要素的潜在风险。

参考内容:

《中银证券-计算机行业点评:上市与下架,滴滴事件是不是网络安全问题?》

《开源证券-计算机行业点评报告:“滴滴事件”敲响个信安全警钟,把握网安投资机会》

《兴业证券-大国数据博弈系列开篇:“滴滴”事件背后的大国数据博弈》

107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