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5

9月8客馆
首页 > 审计师 > 产生最早的审计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occ豆叮

已采纳

首先,要理解独立审计的意思。通常,独立审计指狭义的独立审计,即注册会计师审计,与 *** 审计、内部审计并称三大审计类别。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义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它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16世纪的义大利。在16世纪义大利的商业城市中出现了一批具有良好的会计知识,专门从事这种查帐和公证工作的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所进行的查帐和公证,可以说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随着这批专业人员人数的增多,他们于1581年在威尼斯创立了威尼斯会计协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会计职业团体。 注册会计师审计虽然起源于义大利,但它对后来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的发展影响不大。英国在创立和传播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8世纪下半叶,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为了监督经营者的经营管理,防止其营私舞弊,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利益,英国 *** 于1844年颁布了《公司法》,1845年,又对《公司法》进行了修订,规定股份公司的帐目必须经董事以外的人员审计。此后,英国 *** 对一批精通会计业务、熟悉查帐知识的独立会计师进行了资格确认,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标志著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 相比较独立审计, *** 审计源远流长,就我国而言, *** 审计早在夏商时期就有雏形,西周称审计官为“宰夫”,秦汉有“上计”制度,隋唐设“比部”进行经济监督,宋代出现“审计司”(这是首次出现“审计”这个词),元明清等在户部、都察院等部门下设定经济监督部门或职位,民国颁布“审计法”先后设立“审计处”“审计院”“审计部”等,也就是这时我国独立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才出现,如谢霖先生创办的正则会计师事务所。由此可见独立审计只是近代经济发展的产物。 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上是独立于任何组织,法律法规也有保持独立性的规定,但事实上还是要受到各方面的牵制约束,这里就不展开了。

国家审计为了更好地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审计机关的内部治理,提高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权力执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许可权和程式行使权力。”顺应时代潮流,改变我国国家审计的隶属关系,使其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已是审计工作充分发挥经济监督和免疫功能的客观要求。与之改革相适应的是“人大”监督职能要加强,以确保公共权力行使的有效性,这是审计机关隶属关系改革的前提。

由强至弱分别为注会审计、 *** 审计、内部审计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审计机关,都是独立于 *** 的。隶属于 *** 的,目前世界上最多有两三个国家。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 *** 审计机构型别。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 *** 建立的审计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行政模式 在行政模式下,国家最高审计机关隶属于 *** 行政部门,审计机关是国家行政机构的一部分,其根据 *** 所赋予的职责许可权执行审计业务,向 *** 负责并报告工作。泰国、瑞典、巴基斯坦、芬兰、俄罗斯等少数国家目前实行的就是这种模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实施的国家审计也是行政审计模式,即 *** 审计机构是设立在国务院及各级 *** 之下,由国务院及各级 *** 直接领导的。审计署是我国最高的国家审计机构,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对国务院负责并向其汇报工作。 行政模式的国家审计机构虽然独立性较弱,但由于其隶属于国家行政部门,在 *** 的领导下,便于更好的组织与协调审计工作,更好地履行经济监督职能,维护国家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审计机关往往兼负其他行政监督职能,审计监督具有广泛性和直接性,但其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司法模式 司法模式是指国家最高审计机构隶属于司法部门,具有司法性质,拥有最终判决权。此模式下的审计机构一般以审计法院的形式存在,其机构和人员的设定也参照司法机关的模式,设有法庭、法官和检察官,享有司法地位,有权对违反规定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处罚,使得审计机关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这种模式在西欧和南美的一些国家应用得较为普遍,如法国、义大利、土耳其、摩洛哥、巴西、葡萄牙等。 这种模式的审计机关属于司法系列,审计部门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独立性也较强,有效保证了 *** 审计机构的稳定性及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其作用的发挥往往受到业务量等多方面的限制,较适用于中小国家。 三、立法模式 立法模式是指国家最高审计机关隶属于立法部门,直接在议会或国会的领导下,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执行审计业务,完全独立于 *** ,负责向议会或国会报告工作,这种审计模式最早产生于英国,目前在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用得最为普遍,如英国、美国、埃及、以色列等。 立法模式的审计机构由于隶属于立法部门,不受行政管理当局的干涉,因而能独立行使监督权,独立性较强,审计范围广,审计职能亦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需要强有力的立法机构体系和完善的立法程式,才能发挥作用。 四、独立模式 独立模式是指国家最高审计机关不隶属于任何权力部门,独立于立法、司法、行政部门之外,单独形成国家政权的一个分支,按法律赋予的职权独立地开展审计工作,直接对法律负责的一种审计模式。这种模式形式上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之外,实质上更侧重于服务立法部门。目前实行这一模式的国家主要有日本、德国、荷兰、菲律宾、孟加拉、丹麦等国。 由于独立模式的审计机构只对法律负责,审计机构可以不受任何干涉地履行职责,因此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独立性极强,能够得出客观、公正的审计判断,为立法、行政、司法等部门提供有价值的资讯及建议。国家审计机构自成体系,地位独立,虽然同时向立法和行政部门提供服务,但更侧重于立法部门,具有较强的巨集观服务职能。

