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153

麻辣土豆56
首页 > 审计师 > 苏余禄能源审计师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vivian0415

已采纳

清代时满人一般都会有一个汉名和一个满族老姓,而老姓是相当于一个族的名称,一般只在正式公文和极隆重的场合时才会使用,平时称呼时只称名而不称姓,所以不会出现钮轱禄大人这种称呼。至于“和”大人这个称呼,是因为满族人称呼时只称名而不称姓的习惯,也为了跟汉族人交流的方便,称呼时便将名的首字作为一个领称,相当于汉人的姓那样使用,如乾隆时的名臣傅恒,本姓富察氏,而称为“傅公”、“傅相”、“傅文忠”等等。所以出现“和”大人和“和”府也是正确的。

苏余禄能源审计师

330 评论(11)

悠悠萋草心

1、古代称官吏的俸给:俸~。高官厚~。无功受~。

2、姓。

引证解释:

〈名〉

1、(形声。从示,录声。本义:福气、福运)

2、同本义

又如:禄祚(福分和寿命);禄命(古代宿命论者认为人生的盛衰,祸福、寿天、贵贱等均由天定);禄相(有禄的相的样子。旧时相术认为人的形体、气色等与人的贵贱贫富、天寿等有关);禄气(食禄之气运)

3、官吏的俸给

你就起个名字,叫作禄蠹。——《红楼梦》

又如:高官厚禄;爵禄(爵位和俸禄);薄禄(薪水);禄蠹(领取官俸的蛀虫);禄仕(为食俸禄而居官);禄糈(古代官吏的俸给)

4、禄位 。

如:禄利(爵禄之利);禄饵(以禄位为诱饵);禄荫(凭借先人余荫而取得的禄位)

5、赏赐物 。

如:禄料(料钱。唐宋间官吏除岁禄、月俸外的一种食料津贴)

6、通“录”。册籍

〈动〉

1、给予俸禄

又如:禄绝(死的讳辞);禄亲(禄养。以俸禄养亲);禄使(给俸禄供使用);禄勋(给予有功者以俸禄)

2、通“录”。总领

词语解释:

1、爵禄

[jué lù]

指爵位和俸禄。

2、俸禄

[fèng lù]

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3、禄位

[lù wèi]

俸禄和官职。

4、禄蠹

[lù dù]

指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5、回禄

[huí lù]

传说中的火神名,多借指火灾:~之灾。惨遭~。

349 评论(9)

阿tin逐梦游

舒穆禄氏,是清代时期著名的满族大家族,八旗皆有此姓。

八旗的分属并非根据姓氏,与姓氏没关系。八旗是军政组织,按军事编制划分。

舒穆禄,满语"珊瑚".女真最古老的姓氏,清代定名的舒穆禄氏,源出辽、金、元、明女真人的“石抹氏”。祖籍地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的海林市老宁古塔境内的舒穆禄山。以山地为氏。

舒穆禄氏,是辽、吉两省历史上的望族显姓。舒穆禄氏后代有官至内大臣、散秩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兵部尚书、刑部尚书、西安将军、荆州将军等。后人多改汉姓为舒姓、苏姓、徐姓、花姓。

扩展资料

舒穆禄氏名人

1,扬古利

舒穆禄·扬古利,清朝开国元勋之一,世居珲春,隶满洲正黄旗,库尔喀部首领郎柱之子。娶努尔哈赤女为妻。先后封一等总兵官、超品公世职,地位仅次于贝勒。后参与征伐辉发、乌喇、哈达、渥集诸部的战役,冲锋陷阵,屡立战功。

先后擒哈达贝勒孟格布禄、蒙古贝勒介赛。从攻沈阳、辽阳,略明关内通州、蓟州、大同、宣府等地。崇德元年(1636年)与阿济格、阿巴泰同率师伐明,攻克畿内十二州县,五十八战皆捷,俘众十余万而归。同年跟从皇太极讨伐朝鲜王朝,次年一月因遭遇朝鲜伏兵伤重而死,追封为武勋王。

2,佛伦

佛伦,穆禄氏,满洲正白旗人。康熙二十八年为山东巡抚,三十一年为川陕总督,三十三年为礼部尚书,三十八年为内阁大学士,三十九年三月致仕,寻卒。

吴三桂既死,其孙世璠犹据滇、黔,命佛伦总理粮饷,通镇远运道,旋兼理四川粮饷。事平,迁刑部侍郎。寻迁左都御史,擢工部尚书,转刑、户两部。先是下河工程,靳辅与按察使于成龙议不协,命佛伦偕侍郎熊一潇等勘议。

