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yweswes
沈复 ●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 嘉庆十三年(1808年)著《浮生六记》自传体小说。 ●沈复(1763~ ?)中国清代文学家。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一生为幕僚。《浮生六记》是其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但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这种记述夫妇间家庭生活的题材,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属罕见。《浮生六记》原有六记,现存四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已失传。1935年世界书局出版的《足本浮生六记》,后两记是伪作。此书有多种版本。以俞平伯校点本为佳,附有《浮生六记年表》。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 ●沈复(1763—约1807)字三白,江苏苏州人。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已逸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 ●沈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年不详。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小说。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版本 闻尊阁板《浮生六记》是最早的铅印板,有杨引传序和“尊闻阁王”王韬跋。杨引传序言中说“六记已缺其二”。王韬曾说少时(1847年前)曾读过这本书,可惜没有抄写副本,流亡香港时,常常怀念它。王韬在1877年为尊闻阁版所写的的跋中没有说少时曾见过全本。 1936年林语堂将《浮生六记》四篇翻译成英文,分期连载于《天下》月刊。后来又出版汉英对照单行本,并作长序言。林语堂在序言中写道“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还猜想“在苏州家藏或旧书铺一定还有一本全本”。 过后不久苏州冷摊上便来出现“全抄本”,有卷五卷六,实为后人伪作。 俞平伯曾根据《浮生六记》的前四篇作《浮生六记年表》。 《浮生六记》目录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 世界各国译本 此书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可查有三种英译本,还有德、法、丹麦、瑞典、日本、马来译本各一。 英译本 最早的英译本是1936年林语堂的汉英对照本,后来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 在1960年出版《浮生六记》英译本。八十年代又有企鹅出版社的白伦和江素惠的英译本。该译本将由江苏南京译林出版社作为“大中华文库”之一种出版。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林语堂译。 CHAPTERS FROM A FLOATING LIFE The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Artist. tr. Black, Shirley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Six Records of a Floating Life: Shen Fu; Pratt, Leonard; Su-Hui, Chiang。New York: Viking Pr, 1983;ISBN 0140444297 德译本 Shen Fu:Sechs Aufzeichnungen über ein unstetes üller & Kiepenheuer, 1989 ISBN 3783380464 法译本 Shen Fu: Six secrets au fil inconstant des jours;Bruxelles,Éditions du chinois par P. Ryckmans. 1966 丹麦译本 Kapitler af et flygtigt liv. SHEN FU. Omstag, 1986 瑞典译本 Pilblad i strö kinesisk konstnärs självbiografi,Shen Fu,1961。 日译本 《浮生六记:うき世のさが》沈复作,佐藤春夫·松枝茂夫译,东京:岩波书店,1938年9月 马来文译本 Hidup Bagaikan Mimpi. (Fou Sheng Liu Chi). Riwayat Hidup Sa-orang Pelukis Dan Sasterawan Tionghoa. SHEN FU; DRS LI CHUAN SIU. 参考资料:
米勒时刻jj