其实社会审计与审计是一个包括一个,也就是说审计包括社会审计和 *** 审计。根据你问的情况,可能是问社会审计与 *** 审计的区别,我就按我所理解的回答你吧。社会审计是中介机构,也就是第三方审计,有公正的性质。平时我们称他为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或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独立执业、有偿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活动。 *** 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和地方 *** 各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财务报告进行的审计。叶门是国家的钱走到哪儿, *** 审计就监督到哪儿。区别还有, *** 审计是强制性的,而社会审计是自愿的。如果我是个企业,我想让哪个会计事务所审计,就找哪个。而 *** 审计就不是这样,而是要审计你,你就必须接受审计。 *** 审计不收费,社会审计是要按标准收费的。

在我国, *** 审计机构隶属国务院和各级人民 *** 领导,因此在独立性上体现为单向独立,即仅独立于审计第二关系人(被审计单位)。而注册会计师审计表现为双向独立,既独立于第三关系人(审计委托人),又独立于第二关系人(被审计单位)。

审计师的法律责任 会影响独立审计的质量 有法律的约束会比没有法律约束质量高 严格执行的法律制度比不严格执行的法律制度质量高

B.民间审计 理由是民间审计获得的证据 属于外部证据 而其他选项的证据都是内内证据。 独立性 B > A > D >C

60分为及格线(你过啦) 如果对成绩有疑问可以 职称成绩复查 (注意,有的省市今年执行网上二次阅卷,可能不接受查分) (一)查分政策:查卷范围仅限主观卷面的漏评题目、合分、登分情况。(通过可能性还是有的,一两分希望最大

产生最早的审计师

82 评论(13)

xyrlovecat

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的一个分类,它的起源和发展都算是审计发展的一个分支。 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后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一种社会约束机制。 课本上将西方审计延伸到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等等,将中国审计延伸到夏商周、秦汉等等,其实只是以现代的审计概念去论述或者囊括当时履行监督、查核类的职责,并未进行细分、升华和独立,相对牵强,真正的审计起源还应该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背景与发展: 跨国企业迅速崛起,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管理层次分解更为彻底,企业规模前所未有的庞大、集团林立,同时企业间竞争加剧,企业管理者对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要求变得迫切。 企业管理者为加强对企业的风险控制与效益管理,内部审计应运而生,现代内审不仅对时候的财务会计领域进行审查,更重要的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帮助企业领导层进行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 组织的诞生推进了内审的发展,1941年由瑟斯顿()、米尔恩()和布瑞克(VictorZ。Brink)等40多位内审人员于11月11日正式宣布在纽约成立内部审计师协会,12月9日协会在纽约召开第一届年会,瑟斯顿任第一任会长,后又在芝加哥、多伦多等设立分会。1974年,协会在伦敦召开年会,也标志着内部审计师协会发展成为国际性组织,目前协会会员遍及100多个国家,共有160多个分会和多个国家分会,1973年协会正式进行注册,获得注册的人成为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这也意味着现代审计走向成熟。