佛伦受明珠指,议如辅言,为总漕慕天颜所劾。御史陆祖修亦劾佛伦袒辅,且言:“九卿会议时,尚书科尔坤等阿佛伦意,尚书张玉书、左都御史徐乾学言兴屯所占民田应还之民,科尔坤置不闻。他九卿或不得见只字。”上怒,下部严议。及郭琇劾明珠,指佛伦为明珠党,因解佛伦任。召辅等廷对,佛伦乃奏停屯田,并汰前所设官。部议夺佛伦官,上命留佐领。旋授内务府总管。

3,舒赫德

舒穆禄·舒赫德,字伯容,号明亭,满洲正白旗人,礼部侍郎徐元梦之孙。雍正六年(1728),由笔帖式授内阁中书。十三年,迁监察御史,在军机处行走。乾隆间。参与平定大金川土司、准噶尔部与回疆贵族叛乱。旋迁工部尚书、镶红旗满洲都统。

二十八年,任经筵讲,兼署工部尚书、步军统领,加太子太保。三十年,任国史副总裁。三十一年署陕甘总督。三十九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是年,领兵镇压山东王伦起义,因功加三级,得云骑尉世职。四十一年七月,任文渊阁领阁事。四十二年,充蒙古源流临清纪略正总裁。四月,卒。谥文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舒穆禄氏

百度百科——舒穆禄·扬古利

百度百科——佛伦

百度百科——舒穆禄·舒赫德

289 评论(14)

嘟嘟的Daddy

福禄寿喜财分别代表了老百姓对幸福、升官、长寿、喜庆、发财五个方面的人生希望,代表了我们内心的寄托。福、禄、寿、喜、财,是我国民间喜闻乐见的永恒的吉祥题材,人们相信他们能给我们带来好运,因此福、禄、寿、喜、财被被杜撰成了种种的神话故事。

扩展资料:

一、福星

福星最初发源于先民对木星的星辰自然崇拜。西汉以来,他是保佑丰收的赐福星官——岁星。但唐朝时,太岁神的凶险一面被过度传扬,大大削弱了岁星的赐福意蕴,人们转而把纳福迎祥的愿望寄托在一位人间好官阳城身上,认为他就是福星下凡来救苦救难。明清以来,道教神系中的天官后来居上,最终成为人所公认的赐福天官——福星。

二、禄星

禄星是中国民间信仰中主管功名利禄的星官。和天官福星一样,他也是由一颗星辰演化而来。但他的形象变化却远比福星要复杂许多:有人认为他就是著名的文昌星也称文曲星,保佑考生金榜题名。也有人认为他原本是一位身怀绝技的道士,擅长弹弓射击,百发百中。

还有人认为他就是那位著名的美男子兼亡国之君,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因为他英俊潇洒的形象,博得众多女性的好感,最终又附会他为最出名的送子神仙张仙。

三、寿星

寿星又称南极老人星,星名,古代神话中的的长寿之神。也是道教中的神仙,本为恒星名,为福、禄、寿三星之一,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长安附近杜县建寿星祠。后寿星演变成仙人名称。明朝小说《西游记》写寿星“手捧灵芝”,长头大耳短身躯。

《警世通言》有“福、禄、寿三星度世”的神话故事。画像中寿星为白须老翁,持杖,额部隆起。古人作长寿老人的象征。常衬托以鹿、鹤、仙桃等,象征长寿。

四、喜神

喜神就是算卦的人所说的吉神。人们总是希望趋吉避凶、追求喜乐,所以要造出一个喜神来。结婚乃人生一大乐事,所以办婚事又称办喜事。办喜事当然离不开喜神,旧俗,新娘坐立须对正喜神所在的方位,但这方位何在,就要请教算卦的人。

五、财神

财神爷在中国道教中是主管世间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中国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中国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

187 评论(15)

Lizzy520520

呵呵,朋友....舒穆禄氏 是满族中的大姓。 满族有好几个大姓,比如: 觉罗、马佳、瓜尔佳、那拉、富察、喜塔拉、齐佳、他塔拉、佟佳、索卓罗、塞蒲里、纽古录....,舒穆禄也是其中一大姓。舒穆禄氏凡出处60多支。同姓却不同宗。所以你不要以为满族的舒穆禄氏都是一个家族。不是那样。另外,八旗与姓氏也没关系。八旗是军政组织,按军事编制划分,不按姓氏划分。从姓上看不出纳一旗帜。建议你这个问题还是回老家查阅家谱啊。 对了你老家哪里的?

