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楚楚吊顶
审计师与财务人员的沟通技巧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会计审计大混战。要问财务人员最“烦”的人,排第一的要数税务,排第二的必然是审计。相比税务人员,审计委屈得很,“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没有国家权利的保障,如何与客户财务人员展开一场和平友好的合作?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审计师与财务人员的沟通技巧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切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审计师对财务人员,应该有发自内心的基本尊重,即使到不了“任君虐我千百遍,我仍待君如初恋”这般程度。这个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的时间和经验。
先说尊重时间。我没见过哪家公司专门设一个岗,啥事不干专门配合做审计的。财务人员手头都有自己的一摊活。审计师应该把握恰当的沟通时机,人家才有心思陪你聊。比如尽量避免月末关账前最忙的那一天;可以在人家刚上班,杂事还没找上门的时候。同时,记住“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不管是写邮件还是口头沟通,都要简明扼要,让对方容易操作,不要让对方浪费无谓的.时间猜想你的意图,甚至是帮你核对低级错误。
再说尊重经验。财务人员可能不如审计师那么紧跟会计审计业务发展,但对于自己的那摊活,一般还是门清的。到现场工作的审计师,多为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却面对在这个行业甚至这家公司“深耕”多年的财务人员。如果审计师言谈中不知轻重,可能会被财务人员视作“班门弄斧”,有什么实际情况也不爱跟你多说。
当然,面对客户,审计师应该是不卑不亢。大家可能会困惑,“我尊重客户,客户不尊重我怎么办?”。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对方不尊重你,你还得先尊重人家,然后靠自己的敬业精神和实干态度,一点一点赢得尊重了。
注意用有效的提问方式
在客户眼里,审计师是百折不挠的“十万个为什么”。养过孩子的人,对此可能比较有体会,就是你认为很自然的一件事,四五岁的小朋友总要问“为什么”,而且翻来覆去地问。
审计师的智商当然比小朋友高很多,但在客户眼中的烦人程度,可能没低太多。这就要求审计师注意提问的方式,掌握几个要领。
要领一,自己能查到的信息不要问。比如做一家上市公司审计,你就别问“我们公司哪年成立的啊?”对方的回答很可能是“你不看我们公司年报的吗?”此后很久都绕着你走了。
要领二,直接问、尽快问。审计师A怯生生走到某会计旁边问道:“张主任,您有空吗?”对方埋头说:“现在没空。”2小时后,A再去问:“您现在有空了吗?”对方还是:“没空!”2天后,A还在问:“您有空吗?”
同样面对张主任,审计师B在对方第一次说没空时就接着问:“那您今天什么时候有10分钟时间,我再来麻烦您?”张主任叹口气说:“那就下午3点来吧。”
还是张主任,审计师C笑着走过去说:“张主任,早啊,您今天这裙子颜色真好看!我能耽误您10分钟时间,问个很快的问题吗?”张主任抬起头来说:“什么事,你说吧。”
要领三,恰当描述事实,避免激发对立情绪的措辞,或者过于宽泛的陈述,例如“我看到今年的租赁费用比去年高很多,你们不是算错了吧?”“今年销售收入从去年的1000万,一下涨到2000万,你能帮我解释下吗?”
提前设想对方的回答,尽量节省来去反复的中间环节
还是以销售收入的增加为例,审计师在和客户讨论之前,要按一定的维度,如销售区域、产品类别等去分析收入的增减情况,同时配合成本和坏账损失的变动等情况有个初步分析。假如客户在解释过程中出现与已知数据不符的说法,可以有方向性地与之讨论。
选择适当的沟通对象
有些问题,该去到更多操作细节或具体生产环节时,就不要跟财务总监空对空地侃。有些问题,该问有全局观的人时,就不要跟小会计纠缠。
jiuxing2015
书面询证函件原则上亲自到对方取得结果,但考虑距离等原因可考虑传真或邮件至对方签章,再加回传。已经归还的贷款可以不用函证。因为每一笔贷款合同函证时已经将还款包括在内了,对方既要确定总额又要确定余额。
若审计师在实施函证后的合理时限内未能收到回函,则应被询证人进行二次函证。若审计师就同一审计目标发出向多位被询证人进行函证,则应在收到回函后,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作为综合性的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并记录对函证结果做出的评价。
函证结果汇总表应当包括:函证编号;被询证人名称;函证信息;函证方式;函证日期,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日期;回函日期;回函结果;可确认的信息;信息差异及说明;审计结论。
扩展资料: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其实践活动历史悠久,但人们对审计的定义却众说纷纭。公认具有代表性且被广泛引用的是美国会计学会1972年在其颁布的《基本审计概念公告》中给出的审计定义,即“审计是指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所制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并将结果传递给有利害关系的使用者的系统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