222 评论(8)

橘子哈哈111

⑴ 谈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审计最初产生的客观条件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基于“人性恶”的社会管理方式,后来衍生到 *** 监督层次。私有制越发达,审计作用越明显。公有制越发达,审计的作用越轻微。

⑵ 审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看,禹晚期具备了审计产生的条件,禹所处的时代是原始社会末专期(今人划分)奴隶社会的开属始,属承上启下时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部落发展已趋于国家形态,部落冲突中被捕获的俘虏,已不被处死,而成了奴隶,人们获取的物质财富有了剩余,已产生了剥削,形成了财富积累,也便产生了对战争、治水、农业、工业的管理与考评。据史料载,禹作为部落联盟长的时候,是我国原始社会走到了尽头,阶级社会来临了;禹家很富有,禹的父亲鲧为保护自己的财产,修筑了土城,这表明私有制已经产生,生产有了剩余,财富有了积累。约公元前2200年,禹被舜帝确定为继承人,“即位居冀”,随之迁都安邑,禹执政后,作大夏乐昭明成功,建旃施以等级,以五音听治,备谏鼓于朝,划九州定贡赋,颁夏时以利农耕(足见当时的农业发展),铸(足见当时的工业冶炼技术发展)九鼎象物使民知神奸,作禹刑(足见当时的司法发展)惩处乱政之徒。禹会诸侯于涂山、茅山,“执玉帛者万国”。礼乐治邦,诚如舜帝临政时的“天下咸服”之景象,柳宗元在《涂山铭》中称禹“自涂山而会诸侯大政立焉。”其稽验、考功无不渗于政要。

⑶ 谈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一、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私有制的出现、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营者的分离 (二)官厅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它产生于奴隶社会的末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审计的国家之一。职位,宰夫。官厅审计在我国一直延续到清末。 (三)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审计是股份制的产物。世界上第一位社会审计人员是英国的查尔斯·斯内尔。1853年在苏格兰成立的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审计执业团体。中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谢霖创办)——“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四)审计工作在我国的必要性 1、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和经济的特点;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5对外开放政策,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⑷ 审计产生的动因是什么

审计产生的动因是为了经济监督。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

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 审计,指 *** 审计机关对会计账目进行独立检查,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其实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结果进行独立的监督。

西方审计内容除一般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外,正向着重于经济和效率审计、项目效果审计发展,也称为绩效审计(又称“三E”审计)。“三E”是指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独立审计,即由注册会计师受托有偿进行的审计活动,也称为民间审计。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CICPA)在发布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指出:“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

独立审计的风险高,责任重,因此审计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审计方法的变革都基本上是围绕独立审计展开的。

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对称。由部门、单位内部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的审计。目的在于帮助部门、单位的管理人员实行最有效的管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配合并互为补充,是现代审计的一大特色。

(4)审计产生的条件扩展阅读

审计的基本特征

1、独立性

国内外审计实践经验表明,审计在组织上、人员上、工作上、经费上均具有独立性。为确保审计机构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审 计机构必须是独立的专职机构,应单独设置,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组织上的隶属关系。

为确保审计人员能够实事求是地检查、客观公正地评价与报告,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应当不存在任何经济利益关系,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如果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

2、权威性

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的必要条件。审计的权威性总是与独立性相关,它离不开审计组织的独立地位与审计人员的独立执业。 各国国家法律对实行审计制度、建立审计机关以及审计机构的地位和权力都做了明确规定,这样使审计组织具有法律的权威性。

3、公正性

与权威性密切相关的是审计的公正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公正性,也就不存在权威性。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⑸ 在审计工作需要什么条件