250 评论(15)

有前有钱

福禄寿的来历:福星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古人称之为岁星、福星。距今两千多年前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星占》中就有关于木星的记载。 福星原本怪兽模样 古人经过观察发现,在木星活动的12年周期当中,气候也呈现周期性变化,因为木星与太阳的活动周期规律相似。在《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明确记载岁星是主管农业的星官,地位崇高。从《史记·天官书》中的记载来看,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政府专门建造的庙宇来供奉岁星,而且这种祭祀制度一直持续到晚清。 现存最古老的星官画像,绘制于1300年前唐朝开元时期,名《五星二十八宿图》,里边描绘金木水火土五星和28位星神形象。排在众星之首的福星,却有着一副怪兽模样,他的头部似虎非虎,一双豹目圆睁,身着简朴长衫盘膝而坐,又酷似一位读书人。他的代步工具居然是一匹硕大的野猪。这幅画像的作者梁令瓒是中国古代天文技术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天文仪器制造家,也是一位卓越的人物画家,他描绘的必定是当时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星官形象。 唐朝福星变清官 福星转变是从唐朝开始,《新唐书》里记录了一个真实的清官故事,一位唐朝官员——阳城后来成了福星的人间化身之一。 唐朝时期,道州每年需要把身材矮小的人作为贡品,送到宫中做太监,但是道州并无那么多侏儒,历任道州刺史往往把好端端的儿童置身于陶罐中,只露出头部,由专人供给饮食,用这种残酷手段制造畸形侏儒进贡,满足皇帝荒唐的需求。阳城任道州刺史后,冒死上书给当朝皇帝,拒绝上贡,为当地百姓免除了灾祸。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来被大诗人白居易写进《道州民》诗中。于是,当地人开始把阳城当做福星供奉。 在500年后元朝道教著作《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这位福星阳城完全是温厚的长者形象,已经非常接近现在的福星样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大福大贵之像。明清以来福星的变化不大。 禄星 禄星是主管功名利禄的星官,他身份复杂,有人认为他就是保佑考生金榜题名的文昌星,也有人认为他原本是身怀绝技的道士,禄星身上寄托了人们生活理想的方方面面。 隋唐禄星开始走红 禄星也是由一颗星辰演化而来,他位于北斗七星的正前方,总与北斗七星相伴升起。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北斗七星正前方这六颗星统称文昌宫,里面最末一位就是主管官禄的禄星。 进入隋唐时期以后,科举制度的兴起让禄星开始走红。科举考试使平民百姓有机会靠读书做官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这是一条太过狭窄的羊肠小路。求之不得,自然会寻求神灵的帮助,于是文昌宫里的那颗禄星就显得特别明亮了。到了北宋,文昌星渐渐成为禄星的代名词。 四川绵阳梓潼县的七曲山文昌大庙,是现存最古老的文昌庙,也是天下所有文昌庙的祖庭。在七曲山文昌大庙,宋代铸成的铸铁神像,每尊重达12000斤。或许因为神像过于沉重,难以损毁,躲过了千百年的刀兵战火,得以保存至今,也因此使我们有幸一睹千年前文昌星的庐山真面目。 宋代文昌星的形象是一派朝廷大员气度。几位办事员和贴身童仆侍立左右,更衬托出他高贵不凡的身份,庙中独占鳌头,蟾宫折桂种种吉祥图案随处可见,营造金榜题名的美好意境。这里是历代读书人的许愿福地,文昌星是他们的幸运之星。 明代变身送子神仙 在明代,禄星又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角色——送子的神仙。明朝初年的戏剧唱本中,就开始出现“禄星抱子下凡尘”的唱词,看来早在四五百年前,禄星就已经成为送子的神仙。这送子的职能,有些来历不明。在流传的民间故事里,禄星被称为送子张仙,一位姓张的神仙。《历代神仙通鉴》记载,这位张仙是五代时期一位道士,名张远霄。在巴蜀道教名山青城山修道成仙,擅长弹弓绝技,百发百中,目标是那些作乱人间的妖魔鬼怪,五代至北宋时期,他在巴蜀地区已经小有名气。 北宋文人笔记中记载了一则张仙送子的应验故事,苏洵在他的一首诗《张仙赞》中记载,他的两个儿子苏东坡和苏辙,就是张仙托梦送来的。苏东坡和苏辙两兄弟参加同一年科举考试,在同一考场上双双高中进士,一时轰动朝野。张仙也名声大振。 禄星从一颗普通星辰下凡人间,演化为读书人顶礼膜拜的科举考试神,摇身一变成为送子的张仙,最终成为福禄寿三星中不可或缺的一颗灿烂明星。 寿星 寿星也是由一颗星辰转化而来的,它在天文学里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于南半天球南纬50度左右,在中国北方地区其实很难看到。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秦朝统一天下时就开始在首都咸阳建造寿星祠,供奉寿星。 寿星手杖何用? 大家都知道,寿星手中有一柄手杖。《汉书·礼仪志》记载,东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汉明帝还赋予老年人特权,宴会上颁发的王杖就是证明。王杖也称鸠杖,因手杖的顶端为斑鸠鸟的雕像得名。1958年,汉墓出土过两柄这样的鸠杖,鸠杖下部木制杖身早已炭化无存,而头部的斑鸠雕像由于有漆膜保护,历经1800多年仍旧光亮如新。 1981年甘肃武威发现一批汉代竹简,上面记载了若干刑事案件,第一桩说的是汝南平民王姓男子殴打持杖老人,后来被判斩首弃尸于闹市。第二桩说的是一位汉朝乡级的基层小官,因一位持杖老人有触犯法律的嫌疑,便擅自扣留老人,虽然没有殴打行为结果也被处以极刑,斩首示众。公元前32年,汉成帝颁布的诏令中规定,老年夫妻无儿女供养者可获准经营酒类生意,并且一律免税。 但是魏晋以后,寿星的手杖产生了变化,斑鸠的王杖换成了桃木手杖,其政治教化功能逐渐被削弱。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过去象征特权的王杖,现在成了寿星手中祛病强身的长寿吉祥物。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汉以来沿袭的国家祭祀寿星制度。寿星被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从此大跨步进入民间,成为中国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寿星大脑门何来? 后来由于道教养生观念的融入,也使寿星形象发生相应的改变,最突出的要数他硕大无比的脑门儿。山西永乐宫壁画中的寿星,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寿星形象。在永乐宫上千位神仙中,我们一眼就能将他认出,就是因为他那超级的大脑门儿。 寿星的大脑门儿,也与古代养生术所营造的长寿意象紧密相关。比如丹顶鹤的头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寿桃是王母娘娘蟠桃会上特供的长寿仙果。传说是3000年一开花3000年一结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种长寿意象融合叠加,最终造就了寿星的大脑门儿。 湖南长沙有条寿星街,因这里曾有一座规模很大的寿星祠而得名。据地方志记载,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有寿星祠,一直持续到民国。由此向南100多里,就能到达真正的长寿福地——南岳衡山,也就是对联里经常讲到的寿比南山的南山。唐宋时期,山上建有大小寿星庙不下10座,山腰石壁上还留有历代名家墨宝,其中一幅最为出名,相传是出自宋徽宗之手。 福禄寿三星,起源于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古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他们非凡的神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由于他们在民间的影响力,封建政府曾借助用于实施王道教化,道教也曾对他们大加推崇,以招徕信众,扩大自己的声势。虽然他们后来失去了高高在上的神威,却也因此获得自由,走入寻常巷陌,千家万户,成为古代民间世俗生活理想的真实写照。参考资料:中国经济网

