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西爱吃鱼
1985年毕业于杭州商学院(2004后改名浙江工商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8月到上海文化用品批发公司(原中央一级站)从事内部审计工作。1987年11月调至审计署驻上海特员办事处审计二处,1992年调至审计三处(现财政审计处)工作,先后任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1992年通过全国考试取得审计师资格。1997年通过全国职称外语B级考试,研究生在读。任公务员以来,参加了对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辽宁省等直辖市、省级的财政决算、中央税收、海关管理、科教文卫、工交企业等90余个审计项目。1996年还赴德国,参加了中德横向审计--增值税征管情况审计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审计经验。先后起草10余份审计报告,撰写了《关于上海烟草企业在卷烟价格调整放开后库存、税收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福建省税务同税收分成情况的调查报告》、《科研经费和成果转化的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审计署上海特派办1998年度财政审计报告》等9份审计调查报告、综合报告,30余份审计简报,有的被审计署采用或转有关部委。1994年在《教育审然》发表《高校对校办公司的利润不能一包了之》、1998年4月在《上海审计》发表《进口货物免税批准日期为何提前》等文章。
小雨叫主子
审计署主要职责一、拟定审计方针政策,参与制定审计、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审计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情况;办理地方性审计法规和规章的备案审查;组织领导、协调监督各级审计机关的业务。 二、向国务院报告和向国务院有关部门通报审计情况,提出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宏观调控措施的建议。 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直接进行下列审计: (一) 中央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 (二) 中央各部门、事业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 (三) 省级人民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 审计署(四)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和中央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状况。 (五)国务院各部门管理的和受国务院委托由社会团体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环境保护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 (六)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 (七)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由审计署进行的审计。 四、向国务院总理提交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报告。 五、组织实施对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情况的行业审计、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组织地方审计机关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依法受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审计决定的复议申请。 六、与省级人民政府共同领导省级审计机关,协同办理省级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事项;管理派驻地方的审计特派员办事处。 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配合稽察特派员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组织对其他国有企业和国家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 八、组织实施对内部审计的指导与监督;监督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业务质量;组织审计专业培训。 九、组织开展审计领域的国际交流活动。 十、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编辑本段下设机构15个职能司(厅)和6个直属事业单位15个职能司(厅):办公厅、 法制司、 财政审计司、 金融审计司、 行政事业审计司、 经贸审计司、 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 社会保障审计司、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 外资运用审计司、 外事司、 人事教育司、 直属机关党委、 监察局、 老干部局 。 6个直属事业单位:计算机技术中心、 机关服务局、 审计科研所、 干部培训中心、 中国审计出版社、 中国审计报社 。25个派出审计局25个派出审计局:外交外事审计局、 发展计划审计局、 经济审计一局、 经济审计二局、 贸易审计局、 国防工业审计局、 教育审计局、 科学技术审计局、政法审计局、 民族宗教审计局、 监察人事审计局、 资源环保审计局、 社会保障审计局、 建设建材审计局、 交通运输审计局、 信息邮政审计局、 农林水审计局、 文化体育审计局、 卫生药品审计局、 海关审计局、 经济执法审计局、 新闻通讯审计局、 旅游侨务审计局、 科学工程审计局、 地震气象审计局。18个审计特派员办事处18个审计特派员办事处: 京津冀特派员办事处、 太原特派员办事处、 沈阳特派员办事处、 哈尔滨特派员办事处、 上海特派员办事处、 南京特派员办事处、武汉特派员办事处、 广州特派员办事处、 郑州特派员办事处、 济南特派员办事处、 西安特派员办事处、 兰州特派员办事处、 昆明特派员办事处、成都特派员办事处、 长沙特派员办事处、 深圳特派员办事处、长春特派员办事处、重庆特派员办事处。 审计署办有《中国审计报》、《中国审计》、《审计研究》及《中国内部审计》等报刊杂志。编辑本段现任领导:审计长: 刘家义男,汉族,1956年8月出生,重庆开县人,197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博士学位,高级审计师。 1980年2月四川省财政厅监察处办事员; 1984年12月起先后任四川省审计局二处副处长、综合处副处长; 1988年12月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干部; 1989年2月任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审计一处处长; 1989年12月任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副特派员; 1992年8月任审计署商贸审计司副司长; 1993年8月任审计署商贸审计司司长(其间: ――在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96年9月任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成员; 2007年7月任审计署党组书记、副审计长; 2008年3月17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审计署审计长。 中共第十六届中央纪委委员、常委,第十七届中央委员。副审计长: 董大胜男,汉族,1954年4月出生,辽宁清原人,1973年12月入党,1970年12月参加工作,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财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员。现任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成员。 