内审人的特质: 1> 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一个审计师需要能够沉下心来,埋头于大堆的数据中,理解这些数据的来龙去脉,排出轻重先后,挑出合适的样本,既不会多到做不完测试,也不会少到漏过重要项目 (我从来不用那些所谓的选样工具,基本上这些工具都不是审计老法师设计的,而是一些搞数理统计的人凭着对审计的一知半解拼凑出来的。选出来的样本多到让你抓狂,最后不得不为了应付草草抽样了事。还不如浏览一遍所有数据,有针对性的选出30个样本来的有效果)。 此外,审计师经常面对不同行业的公司和与之相配套的大相径庭的流程,你要能够通过阅读报表、了解公司政策和以及与管理层的简单沟通中抓住这个行业的重心,理解各项流程,看出风险点和潜在的问题。 2> 言简意赅的报告能力。内审报告是给管理层看的,简单来说就是给“老板”们看的,老板们大都不非常熟悉业务流程的具体细节,但又没有时间来看连篇累牍的大段审计描述,所以如何通过最精炼(concise)的文字,让老板知道发生了什么,应该是怎么做的,事实上出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影响,审计建议如何改进,这还是需要具备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功底的。 3> 良好的沟通能力。审计师的沟通往往是承上启下的,一方面要在实质性审计中与低级别员工作大量沟通,了解详细的业务流程,告诉他们你要什么资料并理解你拿到的是什么资料(这两点经常矛盾,由此而来的返工是导致大多数审计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而且经常要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作进一步追问但又要适可而止(有时候低级别的员工真的只知道这些,或者因为不了解事件背景,而给出误导性的陈述);另一方面又要在获取一定的审计证据后与管理层沟通,从他们这里明晰事实真相和事件背景(big picture),告诉他们问题出在哪里,分析他们的解释是否与低级别员工不同,还有最难的一点就是说服他们按你设想的方向来改进。这些都是沟通。 其实单单这3点特质就难于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员工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做事情,经理很乐于把一些繁复的分析性工作交给他们,但写报告这事只能经理自己来;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人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他到哪里都很能引起别人的共鸣,但这些人一旦碰到需要花心思潜心做事的工作,就开始抓耳挠腮。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些特质对大脑能力的要求都截然不同: - 数据分析和理解能力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耐心和仔细 - 报告能力需要的更多是智商——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功底 - 口头沟通能力则更多的需要情商——理解和说服别人,以及即兴语言表达能力。 这三项能力各自对大脑有不同的要求,这也难怪它们较少的集中在一颗大脑上面 4> 较为广博的知识结构和社会常识。并不是要求审计师对什么事情都了如指掌,但广博的知识和常识能够让我们了解社会万物之间千丝万缕的基本关系,能够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新事物。如果一个销售经理跟你说北京的代理商经常介绍攀枝花的客户生意,而你因为不知道攀枝花在哪里而不会产生“为什么北京的代理商在遥远的攀枝花有那么多关系”的疑虑,那么就很可能漏掉一个审计发现;一个新客户是做超声/红外探伤设备的,而如果你对红外/超声的基本特性完全不懂,那客户会感觉在对着一块门板介绍,可想而知要建立起客户对审计师的“尊重”就难上加难了。不要以为什么时候“网络”都可以帮你。有时候就算你来得及网络,也不一定看得懂。 5> 全局筹划,周密思考,做一步想三步。比如早在内审计划的时候,审计师就应该预见到这次可能会有哪些方面的审计发现,如果直接管理层不配合或信息有限,集团内的哪位高层能够帮忙。既然这样,就应该尽早向这些高管通报审计安排,让他们心里有数,以避免到时要他们帮忙,他们却连有审计这件事都不知道的尴尬;在审计中,如果感觉到这会是一项审计发现,那就要马上判断哪些资料需要扫描复印或进一步索取以支持审计报告,而不是听过算数。到时候被审计单位翻案,却发现自己拿不出确凿证据,还要再花时间重新索要凭证。这个尴尬,我想不用多说大家应该都有过体会。 另外,及时获取扫描件(我个人喜欢扫描,不喜欢复印,1. 环保 2. 那玩意容易丢 3. 不会一直随身携带)或进一步索取材料,可以让你在写报告的时候有更多素材。