191 评论(9)

winnietang1

和绅(1750-1799),字致斋,原名善保,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他生于乾隆十五年,父亲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他祖上是今辽宁清原县人,清初随清帝入关,住在北京西直门内驴肉胡同。 和绅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武官家庭,但他与弟弟和琳从小都受到较好的教育,十来岁时被选入咸安宫官学,接受儒学经典和满、汉、蒙古文字教育。和绅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成绩突出,因而得到老师吴省兰等人的器重。 乾隆三十四年,19岁参加顺天府科举乡试,没有考中举人。同年,和绅继承祖上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不过,没有功名的和绅,后来却因颇有才学主管了许多文化、教育事业。 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23岁的和坤被任命为三等侍卫(正五品),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仕途转折 皇帝的侍卫很多,但为什么和绅会得到乾隆的赏识? 《庸庵笔记》记载:某日乾隆要外出,仓促中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乾隆责问:“这是谁的过错?”众侍卫都吓得不敢出声,只有和绅应声说道:“执掌此事的难辞其咎!”乾隆马上将他升了职。在"百家讲坛--正说和绅中"则说:有一天,正好赶上皇上做在车舆中在外面游玩呢,游览春光,踏青,突然之间有一个侍卫急匆匆跑到轿子前面,说了一句话,云南急信,传来急信,缅甸要犯逃脱,一个罪犯跑了,越过边境,跑缅甸那边去了,当时皇上很生气,说了一句话,这个话是《论语》里面一句话:“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虎,老虎,兕,犀牛,雌的犀牛,母犀牛,出于押。老虎和犀牛给关起来,跑了,这话的意思是什么?老虎和狮子、犀牛都从动物园里跑出来,你们家藏的上好的宝贝让人给毁坏了,不但宝贝毁坏了,连盛宝贝的盒子都毁坏了,谁的责任?您想想,乾隆爷手下这么多人都是仪仗队成员?谁懂,谁也不懂,即使懂敢说话吗?不敢,剩下的只是惊惶失措,只能跪着。皇上生气了,咱老实点儿。这皇上还真生气了,连问三句谁之过,和绅回了一句,也是《论语》里面的一句话,是“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意思是:谁的责任?守卫的责任。 乾隆一听,谁在说话?和绅说,奴才,过来说话,就过来了。过来以后皇上问,你读过书?读过,在哪儿读的?咸安宫官学,紫禁城里的学校?然后我考你一段《论语》,你给我背《论语》中的某一篇。和绅不紧不慢背下来,乾隆要求讲一遍什么意思?和绅又讲下来。皇上一想,全才,文武全才,升官,赏,和绅升官了,不再担任仪仗队成员了,担任什么官职?贴身保镖,皇上的贴身保镖.......另一说法是,某日乾隆在轿中背诵《论语》,忘了下文,和绅顺口背了出来,乾隆很是欢喜。总之,年轻的和绅英俊潇洒,又颇有才学,可能在某一偶然的机遇中引起了乾隆的注意,从此时来运转,飞黄腾达。 乾隆四十年闰十月,26岁的和绅被提升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再升为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四十一年正月,授户部左侍郎,三月授军机大臣,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 短短半年,和绅从一名普通的侍卫,进入清王朝权力的最高层,成为乾隆皇帝的亲信宠臣。 云南查案 《和珅列传》中记载,乾隆四十五年正月(1780年),31岁的和珅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与刑部侍郎喀宁阿一起远赴云南,查办大学士、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 和珅一到云南,首先拘审李侍尧的管家,取得实据,迫使精明干练的李侍尧不得不低头认罪。和珅从接受这个任务,到乾隆下御旨处治李侍尧,前后只用了两个多月。 随后,和珅又向皇帝报告说,云南的行政管理混乱,许多州县都出现亏空,需要彻底清理整顿,这一报告立即得到乾隆的赞许。 当年五月和珅回京以后,又进一步向皇上表述想整顿云南的盐务、钱法和边防事务的具体意见,都得到乾隆的肯定。 云南的案子和珅办得很出色,确实表现了他的才华,所以和珅在回京的途中,就被提升为户部尚书。 结亲皇家 时隔一个月,乾隆给和珅6岁的儿子赐名丰绅殷德,又将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和孝公主许配给丰绅殷德,两人于乾隆五十四年结婚。 这门亲事,既给和珅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又使和珅在政治上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好处。和珅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即使做错了什么事,也不会受到处分。 乾隆四十六年,甘肃苏四十三造反,和珅受命与大学士阿桂一起督军镇压。前方将帅本来快要取胜,但和珅先到一步就瞎指挥,竟然转胜为败,致使总兵图钦保被打死。 乾隆知道情况后,命令和珅马上回京。和珅回京后,不但没有受到处分,反而兼任了兵部尚书。 据史料记载,和珅从继承三等轻车都尉,直至他获罪前后的29年中,重要的封官就有47次之多。 乾隆四十一年,27岁的和珅被授予军机大臣。3年后,领班军机大臣于敏中去世,英武殿大学士阿桂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当年在军机处任职的还有大学士王杰、尚书董诰和福长安。阿桂、王杰、董诰都讨厌和珅,结果就出现了五位大臣每天不在一起办公的奇特现象。 为此,御史钱沣专门上了一道奏折,请皇上下令恢复军机大臣在一起办公的规定,这一奏折矛头指向和珅,乾隆承认奏折所反映的情况是对的,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乾隆知道阿桂与和珅不和,常常让阿桂在外领兵或查阅工程、办理案件,军机处的实权自然就落在和珅的手中。乾隆五十八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时,就曾听说“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 多才多艺 和珅究竟是凭借什么功夫,讨得乾隆皇帝如此欢心呢? 和珅并非后人传说的那样不学无术。相反,他还是很有才干的。据《和珅列传》记载,和珅的记忆力惊人、聪明决断、办事利索、多才多艺。乾隆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特别提到和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 和珅另一手腕就是投其所好。乾隆一生喜爱做诗、书法,和珅为了迎合乾隆,在这些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据《清宫遗闻》和《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做太子的时候,一次因事进宫,看到父王雍正的一个妃子娇艳无比,正对镜梳妆,不禁想和她开个玩笑,于是就从后面用双手捂住了那个妃子的眼睛,妃子不知就里,遂用梳子往后击打,正好打到了乾隆的额头上。乾隆的母后见了,就说那个妃子调戏太子,将她赐帛自尽。乾隆觉得对不住这个妃子,就用朱砂在妃子的颈上点了一下,悲痛地说:“我害尔矣,魂而有灵,俟二十年后,其复与吾相聚乎?” 后来,和绅入宫侍驾,乾隆越看和绅越像那个冤死的妃子,验其项颈,果见其颈上有一红色胎记。叩其年龄,也与那妃子死去的时间相合,正是25年。乾隆愈发吃惊,遂认为和绅就是那冤死的妃子之后身所化。为偿还年轻时的“孽债”,乾隆对和绅关爱由加,处处袒护,致使和绅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以至权倾朝野,作威作福长达二十余年而不倒。直到后来乾隆死后,嘉庆皇帝才将他扳倒,死时居然也是白绫赐死,与那妃子一般无二,真是历史的巧合。 乾隆宠爱和绅,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还债说”载于野史,不足全信之外,其中有和绅自身的原因,也有乾隆的原因,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封建官场的专制机制,三者互起作用,才成就了这一对令人难解的君臣之缘。