1970年12月辽宁省清原县插队; 1974年9月辽宁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工业财务会计专业学习; 1977年8月辽宁财经学院马列教研室教师(其间:辽宁大学经济系高校教师进修班学习); 1980年10月财政部科研所财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4年2月东北财经大学财政金融系教师; 1985年2月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财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87年11月审计署行政国防审计局三处干部; 1988年6月审计署行政国防审计局三处副处长; 1988年7月审计署财政审计司综合处副处长 1990年5月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办特派员助理(正处); 1991年10月审计署财政审计司综合处处长; 1992年6月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副司长; 1993年4月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副所长; 1995年5月审计署审计科研所所长; 1996年1月上海浦东新区党工委委员、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1998年9月审计署金融审计司司长; 1998年11月审计署党组成员、金融审计司司长 1999年12月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成员(其间: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B班学习)。副审计长: 余效明女,汉族,1954年4月出生,江苏常州人,1973年11月入党,1970年11月参加工作,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哲学硕士学位,高级审计师。现任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成员。 1970年11月江苏省常州中学校办工厂工人; 1970年12月江苏省常州市财政局财税银行企业财务组专管员、副组长; 1975年10月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工业经济专业学习; 1978年8月江苏省常州市财税局一分局预管科干部、副科长; 1983年4月江苏省常州市财税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1983年12月江苏省常州市财政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其间:江苏省委党校86级第一期培训班学习); 1987年6月江苏省常州市审计局局长、党组书记; 1991年5月江苏省审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 1995年9月江苏省审计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 1996年8月江苏省审计厅厅长、党组书记(其间: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科技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在中央党校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学习;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哲学硕士学位); 2002年6月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办特派员、党组书记; 2004年3月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办特派员、党组书记、纪检组组长; 2004年7月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成员。副审计长: 石爱中男,汉族,1955年8月出生,北京人,1972年12月参加工作,天津财经学院审计系会计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现任审计署副审计长。 1972年12月天津市化学纤维试验厂工人; 1978年3月天津财经学院工业管理系工业会计专业学习; 1982年3月天津财经学院教师; 1984年9月天津财经学院财务会计系审计学专业研究生; 1987年9月天津财经学院审计系教师(其间:天津财经学院审计系会计理论专业在职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3年5月天津财经学院审计系副主任; 1994年9月天津财经学院审计系主任; 1996年10月天津市审计局副局长(挂职锻炼、正处级); 1998年6月天津市审计局副局长; 2000年2月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干部; 2000年7月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副司长; 2000年9月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司长; 2001年5月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挂职); 2003年12月审计署社会保障审计局局长; 2004年8月审计署副审计长。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5年3月增补),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总审计师: 孙宝厚男,汉族,1959年7月出生,山西盂县人,1985年1月入党,1987年12月参加工作,厦门大学会计系会计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员。现任审计署总审计师、党组成员。 1978年3月山西财经学院会计系会计学专业学习; 1982年3月四川财经学院会计系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5年3月厦门大学会计系会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87年12月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局干部; 1988年7月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综合处副处长; 1991年4月审计署驻郑州特派办特派员助理; 1992年8月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综合处处长; 1993年3月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副司长; 1995年12月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副所长(主持工作); 1998年4月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副司长(主持工作); 1999年11月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司长; 2000年9月审计署法制司司长(在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1年4月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司长; 2001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挂职); 2003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兼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主席助理(挂职); 2004年12月审计署总审计师、党组成员(— 清华大学、哈佛大学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学习)。纪检组长: 安国男,汉族,1948年4月出生,陕西绥德人,1982年7月入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东北工学院自动控制系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大普,工程师。现任审计署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审计署纪检组组长。 1968年9月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左中旗舍伯吐公社插队; 1973年9月东北工学院工矿自动化系工矿自动化专业学习; 1976年12月吉林省通辽玻璃厂技术员; 1979年1月国家计量局教育处干部; 1983年4月国家计量局行政处副处长; 1985年4月国家计量局教育处副处长; 1988年7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教育处处长; 1990年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人事劳动司副司长; 1993年8月中国纤维检验局党委副书记兼副局长; 1995年4月国家技术监督局人事劳动司司长; 1998年3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人事劳动司司长; 2000年6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成员、党组纪检组组长、人事劳动司司长; 2000年8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成员、党组纪检组组长; 2001年3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成员; 2001年9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成员兼人事司司长; 2005年3月审计署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审计署纪检组组长。