沈复简介沈复的性格爽直,豪放自适,又不贪慕宦官的生活,因此从不参加科举考试。他的妻子陈芸,是舅舅陈心余的女儿,他颖慧能诗文,才思隽秀,是生长於旧社会里的新时代女性。两人伉俪情深,彼此心灵交流、心气相通,可说是「神仙眷侣」。而「浮生六记」可以说是沈复他的自传,他选了六个主题来谱出他一生的哀乐,这六个主题,就是所谓的「六记」:第一是「闺房记乐」,写他夫妻间的情爱生活。第二是「闲情记趣」,写他生活中的闲情逸致。第三是「坎坷记愁」,写他家庭的变故。第四是「浪游记快」,记叙他到各地漫游的乐趣。第五是「中山记历」,记叙他游历琉球的见闻。第六是「养生记道」,谈他养生方面的心得。现只存前四记,五、六两记已经散佚了。至於陈芸,只因她太驯良,只因她识字,只因她纯真,就足以使她的公公把她逐出家庭了,悲剧也因此而产生了。清代散文家。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他一生长期作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嘉庆十 三年(1808)五月间,随翰林院编修齐鲲出使琉球,参加 册封琉球国王的盛典,十月间归国。在此期间,写作了 《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自传体的散文。原有六记:《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 《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今存前四记。作者以纯 朴的文 笔,记叙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处与愁苦处两相 对照,真切动人。
菲歐娜小盆友
作者是“沈复”。清代小说。六卷。系沈复在嘉庆年间所写的一部回忆录。全书以抒情散文写成,撰情人语,感人至深。书名取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园序》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之意,故题为《浮生六记》。各卷依次标题为《闺房记乐》《引祠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今存前四记,后两记已佚。此书乃作者46岁时,随同册封琉球国王的使团渡海,在琉球那霸的大使馆中写成。其写时间在嘉庆十三年(1808)五月至十月。作者身处海外,回顾了自己大半生的遭遇,有可乐者亦有可忧者,感慨万千。书中以较多的篇幅,记叙了作者和亡妻陈芸的家庭生活。两人志趣投合、互相尊重体贴,伉俪情深,甘愿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自得其乐的生活。卜居苏州的沧浪亭与肖爽楼时,视为“不啻烟火神仙”“如梁上之燕,自去自来”。肖爽楼有四忌,即谈官宦升迁,公廨时事,八股时文,看牌掷色。亦有四取,即慷慨豪爽,风流蕴藉,落拓不羁,澄静缄默。由此可见其主人之胸襟与雅识。
会发光的欧巴i
●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 嘉庆十三年(1808年)著《浮生六记》自传体小说。 ●沈复(1763~ ?)中国清代文学家。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一生为幕僚。《浮生六记》是其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但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这种记述夫妇间家庭生活的题材,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属罕见。《浮生六记》原有六记,现存四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已失传。1935年世界书局出版的《足本浮生六记》,后两记是伪作。此书有多种版本。以俞平伯校点本为佳,附有《浮生六记年表》。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 ●沈复(1763—约1807)字三白,江苏苏州人。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已逸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 ●沈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年不详。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小说。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版本 闻尊阁板《浮生六记》是最早的铅印板,有杨引传序和“尊闻阁王”王韬跋。杨引传序言中说“六记已缺其二”。王韬曾说少时(1847年前)曾读过这本书,可惜没有抄写副本,流亡香港时,常常怀念它。王韬在1877年为尊闻阁版所写的的跋中没有说少时曾见过全本。 1936年林语堂将《浮生六记》四篇翻译成英文,分期连载于《天下》月刊。后来又出版汉英对照单行本,并作长序言。林语堂在序言中写道“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还猜想“在苏州家藏或旧书铺一定还有一本全本”。 过后不久苏州冷摊上便来出现“全抄本”,有卷五卷六,实为后人伪作。 