336 评论(8)

吃要吃好的

“福星”手抱小儿。象征有子有女,人烟兴旺,万事足的福气。代表平安、祥和,生活美好之意。

“禄星”身穿华贵朝服,手抱玉如意,象征加官进爵,增财添禄。也是官贵、权利,正义的化身。

“寿星”手捧寿桃,面露幸福祥和的笑容,象征安康长寿。也是长命百岁,多福多寿,儿女满堂的化身。

“喜神”身着红袍,长须喜面,面露喜庆,象征吉祥喜庆。洞房花烛、喜得贵子、金榜题名、乔迁新禧等皆拜喜神。

“财神”尊容颇凶,乌面浓须,怒睁圆眼,头戴铁冠。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身下还跨有黑虎。财神赋予人们以生活殷实,食禄无忧,财锦满仓祈愿。

福禄寿喜财”分别代表了老百姓对幸福、升官、长寿、喜庆、发财五个方面的人生希望,它以朴素而直白的艺术语言,表达百姓对生命的关注,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追求。抽象一点说,代表的是百姓的一种幸福观。

民间有福星、禄星、寿星,合称三星。也有称福神、禄神、寿神的。另外两种民间信仰,一般称为喜神、财神。喜神即是吉祥神,因为人们的愿望都是趋吉避凶,追求喜乐高兴,因此就臆造出了一个喜神。财神信仰在中国最为复杂。

扩展资料:

“福禄寿喜财”的来历

福:据《新唐书》载,唐朝时期,阳城任道州刺史后,冒死上书给当朝皇帝,拒绝上贡太监,为当地百姓免除了灾祸。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来被大诗人白居易写进《道州民》诗中。于是,当地人开始把阳城当作福星供奉。

禄:禄星是主管功名利禄的星官,也认为他就是保佑考生金榜题名的文昌星,进入隋唐时期以后,科举制度的兴起让禄星开始走红。科举考试使平民百姓有机会靠读书做官改变自己的命运。