副审计长: 侯凯男,汉族,1962年4月出生,辽宁沈阳人,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财政专业大学毕业,经济学学士学位,高级审计师。现任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成员。 1980年9月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财政专业学习; 1984年8月任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干部; 1987年2月任审计署财政审计司科员; 1988年8月任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副主任科员; 1990年9月任审计署财政审计司综合处主任科员; 1992年5月任审计署财政审计司综合处副处长; 1994年4月任审计署财政审计司综合处处长(其间:挂职任河北省香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98年9月任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司长助理; 1999年11月任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副司长; 2003年3月任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司长; 2006年9月任审计署驻哈尔滨特派员办事处特派员、党组书记(其间:2008年在中央党校一年制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9年2月任审计署办公厅主任; 2010年2月任审计署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 2010年9月任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成员。 审计署历任审计长是:于明涛、吕培俭、郭振乾、李金华。
西安一品家
关键是看你要图个啥。首先得到方面吧,特派办是国家公务员,所以收入有保障,虽然收入不高,但一个人只要不买房过个生活还是足够的;工作性质稳定,这个仅仅是指不会有被辞退的风险,虽然日常工作压力很大,但就算个人业绩再差也不会被辞退的,顶多就是在单位不受重用,有任务时拉出去出差审计充个数罢了。至于其它部分,例如出差补贴,上面帖子也说了一天到手省点的话也就80左右,不省点的话就更少了,所以一年按200天算也就一万五六左右,并不算可观,因为公务员是没有年终奖的,第13月工资也就是基本工资,几百块钱而已(沿海好一点的企业年终奖都远超过特派办全年出差补助的,西部的特派办可能会觉得出差补贴还凑合);还有就是有些人会认为公务员隐性福利多,人际关系广,这个在有些部门可能确实存在,但是在特派办很难有,因为现在审计署对特派办业绩考核压力很大,出去就是查问题并且一定要查到问题,问题越大越好,所以就算被审计单位会打点审计人员往往也不敢收,更何况有明确的八不准纪律悬在头上。另外,现在特派办管辖范围意义不大,很多交叉审计,就算在管辖范围内审计也往往是在地市县跑,有的处室多年来就没有在特派办所在城市审计过一天项目,所以审计中尽管认识的人不少,但由于并不是经常固定审计(例如银监部门日常检查银行一般比较固定)以及审计时间较短,交情一般不算很深,至于有直接在特派办所在城市的关系网就更难了。其次付出方面吧,最直接的就是出差超多,一年200天的出差对现在特派办业务人员来说只能说是很平常的事情,稍微忙的部门250-300天出差都不是罕见的。所以说对家人感情付出的成本是相当大的(当然如果是喜好独身者,特派办这种付出倒是很符合这部分人胃口的);再就是要牺牲掉很多自己的生活,因为什么时候出去以及出去多长时间往往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确定,所以什么平常晚上以及周末业余时间往往都是浮云了,以至于当地如果有人约你一个星期后的时间(更不要说更长了),你都无法确定到时是不是在当地的(除了过年大假和审计署八月集中休假之外);还有就是日常工作了,一线审计人员日常工作压力非常大的,18个特派办每月要总体业绩排名,18个特派办每个业务处每月要横向业绩排名,处长压力可想而知,因为大案要案不是想查就能查出来的,而且往往业绩越多就意味着出差越多。现在有些特派办又搞个个人业绩排名,每年把所有业务人员按当年业绩排名,多年排在后面的取消晋升资格,所以年轻干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所以,考公务员如果是为了享图安逸生活,劝你别来特派办(其它有些部门的公务员还是比较安逸的),这里工作压力很大;如果很看重家庭生活和自身生活质量,劝你别来特派办,因为这里出差很多基本没有家庭和个人自身生活。但是,如果考公务员是为了发展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事业,那你最好来特派办,因为党和国家人民特别需要这样的部门,尽管目前现在审计的力量还不算大,但作用将会越来越大的,因为受到的重视越来越多。并且如果对审计很有热情能查处很多问题,晋升还是很有可能的,毕竟特派办晋升更多是靠能力而不是关系;如果是为了锻炼自己能力以便以后有更好发展的,可以考虑特派办,因为正如上面帖子说到的,特派办是非常锻炼人的,特派办出去的适应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只是这个出路必须想好而且以后还能实现,因为特派办的晋升渠道非常狭窄,只有一味往上走,而直到升到处长都不会对你出差时间、工作强度以及直接收入有多少改观的。能改变的只能是自谋出路。所以特派办人员流动还是相当大的,而且有些人出去还是混得不错的。总之,已有好的工作也有家室的,个人建议真的没必要到特派办来。还有,特派办目前新招人员基本都是直接到业务处的,所以去后勤部门很难,一是后勤部门本来人数就少,二是为了照顾一些女性人员,三是后勤人员在忙时也要充当业务人员出差,四是有点关系的一旦进了后勤就很难再出来腾出位子。所以来特派办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适合,否则冒失跑过来丢掉以前好的工作后悔的是自己。最近两年新到特派办人中也不乏以前人民银行考过来实在受不了做了几个月就走掉的..,看具体讨论连接
秋水伊人ying
是副级干部。
审计署机关行政编制为682名(含两委人员编制6名、援派机动编制3名、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15名以及派出审计局人员编制)。
审计署跨部门设立派出审计局。派出审计局根据审计署的授权,依法进行审计工作。派出审计局人员有权列席、参加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和其他方面的有关会议。被审计单位应为派出审计局提供必要的、长期使用的办公用房和其他办公设施。
2018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优化审计署职责;
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大项目稽察、财政部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的职责划入审计署,相应对派出审计监督力量进行整合优化,构建统一高效审计监督体系。
审计署负责对国家财政收支和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署的主要职责是:
(一)主管全国审计工作。负责对国家财政收支和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对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和核查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的结果承担责任,并负有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的责任。
(二)起草审计法律法规草案,拟订审计政策,制定审计规章、审计准则和指南并监督执行。制定并组织实施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专业领域审计工作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审计计划。
参与起草财政经济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草案。对直接审计、调查和核查的事项依法进行审计评价,做出审计决定或提出审计建议。
(三)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发现问题的纠正和处理结果报告。
向国务院报告对其他事项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情况及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通报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