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3

想得快崩溃
首页 > 审计师 > 审计师的审计标准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粉色小恶魔yiyi

已采纳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指导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是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第三条本准则中使用“应当”、“不得”词汇的条款为约束性条款,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必须遵守的职业要求。本准则中使用“可以”词汇的条款为指导性条款,是对良好审计实务的推介。第四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适用本准则。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审计机关的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加审计业务,也应当适用本准则。第五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区分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和审计机关的责任。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中,履行法定职责、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按照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保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依据法律法规和本准则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独立实施审计并作出审计结论,是审计机关的责任。第六条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真实性是指反映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合法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遵守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情况。效益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第七条审计机关对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项目、资金进行审计。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第八条审计机关依法对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时,也应当适用本准则。第九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依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获取审计证据,作出审计结论。审计机关应当委派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的审计人员承办审计业务,并建立和执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第十条审计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公开履行职责的情况及其结果,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第十一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未遵守本准则约束性条款的,应当说明原因。第二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第十二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具备本准则规定的资格条件和职业要求。第十三条审计机关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一)符合法定的审计职责和权限;(二)有职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三)建立适当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四)必需的经费和其他工作条件。第十四条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具备下列职业要求:(一)遵守法律法规和本准则;(二)恪守审计职业道德;(三)保持应有的审计独立性;(四)具备必需的职业胜任能力;(五)其他职业要求。第十五条审计人员应当恪守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基本审计职业道德。严格依法就是审计人员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的审计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规范审计行为。正直坦诚就是审计人员应当坚持原则,不屈从于外部压力;不歪曲事实,不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廉洁自律,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客观公正就是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和态度,以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实事求是地作出审计评价和处理审计发现的问题。勤勉尽责就是审计人员应当爱岗敬业,勤勉高效,严谨细致,认真履行审计职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保守秘密就是审计人员应当保守其在执行审计业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对于执行审计业务取得的资料、形成的审计记录和掌握的相关情况,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提供和披露,不得用于与审计工作无关的目的。

审计师的审计标准

354 评论(13)

会员2764311

审计准则是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的一般内容结构包括三方面:首先是一般准则,它是指审计人员资格条件和职业行为方面的准则,具体包括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技术条件所作的规定、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身份条件所作的规定、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条件所作的规定;其次是现场工作准则,它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应遵守的准则,包括:对编制审计计划所作的规定、对确定审计范围所作的规定、对获取审计证据所作的规定、对实施审计行为所作的规定;最后是报告准则,它是指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报告,选择表达方式和记载必要事项的准则,包括对审计报告应记载事项的规定、对表明审计意见的几种方式所作的规定、对补充记载事项所作的规定、对审计报告的对象和报送时间所作的规定。根据审计主体的不同,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主要由国家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三种形式构成。

192 评论(10)

刘二蛋蛋蛋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审计控制是通过审计活动对运用组织资源的业务活动的一种控制或者是业务控制的一种再控制,旨在使之符合组织的目标。其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1、审计控制的目标是合规性和效益性,通过审计控制使组织中纳入审计控制范围的业务活动提高合规性和效益性水平。

2、审计控制的内容是组织的业务活动,而不仅仅是财务活动;只要这些活动利用组织的资源,而不仅仅是资金、资产。

3、审计控制的方式是过程式的,包括事前事中事后;而不是仅仅是结果式的、事后的。

4、审计控制的范围不仅仅是业务活动的结果,更主要的是结果产生的机制。

5、审计控制的性质是一种重点控制,而不是全面控制。纳入审计控制范围的是组织的重大项目、大额资金、重要资产、资源。审计控制遵循重要性原则。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228 评论(10)

玉米卧熊

特点:

1、层次性,指审计依据因管辖范围和权威性大小不同而有不同的层次,如国家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被审计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

2、时效性,指审计依据不是永远有效的,它的效力受时间限制。

3、地域性,指有的审计依据受地域限制,只在一定地区内发挥效用。

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判断和评价被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得出审计意见的依据。

审计一般标准是审计标准的一部分。指怍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的标准,即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审计一般标准:即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应没有经济利害关系;在判断思考和陈述或表示自己的意见时,应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

品德条件:审计人员不仅必须具备丰富的学识与实践经验,更需要具备客观公正的髙尚品瘅,即审计的职业道德。这3项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标准

336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