寿:寿星即“老人星”,亦称“南极老人”。由于养生观念的融入,也使寿星形象发生相应的改变,在永乐宫上千位神仙中,我们一眼就能将他认出,就是因为他那超级的大脑门儿。

宋、元时代,寿星已成为高寿者的代称,“老寿星”“寿星”“寿星老儿”等称呼,既充满对高寿者的敬意,同时也寄寓着人们对长寿者的祝愿。

喜:传说喜神原本是拜北斗星神的一个虔诚女子,修道成仙时,北斗星君询问其所求,女子以手抿口,笑而不答,北斗星君误以为她祈要胡须,就赐了她长须,因为她笑时呈喜像而封为喜神,因长须,不再让凡人看到她的形象,从此喜神专司喜庆,却不显神形。

后世人也有将祖先画像或商纣王视为喜神进行奉祀。对喜神的敬奉在各种礼俗活动中均很常见,尤其在婚礼中。

财:财神的来历颇为难考,因所祭祀的神明因地、因时不同,所供奉的财神亦不同。一般认为“正财神”为赵公明,“文财神”为比干、范蠡,“武财神”为关羽等,但是人们最熟知,供奉最多的还是“正财神”赵公明。

“正财神”赵公明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有功,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他们的职责都与财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禄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寿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喜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神

299 评论(13)