我想不少审计师都遇到过这个问题,审计现场工作的时候觉得对这件事情已经了解的很透彻了,而且对自己的记性很自信,但回到自己办公室后真正坐下来写报告了,却发现这样那样的疏漏,比如没有记下涉事问题供应商的名字全称,用来佐证报告的数据没有拿全,相关直接经手人员的职务或者名字不足够清楚等。这样打断了写报告的思路,会感觉很不爽。 6> “度”的把握。上面这5点一点比一点深入,让你在内审的道路上越走越深,越深而越容易钻牛角尖。这个时候,你需要跳出来,从宏观上看一看每个审计发现应该怎么说,说到哪一步适可而止。这里面既有给管理层保留颜面的考虑,毕竟人家是高管,大家也是同事,既然来日方长,何须现在赶尽杀绝;也有审计效率的考虑,毕竟内审往往人数较少,时间有限。我个人比较喜欢点到为止,毕竟大家都是聪明人,你想表达什么意思大家都看得懂。当然,审计报告上我不全说,并不意味着就没事。在管理层针对每一项审计发现所作的“管理层回复和改进计划”中,我要求他们要把我没表达的意思也考虑在改进计划中。往往这个改进计划要让我完全满意才会通过。 内审不是警察。内审最重要的作用是给股东创造价值,这种价值创造既可以是节流,也可以是开源,甚至是“改道”(流程再造)。如果把自己当警察,每件事情都刨根问底穷追猛打,大家就逐渐对内审敬而远之了。试想这样的审计环境如何支持今后的工作呢? 度的把握还体现在对每一个审计程序的审计深度,我始终坚持内审的价值观要和管理层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如果管理层关注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项目,那审计也应该抓大放小。我很喜欢论坛里有位兄妹说过的一句话:内审不可以有洁癖。尤其在中国,小事上的灵活处理不可避免。内审还是应该把握二八原理,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价值创造的重点领域中。 内审的特质当然还有很多,比如对企业和业务的了解,对企业内部资源的运用能力等等。这些是对内审的最基本要求,相信各位同行也有所领悟,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体来看,做一个好内审,不要求某些专项出类拔萃,但要求面面俱到,没有短板。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有一两项特别出众,那么就能称其为一个优秀内审了。但相信你看到这里也会感叹,像这样的人恐怕实在是不多见。而且我要告诉你,像这样的人一旦出现,也很快会被企业注意到,而提拔到企业里更重要的岗位。所以,只有能力强,又对内审有很大热情的人,才会在较高的内审级别上做很长时间。

⑹ 审计产生于什么的需要

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产生了审计,

⑺ 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产权和管理权的分离,简单说: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不是同一个人,地主和管家,老板和执业经理人。 貌似标准提法叫决策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当然,还有监管需要、信赖度需要、技术门槛等等

⑻ 审计产生的原因是

独立审计也叫外部审计,即拥有资金的所有者不善经营不能很好的运营自己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所选择的管理人员叫做管理层即负责企业的管理与经营,也就是为所有者打工,但毕竟是二者之间没有充足的信任关系,所有者为保障自己的利益对于管理者的经营状况想真实的了解即委托事务所进行审计,这也就是独立审计的由来,独立审计对全体股东负责。 独立审计,即由注册会计师受托有偿进行的审计活动,也称为民间审计。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CICPA)在发布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指出:“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独立审计的风险高,责任重,因此审计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审计方法的变革都基本上是围绕独立审计展开的。 在证券市场,独立审计是维护会计报表满足公允价值与公允列报要求的重要途径。上市公司独立审计是由证监会认可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独立审计是公开会计服务市场的主要业务,该项业务受证监会及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行政监督,并接受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

149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