俞平伯曾根据《浮生六记》的前四篇作《浮生六记年表》。 《浮生六记》目录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 世界各国译本 此书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可查有三种英译本,还有德、法、丹麦、瑞典、日本、马来译本各一。 沈复,字三白,清苏州(今江苏省吴县)人。生於乾隆二十八年(西元1763年)卒 年不详。但据浮生六记所著《浮生六记》中<浪游记快>所记事终於嘉庆十二年 (西元1807年)秋,由是推之,他的去世必在这年以后。 沈复的性格爽直,落拓不羁,不事科举,不慕宦仕宦,以行商、画客、幕僚、 名士终身。他的太太陈芸,字淑珍,跟他同岁,颖慧能诗文,才思隽秀。他们 伉俪情笃,在淳朴恬淡的生活中,另有怡然自得的天地。一生事迹,见於所著 《浮生六记》,现仅存四记,包含<闲情记趣>、<闺房记乐>、<坎坷记愁>、 <浪游记快>。典出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沈复(三白)记述种兰往事,说及友人赠他一盆荷瓣素心兰,他珍同拱璧。 不到两年,忽然枯萎了!原来有人也很爱兰,欲分享而不得,逐用沸水把兰 害死。沈复一气之下,从此“誓不植兰”。一如此大发脾气。实在不合卫 生。别人犯了错,却拿自己承受折磨;何其笨也!他不应“誓不植兰”,而 该“努力植兰”;把兰花遍植园中,一可以成全自己爱兰的心愿,二可以气 煞那个害兰的坏蛋,不亦快哉! 我第一次看《浮生六记》是1980年前后,当时就很喜欢,用杨序里面的话来说,是“阅而心醉焉”。后来也时不时拿出《浮生六记》来翻一翻。 前年我有机会去华东旅游,在苏州住了一晚,当晚我特地去沧浪亭旁边找沈复旧居。从东吴大道拐进去,一条几米宽的小路,是沧浪路。走进去几十米,隔一条小河,对面是沧浪亭公园,有桥可通。公园晚上不开门,进不去,那一带又没有路灯,黑得很。我问路上一对情侣,知不知道《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故居的位置,他们说不知道,看样子两位连《浮生六记》这么一本书也不知道。再往前走一点,紧靠沧浪亭,有一栋很大的纪念馆,是一位画家的,我记得是颜文梁的纪念馆。我转到纪念馆后面,那里是一片密集的老房子,民居,巷子大概只有两三米宽。我随便走进一户开旅店的人家,跟里面看店的老人家谈了一阵,后来他儿子也出来跟我聊了几句。他们都不知道《浮生六记》,不知道沈复。说起颜文梁,他们显得很骄傲,说老人家小时候亲眼见过颜文梁。我又问起《浮生六记》里面提到过的仓米巷,他们说的确有这么一条巷子,不过前几年旧城改造,巷子已经没有了。这是我当晚唯一的收获。 听说以前林语堂去找过一次沈复故居,也没有找到。看来沈复的故居是没有了。苏州这地方文物太多,政府可能根本没把沈复这么个从来没有得过功名的小人物放在眼里。
越来越有感觉
《浮生六记》(沈复)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
译者:周公度
豆瓣评分: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4
页数:323
内容简介:这是沈复写给妻子芸娘的绝美情书。从初见的怦然心动到婚后的举案齐眉;从谈诗论画到赏月弄花,平平淡淡的柴米夫妻,将清贫的日子过成了一首诗。他们遭逢家庭变故,半生坎坷,颠沛流离,却一直相扶相依,不离不弃。
芸娘病故后,沈复用清丽典雅之笔,作《浮生六记》六卷,以慰生死隔离之相思 。
《浮生六记》有着落花流水的时光散漫,庭园梦境的从容静寂,与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自晚清至今,已流传一百余年。
- -
●独家收录民国三十四年版沈复年谱
●《浮生六记》问世百年流传海内,被誉为“晚清小红楼梦”,两百多种版本并行于世。
●“此次译注,所依底本为民国十三年霜枫社版。此版为俞平伯根据光绪四年《独悟庵丛钞》版与光绪三十二年《雁来红丛报》版校勘。同时参考了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影印本、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5 年‘幽兰珍丛’版、中华书局 2015 年苗怀明评注版。”——周公度
- -
“我真诚地相信,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林语堂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沈复
清代布衣文人、画家、园艺师。字三白,号梅逸。
生于苏州书香世家,一生淡泊名利,以游幕为生。
中年之后家庭频遭变故,与爱妻芸娘颠沛流离,历尽坎坷。
饥寒交迫中,芸娘病故,沈复悲痛欲绝,后随友人四处游幕。
46岁时,他写下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笔墨之间,缠绵哀婉,真切感人。自光绪四年(1878年)首次刊印,百年来流传海内外,至今已有两百多种版本,被誉为“晚清小红楼梦”。
【译者简介】
周公度
知名诗人、作家。
主编《诗选刊》、《佛学》月刊长达十年。2016年签约作家榜,隐居沈复故里苏州,历时半年将《浮生六记》译成现代白话版,译文简洁典雅,保留古文韵律之美,各界读者口碑热传。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