转瞬壹刻

福禄寿喜财 除了传统的公认的对福的特定含义的认识而外,更多的则是个人的理解,个人的感受,个人的认可。别人眼里的福,在自己身上却不一定是福。福,因人而宜,因人而内涵不同。在《安哪卡列妮娜》的开卷语中,托尔斯泰说:幸福的生活都是一样的,不幸的生活却各有各的不同。实际上,幸福的生活也各有各的不同。福:什么是福? 你认为吃红烧肉是幸福的,有人却认为吃红烧肉是痛苦和受罪;你认为住洋楼是幸福的,有人却认为住洋楼无异于蹲监狱;你认为喝蜂蜜水是幸福,有人却认为喝白开水是幸福……福字,从造字的本意上看,左边的“示”字旁有祈祷、企求之意;右边有井和田之意。这说明,造字的时候,已经进入了农耕社会。当时的先民们对福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仅是生存的必须而已。古人还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所以,我们对福也就没必要有更高的向往。当下流行“平安是福”、“健康是福”的话都很有道理。把福的含义降到最低线,恢复它本来的意义,才是正确的选择。当巴衣问阿凡提“要钱还是要真理”的时候,阿凡提不假思索地就回答,他只要钱;理由是,人缺少什么就需要什么。是的,下岗工人再就业就是福,莘莘学子考上大学就是福,农民工辛勤劳动拿到工资就是福,我们玩笔杆的,发表了作品就是福。福无止境,它有底线,却没有上限,全在于我们的认识和把握。禄:什么是禄? 禄的本意是劳动报酬,无功不受禄的“禄”,用的就是本意。但它作为“俸禄”来理解,却有了更深的含义。在几千年官本位为社会主流意识的时代,入仕做官,吃皇粮,拿俸禄,是人生的最高追求。即便是21世纪的今天,考取公务员依然是许多国人的目标。禄仅次于福的位置,是由于古人认识到,福是人人可以创造、争取和祈求的;而禄却不一样,它有求取的先决条件,那就是必须是“学而优者”。尽管如此,它也被人趋之若骛。可见,禄有极大的吸引力。古人通俗地启发读书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还是说的禄字。食禄的优越在于依靠脑力劳动而获得报酬,是要体力劳动者去供养的人;但它的优越还远不至于此,关键还在于,他是“上智者”、“肉食者”的特殊待遇,是统治阶层的成员的身份象征,是“牧”民的“大人”,是“衙门”里的人。从历史上看,许多朝代官员的俸禄并不丰厚,绝对不能支撑官员盖府邸、纳小妾、雇佣人、置田产等等的巨大开销,但官员却从不因之而减少,相反,倒是终身为“候补”者大有人在。 寿:什么是寿? 如果没有福和禄的强大的吸引力,单纯的寿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有个故事说:一个人去向医生乞求长寿之道,医生对他说,要戒除烟酒,他说他烟酒不沾;医生又说要远离女色,他说他是单身主义者;医生还说要少吃肉食,他说他是素食者。医生沉吟良久后,便反问他,那你要长寿干什么?是的,舍弃了人世间的一切享受,象乌龟王八一样存活千年,又有什么意思!73、84,阎王不叫自己去。孔子寿终于73岁,老子寿终于84岁,古代圣贤亦莫如此。从秦始皇开始,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时代里,曾经出现过四百多个皇帝,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企求过长生不老,或祈祷于神灵的保佑,或寻求于神仙的秘授,或迷恋于丹药的奇效,结果都适得其反,享年很短。有个宋人就曾经感叹过:纵使千年铁门槛,难挡一个土馒头。俗话也说:百年不见满城人。可见,长寿是相对的,而能否长寿,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李白说,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苏东坡也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的,人生苦短。天假以高寿,那是你的福分;倘若天不寿人,那也无可奈何。与地球46亿年的寿命相比,即便是百岁老人,又何足道哉!所以,看开来,想通去,来去无牵挂,当是上上策。 喜:什么是喜?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喜字打头,乐字断尾,把怒字和哀字夹在中间,很有意思。喜好,主观意识浓厚;喜事,既有个人的,也有集体、公众的。在农村,清早出门,遇到喜鹊在枝头鸣叫,会觉得是大吉大利,认定必有喜事降临;无论那喜事会不会真的降临,巧遇者都会非常高兴。人缝喜事精神爽。人一生能逢几回喜事呢?古人说了四点: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是众人的事,不单单是个人的喜事。他乡遇故知,喜则喜也,不可能长在一起。只有两喜,算作终身大喜,却也只在一时。可是,还有一说,形喜而实悲:久旱逢甘霖——几滴;洞房花烛夜——隔壁;他乡遇故知——债主;金榜题名时——别人。这虽然是调侃,但也说明了只有这些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才能算作喜事。实际上,对于个人,能称其为大喜的,一生并不很多,某个愿望的实现,便是喜而又喜的事情了。正因为人的喜事不多,它在福禄寿喜中才被放在了最后一位。也正因为喜的稀少,才显示了喜的珍贵,天天有喜,等于没喜。而喜并不见得都是上天的赐予,人的主观意识,往往是以己喜为喜,以己悲为悲,悲喜又常常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财:什么是财? 即财产,是钱和物资的总称,在民间也有财源茂盛、官运亨通、事业兴旺、农业丰收等含义。司马迁是我国最早肯定财的功利性的文人,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认为追求功利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人的行为依据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和增进个人利益,认为追求功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乃“道之所符”和“自然之验”。民间流传“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之说,不仅揭示了人追逐钱财的执著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财与人的依存关系。祈财文化的核心是发财致富。对于不同阶层的人来说,财有不同的特定内容:对农民而言,五谷丰登、猪肥羊壮就是财;对商人而言,生意兴隆、日进斗金是财;对于封建官员来说,升官就意味着发财。人们把对财富的渴望之情衍化为虔诚的宗教仪式,在虔诚的香火中塑造出赵公元帅、五路财神、文财神、武财神、刘海等“各司财职”的神,以满足各阶层人士祈财的不同需求。每逢除夕,人们燃放爆竹、驱傩“送穷”;大年初一要开“财门”,迎财神;初五开市有大利,这些吉祥活动都是为求财神庇佑,企盼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农家为祈丰年,在谷仓上贴有“五谷丰登”的斗方,然后燃放爆竹辞旧岁迎新年。祈财习俗促进了民间吉祥装饰的发展,“年年有余”、“吉庆有余”、“五谷丰登”、“金玉满堂”、“肥猪拱门”等始终是年节装饰的主要题材。虽然年年祈财也未必发财,但人们在这样的祥瑞环境里总能获得希望的慰藉。农民更崇拜护佑农事的神灵,在风调雨顺、取得丰收的年成里,举行仪式感谢神灵的恩惠。在年成不好或遭受灾害之时,祈盼获得神灵的保护,重建家园。这些时令生产的祈财内容也反映在吉祥装饰中,并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贪财不义,疏财仗义,把“舍财”与“消灾”、“积德”联系起来,把“破财免灾”、“破财挡灾”作为一种禳解禁忌的途径。但这并非引导人们放弃财的追求。自从私有财产出现,追求财富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应当说通过劳动,用正当的手段追求财富是无可非议的,追求财富的热情在任何时代都不会泯灭。 财的吉祥物图形标志有:财神、摇钱树、聚宝盆、刘海仙、金蟾、金鱼、鲤鱼、牡丹等。“福、禄、寿、喜、财”这五大主题,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农耕、手工业时代的吉祥观念,以朴素而直白的艺术语言,表达百姓对生命的关注,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追求。反映五大主题的吉祥图案,在营造吉瑞环境的同时也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尊重文脉呼唤传统的今天,在社会广泛认同的基础上,拂去历史的尘埃,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摒弃糟粕,吉祥文化将重放异彩。

140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